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兩百零四章 明治善治

晨曦落在禮部衙門裡。

趙用賢在官吏攙扶下,舉步維艱的走到右堂的堂上。

自從當年受廷杖時,他的腿疾一直沒好,又兼人懶得走動,故而身子愈加沉重,連走幾步路都累得氣喘吁吁,故而上衙上朝都到要人攙扶方纔走得動地步。

趙用賢坐堂後,看了看昨日投文不過兩份。

趙用賢仔細看過後,一份覺得沒有違制的地方,就在投文上過印。至於另一份則覺得格式上有些不妥,於是打回。

衙門裡的穿堂風不噪,堂前的天井裡略見日頭,趙用賢微覺閒暇,就命下人給他端碧螺春茶來品。

這碧螺春茶顧憲成送的。趙用賢乃常熟人,顧憲成是無錫人,二人都算是同鄉且惺惺相惜,二人併爲清議領袖,於朝堂朝野上下互爲奧援。

趙用賢喝了茶,堂吏給他送上了今日的天理報。

趙用賢用毛巾拭手,半依着椅上看起報來,這纔看了幾眼即已露出瞠目結舌之色。

“豈有此理,豈有此理。”

趙用賢坐直身子。

一旁堂吏立即道:“部堂大人息怒,息怒啊!”

趙用賢道:“這天理報是今日發的嗎?我怎麼沒看過?”

堂吏道:“回稟部堂大人,正是昨日儀制司所發。”

趙用賢怒道:“儀制司是嫌我們禮部衙門的麻煩不夠多嗎?眼下官員俸祿,爾等的工食都還在戶部,兵部手上扣着,他們居然就敢在天理報上挑戶部,兵部儀制上的錯處。”

趙用線見報上寫得什麼。

一次是戶部官員上朝時班序有誤,還有一個是指責兵部官員違制使用朝房,甚至還有一處隱約指刑部近來量刑過苛,有傷天和。

“此事自有風憲爲之,若官員有錯,彈劾就是了。哪裡有六部相互指責的?部體威嚴何必在?還在報上名文所書,不怕捅到外面讓各衙門與士林百姓笑話嗎?”

下面的幾名堂吏也是隨着附和道:“是啊,何況此文一出同時得罪了兵部,戶部,刑部,正堂大人爲了一己私怨讓我們禮部同時得罪三個衙門,這怎麼是好?”

“聽聞正堂這一次之前在九卿廷議上提出海運之策,結果爲戶部,兵部,刑部反對,故而纔有了俸祿工食短欠之事,眼下又如此。”

趙用賢聞言一掌拍在案上道:“好啊,我就思得爲何戶部與兵部突然與我禮部交惡,原來如此。不行,我不能坐視不理,大宗伯當初應承我等說錢糧五日之日會到,但今日正是五日期限,錢糧何在?”

“是啊,難道在天理報上呱噪兩句,兵部戶部就會給錢糧。若是換了一般衙門可能會就範,但王司馬,石司農都是見過大風大浪,豈會因天理報上幾句話就給嚇倒,這一下恐怕連下個月的錢糧也難給了。”

趙用賢聞言道:“豈有此理,本部堂現在去正堂催要錢糧,你們問一問四司誰願意去?同本官一併上門質問!”

下面方纔還在呱噪的堂吏聞言卻都是一聲不吭了。

到了下午之時,趙用賢帶着自己堂上數人,以及四司裡二三名官吏,寥寥一行來到正堂火房前。

火房值曹聞是趙用賢立即迎了出來道:“啓稟右宗伯,正堂正在見客,此刻不便相見。”

趙用賢聞言對身後官吏們冷笑道:“好一招閉門見客。”

說完趙用賢回過頭道:“趙某有要事稟告部堂大人,立即去通報。”

火房值曹露出爲難之色道:“右宗伯,正堂正在見客實在是抽不開身啊,請不要爲難卑職。”

趙用賢冷哼一聲道:“那也罷,本部堂就在這裡候着,直到大宗伯出來見趙某爲止。”

“那卑職給右宗伯搬張椅子。”

……

趙用賢坐在火房前的院子時,過了片刻,但見火房兩扇門正要開了。

但見堂裡傳來林延潮的聲音:“替本部堂送送兩位主事。”

兩個聲音答道:“謝過大宗伯。”

隨即趙用賢惠看到兩名穿着青袍的官員,躬身退出了大堂。

幾名官吏訝道:“這不是戶部的劉主事嗎?還有兵部何主事,他們怎麼來了。”

趙用賢臉上也有訝色。

這時戶部,兵部兩位主事走過趙用賢面前,他們見了趙用賢都是行禮。

趙用賢強笑着道:“這不是劉主事,何主事嗎?什麼風把你們吹來了?真可謂是稀客。”

兩位主事對望一眼,然後都是笑着道:“原來是趙宗伯,失禮失禮,我們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啊。”

何主事笑着道:“之前在錢糧的事上有所誤會,大司馬派下官來禮部與大宗伯解釋清楚。”

劉主事也是笑着道:“是啊,我們戶部也是一樣,上個月的官俸到時還請禮部各司官員一併到倉領取,下個月也絕不會再有拖欠之事了。”

趙用賢聞言臉色微變,然後冷哼一聲道:“那就好,下不爲例。”

兩名主事走後,趙用賢正進退不是,卻聽堂上道:“是,趙宗伯在門外嗎?”

趙用賢聞言道:“回稟正堂,正是下官。”

但見林延潮從火房步出,見趙用賢以及幾名官吏站在院外是微微一笑:“方纔聽聞趙宗伯着急要見我,不知有什麼要事嗎?”

趙用賢梗着脖子道:“回稟正堂,是爲了官俸工食之事,但現在見正堂大人已是解決,那趙某就先行告退了。”

衆官員正要走,林延潮擺了擺手道:“你們先走,我與趙宗伯有幾句話說。”

其餘官吏退下後,趙用賢看林延潮走到自己面前,不由問道:“正堂有什麼話吩咐嗎?”

林延潮道:“我與趙宗伯約定了五日之期,今日是第幾日?”

“第五日。”

“過期了沒有?”

“尚未。”

林延潮聞言點點頭道:“那趙宗伯有什麼話說?”

“是,下官冒昧了。”

林延潮點點頭道:“冒昧一二次倒也無妨,林某自任正堂以來,也知要讓部內上下一團和氣是難不倒的,但爭論也好,意見相左也好,大家都在部裡說。但是有一條……不許部內任何官員與外面的人一起反對本部之事。”

“林某資淺才疏,但既掌部印也唯有坦誠直言,拜託趙宗伯瞭解,並諒林某言語冒犯之處。”

當日事畢後,趙用賢回到家裡與正在無錫辦東林書院的鄒元標,顧憲成寫信。

信裡大抵都是激勵相許之詞,也有趙用賢在朝爲官,見天子沉迷聲色,且親小人遠君子之無奈,同時提及他日大不了力諫一死報君王。

信末趙用賢也提及了林延潮。

言‘自林侯官掌部印近月以來,屢屢與餘不和,但部內胥吏舞弊,官員弄權之事淺少,此人性剛毅,好擅權,知權變,若入閣勝吳縣,新安多矣。’

顧憲成得信倒是隨意道了一句“侯官其才,其政,其智,不過從丘文莊(丘濬),且不如多矣。”

而鄒元標此刻正在困頓之時,吏部尚書宋纁兩次推舉他爲吏部文選司員外郎,但都被天子斥回。故而鄒元標受顧憲成之邀,到無錫東林書院講學,也算找個事作打發無聊。

鄒元標得了趙用賢的信後,卻十分認真回信,其中半字沒提林延潮,卻意味深長地道了一句。

‘高皇帝有言,使爲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亂爲己任,目無其君,此猶大不可也。張江陵殷鑑不遠,非吳縣,新安不賢,實不敢破格罷了。自高皇帝罷丞相始,本朝有明治無善治。’

鄒元標給趙用賢寫信後,自己有書信一封託趙南星交給林延潮。

林延潮得到鄒元標的信後也是有些詫異。

說來遺憾,鄒元標名動天下已久,但林延潮與他卻沒什麼來往。

林延潮剛中進士時,鄒元標被張居正外貶,到清算張居正時,鄒元標回朝爲官,林延潮卻下詔獄,然後被貶至歸德,待林延潮再度回京時,鄒元標又因上諫天子被貶南京。

若說當今清流之中,聲望最隆者,當屬鄒元標此君,否則鄒元標也不會被列爲十君子之首。

林延潮對鄒元標也很敬佩,當初他被張居正貶官時,幾乎被打死,一條腿被打斷,終生殘疾。回朝時,輿論對張居正不利,力主清算張居正的邱橓問他爲什麼不吭聲。

鄒元標說,我當年上諫是爲了公義,而不是私怨。

在另一個時空歷史上,鄒元標一直到了天啓時才起復爲官。正是他主張的,才恢復了張居正的名譽。

旁人問他,你當年罵張居正,現在又爲他說話,不是蛇鼠兩端嗎?

當時已古稀之年的鄒元標長嘆道,浮沉四十年,方知江陵之艱辛。

林延潮讀鄒元標來信,見本朝自高皇帝始,有明治無善治的話,着實觸目驚心了一番,也覺得很是大逆不道,這樣的言論難怪被趕回去講課。

這明治的意思,就是修明政事,意思就是政治清明,這很好理解。

善治也就是善政仁政,這是儒家的主張,主張寬以待民,上位者以仁德厚民。大禹謨有云,德惟善政,政在養民。

說白了,政治清明時,好處沒有落在老百姓的頭上。政治不清明時,老百姓過得更苦了。

林延潮聞言心有所觸。

Ps:明日有更。

一千五十二章 未來方向一千三百五十五章 火紅第三百八十二章 給機會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一千六十章 辦報一千三百八十一章 吾來擔之七百八十四章 官場處處皆人情(求推薦票)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一千三百七十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一千七十六章 玉米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一千兩百七十章 經事第四百二十章 立威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第四百一十三章 泄密一千二十九章 土豪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第兩百二十四章 鹿鳴宴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第三百八十五章 硬道理第九十二章 當城裡人(第一更)九百二十九章 賺到了第四百一十二章 張四維八百一十五章 技術官員第九十六章 理辭氣三道一千一百四十九章 家宴九百二十二章 功成不必在我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六百八十八章 張四維動手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六百一十五章 殿上爭執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第一百零六章 交卷(第三更)五百四十二章 考題一千兩百九十六章 解鈴九百五十八章 拜賀第三百八十九章 不易一字一千兩百三十四章 撰文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四百五十六章 堂兄來京第一百零五章 我取定了(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七章 寄以厚望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不識真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爲官之道一千兩百九十章 請走第三百三十八章 金鑾殿上名揚天下九百三十八章 打壩淤地一千兩百零一章 下馬威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第四十九章 神童一千五十七章 再議國本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大功?八百零五章 君子小人一千八十五章 濟世之才一千三百三十二章 宣川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分國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一百一十六章 衡文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第一百七十三章 有事相求(一更)第四百零一章 入直第一天第一百三十二章 魚與熊掌(二更)第一百六十九章 日課(一更)六百八十一章 有一根刺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七百三十六章 悔不聽宗海之言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七百一十八章 不作就不會死(兩更合一更)第四十六章 書院第兩百六十四章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一千兩百四十七章 爲商利民第三百二十八章 評卷八百八十二章 自己人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七百零四章 賞賜連連(第三更)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第三百四十一章 三元及第匾九百六十七章 離任第兩百六十九章 乘船第一百七十二章 林淺淺的着急(二更)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治人治法七百七十六章 屈就第八十五章 措手不及四百五十九章 家和萬事興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一千兩百六十二章 題目不是後記的後記第一百二十八章 報喜了四百八十章 潘季馴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