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安危

經略行轅大堂江海入海圖的屏風上,高懸着一個‘海清河晏’的匾額。

衆官員們退下後,林延潮與孫鑛就在此匾額下喝茶。林延潮道:“這一次膠州發現倭船,斬獲倭寇數十,並生俘三人,其中還有一名是倭酋,真可謂是大功一件!”

孫鑛則道:“全仰仗經略大人從倭寇俘虜之中甄別出倭酋來,從中窺知倭國虛實,依下官看此功更在斬獲之上。”

林延潮笑道:“這乃仰賴皇上洪福。”

這時孫鑛的師爺入內遞一份奏疏,孫鑛轉呈給林延潮道:“下官已命人草擬酬功的奏疏,還請經略大人過目。”

林延潮讓孫鑛自己由撫院單進奏疏,但話可以這麼聽,事卻不能這麼辦。孫鑛草擬了奏功奏疏,先奉上先給林延潮過目。

林延潮口上推辭了一番,手裡仍是拿來,看了一遍後皺起眉頭來。

孫鑛問道:“經略大人,下官所草擬的奏疏可有何處不妥?”

林延潮笑着道:“哪裡的話,不妥倒是沒有,只是……”

孫鑛道:“還請經略大人指教!”

林延潮道:“吾兄長這一次立功,撫臺保舉他爲千戶,升任捕倭軍千總,這有些太過了。這倒不是爲了避嫌,只是這斬首五級說來太過響亮,改爲斬首兩級爲好,至於多出來的功勞分給其他將士,其封賞也降一降,中丞以爲如何?”

孫鑛從善如流道:“下官謹遵經略大人之命,如此就保舉爲副千戶,署捕倭軍千總,仍任捕倭軍把總!”

林延潮聞言點了點頭。

當即師爺重新起草奏疏。

林延潮道:“還有這一次倭船之事,說來實屬僥倖,下面的官員既以千金買馬骨的打算,咱們也不妨用來激勵民心軍心。稍許有些微功的,咱們不吝嗇筆墨都給他寫上,至於膠州的文武官員都可以列名保奏,甚至萊州知府,藩司臬司也可以寫進去。”

孫鑛笑了笑,這浮誇戰功到了林延潮口中就成了千金買馬骨的激勵軍心民心。但到底是激勵軍心民心,還是收買人心呢?

“眼下山東民生疲敝,中丞既一心想向朝廷奏請減免今年的稅負,但是我怕朝廷那邊不好交待。所以至少在戰功上,我們要有個說話的理由。如此皇上也覺得確實是地方盡力了,那麼天恩浩蕩下,無有不允的道理。”

孫鑛臉上初時尚不以爲意,但聽林延潮說到後面,不由正色道:“經略大人所言極是!”

“中丞理解本經略的苦心就好。”

師爺立即重新起草好奏功奏疏交給林延潮過目,林延潮看後,但見在自己的授意下,對方奏功的分量,以及保舉名單一下子多了不少人。

如原先捕倭軍的千總,被保舉爲指揮僉事。

至於指揮同知尤賞,竟被保舉爲都指揮。

至於文官也是記功在列,兵部雖不能提拔官職,但在吏部那邊卻會有一個不錯的考評。

如此膠州官員皆大歡喜,人情還落在了孫鑛身上。換了以往孫鑛還覺得林延潮此舉是看在他任吏部尚書的兄長面上,但現在則不是這樣了。

孫鑛不由道:“經略大人年紀輕輕,初次經略一方,但署事之道,下官實在是佩服之至,真不愧三元之名啊!”

林延潮笑了笑道:“中丞過譽了。”

孫鑛道:“經略大人昨日言經略朝鮮之事,下官仍是擔心,本朝當年經略交趾,設郡縣於安南,最後卻是棄置!而經略大人要在朝鮮設鎮,難道朝鮮上下不會反對嗎?下官以爲經略大人需從長計議。”

林延潮正色道:“古往今來,能成就大事者,人事五分,天意也有五分,吾並沒有說一定能成。但吾設鎮於朝鮮,並不爲侵吞其地,而是爲了通商惠工得其市利,以封貢事從此免去朝廷沿海兩百年一直受到倭寇的襲擾。同時也有一強藩可遮蔽山東,天津,遼東。”

“這一次朝鮮八道淪陷,朝鮮不能一戰而收復,足以我輩有識之士上下戒之!吾這一次來到山東,聽說這一次春荒,下面的百姓吃不飽穿不暖,有的地方一家老小盡餓死於家中。而響馬亂賊更是不斷報來。至於沿海州府忙着備倭更是無力賑濟百姓,如此實讓人心痛啊!”

孫鑛聽了雙眼通紅,哽咽道:“百姓挨凍受餓,這一切都是孫某不稱職啊,愧對了百姓們。”

林延潮道:“中丞言重了,萬曆十八年山東大旱,前年去年又值倭事,今年又鬧春荒,這豈是人力可以挽回。中丞上任以來屢次向朝廷上疏請求減免稅負,足見愛民之心。”

“爲今之計,我們除了一面向朝廷請求減免,另外就是各府州縣必須嚴厲督查番薯備荒屯種之事,萬曆十八年的大荒,京畿屯種番薯已有良效,數萬百姓得之活命。但在山東朝廷雖有政令,藩臬也有督辦,但下面州縣卻在敷衍,甚至不知如此將薯種存儲過冬。故而今年春荒一起,餓殍遍野!”

孫鑛道:“經略大人所言極是,下官立即責令下面的州縣官員。”

林延潮徐徐點了點頭道:“外患興起,皆起於內事不修。內事不修,則在於百姓。民以食爲天,百姓若能得食,則能安。百姓若能安,則內事修矣。內事得修,外患也就不足爲懼了!”

孫鑛聽說過林延潮在天津屯田,來到山東又鼓勵番薯備荒,說來說去都是在農事上下功夫,這‘走到哪種到哪,走一地種一地’真是名不虛傳啊!

孫鑛想到這裡沒有嘲諷的意思,反而向林延潮道:“下官於治民安邦之道上以後要向經略大人多討教!”

林延潮笑着道:“不敢當!”

孫鑛當日從林延潮這回去後,當即上疏給朝廷彈劾備荒不利的官員,同時也給其兄被迫致仕的前吏部尚書孫鑨贊‘林延潮堪爲本朝兩百年來官員之射鵰手’!

書信抵達身在浙江老家的孫鑨手中,孫鑨視之淡淡一笑,此言當年孫鑛曾讚譽過張居正,稱其爲‘宰相中射鵰手’,當時孫鑛與張居正不和,遭其所抑,但從未有過怨言,反而稱讚他的才能。

而今孫鑛又用此語來評價林延潮。

孫鑛讀信後,又交給其子同樣因貶謫在家的孫如法,此言也就從此流傳開來。

孫鑛離去後,經略行轅之內。

林延潮與林延壽二人邊吃飯邊說話。

林延壽已是盛了第五碗飯,順手還將紅燒肉的肉汁澆在了碗裡,林延潮見了不由道:“兄長這一次到山東從軍,人清瘦了許多,但飯量卻是見漲!”

林延壽一邊大口扒飯,一邊道:“吾弟勿驚,不過多盛了幾碗飯而已,吃不窮你的,一驚一乍的,莫讓人看了笑話!”

林延潮搖了搖頭。

林延壽繼續道:“吾在膠州軍營大半年沒見幾次葷腥,能不清減嗎?吾弟你若是吃飽了,你面前這鴨腿我也就不客氣了。”

林延潮笑了笑將鴨腿夾給他道:“山東正在鬧春荒,就算我身爲數省的經略,這飯菜也不過是兩葷兩素,今日已是破例加了一道葷菜。你也莫要抱怨了!”

林延壽三口兩口將鴨腿啃得只剩骨頭,然後又盛了一碗飯將剩湯倒在飯裡,趁着這空閒道:“其實我當初也不知爲何非來山東一趟,在京裡每餐都是大魚大肉,這樣的榮華富貴爲何不享,卻非要來這地方受苦。”

“是啊,兄長爲何非來山東呢?”林延潮放下碗筷。

“還不是苦於英雄無用武之地!”林延壽長嘆一聲,悲憤交加地將菜泡飯喝了乾淨,然後長長打了一個飽嗝。

林延潮見此一幕,深感林延壽這吃相,到後世直播平臺足以成爲一名吃播了。

“不過這一次吾還是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知州已是與我說了,會連升兩級,向朝廷保奏吾爲千總!如此咱們林家光可以宗耀祖,一家老小都跟着飛黃騰達了!”

林延潮聞言一時失語,林延壽看了林延潮一眼笑道:“吾弟勿笑!其實這一次我還不是沾了你的光嗎?吾說笑的,哈哈!”

酒足飯飽後,下人正給二人收拾桌子,陳濟川給林延潮,林延壽奉上香茶。

林延潮喝了口茶道:“兄長,你這飛黃騰達,可能要緩一緩了。這一次戰功,你能只能升一級,任副千戶,署千總。”

林延壽一聽自己從前戶變爲副千戶,任千總變成署千總,不由大爲失望言道:“孃的,朝廷這也太摳門了!這不是寒了咱們將士們的心嗎?”

林延潮不動聲色道:“不是朝廷不給,而是我按住的!”

“什麼?”林延壽吃了一驚,然後道,“潮弟,你這是什麼意思?哪有自家兄弟給拖兄長拖後腿的道理,這紀知州,劉撫臺他們都不說話了,爲何你倒是給我推了?”

林延潮道:“正因爲撫臺,知州他們都不說話,我纔不能讓他們保你,兄長,你可明白我的意思?”

林延壽賭氣道:“不知,你是兄長,我纔是弟弟!”

呵!這是鬧情緒了。

林延潮道:“兄長,這請功奏疏裡言你殺寇五人,身中十餘箭可是真的?”

“這……”

林延潮道:“若是真的,我立即讓劉中丞如實爲你奏上!保奏你爲千戶!”

“這……這雖是略有誇大,但吾這一次……吾弟可知道,這一次我到山東,每日勤練武藝,苦讀兵書戰策,早已非吳下阿蒙了,別說任區區一個把總,就算是遊擊也可勝任啊!”

又在顧左右而言他。

林延潮微微一嘆道:“兄長,你若是在這樣,那麼我也沒有辦法,還是奏請朝廷把你調回京師吧!”

“別,我這千總還沒當呢……不,我尚未建功立業,怎能如此回京,豈非讓人看輕。我先帶兵再說!敢問一聲,吾何時帶兵出海平倭,建功於朝鮮呢?”

林延潮聽林延壽如此說,甚感無語。

膠州營捕倭軍兵額爲兩百四十六人,雖說是一個千總,下轄兩個把總,但明朝兵制就是如此。不過讓林延壽擔任捕倭軍的千總,而且是署理,實在令林延潮有幾分不放心,正職與副職不同,萬一有個差池怎麼辦?

然後林延潮想了想回去讓吳幼禮從南兵裡挑兩個老成持重,又熟練帶兵的老卒到林延壽那。至於出海平倭,建功於朝鮮那就免了,還是老老實實留在山東,纔是上策。目前海上朝鮮還是佔據上風,倭船一時是到不了山東的。

想到這裡,林延潮放下心來,這時候的倭國還是重陸輕海。

豐臣水軍的主力是九鬼嘉隆所率的熊野水軍,加藤嘉明、脅阪安治繼承的淡路水軍,在日本戰國時表現雖說不錯,但比之村上水軍還是不如。

到了一五八八年,也就是萬曆十六年,豐臣秀吉下了海賊停止令(八幡船禁止令),原來在各個大名勢力夾縫中游走的水軍,都被豐臣家收編或者打散。

海賊停止令後,帶來了兩個效果,一個是原本水軍主要是對過往船隻收保護費,以及代客運輸賺錢。

水賊停止令後,大大方便了日本國內貿易的往來。

還有一個就是倭寇絕跡,從此以後,明朝沿海的海商海盜們,再也無法披着倭寇的馬甲上陣了。

戰國的統一,導致倭寇水軍的解體,加上刀狩令(沒收老百姓的武器),結束了海賊王的時代,使得大多數水軍改行以打漁爲生,過上了平靜的生活。

所以現在倭國水軍除了九鬼等部外,大多數只能算是大名附屬下的海上運輸隊,這樣的水師對陣上朝鮮水師,當然是被打得潰不成軍。

後來倭國重視海戰時,朝鮮水軍就少有得手了。

但總體而言,倭國無力取得朝鮮西南的制海權,更不用說船上沒按火炮的倭國戰船,也不是擁有佛郎機炮的明朝水軍的對手。

現在坐鎮山東的林延潮,至少不用擔心另一個時空三百零一年後的事在自己身上發生。

因此把林延壽安排在膠州,林延潮是絕對可以放心的。

林延潮認爲對林延壽安排萬無一失,這日夜裡,林延潮早早睡下。自任經略後,林延潮每日操勞,如此之睡眠嚴重不足,但是事務繁雜下,每日裡腦子想得都是軍務民情,反而睡眠質量很差,容易被驚醒。

林延潮這才睡下一會,即聽得屋外一陣騷動。

這時陳濟川在自己屋外叩門道:“老爺,有緊急軍情傳來!”

“哦?”

林延潮一聽睡意全無,一骨碌起身當即穿衣。

不久外頭又傳來響動:“立即稟告經略大人,副總兵劉綎,楚大江在外求見。”

林延潮一聽劉綎,楚大江抵達,心知事情嚴重,當即也不待衣服扣上即推門出去問道:“出了何事?”

陳濟川道:“剛剛來報海上有倭寇襲來,沙門島守軍向巡撫衙門求援!”

林延潮聞言吃了一驚,這是怎麼回事?倭寇突然出現在沙門島。

這沙門島位於登州幾十裡外的海上,就是今日廟島列島之一,在宋朝時這裡是流放囚犯的重地,但元朝海運開始後,這沙門島則作爲一個良好避風港,作爲航至朝鮮,遼東海船的停泊補水之處。

到了明朝爲了備倭,防止倭寇在島上作窩,明軍在南北島築城屯田駐兵,另一個時空歷史上的北洋水師,雖駐威海衛,但也有在沙門島上屯兵。

這沙門島距登州五六十里水程,近的地方只有三十多裡,一聽說倭寇水師抵至沙門島,難怪陳濟川有些驚慌失措。

林延潮道:“再過一個時辰就要天明瞭,我等稍安勿躁,先看看海上情況如何”

“經略大人,劉綎,楚大江在外求見!”又有下人來報。

林延潮聽說劉綎在,心底一安,有他的五千精銳,何必過慮。

而且劉綎一聽有軍情,立即到經略府上聽候命令,這分外令林延潮覺得欣慰。當然楚大江是多年嫡系,那更不用多說。

“讓他們進來!”

一會兒劉綎,楚大江一併入內,劉綎先道:“啓稟經略,沙門島上聽聞有倭寇,末將想引兵至海上退敵!”

林延潮笑道:“眼下敵情未明,尚不知多少倭寇來犯,還請劉總戎稍安勿躁,登州這樣要害之地需你來坐鎮!”

劉綎稱是後退下,他並沒有真想出戰,而是來表一表忠心。

別看劉綎是位武將,但也是有粗中有細的地方。

正說話之間,外頭又有人來報:“啓稟經略,撫臺在外求見!”

“快快有情!”

片刻後孫鑛火急火燎地趕來,他一見林延潮即道:“經略大人,倭寇水師已是兵犯沙門島,人馬不知多少,爲了穩妥起見下官還請經略大人移鎮,先至內地以策安全!”

林延潮道:“我看不用大驚小怪,倭寇不過是遊軍,不敢進犯登州,何況就算進犯登州,有諸位在此,本經略又有什麼好擔心的?”

見林延潮不肯走,孫鑛焦急道:“經略大人,你的安危乃重中之重,整個遼東山東天津都仰仗經略大人您啊。若是你有什麼不測,那麼孫某可是萬萬擔當不起!”

聽孫鑛這麼說,左右也是一併懇求道:“請經略大人以安危爲重!”

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第一百六十一章 入學(二更)八百五十八章 背景強大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第四百一十七章 造化不小五百零五章 就是怕錦衣夜行啊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書院招考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九佰七十六章 先公後私第兩百九十章 貢院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第四十四章 林誠以的推薦七百三十章 今日之生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第兩百九十六章 第二場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爲相府站崗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九百六十二章 內情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一千三百八十章 試問九百零四章 榜樣一千兩百六十章 雜學八百四十八章 新任知府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八百一十五章 技術官員第八十六章 俞龍戚虎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六百零五章 無招勝有招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柳成龍第十章 趕出社學一千三十一章 林神醫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第一百七十七章 翻案(一更)四百九十四章 對錯第一百二十章 南園第三百三十九章 金鑾殿下捉婿六百六十二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六百一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第三百五十三章 真千里駒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八百一十七章 真相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第一百二十九章 案首的風光(一更)五百零六章 親人重逢八百一十二章 官斷十條路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五百八十八章 兩名書生九百零九章 不摻合第三百二十三章 人不求人一般高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一千一百七十八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八百七十一章 哪裡來的錢(二合一)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太平盛世答書友問九百五十四章 誰也不怕啊六百七十七章 插一腳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回家五百七十一章 鬥牛服第一百三十章 筵宴(二更)六百六十三章 掌握全局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七百九十四章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一千零九章 賜宴一千一百六十章 存問大臣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六百四十一章 經科史科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一千三百九十章 召見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七百四十一章 述劍(兩更合一更)五百二十七章 回鄉六百一十八章 我就是林延潮五百零九章 官場震動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第三百三十二章 定三鼎甲第兩百二十二章 洛陽紙貴(第二更)第三十七章 與先生作對的頑童一千兩百三十八章 拒收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六百五十七章 看座五百九十五章 愛卿真乃高才一百零二章 輿論(第一更)第四百二十四章 委以重任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第一百六十二章 這怎麼可能(一更)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第三十六章 被請家長了六百六十八章 出入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