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章 皇商的好處

對於勸服正要鬧兵變的劉綎所部,孫鑛是束手無策,他不知道林延潮有什麼這些武夫打交道的手段。

孫鑛道:“經略大人,這些士卒正在鬧事,不可常理說之,你去與他們分說,正如以太牢享野獸,以《九韶》樂飛鳥也。”

林延潮看了孫鑛一眼,孫鑛說得是孔子西行的典故。

當年孔子行至西海,自己的馬不小心吃了農夫的莊稼,農夫大怒將孔子的馬扣下。孔子讓弟子們中最擅長交際的子貢去把馬要回來,但子貢碰了一鼻子灰。

孔子搖了搖頭,讓自己馬伕去說,馬伕對這農夫說,你不在東海耕地,我也不曾到西海來,兩處的莊稼長得一樣,我的馬怎麼知道該不該吃呢?農夫一聽說,話就應該像你這麼說纔是,怎麼能如剛纔那個人如此講。

孔子就感嘆,以太牢享野獸,以《九韶》樂飛鳥也。

意思是子貢是雄辯之士,縱橫於廟堂之上,諸侯之間沒問題,但與一名農夫說道理,就如同把太宰給野獸吃,彈九韶給飛鳥聽。

林延潮道:“中丞的意思是,林某再能言善辯,但與這些武夫又有什麼好說的?”

孫鑛一聽林延潮的意思,即道:“經略大人,你似覺得孫某有些文武自古相輕,但是我們文人與武人打交道,不可以按照文人與文人打交道的來啊。”

林延潮明白孫鑛的意思。

孔子西行典故寫了一段評價,君子之自行也,敬人而不必見敬,愛人而不必見愛,敬愛人者,己也;見敬愛者,人也。君子必在己者,不必在人者也。

這話不解釋而是換一個角度理解,作爲文官,一般是讀書人出身,讀書人平日交際都是以禮字相待,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這樣。

而武將呢?都是粗人,他們平日交往就缺乏這樣的分寸感與界限感。而且武將極度講究權威嚴,對於上會服從,但對下會欺凌。待對方讀書人那一套是不行的,你待他客客氣氣,他還以爲你好說話,馬上會欺負到你頭上來。

故而演藝小說常有這樣橋段,領兵大將到軍營第一件事先挑毛病,藉口下面武將遲到頂撞等等,先處斬一名武將,然後一羣將領來說情,常常跪在地上如此,最後再赦免了對方,如此樹立權威了。

當然事實不全然如此,但也是來源於自生活。

歷史上隋朝時名將楊素,每開戰前先借故殺百八十個人,樹立軍威,到了打戰時,先派百人上陣,不能勝者全部斬首軍前!再派百人上陣,如此一直殺到打贏爲止。

楊素已是如此,而從宋朝起文武殊途後,文官掌軍的手段,往往都比武將更嚴厲,如此造成了文武不和,因此文官動則折辱武將。

歸根結底只懷有對軍法畏懼,服從於主將恩威,而不知爲國家民族而戰,這是封建式軍隊的通病。

孫鑛道:“萬曆十年時浙江巡撫張文熙以減三分之一兵餉,結果被官兵擁入巡撫衙門毆之,寧夏之役巡撫黨馨之事,下官又豈是不知,但着實沒有更好的辦法,你若退讓,這些人就會爬到你的頭上來作威作福。”

林延潮對孫鑛笑道:“中丞還少說了一人,前鄖陽巡撫李材改參將府邸爲自己學生的學宮,結果士卒大噪,從巡撫淪爲階下囚,至今仍關在詔獄之中。”

孫鑛點了點頭。

林延潮道:“此人是少有的知兵之人,我已向朝廷請調他到軍前效力,以圖戴罪立功,朝廷讓他戍鎮海,於是我要來到麾下參贊軍機。”

“至於劉綎也請中丞放心!李材之前與劉綎有舊,讓他與劉綎說話。”

林延潮當即對門外的吳幼禮道:“你與李先生去劉綎營中與他說句話,問他還想不要那兩百支魯密銃了?”

吳幼禮稱是一聲,立即離去。

孫鑛在一旁奇道:“這魯密銃是何物?可以讓劉綎聽話?”

林延潮笑着道:“只是本經略對劉綎的一點恩惠而已,現在討個人情。其實我看劉綎不過是要個臺階下而已,只是由撫臺作惡人,我來作個好人罷了!”

“以威馭之,以利接之!下官承教了!”孫鑛沒料到林延潮有這樣手段,居然以恩惠就收了將心。他還以爲林延潮與劉綎雖同船而來,但絲毫沒有瓜葛。

不久後外頭傳來說士兵譁變之勢已是壓下,劉綎入城請罪。

見此一事,孫鑛對林延潮更是佩服,此後也不顧自己年紀一大半了,于山東政務事事都是請教於林延潮。

這與林延潮當初剛到登州時,孫鑛怕林延潮在登州久住,越過他指揮山東軍政大權完全不同,現在他是巴不得林延潮長駐於此。

說來也奇怪,孫鑛手頭很多棘手之事,經過林延潮一點撥,或者向朝廷上封奏疏,無不立即化解!

這一刻孫鑛感到爲官之易莫過於此啊!

不過林延潮還是到了要動身離開山東的一日,原來從太倉出海五十萬石漕糧已是經梅家船隊運輸抵至了登州。

得知此事的一刻,林延潮與陳濟川,吳幼禮一起站在蓬萊閣上,看着無數舟船從遠處的大洋上駛進蓬萊水城中。

林延潮道:“當年吳王伐齊,命大夫徐承率水師渡海伐齊,迄今已有兩千載,但從南至北的海路爲何走得還是如此艱難?”

陳濟川,吳幼禮一時都不知如何接話。

“讓梅家兄弟到蓬萊閣來!”

海船在蓬萊水城停泊,這一次押船來的是梅侃,梅家大爺去歲過世,梅大公子要在揚州坐鎮,維繫梅家以前的關係。

而這一次北上就由梅侃押船而來。

梅侃進了蓬萊閣後即向林延潮行禮,二人自有一番寒暄。

然後林延潮設宴款待梅侃,席間林延潮問道:“從太倉來登州一路都順暢?”

“拖經略大人的福,一路上雖說有些難處,總算是不負所托。”

“哦,有何難處?是船不夠大嗎?吃不住風浪嗎?”

林延潮也想知道這主持第二年的海漕之事。

梅侃道:“那倒不是,這海運之事,船容易找,但最難的還是在能出海的水手和舵夫!”

林延潮夾了塊魚道:“不錯,我聽說江淮至山東最難的是成山之險。”

梅侃放下筷子道:“經略大人所言極是,去歲從太倉至天津,我們也是從五月從劉家港開洋,轉過撐腳沙,至三沙洋子江,東北至扁擔沙大洪,萬里長灘,然後順風沿東北行一千多裡至黑水洋,然後從西北轉過成山與劉島,七月即抵至天津。”

“最後返回江南,當時雖招募了不少老成的水手舵夫,但沿途不時遭逆風淺灘,最難的還是過成山這一地,折了好幾艘船!”

林延潮聞言不由惋惜。

梅侃笑了笑道:“經略大人,但今年我們新開了一條海路已是熟練多了,不僅更快,且一艘未沉!”

林延潮問道:“哦?一艘未沉?”

梅侃見林延潮神色問道:“經略大人可是擔心什麼?”

林延潮道:“我當初提議海漕之法,就是因爲河漕不便利之故。但是海漕的風險在於海上茫然未知!若是你們梅家熟練於此事,不怕有人眼紅嗎?朝廷會將此事收回去去辦!”

梅侃哈哈一笑道:“就是要朝廷辦,朝廷也辦不來啊!”

“何出此言?”

梅侃道:“其實海運並沒什麼艱難的,從南至北從北至南,外人看來路途萬里,十分畏懼海途,但其實要駛萬年船最要緊的還是招募慣熟的梢公,使司其事。”

“如好的船工能針路定船向,夜觀紫薇使海船於大洋之中不迷航,白日能觀天象以卜大風大潮,這些事情熟練的船工無不知曉,除外還要知道選擇何處避風,遇到淺灘之處,要尋熟練船工點篙以免觸礁,再僱傭久於海上的人爲號船作爲船隊的前驅,如此一名水手在我這裡兩個月所得更勝於外頭三年所得。”

“經略大人敢問一聲,這僱役的錢朝廷肯給嗎?就算朝廷肯給,朝廷能知道哪個是熟練船工,哪個是湊數的嗎?”

林延潮聞言點了點頭,這是體制一直的問題,對於人才的不重視啊。但對於梅家這樣的航海商人,卻可以讓人盡其才,老船工老水手都是用高薪留下的,沒有一個吃閒飯的,假以時日這些人都是寶貴的航海人才。

林延潮道:“既然如此,海運的事朝廷介入不了,那麼以後朝廷放開海禁,你們又怎麼辦?”

梅侃笑着道:“那更不擔心了!”

“哦?怎麼說?”

梅侃道:“經略大人,梅家動用這麼多錢買的皇商不是白買。你看這船從太倉來,這一路上沿海行來,除了運載貨物,總要停靠補給吃食淡水,遇到風浪要進港避風吧。我們梅家的船掛着皇商的旗號儘管隨意停泊。但是其他海商停泊之後,難免與河上一樣遭到當地各種刁難盤剝,若是不願停靠嘛,那麼船上吃食淡水就裝得多了,如此貨物就載得少了,反正我們怎麼樣都不吃虧!”

林延潮點了點頭心想,果真是商人家啊,什麼情況都給你想好了,難怪敢攬下皇商這差事。

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請六百二十章 採銅之學(多謝龍蠖不關情書友盟主)五百零二章 返家第一百六十二章 這怎麼可能(一更)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一千兩百九十五章 焚詔五百一十八章 利在千秋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五百二十章 碑文之事一千一百零一章 東窗事發八百三十三章 這是什麼情況?(二合一)第七十九章 逐出書院六百三十章 講學九百九十四章 翰林學士六百九十八章 順水人情第四百零五章 邀功來了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五百九十章 林府親事七百二十七章 走馬薦良才(第一更,求月票)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大結局上篇七百三十四章 軟硬兼施七百零六章 出謀劃策(第二更)一千零五章 歲初五百四十七章 拐彎抹角五百零四章 當年同窗九百零八章 皇帝的密旨第一百一十一章 名額(第一更)第三百二十九章 待定七百零五章 託付九百四十二章 科場弊案(二合一)一千兩百章 真有這一天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七百六十九章 同學情誼一千兩百六十九章 方略八百六十五章 去開封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一千六十九章 乾爹救我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七百六十四章 佈局之人七百五十六章 輿論(兩更合一更)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七百零八章 懸魚(第二更)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緣由一千四十九章 上疏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七百八十五章 關照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六百五十章 甄家的打算第三十九章 買書第兩百五十二章 相求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六百一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六百四十二章 文教也是事功(兩更合一更)封推感言五百五十章 私問第三百四十八章 碑林題名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妖書案八百零四章 青苗法一千一百零六章 栽培第四十三章 先生的背景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偷看第九十八章 喝茶聽戲第八十章 大伯求官(第二更)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靠山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雄壯第四百一十章 咱是筆桿子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九百二十八章 重逢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八百四十六章 修河(第二更)第一百二十二章 我來一試一千兩百七十一章 賽馬相馬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第兩百零三章 鄉試總裁是王世貞五百六十七章 宣表四百六十二章 爲官之道一千二十五章 萬曆十四年的幾件事第三百二十六章 內聖外王七百六十八章 救人(二合一)第一步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經略高見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第二十三章 南方的豬第三百一十六章 衆口鑠金一千八十二章 見證歷史的一刻六百三十三章 以經術定國策第兩百五十章 有驚無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