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六章 國本

進宮的時候,林延潮依舊記得當時皇元子誕生的排場。

當時文武百官一起至會極們拜賀,京城裡百姓歡慶場面十分隆重。

不過現在皇三子就沒有那麼隆重了。

雖說文武百官不必到場祝賀,但身爲天子的侍從官卻必須到場。

林延潮到時乾清門前,已是來了十幾名翰林院,鴻臚寺,尚寶司,六科的官員。

四位內閣大學士中,唯獨到了王錫爵。

林延潮知自己已是來的早了,眼下官員大多還在修沐,其他侍從官聞之消息趕來已是晚了。

而林延潮今日在翰林院直堂,故而提前來了一步。

至於王錫爵今日在文淵閣輪值,所以他在幾位輔臣中來的是最早的。

現在衆人都以王錫爵馬首是瞻。

林延潮現在的官不小,堂堂鴻臚寺卿雖是正四品,但見到他反而要先行禮。

而尚寶寺卿是正五品更不用提,至於六科官員都給事中一級,權力雖說極大,但官位只有正七品。

屈指算來,在侍從官裡,除去張位,徐顯卿,自己可以排到第三名。

林延潮到時,左右官員都是道:“閣老,學士大人來了。”

林延潮行至王錫爵面前行禮道:“學生見過中堂。”

王錫爵負手而立,點了點頭道:“林學士來了。”

這是林延潮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拜見王錫爵,對方對自己的態度不平不淡的。

其餘官員向林延潮見禮道:“下官見過學士大人。”

見過禮後,衆人按照朝班的位置站好。

鴻臚寺卿與林延潮,都站在離着王錫爵身後一步的位上,在宮門前等候消息。

閒着無事,林延潮不由從史書上想起,這位將萬曆朝幾十年攪的風風雨雨,被文官認爲禍國殃民的鄭妃。

首先從一個很感性的角度來考慮鄭妃這個人。

那就是鄭妃與天子是真愛嗎?

古往今來普遍認爲,皇帝是不能擁有真愛的,江山爲重美人爲輕。

以唐玄宗等皇帝爲例,大儒們總是喜歡告誡皇帝都是毀在女人手上。

話說回來,天子對鄭妃是真愛嗎?

林延潮個人以爲是的,別的不舉例子了,僅說最有力一條。

歷史上天子留下遺詔,想讓鄭妃在自己駕崩後成爲皇后,將來與他一起合葬在定陵。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經歷那麼多風風雨雨,鄭妃每一次想當皇后,即遭到無數文官的阻擊。到了最後天子仍想給鄭妃一個皇后的名分,將來與他一起合葬在定陵。

不過明神宗的遺命,卻被大臣們認爲有悖典禮,在他駕崩後拒不承認,鄭妃一生始終沒有得到皇后之位。

甚至明神宗與鄭妃合葬遺願,大臣們也沒給他完成。三百多年後,考古人員在定陵的地宮裡看到,陪着明神宗的只有王皇后,以及原本不葬在一起的王恭妃(死後被追封爲皇后)。

不久申時行,許國,王家屏等列位閣老都到了。

然後乾清門開啓,太監示意幾位閣老,與翰林講官進宮,至於其餘大臣可以回去了。

當下衆官員都是返回,申時行帶着閣臣,講臣等一干翰林進入了乾清宮。

在乾清宮裡。

申時行代表衆大臣向天子祝賀。

“今日恭遇皇第三子誕生仰惟,皇上聖德格天至仁昌後熊佔協吉,欣逢再索之祥鳳歷開熙這應三陽之候慶延,宗社喜動環區,臣等歡忭私悰倍萬恆品不勝踊躍瞻戴之至。”

這話意思,就是天子聖德格天至仁,故而生了一個男孩,這再添丁之時又逢正月歲初,列祖列宗都是高興,臣等也是無限的踊躍啊。

御座上的天子很是高興道:“多謝諸位臣工,這一次皇三子誕生,也多虧了諸位輔臣同心同德協助朕治理天下,國家風調雨順,皇天也爲朕爲宗室再添一麟兒。”

說到這裡,天子話音一頓然後道:“皇三子誕生,四位輔臣各賜金花銀銀幣,諸位講臣各賜銀幣。”

林延潮心底默默唸叨,這宮裡賞賜一般是萬曆通寶。

萬曆通寶是制錢,這在民間流通,但也有用銀製成的萬曆通寶,這就不用在民間流通,而是天子專門用在賞賜的。

這是真正的銀幣啊,看來明朝早有這個概念了,但是沒用放在流通。

申時行當然領衆翰林謝恩。

天子說完又道:“這一次皇三子誕生太后,皇后,鄭妃皆是有功,眼下宮裡內庫缺銀,朕準備取太倉銀二十萬用以宮中賞賚,幾位輔臣以爲如何?”

什麼叫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天子這先給幾位輔臣賞賜,然後又叫他們從國庫裡掏錢,如此他們就不好意思拒絕了。

帝王心術往這上面用?

如同過去地主老財一樣,生了個兒子,娶了個妾,或者動不動辦壽,反正以各種名義向鄉里鄉親收份子錢。

天子這行徑與地主老財有什麼區別?太倉銀就是國庫銀,天子有內承運庫猶自不足,還要伸手進太倉。這與李太后拿五百九十萬兩銀給潞王結婚不是一個道理。

但見申時行奏道:“啓稟陛下,近日京邊歲費日增,太倉積貯日少,臣以爲以櫃乏爲慮,一時遽取二十萬爲數太多。臣伏望陛下少加裁節,臣等先擬帖從戶部取十萬太倉銀爲皇三子賀。”

“臣附議!”

“臣附議!”

其他三位輔臣一併奏道。

天子露出不滿意的樣子道:“當年皇元子誕生時,內閣擬取太倉銀二十萬,光祿銀十萬,歲徵金花銀再添二十萬,爲皇元子賀,爲何到了申先生手上減至十萬兩。”

林延潮在下面聽了心底偷笑,皇元子誕生時內閣首輔是張四維。張四維那時候要扳倒馮保很會巴結天子,自己做主,一口氣給天子撥了三十萬兩銀子,而且每年從江南征收,直接解入皇宮內庫的金花銀,從每年一百萬提升至一百二十萬。

現在好了,申時行你當首輔了,居然給朕摳摳索索的。

你忘了是朕讓你坐穩這個首輔的?

林延潮也是感嘆,宰相這位子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看得風光,但是也不輕鬆。

申時行當宰相也真是爲難啊。

一句話現在可不比當年。

張四維當首輔時候,經過張居正治國十年,扭轉了國庫一直以來入不敷出的局面。在張居正去世前,國庫積銀達到一千萬兩白銀。

所以親政三年天子很有底氣,到處花錢。

但現在?

僅前年雲南用兵一項,朝廷前後支出即近三百萬兩!

林延潮賣田拿了二十萬兩,假公濟私拿給天子,天子是感動的不要不要的。

但是現在不必當年,張四維能幹的事,申時行不能幹。要不然他如何當家下去。

對於天子的諷刺,申時行沉默了片刻,然後道:“陛下請恕臣直言,皇元子乃陛下長子,祖制皇子中以嫡以長爲貴。何況眼下不如當初,這三年來,朝廷屢次在遼東,雲南用兵,邊費激增,黃河,蘇鬆又一直在鬧水災,太倉實在匱乏,臣懇請陛下明鑑!”

林延潮心底豎起大拇指,面對皇帝的要求,什麼時候該頂什麼時候不該頂。

申時行把握的很恰當。

天子又如何?內閣是有封駁權的。

沒有申時行點頭,一兩太倉銀,天子也不拿走。

天子要錢,就必須與首輔商量着來。

天子執意要二十萬兩,但申時行表示只有十萬,最後天子半響後道:“此事之後再議吧,有一件事迫在眉睫,朕準備進封鄭德妃爲皇貴妃,在這一點上幾位先生不會掃朕的興吧!”

幾位閣臣面面相窺,連於慎行,張位,陳於陛也是瞠目結舌。

鄭妃封皇貴妃?

皇貴妃是什麼?

皇貴妃不是貴妃啊,地位僅次於皇后啊。

皇貴妃與皇后一樣,皆有金冊金寶,而貴妃只有金冊金印。

而宮裡目前還沒有皇貴妃,一旦鄭妃封了皇貴妃,那麼在名分上除了皇后的嫡子,下面就是皇三子了。

衆臣之中,唯有林延潮十分淡定,彷彿早就料到了一般。

“怎麼?申先生有難處嗎?”天子問道。

于慎行忍不住欲出班進言,卻覺得衣袖一緊。

他看去原來是林延潮拉住了他。林延潮朝于慎行做了一個搖頭的神色。

這一幕卻給天子看在眼底。

現在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在申時行的身上。

此事涉及極大,這時候只有他纔有資格說話。于慎行出面,就算講的再有道理,最輕也是貶官,重則罷官奪職。

申時行道:“啓稟陛下,皇三子誕生,德妃孕育蒙恩進封皇貴妃,乃理所當然之事,但恭妃孕皇嗣子,卻未封貴妃。正所謂禮貴有別,臣請陛下首冊恭妃爲皇貴妃,次再封德妃,如此禮既不違情亦不廢長幼之分明。”

幾位閣臣,以及林延潮等講官聽了都是點頭。

申時行每一句話都在情在理,明朝又不是清朝,沒有哪條規矩說只能立一個皇貴妃。

天子聞言皺眉道:“若朕不願冊立恭妃爲皇貴妃呢?”

申時行正色道:“那唯有請陛下先定國本!”

“皇貴妃是皇貴妃,國本是國本。”天子氣道。

申時行道:“懇請陛下以祖宗家法爲重!”

說完申時行拜下,下面所有大臣一併拜下道:“臣懇請陛下以祖宗家法爲重!”

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一千兩百五十四章 大事九百九十二章 詞林大僚一千兩百九十四章 傳旨一千三百八十六章 商稅第一百六十八章 讀書之法九百八十七章 質疑九百五十三章 望之生懼第二章 家有悍婦一千兩百六十三章 登頂第兩百二十三章 程員外上門九百零四章 榜樣一千一百零三章 喜歡做官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興學(第一更)一千三百八十七章 心腹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爲相府站崗第三百三十五章 金鑾殿八百九十七章 召集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東事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一千一百六十一章 詩書滿腹氣自華一千兩百八十六章 坑第四百三十四章 跑關係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談話七百四十七章 千古奇冤一千兩百四十四章 力駁羣雄第三百二十四章 殿試第一百一十九章 童生的好處一千三百二十三章 局面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是我四百七十九章 放爆仗九百三十一章 坐而論道第八一十八章 河工大計第兩百七十四章 漕弊七百八十三章 寫信(謝摸摸頭書友盟主)第一百五十二章 贈詩(一更)五百三十章 回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薪火相傳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第一百五十一章 老夫看好你七百六十一章 慈寧宮一千兩百零七章 輿論熱點五百五十八章 書肆五百四十四章 文華殿上第兩百九十九章 我是初哥一千兩百六十一章 偉器一千一百一十章 運籌帷幄一千一百零九章 東廠七百六十七章 有愧四百六十章 幕客第一百二十一章 詩會八百三十八章 通判之爭八百四十章 鄭伯克段於鄢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俞有請(第二更)第兩百六十一章 故人重逢第五十四章 我不是作弊九百六十八章 舊屬一千九十六章 實踐出真知七百一十章 奏對(第二更)五百四十九章 單獨召見第一百六十四章 應制詩第兩百二十章 上屋抽梯第一千兩百二十七章 梅家來訪第兩百三十九章 席間運籌(二更)一千零七章 軒然大波九百八十二章 千字文第九十三章 買房拉(第二更)八百四十四章 結案一千四十五章 賑災糧第四百一十五章 審問一千二十章 吾道南矣(謝greenyuxuan書友盟主)第一百一十六章 戲弄(第一更)第二十七章 入理不如入情六百二十八章 門生七百六十三章 天下歸心五百七十二章九百三十四章 官員的操守第四百三十九章 巧妙回答八百五十三章 寒門弟子一千二十四章 恩榮宴第一百六十二章 這怎麼可能(一更)七百八十一章 內應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第兩百四十七章 收徒(一更)六百七十章 一鳴驚人七百七十五章 祖先之鞭第一百二十一章 詩會第兩百六十八章 進京趕考五百四十六章 御膳八百七十三章 貪婪中官第兩百八十三章 教誨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新官上任四百九十章 以情動人六百零一章 文章華國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洪塘七百九十二章 如何選擇四百七十三章 有眉目了第三百九十六章 入直文淵閣一千七十七章 聽老婆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