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精一之功

面對梅侃懇請他出山請求,正在林延潮意料之中。

但見他站起身似虎很爲難般踱步了一陣,然後伸手一按道了句:“現在還不是時候。”

梅侃問道:“不知部堂大人所言的時候指得是什麼?”

林延潮道:“天時,地利,人和也!”

“敢問什麼又是天時,地利,人和?”梅侃一臉虛心的請教。

林延潮沉吟了一會,然後道:“換在官場上句話說,天時就是朝廷上的風向,天下的局勢,地利就是官位的高低,手中的實權,人和就是上下的人望。”

梅侃恍然道:“我有些明白了,孟子有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用部堂大人的所言,人望纔是最重要的。”

林延潮道:“正是如此,眼下去年的旱災雖已是平定,但太倉存銀無幾,朝廷用度捉襟見肘,內中空虛,必帶來四方不穩。國難思良將,這正是天時在我。”

梅侃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但天時不如地利,到何處做官?官位高低,有無實權?一名小卒就算如何懷力挽狂瀾之志,也難以成事。而我以三品京堂致仕,又在朝中多年,門生故吏鄉黨也算有一些,故而論地利,我擁其半也。”

“最後就是人望,人望就是人心。若無人望,不能上下同心,就算身爲樞廷宰相也不能成事,沒有人和,縱有天時,地利又有何用?所以人望若不到,時候就未到。”

梅侃聽林延潮說了這些,很努力地在腦中琢磨。

梅侃回去想了一夜,次日就告別林延潮匆匆離去了。

林延潮明白自己話裡打的機鋒不算太難,幾乎已到了露骨的份上,想必梅侃已是明白自己的意思了。

於是他就不再理會,用心於書院的事上。

近來鰲峰書院還辦還算不錯。

總體上還是側重以科舉爲重,但是純以科舉爲重卻不足以培養學生的視野,格局,故而書院每半個月都會辦一場講會。

講會是事先設正反命題,然後以學生辯論爲主,然後由幾位院長,講師定高下。

這就相當於一個辯論賽。

至於辯論賽的命題,當然是書院出的,第一次講會出的命題是作學問是當形而上學,還是當形而下學。

題目林延潮親自擬的,也有他的深意在其中。

形而上學,一直是理學的主張,也就是道在器先,從二程到朱熹,這一學說發揚光大。

至於事功學派,則提倡道在器中,後來林延潮提出了實踐出真知。

而心學就是王陽明提出的,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

生而知之,一萬個人中不過一二可以達到這樣境界,即不通過實踐而得出理論,但大部分人沒有這個資質,都是學而知之,甚至困而知之。

這個觀點林延潮是贊成的,要知道理學的錯誤,在於大部分人都覺得理論先於實踐,而忽視了實踐的作用,最後導致理論脫離實際。

而批判理學的錯誤,又令很多人都覺得實踐的重要,而忽視了理論的建設,將理論純粹視爲了空談。

放在自然科學裡說,大部分科學理論都是從實踐中發現問題,再從其中驗證理論。但著名的狹義相對論,愛因斯坦不是通過觀察得到的,而是通過幾個物理公式推導得出的結論。

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二者是共通的。

自然科學之所以能理論先於實踐,是因爲有數學的指引。數學是神的語言,一切自然學科的基石。

但人文科學的基石是什麼?

譬如易經說了,天下沒有不變的道理,唯一不變的道理就是所有的道理都在變化中。

道德經則說,可以說出的道理都是失真的。

但儒家卻有自己見解,儒家心法,聖人十六字心傳裡已經講清楚了。

那就是‘惟精惟一’。

這又回到了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

王陽明用此解釋了道在器先,道在器中最後是殊途同歸的,將兩個南轅北轍的道理合二爲一,這就是朱熹講的道出於一,明月印萬川。

這就是惟一,辯證法三大法則裡的對立統一。

而兩個理論各執一端就是沒有辯論明白,或者沒實踐明白,歷史的彎路走得不夠多。真理是越辯越明。

這就是惟精,辯證法三大法則裡的否定之否定。

舉個圓周率的例子,易經論證了圓周率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告訴你不要把他當作分數,整數。

道德經論證,無論算到小數點後多少位,得出的圓周率都不是真正的圓周率,而不是告訴你既然如此算了幹嘛。

至於儒家則告訴你,你要是小學生作作業,咱們用惟一之法,圓周率的惟一值就是3.14,如果用來計算登月航天,圓周率必須要算到小數點後一千萬位,但咱們現在纔算到一百萬位,那就繼續算,什麼時候算好了再飛,這就是惟精之法。

林延潮在此講會中將此道理,告知了自己的弟子以及學生們,並於講會之後,親自手書‘精一之功’將此作爲匾額就懸掛在崇正講堂上。

這話最早是王陽明說的,他曾多次提及‘精一之功’,作爲王學功夫。

多年之後,林延潮雖不任山長,但‘精一之功’卻成爲了鰲峰書院的治學精神,深入每個學生的心中。

而這二期的講會,則是談到儒法之爭。

這講會林延潮也是列席旁聽了,這講會就是鰲峰書院裡這些學霸們每月兩次的思維風暴。

這講會一講不是一課,也不是半日,而是一講一日。

各種思想可以在此碰撞,沒有統一的答案,也沒有想引導什麼。這與非五經,孔孟之書不讀,非濂,洛,關,閩之學不講的東林書院截然不同。

對於這樣放鬆交流的講會,這是學霸們最喜歡的,故而一個個摩拳擦掌要在講會中大顯身手。

這一次講會也很精彩,儒法之爭,是可以引申出王霸之爭。

而儒家和法家很多觀點上也是南轅北轍的。

其中林延潮在當年的經筵上與周子義辯論差不多,當年林延潮的論點主要引用自南宋事功學派大儒陳亮的觀點。

比如儒家講師古,法先王,恢復三代之治,保持約定俗成的規矩就好了,而法家講法古不如法今,法后王,一代更有一代的制度。

這二者誰高誰低,千百年來都辯個不停,不同人不同的主張。

但在林延潮看來,用精一之功就可以理解了。

用圓周率來說,儒家講當年先聖費盡心血計算出圓周率是3.14,所以我們應當代代相傳,不能更改,不折騰,祖宗之法不可變。結果儒家的登月飛船跑去了火星。

而法家講法后王,我們今天圓周率算到了小數點後一百位,我們就把這一百位引用到日常生活中。結果法家小學生每天數學作業作到凌晨,家長在微信羣裡怒對老師。

事功大儒陳亮曾言,孝悌忠信不足不足以趨天下之變,材術智辯不足以定天下之經。

這句話就是儒家不能趨變,法家不能爲天下之本,要治天下儒法必須合一。

但儒法合一不是3.14不行,小數點後一百位也不行,咱們就3.1415926一起取個七位數,大家就皆大歡喜了。這不是儒法合一,而是合稀泥,航天專家要罵你,小學生也要罵你。

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就是精一之功。

當然這是林延潮的看法,書院的學霸們則看法更多,他們引經據典辯得不亦樂乎。

林延潮本以爲儒法之爭會保持一個均勢,沒那麼快分勝負,但結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儒家是壓着法家打,這也多虧了儒家這麼多年來對法家的研究啊。

這一名學霸引出了法家經典商君書。

民弱則國強,民強則國弱,有道之國,務在弱民。

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能勝強敵者,必先勝其民。

民不貴學則愚,愚農不知,不好學問,則務疾農。善治國者,民不積粟,上藏野。

任民之所善,故奸多。民貧則力,民富則淫。

民,辱則貴爵,弱則尊官,貧則重賞。

……

總而言之,法家學說就是弱民,所謂弱民,國家要用各種手段使百姓貧窮,愚蠢,如此財富才容易爲國家聚攏,國家更好驅策這些沒有文化的百姓。

這學說當然被在場讀書人大罵了。

這時候突有一名弟子道:“家裡有積蓄,又有文化的老百姓,能叫老百姓嗎?那叫封君,士大夫。”

林延潮聞言看向此人,原來是外課生周起元。

但見徐貞明這時候對林延潮道:“論及經義周起元是外課生中翹楚,我本以爲他尊孔孟之學,沒料到卻給法家說話。”

林延潮笑着道:“此正爲我所欣賞的。”

但見周起元環顧四周,然後向林延潮,徐貞明施禮。林延潮,徐貞明都是笑着點了點頭,以表示鼓勵。

但見周起元來到講堂中央侃侃而談道:“衆所周知,商君入秦後,秦行變法之實。但商君入秦之時,見秦王時所講乃帝道,但秦王卻在打瞌睡,商君第二次見秦王時講霸道,然而秦孝公爲之所動,何也?”

林延潮,徐貞明聞言都是聽懂了周起元的言下之意並微微點頭,臉上露出讚賞之色。

第二十章 蜆子湯第一百零七章 發案(第一更)第一百八十一章 又是一年縣試時(一更)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戰序幕(恭喜孤鴻夜飛版主成爲盟主)一千一百二十章 水至清則無魚六百七十四章 未卜先知一千一百九十一章 林延潮之策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五百九十二章 被彈劾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一千一百四十六章 家事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八百八十章 證據(二合一)第三百九十五章 家人,同窗和老師八百九十五章 去而復返(第一更)一千五十一章 最後一步第兩百九十一章 衆望六百九十一章 以行踐言七百五十二章 既往不咎一千九十二章 託付(第二更)第一百九十四章 小夥伴的進步一千兩百一十一章 內閣輕重四百九十五章 見聞第五百一十二章 帝王師第八百八十三章 附議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五百七十二章第一百三十五章 傑出弟子第兩百三十三章 白首一人好(三更)一千三十四章 免朝的開始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招考(第二更)第一百七十五章 上控(一更)第五十七章 講卷第一百九十三章 給我吊起來(一更)第三百一十三章 座師與門生五百八十四章 我不是針對誰六百零二章 實應爲御史第一百一十三章 總兵府第一百二十六章 好文章啊(一更)第三百九十六章 入直文淵閣六百三十五章 誰家的小胖子五百零八章 相爺這唱得是哪一齣五百四十章 日講官值廬四百七十四章 說與不說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入閣第兩百七十六章 會館一千四十四章 改換門庭八百三十四章 這張臉怎如此之厚?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第兩百五十一章 家事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首席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交換九百九十二章 詞林大僚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第三百五十章 我們家延壽長進了一千七十一章 活在狗身上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對閒草集第二十八章 民意九百三十五章 可使爲宰相一千兩百三十二章 倚重第兩百零五章 最難之鄉試(第二更)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八百二十二章 十段錦法第三百五十一章 捷報傳鄉里一千一百零五章 傾訴五百四十三章 進講第兩百五十八章 多虧了師兄九百八十五章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第兩百六十二章 修齊治平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第一百零八章 招覆(第二更)第九十五章 師徒問答第三百四十二章 不會是閹黨吧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出兵五百九十九章 彈劾之事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名垂青史第一百九十八章 指點文章一千七十九章 新任部堂的威風一千兩百一十九章 準話七百四十九章 乃左中允林延潮(兩更合一更)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兩百一十七章 執意第一百四十一章 校對閒草集六百八十六章 上座一千兩百八十九章 非你莫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試探五百二十章 碑文之事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大戰影響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第一百一十七章 府試報名(第二更)第四百二十六章 部費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變更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鎮壓第一百九十二章 尾生之行八百八十八章 圈套第三百九十章 屏風書名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大戰序幕(恭喜孤鴻夜飛版主成爲盟主)第四百三十五章 揀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