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

臨近午時的時候,一衆大臣們終於從乾清宮步出。

這一場廷議也是有了了結。

九卿三三兩兩魚貫而出,衆大臣們臉上雖有倦色,但大體上還是鬆了一口氣的樣子。

方纔在廷議之中,極力陳詞的林延潮正跟在申時行,宋纁等衆大僚身旁。

但見宋纁向林延潮道:“林宗伯方纔你在廷議之中所言並非沒有見地,但眼下朝廷的情況你不是不知道,哪裡能再拿出錢來建海船,募運軍。”

林延潮道:“回稟太宰,是侍生冒失了,沒有謹慎所思,這一次回去我再拿出一個條陳來。”

“你……”宋纁聞言搖了搖頭,又是笑着道,“你這誓不罷休性子,當年的高新鄭,張太嶽又何嘗不是如此。”

林延潮道:“侍生豈敢比肩兩位相公,只是爲朝廷計,這遼東東有蒙古,北有女真,南有朝鮮三面環敵,必須廣蓄錢糧,以雄兵鎮守,這海運之策既能濟朝鮮,更能濟遼東。省去了朝廷多少轉輸之費啊。論大計者固不可計小費,今日這些錢捨不得用,將來就要用得更多啊。”

宋纁聞言大笑,搖了搖頭道:“林宗伯此請,老夫都不知道說什麼好。部裡還有事,元輔,大宗伯,老夫就先告辭一步了。”

“也好。”申時行點了點頭。

宋纁走後,申時行看了林延潮一眼沒有說話,負手前行,然後在乾清門前在上了轎。

林延潮向轎旁的申九點點頭,自己親自攙扶申時行上轎。

申時行對林延潮道:“你昨夜奉召進宮,眼下不先回去把家裡安頓一下。”

林延潮道:“家裡的事有下人操持,學生初任,特來請恩師教誨。”

“教誨?不敢當啊。你現在是禮部尚書,連老夫也要尊稱你一聲大宗伯了。”

林延潮聽了不知說什麼纔是。

而申時行閉上眼睛,搖了搖手。申九高聲道:“起轎!”

四名轎伕擡起申時行的軟轎,申九等隨從跟從離去,留下林延潮在原地。

隨着乾清門走出的衆官員見了這一幕,都有露出好笑之意,然後說着話從林延潮身旁離去。

“丟人,真是丟大了。”

林延潮心底如此說道,再想起之前的廷議,自己最後提出的海運之策,遭到王一鄂,石星,陸光祖的一致反對。

最後廷議上只是增設登萊,天津兩地的屯軍,並修補城池。至於海運之事最後作罷。

林延潮以九卿身份參與的第一廷議實在不那麼順利。

此事是在林延潮的意料之中的,不過廷議上反對之聲那麼大,令林延潮覺得有些難辦。

林延潮立在乾清門前片刻,然後趕往文淵閣。

因爲年節將近,這從乾清門趕至文淵閣時一路上也沒遇見什麼官員。

這麼多年文淵閣的司閽還是老人,一見林延潮急忙趕來,當即推開了硃紅色大門。

文淵閣左右仍可見到值守的舍人,官吏往來於各房之間,雖是年間但內閣裡該有的值守官員卻一個都不能少。林延潮遠遠望了一眼,即趕到了閣內。

一見申九林延潮即上前道:“宋兄。還請代我通稟恩師一聲。”

宋九有些爲難道:“大宗伯,老爺今日廷議上忙了半日,眼下正是十分疲乏在值房裡歇息,你還是明日再來吧!”

林延潮道:“無妨,我在值房外面等着就是,待恩師醒了,還請通報一聲。”

申九連忙道:“這如何使得?堂堂二品禮部尚書在值房外等候,這說出去,大宗伯你就不要爲難小人了……也罷,小人就替你問一問。”

申九入內後出來稟告道:“元輔正在用飯,大宗伯先進來吧!”

林延潮當即道:“多謝宋兄,此情以後定當報答。”

宋九笑着道:“那可不敢當,大宗伯眼下位極人臣,他日能不忘記小人已是三生有幸了。”

“你我是布衣之交,我林延潮豈是忘本之人,以後休要提這樣的話。”

申九笑了笑,壓低聲音道:“老爺方纔在列位大臣面前沒給你好臉色,這也是把你沒當外人來看,否則你看老爺幾時對人面責過,一會兒把話說開了就沒事了。”

林延潮聞言道:“多謝宋兄提點。”

然後申九帶林延潮來到申時行的值房,見申時行果真正在用午飯。

雖說申時行是帝國宰相,但在文淵閣的值房,但吃食也不比其他吃公家飯的吏員豐盛多了,也就多一兩道菜而已。

不是申時行不愛享受,只是在面上的東西他必須做好。

儘管菜色普通,但申時行依舊吃得很講究,長筷細筷銀勺撥勺十幾樣器物都擺在一旁。

見林延潮入內,申時行擡頭看了一眼,對申九揮了揮手。

申九退下後,值房裡就剩林延潮與申時行二人。

申時行也沒說話,而林延潮也就面對申時行站着。林延潮記得自己第一次見申時行時,對方是和顏悅色,雖說身爲閣臣但半點失禮的地方也沒有。

但是今日……恩,誰叫領導和我是自己人呢。

申時行吃得很仔細,魚肉裡的骨頭都要剔得乾淨,方纔放入口中咀嚼。

等到吃了差不多了,申時行用巾帕擦了擦嘴,然後看向林延潮道了句:“原來大宗伯在此,是老夫疏忽了。”

林延潮道:“恩師,這麼說真是折煞學生了。”

申時行笑道:“怎麼敢當?對了,你叫老夫恩師,我倒是差一點忘了你是哪一年的進士?”

林延潮答道:“回恩師的話,學生是萬曆八年的進士。”

“萬曆八年!”申時行點了點頭道,“那麼方纔在殿上與你爭執的石司農是多少年的進士啊?”

林延潮答道:“是嘉靖三十八年。”

申時行捏須道:“比老夫還早了三年登第,那王司馬呢?”

“是嘉靖三十二年的進士。”

申時行點點頭:“那就是更早了。

還未等申時行繼續問,林延潮道:“還有反對學生海運的陸司徒,他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士。”

“你倒是能舉一反三,”申時行擦着手道:“廷議上這三位部堂,主管朝廷的戶部,兵部,刑部,宦海沉浮幾十年,半個朝廷都是他們門生故吏。你覺得在廷議上他們有必要買你的賬嗎?”

“而宋太宰,堂堂吏部的天官,但廷議下來時,你見面不謝過他這一次舉薦你爲禮部尚書,反而爭着說登萊海運之事,這份恭敬哪裡去了?你的眼底只有海運之事嗎?”

林延潮道:“恩師容稟,學生知道今日廷議上太過冒失了,但學生也是有理由的。”

“學生提事功變法之主張已有近十年了,他主張倡立義學,報紙,都是長遠之計,而眼下足以稱道的事功乃引進番薯,苞谷,此事成在徐通政,但徐通政卻半途病逝,故而學生未得全功。”

說到這裡,林延潮想起徐貞明病逝心底着實難過,而這番薯的事,申時行分功給王錫爵,王錫爵則去便宜了李三才,這事自己不能不提啊。

申時行捏須沒有說話。

“而這一次學生進京,學生的門生,門生的學生都希望學生在朝堂上可以盡到匡正之責,不僅規勸天子,還能爲朝廷辦成一些大事,如此方不負了這事功二字。若是學生事事不主張豈非成了光說不練嘛?以後天下的讀書人會如何在背後評議學生呢?”

申時行點點頭道:“故而你明知不可而爲之,這倒不失爲似迂而直,以患爲利之道。”

林延潮背後冷汗滲出,官場上看似很愚蠢的舉動,卻能令自己避開了很多風險。

比如自己這一次廷議上主張海運失敗,但反而在清議之中卻贏得了敢言敢諫的名聲,這是林延潮一直以來經營的官場人設。

反而言之,人設一旦崩塌,後果不堪設想。

此刻林延潮唯有硬着頭皮強行解釋道:“恩師明鑑,學生怎會作不可爲而爲之的事,只是天子屢次傳召,學生不敢辜負了聖意。學生也是見識短淺,低估了廷議之事,幾位部堂都是老成持重之輩,豈會因學生三言兩語而打動的。”

申時行道:“現在明白也是不晚,那麼海運之事還是罷了吧。”

林延潮立即道:“恩師,這海運之策學生於胸中全盤思慮清楚,並與前漕運總督王臨海商議多時,而且若是海船從淮安出,將兩淮之鹽也可販與遼東……”

申時行一聽不由道:“好啊。”

林延潮聞言立即給申時行斟了茶來。

申時行端着茶盅想了想道:“此事許新安是否也有主張?”

林延潮道:“學生還未與他說,但兩淮鹽業是他的一畝三分地,他會支持的。”

申時行將茶盅放在一旁,當即道:“你在朝中資歷太淺,要想在廷議上讓列位大臣賣你這個面子太難。當年王臨海爲漕督時,手握實權,但因開海運仍落了個罷官的下場。你自付比當年的王臨海如何?”

林延潮道:“學生也知此事不是一蹴而就,但一次不行就兩次。”

申時行道:“你這契而不捨的勁,老夫倒是信得過,也好,此事上老夫可以與許新安再好好談一談,坐吧!”

“謝恩師。”

林延潮知道此事算是過去了,然後與申時行並坐在炕上。

申時行問道:“你知老夫這一次召你回京任禮部尚書的用意?”

Ps:還是下一章明天發。

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學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第兩百四十二章 推舉(一更)八百三十八章 通判之爭九百五十七章 潘季馴的奏章六百二十九章 拜師九百五十章 價碼第六十一章 拉攏(第一更)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第十四章 討厭的縣令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第四十五章 無不散之宴席第一百九十五章 澹臺滅明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兩百四十章 銷銀第二十九章 送信第兩百八十四章 手中之筆一千一百五十章 修身齊家五百四十五章 講官福利第三百六十五章 天下熙熙(第二更)五百五十六章 中道而行一千零二章 朝堂就是名利場八百六十六章 家丁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一千三百六十章 石星的彈劾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五百六十九章 文成鎮番邦一千兩百五十五章 議論人選一千章 經史並重六百一十七章 誰能挽此危局九百三十章 跨府巴結第五十章 爲何讀書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第一百二十三章 府試九百九十七章 歸宗九百一十九章 新河舊河(謝盟主北京河馬主神)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同窗之間第一百三十一章 鄉飲酒禮(一更)四百九十一章 欺世盜名第三百二十章 請帖一千一百八十一章 家事九百一十六章 文華殿第五十三章 朔望課第一百六十七章 學風如此(一更)第兩百二十一章 至公堂上一千兩百五十九章 潛邸講官第兩百三十章 只是我不願意(第二更)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六百一十五章 殿上爭執第四十八章 不早點告訴我八百七十章 能得卓異嗎(二合一)第五章 滾出大門去第一百七十八章 地瓜啊七百一十五章 青天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七百五十九章 你們這是在逼朕(二合一)六百八十九章 潘晟被免四百六十七章 世兄七百五十八章 陳詞(二合一)五百七十二章第三百七十章 申時行的第六感一千章 經史並重第四百零八章 求辦事第兩百三十五章 申時行(二更)第兩百七十二章 功名在身一千四十三章 爲國爲民一千七十四章 平步青雲第四十九章 神童四百四十九章 滿分的逼第三百六十九章 請教第一百五十四章 激將(一更)一千二十二章 自己人第四百四十二章 郊祭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一千兩百九十八章 亂子一千三十九章 大奸似忠一千七十八章 年輕的部堂大人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商量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第兩百六十章 自問第三百八十三章 你太無恥了一千六十章 辦報第六十六章 燕可伐與第兩百七十章 船託第兩百五十七章 公道自在人心八百三十六章 請託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第三百八十七章 平夷詔七百零三章 封妻廕子(第二更)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人走茶涼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九百六十五章 運作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第四百四十三章 應變第三百七十二章 報仇不隔夜第四百章 不收禮第兩百六十三章 仗勢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