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

二月禮部春闈。

這時候京畿郊外已是有些出現了旱情的苗頭。

就在大考之際,朝堂上也有了變局,首先是張鯨被軟禁了,雖說還保留着東廠督公的身份,但是手中的權力卻沒有了。

眼下東廠由司禮監掌印太監張誠代掌,誰都知道張鯨倒臺是遲早的事了。

上疏罵天子酒色財氣的大理寺評寺雒於仁,上了這封奏疏後,見天子對他的奏疏沒有反應(留中),上疏稱疾請求致仕,但天子卻下詔罷斥爲民,並遣錦衣衛押他回原籍。

不少讀書人同情雒於仁,但爲了不觸怒天子,也無人敢替他說話。

唯獨戶部郎中郭正域卻上疏爲雒於仁求情,說罷斥爲民即可,押解官員回籍如同犯人,卻沒有這個先例。

郭正域是雒於仁的生死之交,這時候上疏也是想請天子處罰的輕一些。

但天子卻很生氣,下詔申斥了郭正域,處他奪俸一年。

而這時林延潮身子不太好,他禮郎侍郎的身份處理科舉之事,又加上他事必躬親的性子,所以這一個月病一直沒有好。

等他得知郭正域輕率上疏救雒於仁,而被天子訓斥時,林延潮也沒辦法替自己這位學生求情,就算是求情也未必有用,反而可能更糟。

而偏偏在這時林延潮作了一個決定,那就是上疏辭官!

在作決定前,林延潮親自去了申府向申時行稟告這一件事。

申時行得知時有一些訝異,但也沒有出乎意料之外,他問道:“宗海,可是因爲陛下不許你入閣而萌生退意,若是如此,你大可不必介意,老夫在位一日也會保舉你一日。”

林延潮道:“學生多謝恩師的栽培,但是學生想既然天子見疑,那麼學生再在此位子上候下去,不僅不能令聖意有所轉變,反而更惹聖上生嫌,與其如此學生倒不如退一步,趁着聖上沒有對學生還有些君臣之情時,回鄉以待時機。”

“就算沒有這些話,學生現在身體確實是不好,署理部事已令學生十分疲憊,學生想回家修養一下身子,也見見老祖父,畢竟學生近七年沒有回鄉省親,實在是沒有盡到孝道。”

申時行斟酌了一會然後道:“你這話說的實在是在情在理,令老夫也沒有挽留你的理由。既是如此,你就先稱疾還鄉,待病好了回京,話說回來,不到三十歲即位列部閣,本朝似也沒有這個先例。”

林延潮當即躬身道:“學生多謝恩師。”

這時候的申時行正是春風得意,他用自己的計策,擊敗了張鯨,門生故吏充斥了朝堂上機要之地,甚至連天子被迫放更多的權力給他。

故而申時行並沒有着意挽留林延潮。更不說當初因順天鄉試案發時,申時行還親自上門請林延潮出山。

林延潮想了想當即道:“恩師,學生臨別之際有一個請求。”

“宗海你說!”

林延潮當即道:“學生想請恩師重新啓用於東阿!”

聽到這裡申時行眉頭一皺,端起茶盅道:“不行!”

申時行拒絕的很乾脆,然後道:“北場之事令老夫與王太倉都十分窘迫,老夫知道你與於東阿交情很好,但老夫不會因此而對他網開一面的。”

林延潮道:“恩師,於東阿確實與學生交情甚好,但學生勸恩師用他,不是爲了於東阿,而是爲了恩師。”

“如何說來?”

林延潮當即道:“去年北場之事,於東阿確實有負於恩師,但是於東阿畢竟是天子踐祚的講官,上意垂青,且他在朝中很有清望,這一次雖說貶官回鄉,但將來未必沒有回到朝堂上的機會,老師何必爲了一時之過節,而爲將來豎一大敵呢?”

申時行聞言微微點點頭。

林延潮道:“如此次北場案,高桂,饒伸予以貶斥已足以教訓小臣了,之前貶斥於東阿,已算是懲戒,再次召回他就是不計前嫌,也是在朝中爲恩師博得了一個寬容大度的名聲,更重要是陛下也會滿意的。”

申時行當即道:“那你可否保證於東阿回朝後,不會再與老夫爲難?”

林延潮笑了笑道:“學生不敢保證,但學生心想就現在而言,又有哪位官員敢與恩師爲難呢?”

申時行聞言莞爾,順手撥了一個橘子放在林延潮的手中並道了句:“就你嘴甜。”

二人相視大笑。

當即林延潮從申時行的書房裡告退,申時行親自將林延潮送出門來。

林延潮連忙道:“學生不敢勞恩師相送,還請恩師留步。”

申時行擺了擺手道:“你這一回鄉,也不知何年何月回來,老夫送一送吧。”

林延潮心底一暖,當即謝過。

這時候風吹了起來,庭院裡梧桐樹正沙沙作響。

申時行撫須道:“這一次老夫雖勝了張鯨,穩固了相位,但是天子未必高興。眼下大臣與陛下的分歧着重在於國本之事上,那日天子在毓德宮見了我等,你如何看?”

林延潮斟酌了下道:“國本之事,學生不敢妄言,但恩師既是垂問,學生可以以古鑑今。”

“你說!”

“唐太宗立李治爲太子,他也知道李治不是一個出色的皇帝,但卻知李治是個老實人,他若爲天子,那麼廢太子李承乾,以及他的兄弟都是可以活下來的,故而立李治爲唐高宗。”

“再說漢武帝立儲,漢武帝用法嚴厲,而太子劉據則太寬,二人行事截然相反,但漢武帝雖不喜太子此舉,卻對太子卻頗爲縱容,最後釀成巫蠱之禍。此事並非漢武帝沒有遠見,而是漢武帝之初衷,是想漢朝草創,制度尚未完備。他不征討四方,不變革祖宗之法,就是不能令天下安定,使百姓免受勞苦。但下一任皇帝若是也去學他,必然將重蹈秦朝的覆轍,所以在他身後需要一個以文治國的天子。”

申時行聽了林延潮的話,當即問道:“你的意思是,天子也意屬於皇元子?只是怕皇元子主東宮後分了威勢,故而拿皇三子作一個幌子。”

林延潮道:“回稟恩師,學生不敢揣測,但學生以爲,就算沒有朝堂大臣反對,那麼天子還真的會立皇三子。但眼下羣臣反對,未必不在陛下掌握之中。其實侍駕多年,學生深以爲當今天子實在一位聰睿英明之主,對於國本之事上必有他的考量。”

申時行點點頭道:“老夫明白了。”

說到這裡,林延潮就告辭了,朝堂上的風風雨雨也盡數與他無關了。

眼下惦記的就是自己幾個學生參加會試的事。

不知道陶望齡,袁可立,徐火勃,張汝霖他們考得怎麼樣了。

此刻貢院之中,三千餘考生正在考場上奮筆疾書。

陶望齡坐在一間普通的考棚,他筆下有神,篇篇文章都一氣呵成。

主考官許國,副主考王弘誨二人正率衆官員下場看卷,他們陸續看了幾個考生未答完的卷子後,都是默默搖頭。

“連看三五十人,都沒有文采斐然之作,難道今科沒有什麼人才?”許國皺眉道。

王弘誨笑了笑道:“閣老不必下定論,似乎萬曆十一年的李九我,萬曆十四年孫稚繩,那都是十年一出的人才,可謂舉國之選,至於萬曆八年的林宗海,那又何止是百年一降。”

“今科繩才,不說拿林三元,就是以李九我,孫稚繩爲衡,那麼這一科的舉子恐怕也難有幾人可入總裁的法眼了。”

許國聞言撫須笑了笑然後道:“林宗海有一首詩說的好‘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對於賢良之士我等自是期望朝廷中越多越好。”

王弘誨道:“總裁所言極是,這也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當年曹孟德之意。”

幾人一併前行,來到陶望齡的考棚對面,王弘誨隨手拿起一張卷子,他持卷看了數眼,不由連連搖頭,這樣的文墨,也配來參加會試。

看着看着,王弘誨就轉了一個身,他也是人上了年紀,雖說評卷的功底還在,但卻把陶望齡錯認作了這張卷子的考生。

王弘誨暗道:“我觀此人相貌堂堂,一表人材,寫文章時也是落筆如飛,沒料到卻是虛有其表,如此的人就算再考一百年,怕也是難過同考官這一關。”

想到這裡王弘誨嘆了口氣,將卷子直接丟在陶望齡的案上。

跟隨王弘誨的巡場官吏見此一愣,卻不敢指出王弘誨。王弘誨身爲副主考,暗中照顧這位考生,他們自是睜一眼閉一眼當做沒有看見。

而陶望齡雖在寫文章,但他反應過人側目看了一眼案上的卷子,然後眼也不擡地道:“這位大人,這卷子不是我的。”

“錯了?”王弘誨一愣。

下面的官吏清咳一聲道:“說什麼渾話,這卷子就是你的。”

王弘誨伸手一止重新拿起卷子問道:“你不是新鄉於有成?”

“回稟大人,學生是會稽陶望齡。”

王弘誨拿起陶望齡寫完卷子一看,知道是自己犯錯了,頓時臉上又幾分掛不住。

他掃了身後‘提醒’的官吏一眼,然後拿起陶望齡的文章心道,待老夫看看你寫得如何。

第六十八章 冬衣一千一百九十章 商議國事一千三百三十九章 處置第兩百二十五章 鎮場詩(第一更)六百零七章 怒起一千八十六章 琉球攻略第十一章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六百七十三章 約見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學七百七十八章 法術勢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九百零二章 又來一個第一百八十四章 我中了(二更)第兩百四十四章 何心隱(一更)第三百九十九章 口碑四百五十五章 道賀六百三十章 講學第兩百九十四章 南北卷八百四十章 鄭伯克段於鄢第兩百六十五章 本官就是驢脾氣第兩百四十九章 錦衣衛四百五十一章 殿上真相九百八十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二合一)一千一百一十四章 退意第三百九十一章 君子之爭四百八十七章 這就非常尷尬了五百六十五章 朝貢儀第十二章 同窗排擠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七百八十九章 頂撞六百一十三章 告御狀一千九十八章 彈劾之事第三十章 奇才一千八十四章 密議八百一十五章 技術官員九百二十五章 主政一方九百六十三章 考語第三百一十一章 會元九百一十五章 送信五百三十一章 湯顯祖一千一十七章 三道策問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八百里加急五百五十五章 臺階一千三百三十一章 以文御武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浮橋談判五百八十一章 論破第兩百八十一章 連中三元的期望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九百零一章 名宦祠第兩百九十二章 貢院走水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七百二十五章 站在哪一邊(第二更,求月票)第三百六十章 躺着也中槍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一千一百八十章 教書匠一千兩百一十八章 成敗在此一時第二十四章 進省城一千兩百一十六章 申時行背鍋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九百零六章 大德大功五百九十七章 謹慎應對一千兩百九十二章 掛靴而去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祖制九百八十九章 殿上授官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激勵(新年好)第一百六十五章 中流擊水(一更)一千兩百一十四章 中華有爲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敘舊四百六十六章 申時行的喜好八百七十八章 商議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任提學第兩百零四章 充場儒生一千兩百五十章 當年之事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八百二十五章 風雨欲來(二合一)七百九十六章 下城來談第兩百零六章 貢院第一百四十六章 狂生(一更)第八百一十九章 留下功與名(二合一)第三章 能否讀書五百三十三章 引薦八百二十六章 誰爲誰綱第一百一十九章 童生的好處九百一十七章 河堤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勝歌第九十章 禮宜先行第兩百八十九章 會試之日第七十章 德主刑輔第八十三章 不後悔第一百二十三章 府試八百二十三章 築堤六百九十七章 再見胡提學(兩更合一更)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託付第三百章 百聞不如一見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九百七十九章 面聖五百三十二章 評價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