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用人

遠在福建的京師,此刻卻是陰雲密佈。

左闕門前,申時行坐在太師椅上神色陰晴不定。

參加廷議的官員們憤慨之聲一片。

“西海蒙古火落赤等入境攻圍河洮,河洮副總兵李聯芳率三千兵馬追逐竟陷伏陣亡,全軍覆沒!後火落赤部聯合諸番大舉進犯河西五郡,總兵官劉承嗣與遊擊孟孝臣等敗績,遊擊李芳戰死於朱家山。此事自當年俺答封貢後從未有過啊!吾懇請朝廷出兵河洮,爲戰死的兩位總兵,遊擊及陣亡將士報仇,一血前恥。”

“不錯,洮州西控番戎,東蔽湟隴,居高臨深,控扼要害,太祖當年曾言,洮州西番之門戶,西偏保障,有攸賴矣。而洮州最爲要害,實爲兵家必爭之地。”

“當初西海(青海以西)蒙古早有異變,我與周大人屢次向朝廷進言,可是朝廷不聽啊!這河洮不穩,則甘肅有事,一旦甘肅失事,則宣大告急,進而京畿震動啊!”

“當年吐谷渾以遼東鮮卑西並諸羌,遂爲隋唐之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還請元輔明鑑啊!”

“爲今之計,當出兵青海,直搗黃龍,執賊酋問罪於闕下!此事懇請元輔替我們主張,向陛下陳詞。”

此言一出,兵部御史臺的官員無不附和。‘問罪於闕下’之言成爲了衆官員一致的共識,偶爾有幾名反對意見的官員那一點聲音早就被淹沒了。

受宋朝滅亡之鑑,明朝上下的政治正確就是剛。

天子守國門,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都被人家俘虜了,就是不降,還在城底下給你打回去。

文臣之中主戰之風甚烈,主戰永遠就是政治正確。

面對此羣情激憤的一幕,申時行沒有言語,此刻兵部尚書曾同亨從椅上起身站起身來伸手按了按,闕左門前方纔安靜下來。

他走到了所有官員的身前向申時行道:“元輔,西海蒙古火落赤部如此猖狂,眼下雖說太倉空虛,朝廷絕不可容忍此舉,否則令西海各部看輕我朝。”

申時行聞言面無表情地道:“也好,本輔當以此事奏明天子。”

此言一出,衆官員無不叫好。

當即廷議結束。

申時行同許國,曾同亨三人一併前往乾清宮復奏。

天子還未到,三人即在暖閣裡稍坐。

三人都不說話,暖閣裡沉默得令人可怕。

曾同亨道:“元輔即是百官請戰,一會兒我們是否要以此見上奏?”

申時行道:“廷議上如何說,大司馬就如何上奏就是。”

曾同亨低下頭道:“不敢,國家大事還需元輔定奪就是。”

申時行道:“衆意不可不聽啊,大司馬代表衆議,又是兵部尚書,兵戎之事當然你需第一個向陛下陳詞。”

曾同亨聞言大喜,他本來就是敢於任事的性子,他心想申時行素來怕事,對於火落赤部犯邊的事躲還來不及。

曾同亨當即道:“這一次河洮失事,三邊總督梅友鬆難逃革職之罪,至於新的三邊總督的人選不知元輔可有主張?”

申時行道:“大司馬若心底有人選儘管向陛下提就是了。”

曾同亨聞言大喜。

不一會兒天子在弘德殿接見三位大臣。

天子坐在垂簾後正看着廷議的奏本。

曾同亨首先出言道:“陛下,百官都是贊同出兵懲戒火落赤部的,衆志成城,人心可用。”

天子放下奏本道:“朕心中沒有華夏之別,這番人也是朕的赤子,番人地方也是祖宗開拓的疆土。”

“這蒙古右翼雖是番人,但朕也沒有將他當外人來看,每年都有賞賜,算是待之不薄。這幾任順義王也還算恭順,宣府,大同以西,這二十年沒有興兵,百萬生靈免於塗炭,這一次火落赤部輕啓邊釁實在可恨。”

曾同亨當即道:“臣懇請陛下選一個將才,將西事全權委之,出兵直搗青海!”

曾同亨說完後看向垂簾等待天子迴音,但垂簾之後看不出天子臉上神情,只聞天子聞道:“申先生,你是否認同曾卿之言,興兵滅賊。”

申時行道:“啓稟陛下,臣以爲不可輕開邊釁。”

曾同亨臉色鉅變。

“廷議之上滿朝文武都是主張出兵討伐,申先生爲何意見相左?”

申時行道:“啓稟陛下,若是真派師進擊西海,一來引起西海諸番不滿,二來成爲孤師,三來敵有成算。”

“扯力克,火落赤興兵進犯河洮即遠遁,說明已是料得我軍反擊。此舉好比手談,有實地與外勢之分,對方攻你實地,一味在實地上相爭,容易落入下成,也如對方之圈套。可棄字從實地轉爲外勢,以此爭先!”

曾同亨當即道:“不出兵討伐,這麼說首輔有意主款嗎?”

申時行道:“本朝制馭蒙古之策,先帝之時已經定下。蒙古左翼的察哈爾部乃蒙古大汗直屬的中央萬戶,察哈爾部首領素來世襲蒙古大汗,素懷入主中原之心。嘉靖三十年,察哈爾部達賚遜汗率部南遷吞併朵顏三衛,使我朝北面屏藩盡失。到了嘉靖末年,察哈爾部和東北夷(海西,建州女真)連成一片。本朝與隆慶五年與蒙古右翼的俺答汗議和,聯合俺答汗的蒙古右翼制約蒙古左翼,這就是大策。”

“萬曆九年時俺答汗病逝,而今扯力克襲俺答汗之位,若是貿然出兵西海,很可能讓整個蒙古右翼交戰。當年與蒙古右翼的約定無疑化作烏有。諸番無衣無帛,全仰仗於貢市,一旦停止本朝再也沒有制約蒙古的手段。而貢市多年,大同以西諸邊多年鬥米值銀二三錢,今則僅值錢許,本朝也從中獲益匪淺。”

“火洛赤雖興兵進犯,但西海諸部對我大明仍是恭順的。但火落赤部無故興兵,殺我邊將,必須予以懲戒,但不可以一部之作歹,而廢各部之羈縻,不可以一邊之騷擾,而致九邊之決裂。如其背約,則當致討。如其輸服,則不窮追。此制馭之大略也。”

聽了申時行的話,曾同亨深覺得自己太看輕了對方,他這一番話讓令自己在天子面前威信全失。

果真垂簾後的天子道:“申先生所言極是,那不知申先生有什麼主張?”

申時行道:“河洮之變,三邊總督梅友鬆失職,臣懇請任命新的三邊總督,經略西海。”

天子問道:“申先生,朕上一次問你舉薦邊材,你說何人可以勝任這三邊總督之職?”

聞言曾同亨嘴脣動了動。

申時行出班沒有看曾同亨一眼,而是道:“啓稟陛下,臣保舉戎政尚書鄭洛。”

曾同亨聞言頓時氣得耳紅脖子粗,天子當即道:“申先生,今年五月,順義王扯力克向朕陳詞,欲往西海鎮撫起畔者,收其部落。當時就是鄭洛上奏讓朕允假道甘肅至西海。”

“哪知這扯力克一至西海,火落赤便興兵造事,方有了今日河洮之變,朝廷還未追究鄭洛之過失,怎能大用?”

曾同亨出班道:“不錯,陛下河洮之事不是一日兩日,臣與言官連連上諫,若是早做應對之策,也不至於有今日河洮之事。”

曾同亨此舉就是反擊了。

但申時行沒有應對,而是次輔許國出班道:“大司馬,去年大旱導致諸省受災,朝廷剛剛緩了口氣來。結果國內稍有好轉,邊事又起,能怎麼辦?上面的官員說句話容易,但若要決策下面的官員就跑斷了腿。這朝廷就如同人一樣,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顧了這個又顧那個,事事周全啊。

曾同亨聞言當即失語,他一名兵部尚書哪裡抵得過兩名內閣大學士。

申時行道:“許次輔不必再說了,這一切都是臣的過錯,還請陛下恕罪。”

垂簾後天子道:“曾卿不必再說了。”

曾同亨退後一步稱是。

天子道:“朕沒有責怪申先生的意思,只是朕不明白,鄭洛能有何方略,難道……難道他還有一個女兒不成?”

聽了天子的話,一旁侍奉的太監差一點笑出聲來。

當年鄭洛爲兵部右侍郎時,爲了大同巡撫的職位,要文選司郎中蔣遵箴幫忙。蔣遵箴聽說鄭洛有一女很漂亮,於是告訴鄭洛,以女嫁我,經略可必得也。然後鄭洛不顧雙方巨大的年齡差距,還不是同鄉的關係,主動遠嫁最後如願以償成爲大同巡撫。

此事動不動就被朝野上下拿來說一說,指責一下,奚落一下。即便現在鄭洛已經是三邊總督,仍是作爲他的黑歷史,被人三番五次的提起,御史在奏章裡作爲批判的例子。換了一般要臉的人肯定早受不了辭官了,但鄭洛此人臉皮極厚,且深得‘笑罵由他笑罵,好官我自爲之’的爲官精髓,官是越當越大。

申時行道:“黃臺吉,扯立克兩任順義王受封之事,鄭洛都是出力甚多,他與忠順夫人,蒙古諸部常打交道,論對蒙古瞭解無人出其之右。”

三娘子是順義夫人,是俺答汗的妻子。

按照蒙古草原的婚制,他嫁了先後三任俺答汗,從名義上說他就是扯力克現在的妻子。蒙古諸部是有一個習慣,就是大汗不在時候,他的妻子可以統領整個部落,還可以調動兵馬,權力極大。

這三娘子也是一個傳奇人物,隆慶年間,三娘子率軍來到陽和,看到一位名蔡可賢的官員長得很帥,當下心動。於是三娘子以盟約爲名將蔡可賢誘至城下,然後帶着幾十精騎將對方擄走,兩人嘿嘿嘿了好幾天。

蔡可賢是兵備道,正四品官,他被擄走明朝上下震動。

陽和上下官兵正不知如何辦時,然而蔡可賢數日後安然無恙地返回。說來也是,從此陽和再無邊事,兩家‘和親’成功。

而三娘子每次到了邊境時,見到明朝官員都要向他們問一句‘小蔡現在怎麼樣了?’

申時行道:“臣以爲朝廷可以選派精兵強將屯紮河套與西海之間,閉關停市,同時安撫諸番,分化瓦解,使火落赤部孤立,最後一擊滅之。”

天子道:“申先生所言正合朕心,既是如此就用啓用鄭洛爲三邊總督吧。但雖說剿撫並用,對於火落赤部不可輕饒。其餘皆爲次也,最重要須讓扯力克從西海東歸草原,否則朕將不認他這忠義王,另立他人。”

申時行發自肺腑地道:“陛下聖明,只要順義王從西海東歸,那麼西海蒙古如同一盤散沙,火落赤也沒有召集西海蒙古的名義,臣以爲此事當由順義夫人出面召順義王東歸。”

天子欣然道:“這也是愛卿保薦鄭洛的緣故吧!真是老成謀國啊!”

筆者按。

史書上萬歷三大徵之說,但真正說來其實打了五戰,明朝都取得了勝利。其中一戰與火落赤部間戰爭,就是後來的河湟三捷。

雖然此戰沒有名列三大徵之中,名氣也不如援朝戰爭響,但這一戰明朝卻是打得最漂亮的。

首先這一次明朝開始局面不利,火落赤部受扯力克鼓動襲擊明朝。火落赤部不足爲患,最重要是扯力克,此人繼承了俺答汗,也就是蒙古右翼諸部的共主。

俺答封貢後,蒙古右翼雖與明朝議和,但其部大戰略就是想要向西併吞海西蒙古諸部,最後對明朝實現大包圍。這一次扯力克到海西蒙古,鼓動火落赤部背後的目的,就是統一海西蒙古。

只要明朝出兵青海,那麼中立海西諸番很可能就倒向他。那麼到時明朝會面對一個比原先俺答封貢時更強大的敵人。

當時申時行爲首輔,面對此舉採用就是剿撫並用的策略。與火落赤部勝負不說,必須大書特書的就是明朝的外交策略,那就是讓扯力克東歸返回原先地盤上。故而申時行提出讓鄭洛聯絡順義夫人。

扯力克跑到了青海搞事,那麼留在草原上的蒙古右翼最尊的就是這位順義夫人。

後來明朝就聯絡尊三娘子,並立他兒子爲新順義王,若是三娘子不幹就停止貢市。

扯力克不得不從青海跑了回去,扯力克一走,原先跟他進青海的蒙古諸部也跟着跑了回去。最後進犯明朝的火落赤,把爾戶部成了孤家寡人。

最後就是河湟三捷,這一戰明朝收復了丟失已久的大,小松山。這大小松山是明朝僅次於河套的戰略要地,這兩處都先後失去。

但這一戰收復了大小松山,不僅僅意味着開疆擴土,同時將青海蒙古,河套蒙古徹底隔斷。只要松山在手,蒙古右翼就無法與海西蒙古連成一氣。

廷議之後,申時行三人退了出去。

張誠,陳矩二人一起拉開垂簾。

天子道:“這兵部尚書曾同亨上任有一段日子了吧,但爲何談及兵事仍是沒點沒有成算!如此朕如何能對他委以重任?將軍國之事交託給他。”

張誠道:“陛下,臣以爲不是曾同亨不嫺熟兵事,而是被申先生擺了一道。”

“怎麼說?”天子問道。

張誠道:“臣也是猜測,這曾同亨繼任兵部尚書以來選將用將一直不得樞輔的支持,一直不是很順心。而這一次河洮失事,大多官員都是主張征討,但正應了那句話主戰者未必勇,主和者未必怯。大凡主戰的官員,容易博名,並不一定真爲了朝廷。曾同亨從於物議,用主戰來收買人心,同時也是拿官員們來壓倒中樞,這是申先生不可容忍的地方。”

陳矩道:“陛下,臣倒覺得申先生是一片公心,沒有爲難曾尚書的地方。”

天子聞言擺了擺手道:“大臣們心底怎麼想朕有時候也是看不透,說是爲公,然而處處都是私心,說是私心嘛,口頭上句句大義凜然,似爲國家朝廷計爾。若真計較起來,沒幾人可以用的。”

張誠道:“陛下,其實臣也以爲今年不易對火落赤部興兵,福建那邊倭情還未清楚前,朝廷絕不可兩面受敵啊!”

天子聞言道:“朕知道了,前幾日兵部要福建巡撫拿出方略來,但你看福建巡撫寫得是什麼東西?應付了事,根本真正的應對之策。朝鮮,倭國都是海東大國,萬一真的勾結,那麼……”

天子臉上有濃憂。

張誠道:“陛下,爲今之計當熟悉倭情,朝鮮的大臣應對此事啊!”

天子踱步了一陣道:“那你們看朝堂上還有誰熟悉倭情?”

陳矩,張誠沒有說話。

“怎麼不說話?”天子問道。

張誠想了想當即道:“臣斗膽保舉前禮部左侍郎林延潮。”

天子伸手一止道:“除了他就沒有旁人了嗎?”

陳矩道:“想來想去也沒有旁人了,眼下朝堂上每個月推薦他的奏章就有幾十封啊!”

天子冷笑道:“朕豈能不知。孫承宗朕提拔了,徐貞明朕也提拔了,付知遠朕也提拔了,你知道爲何朕不提他?這叫熬着懂嗎?朕就是要他心底難受。若是朕現在開口,朕即是輸了。”

陳矩道:“陛下其實也並不要升林侍郎的官。平調他到吏部任官也是可以的。”

天子拂然道:“吏部手握銓政,豈可輕易許人。林延潮現在門生不知多少,若是真到了吏部,若是結黨營私如何是好?朕還沒那麼糊塗。”

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第三百零八章 會試放榜一千一百七十章 非林部堂不可一千八十三章 粉絲第三百五十四章 科舉第一事八百四十三章 上奏九百五十二章 林延潮設宴五百零二章 返家第一百七十一章 求田問舍(一更)第四百零二章 鬧事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九百八十八章 上殿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第三百四十三章 恩榮宴一千三百九十六章 火耗歸公四百九十三章 陸翁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一千一百章 出山六百八十八章 張四維動手七百九十七章 談判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一千兩百零八章 又見廷推第四百四十五章 這風越烈越好七百一十三章 調教皇帝第兩百五十六章 虎狼對弱雞五百六十一章 朵顏使節六百二十五章 林學第四十二章 先生是案首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回京第一百八十七章 歲試第三百一十九章 有請五百七十七章 儒臣辯經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六百六十一章 陛下聖諭一千三百三十八章 握手言和五百五十二章 動怒七百二十三章 疑雲一千八十章 手握實權八百四十七章 官吏奸滑第三百八十六章 勾心鬥角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八百二十九章 你敢陷害我第三百七十四章 張居正歸政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九百九十七章 歸宗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敲竹槓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第兩百四十章 銷銀一千兩百八十八章 三王並封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第二十六章 對薄公堂七百二十一章 轉變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第兩百一十九章 老師和同窗(一更)七百一十六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第兩百五十五章 書院之難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時機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海禁四百七十二章 京察七百二十八章 萬事不難(第二更,求月票)一千一百三十一章 教訓一二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第一百四十八章 不忮不求(一更)七百一十章 奏對(第二更)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八百零一章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九百七十五章 申府一千兩百七十二章 經略之位第兩百二十八章 算盤打不響九百一十二章 馬屁的方式八百二十四章 河道來人第一百六十章 大辦酒席(一更)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七百三十一章 馮保倒臺一千兩百五十八章 時機一千三百零七章 休勸大度第四百三十八章 經筵之上一千九十章 自立門戶第四百一十四章 跟我們走一趟第三十六章 被請家長了一千一百七十一章 觸動一千四十八章 暴雨一千七十章 正推六百一十四章 算計第三百七十六章 相府七百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七百九十八章 欽差來了八百四十一章 大網(第一更)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房官人選一千兩百零三章 真小人也六百九十二章 考官人選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梅家的盤算一千三百一十章 提條件?第三十八章 老童生七百三十章 今日之生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