第一百四十二章 讀書等身算什麼

想到‘我注六經,六經注我’,林延潮思緒翻涌,這八個字是什麼,是聖賢之道。↖↖,

自己要爲尚書作注時,將來要立言,讓自己名滿天下。

就不能亦步亦趨地跟在其他漢儒,宋儒的後面,只是用尚書的經義來詮釋聖賢的思想,而應該是用尚書的經義來詮釋自己的思想纔對。

這纔是‘我注六經,六經注我’的精髓,成爲名儒的道、

林延潮想起當初讀《大學》時,大學全篇經一傳十。

經是孔子說的,就是大學之道在於明明德……。

傳十是曾子說的,大體是解釋,孔子的原話。曾子用註釋孔子的原話,引申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道理。

到了朱子寫大學章句時,用了自己和程子的見解,來註釋孔曾二人所言經一傳十,他並沒有亦步亦趨地作註釋,而也是提出了自己的道。

注經有兩種注法,一種是漢儒那般,只做訓詁的功夫,無限苛刻地求聖賢古意,沒有自己思想,還有一種是託古言志。

當然到了王陽明格竹子後,又是一種注法。

那王陽明格竹子來說。

大學裡經一篇,致知在格物。

傳三篇解釋,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朱子註解,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還有幾百字話,但大意格物窮理。王陽明問何爲格物窮理,表示不理解,老師與他說,物理之極處無不到也的意思是,衆物必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

於是王陽明就去格了七天的竹子,最後發燒病倒。

之後王陽明開創心學後,再也沒有格過竹子,只是道爾等把經書解釋再好,看起來再有道理,又怎麼樣。那只是聖賢的道理,卻不是我的道理,只要我內心不認同,那就是然並卵!

沒錯,連託古都不必了,咱們直接用自己的想法來注經。

千百年來,有人著書立作,都離不開此三道。用理學心學來敘述,第一條道是有理無心。第二條道是先理後心,第三條道則是先心後理。

林延潮注尚書要取哪一道?

林延潮獨自在裡,想了一天,第一條道已是過時了,漢儒的經歷告訴我們,證明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第三條道自己更認同一點,不過相較於這個時代,前衛了一些。王學得到社會主流真正的認同。還需要幾百年。

只有第二條路,看得更靠譜一些。更附和現在理學唱主角的大潮流。

每個理學弟子,爲何要先拜孔子,拜孟子,再拜朱子,程子,依次拜下來。這是因爲理學的宗旨,就是認爲‘道統猶如天道,傳承自有脈絡,聖聖相承’。

先王之學,堯傳舜。舜傳禹,禹傳湯,口口相傳,再之後湯傳周文王,周公又傳孔子。

所以我們理學的儒家弟子,可以高喊一聲,我們學得是什麼,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道理也就在這裡。

不過現在理學暮氣有點重了,朱子之後,元明的經學,大體上就是把別人掰爛了揉碎了,咀嚼過一遍的東西,你再拿來再咀嚼一遍,吐出來再給別人吃。

說起來有點噁心,大體就是這樣。

真正能替朱子,傳承衣鉢只有劉宗周一人。劉宗周死後,理學就再也沒有大興過。

至於滿清思想受到鉗制,故而樸學大興,所謂樸學就是漢儒訓詁考據的一套,這就是在開倒車了。

但是令林延潮最哭笑不得的就是,身爲穿越者,他身上所攜帶的大殺器,就是閻若璩寫的《尚書古文疏證》,以及後世專家對《尚書古文疏證》的補充。

《尚書古文疏證》正好就是樸學大成之作。

林延潮不由心道,我的天,這難道是我主動在給時代開倒車嗎?

隨即林延潮轉念一想,只要是書是好的就行,管你n條道路,我只選一條,最快能幫我成名的道路!

咱可是徹徹底底現實主義者,不管黑貓白貓,能給我抓老鼠纔是好貓。

想到了這一點,林延潮不由推開窗戶朝窗外望去,但見已是繁星如斗的夜景。

原來自己不知不覺竟在裡,獨坐了一天,連飯也忘記了吃。

不過此刻林延潮卻心情大好,見眼前星空如洗,不由仰天大笑起來。

後世野史裡記載這一幕,寫着‘忽一夏夜,林公心忽開朗,如門牖頓闢,屏障壁落,從此學問大成。’

但事實上這一夜……

“別吵了!”

“還要不要睡了?”

“我們白日刊書幹了一天,你倒好在睡了一日,半夜還要作鬼笑,讓不讓人活了。”

“幾位兄臺,抱歉,抱歉!”林延潮趕緊道歉。

林延潮隨即想到,當初閻若璩可是讀書的牛人啊,爲了強迫自己背誦,他將書讀熟,就立即將書燒去,號稱讀書等身。

但即便如此,也是經三十年之功,學問大成後,才寫得這《尚書古文疏證》,自己雖是抄他原書,但怎麼樣也是要寫出新意來。

於是林延潮就校書,勘書的名義,在藏裡住下,實現了什麼叫真正的‘足不出戶’,吃喝拉撒都在裡解決,晚上困了就在書堆旁睡下,醒了就從書堆旁起來,抱着書繼續讀。

讀書就是要經歷這麼一段,不瘋魔不成活的過程。

林烴當初以莊子的話告誡林延潮,‘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是讓林延潮讀書不要只是仗着記性好就行了,主要是有自己的道,正如孔子說的那句話,吾道一以貫之。

這也是理學和心學的觀點,找到自己的道,也六經注我的‘我’。

但是樸學這東西,還真的沒別的功夫,所謂道,一點不重要。

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以後,主要就是考據和訓詁了,這是要博聞強記來搞定了。這正好是林延潮的專長啊!

林延潮讀書之餘,不由感嘆,什麼心學理學都是扯淡啊!絲毫沒有樸學對我用處大,此題何解啊?

和閻若璩比起來,林延潮自信自己讀書‘過目不忘’的本事,還要強他數籌。

讀書等身算什麼?學富五車算個球?

看我破之!

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海漕四百五十三章 給足面子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師徒二人第一百二十四章 陳知府的心思(一更)第一百零九章 反擊流言(第一更)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直言不諱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四百七十章 牛人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書院招考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一千六十二章 出缺了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頂撞第三百五十六章 拍馬屁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六百九十六章 行賄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一千兩百七十四章 張位九百九十六章 好處五百七十六章 經筵講官七百三十二章 給錢五百九十一章 甩鍋第兩百七十九章 初次見面第兩百零七章 巡撫(一更)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第四十七章 面試五百六十章 出宮的皇帝第一千兩百二十四章 誰可入閣輔政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八百一十六章 民情四百五十二章 升官啦第四百二十五章 有客上門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第三百一十四章 傳言五百零七章 家宴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書院招考一千兩百三十九章 陳矩第四百二十八章 會揖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一千三百一十七章 大員六百一十六章 林三元在哪?九百一十一章 赫赫兇名(二合一)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六百六十五章 急變五百九十六章 與首輔同行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第六十九章 君子之爭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一千六十八章 拿人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集義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變局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託付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八百八十一章 豎閹休走(謝不左不右選擇走中間成爲本書盟主)一千三百零六章 碧蹄館九百章 潞王的悲催第一百七十章 衣錦還鄉七百四十五章 報社被封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第兩百五十四章 朝堂之變第三十五章 錢沒了(第二更)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五百零六章 親人重逢六百四十四章 道可御器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第一百五十五章 首題五經題(二更)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六十七章 堪任資格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一以貫之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六百一十八章 我就是林延潮六百二十四章 大大的忠臣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五百三十九章 建言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七百六十九章 同學情誼七百五十四章 首輔(謝豪豬tyz書友盟主)八百三十八章 通判之爭第一百五十七章 定名次八百九十三章 當殺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五百零三章 鼎邊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六百一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第一百八十二章 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