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寡情(求支持,求月票)

吊死在那棵歪脖子樹上!

當這句話從朱明忠的口中道出時,所有人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惶恐之中。

對於這些經歷過“甲申天變”的宗親們來說,或許他們沒有見過烈皇帝吊死在那棵歪脖子樹上的場景,但是並不妨礙他們去想象,而且,舊時的經歷,又一次在他們的腦海中浮現出來。

那時的朝不保夕陽,那時的顛沛流離,舊時的記憶與經歷,一一在衆人的腦海中浮現。即便是已經過去了那麼多年,現在當他們想起當年所經歷的一切時。仍然是心有餘悸。

畢竟當年的許多經歷。即便是現在仍然會在噩夢中浮現出來,現在曾經的噩夢,再一次被皇上提及的時候,他們才驚訝地發現噩夢並沒有隨着時間的遠去而遠去。甚至噩夢隨時都有可能重新上演。

而在諸王之中,最爲年青的魯王朱弘桓,儘管沒有經歷過甲申天變,但是數位兄長的死難,卻讓他立即沉聲說道。

“陛下所言甚是,我等愚昧,任用奸商爲心腹,而無視國人爲諸夏根本,任由奸商侵損國人之利,待回國後,臣必令人盡誅奸商,廢米商官行,許國人自由貿易……”

相比於其它人,作爲魯王世子繼承王位的朱弘桓,一直都生長於太平之世,作爲魯王的遺腹子,至少在直到數年前,因爲他極爲年少的原因,所以魯國的國政都是依靠朝臣處置,儘管他也和商人聯姻,但因爲年少的關係,所以國丈在朝中地位一般,並沒有太多的影響力,也正因如此,米商官行才與魯國之間並沒有太多的利益糾結,這同樣也是他能立即做出決定的原因。

在此之前他們之所以會有咋這樣那樣的顧忌,冷的原因還是因爲利益上的糾纏,他們有意無意的選擇無視。不是那些人給他們的統治帶來的威脅。

“盡誅奸商……”

打量着朱弘桓,朱明忠冷冷一笑,然後反問道。

“以什麼名義這麼做?”

想要殺人總是需要一個理由的。無罪而殺,這並不符合大明的制度。即便是想要處置那些人也不能任意而爲。

法律就是法律,即便是皇帝也不能夠出口成憲。

“這……”

朱弘桓頓時變成了啞巴,他之所以會提出這個建議,是因爲他很清楚那些米商官行在各國勢力,如果對他們大打加壓,至少可以讓各國一時間不能顧及擴張,而魯國正好可以抓住機會進行擴張。

當年因爲他年少,且封國較晚,所以魯國一直專注內政治理,自然也就無力擴張了,這也直接導致魯國成爲諸夏中最小的親王國,對於年青的朱弘桓而言,這顯然是不可以接受的。

現在,如果能借陛下的怒火,趁着各國在打壓米商官行時,趁機擴張的話,對魯國的將來是極爲有利的,事實上,他對於這次會議上的劃分,也是持反對態度,畢竟,魯國的國家最小,即便是劃分勢力範圍,最終吃虧的也是他,所以,他更希望這次會議現在中斷。

只有現在不達成協議,將來魯國纔會有機會。現在皇上插手正好可以讓會議無果而終。

其實這也是這次會議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解決問題的根本原因。參會的每一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也都有自己的利益要去維護,經過多年的發展。儘管各國都是大明分封的諸侯國,但是他們實際上已經開始爲維護自己的利益,去和其他的住後果討價還價。

這或許也正是分封的一種必然。但是作爲皇帝朱明忠也無法阻擋這一切。

“陛下,既然米商官行壟斷米糧、運輸多年,那麼肯定犯下不少事情,只要查,總能查出一些東西來……”

朱慈煊隨口說道。儘管樑天佑是他的岳父,但是……帝王家是沒有親情的。

陛下的提醒讓他意識到,樑家已經威脅到了桂國的統治,過去,他從不害怕樑家在朝中擁有權勢,因爲有諸夏在,有大明在,無論是諸夏還是大明,都不會容忍逆臣。

這是分封的好處,至少一兩百年內,無論是大明還是諸夏,或許會出現權臣,或許權臣會權勢滔天,但是絕不會有人敢謀權篡位,因爲他一但這麼做了,就必須要面對大明和諸夏興兵討伐。

所以,他可以接受樑天佑那位“淮安君”在朝中的地位,但是,他對國人的壓榨,顯然是不可以接受的,過去看來沒有什麼,但現在經陛下一提醒,他才發現國人不滿對於桂國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國本動搖!

或許,可以容忍樑家掙些銀子,但是動搖國本卻是不行的。樑家是時候要處理掉了。

“當年,朕分封宗室於南洋爲諸夏,諸夏立國不易,朕亦能體諒,諸夏立國於異域,國內土人百萬,國人不過十萬,以少御多,本就不是易事,撫夷歸夏,更是難上加難,這麼多年太平之後,國內臣公勢必有人覺得,天下已經太平,對於百姓難免有些欺壓,只是,爾等必須牢記,諸夏不同於大明,國人亦不同於尋常百姓,國人不滿,國之將覆。”

伸手示意諸王都坐下來,朱明忠看着他們,除了晉王之外,他們或許實際上與他並沒有血緣關係,但是,他們這些年在南洋所做的事情,卻讓人倍覺欣慰,畢竟,在他們的努力下,這裡的一切都發生了改變。

千百萬土人已經變得越來越像明人,或許他們現在被稱爲周人、秦人、魯人、桂人,但是諸夏之人亦是明人,他們說着漢話,學着漢字,言行風俗習慣一切皆遵從大明傳統,華夏文明現在已經基本上在這裡紮下根,文明的擴張,正是藉助這些親王們推行的,他們千方百計的推行教化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

這正是當年實施分封的原因,只有自己家的東西,纔會更用心思。殖民地的官員們永遠不會像他們一樣盡心盡力,只是,他們還沒有弄明白統治的技巧。

這種帝王之道。不會有任何人教他。所謂的帝師。所教授的其實只是一些簡單的官僚的統治技巧,並不是帝王所需要的統治技巧。

其實就是朱明忠自己,對於這一切同樣也是陌生的,不過生長在諮詢大爆炸的時代讓他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這些技巧。而在過去的多年間,他更是有機會把那些曾看過的技巧應用於實踐之中,並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統治手腕。

“爾等大都是宗藩,於治國上沒有什麼人曾教過你們,和域……”

他們中的不少人經歷過當年的顛沛流離,即便是曾經生活在王府之中,也有機會接觸如何統治他人,再回憶一下,出將他們分封到南洋。確實有那麼點趕鴨子上架的嫌疑。

也幸虧是大明的國力足夠強大,一個強大的母國作爲威懾,要不然他們的王位甚至都有可能被大臣們篡奪。

或許這正是分封制最大的好處。母國可以威懾諸侯國的那些大臣。讓他們不敢起二心。諸侯國的存在同樣也可以威懾到母國的大臣們,讓他們不敢生出謀權篡位之心。而這種安全上的保障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的。

將目光轉向朱和域,朱明忠問道。

“誰是皇家之友?”

“回父皇。”

被點到名的朱和域笑着說道。

“皇家替天牧民,民受制於皇家,所以民非皇家之友,大臣不過是食君之祿,與君分憂,不過名利驅使,所以其亦非皇家之友。民、臣、貴三者之中,只有勳貴纔是皇家之友。因爲勳貴與大臣不同,大臣所憑藉的是個才學,正如當今的人才,無論是於大明,亦或許是於諸夏以至於諸國,都可獲得重用,但僅侷限於他個人,與其子女無關,其子女將來的地位,依然需要依靠個人的才學。但是勳貴卻不然,他們離開大明之後,於異國不過只是普通百姓,所謂勳貴者,一代皆是“軍功侯”二代之後,全都是憑其血統,他們所有的地位、財富,完全建立在皇家賜予的爵位上,沒有了皇家,他們什麼都不是!所以,相比於大多數大臣,勳貴更親近皇家,更希望邀寵於皇家……”

在兒子的解釋着什麼是“皇家之友”時,朱明忠又反問道。

“那爲何於諸夏,如桂國淮安君,身爲勳貴卻不惜侵損國人,謀求私利呢?”

“回父皇,國人雖是國人,但亦是軍功勳臣,當日立國若非是國人奮勇,又豈有現在的諸夏,於大明若非是勳士奮勇,自然也沒有現在的大明!”

將目光轉向諸王,朱和域用極爲平淡的語氣說道。

“諸夏大都以爲勳貴者,不過只是朝中大臣、官佐,至於國人,不過只是尋常百姓,自然也就任由勳貴壓榨了。”

如果這裡有普通的大臣在的話,朱明忠是不會讓兒子說什麼“皇家之友”的,畢竟這是皇家御人的不宣之秘,很多時候,帝王就是沒有看清楚這一點,纔會導致國家的覆滅。

“那現在諸夏的情況是什麼情況呢?”

看着朱和域,朱明忠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諸夏勳貴欺壓勳士,爲君者非但不制止,反倒習以爲常,如此久而久之,勢必會造成勳士離心離德,國人爲國御民,一但國人離心,他日勢必發生逆亂,國人與土人謀亂,諸夏自然不可當……”

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朱和哉甚至有些羨慕諸夏,或許諸夏立國的南洋看似疾病衆多,但是人口衆多卻也是事實,現在晉國人口不過五十萬,相比之下,即便是國力最弱小的魯國人口也超過百萬,儘管他們有着以少御多的問題,但是仍然是讓人羨慕的。

不過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國人與土人的問題。受傳統的影響,他們弄不清楚國人的定位。這也是他們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

“晉王的意思是,我等應該善待國人?”

周王反問道。他的語氣中帶着些疑惑,畢竟,在周國除了官、兵、民之外,就是奴婢了。如果以國人爲根本的話,那麼誰是民呢?

“不是善待,而是平等對待,大勳貴欺壓國人時,君主理應爲國人主持公道,畢竟,國人和勳貴一樣都是君主的基礎。”

“可是,晉王,在諸夏,除了官、兵、民之外都是奴婢啊!”

或許他們不會去反駁陛下,但是面對晉王時,那怕他是陛下的兒子,他們的地位也是相等的,況且他們現在迫切需要了解一些統治的學問,這一點,沒有什麼人教過他們。

“奴婢有一天,也會獲得自由,五代……”

一直沉默不語的秦國國君朱慈煥,突然開口說道。

“別忘了按照各國律令,奴婢生子五代後就要放還其自由,況且奴婢立下軍功,或者事主有功,都可以由官府勘核後,放給自由。民……總是有的。可是在此之前,他們都是國人,都是大王的士臣,就他們的身份來說,和那些有爵位的士臣並沒有任何區別。”

作爲陛下的親兄弟,朱慈煥在衆王之中的地位是超然的,秦國是南洋諸夏之中,與皇家血緣最親近的,或許別人沒有學習過統治的技巧,但是有些話,朱明忠確實曾對他說過。但是……他差不多都忘記了。

“是啊,就是先秦時,既有國人,也有野人,現在各國未嘗沒有野人。”

聽着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言語,朱明忠並沒有說話,而只是讓他們在那裡暢所欲言,諸夏的君王都是聰明人,他們很快就能想通一切。

其實這些問題是非常簡單的。只要略微說上一下。他們就能夠弄通其中的關鍵,也能立即做出決定。用他們每一個人都很清楚。帝王必須要寡情。這是維持統治的根本。或許那些人曾經對他們的當年在異域建立邦古國,維持統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但是現在,是時候解決他們了。

第44章 何爲蒼生(第一更,求月票)第37章 入京第27章 基礎(第一更,求支持)第504章 鷹揚君士坦丁堡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65章 君王不早朝(第二更,求支持)第56章 汗馬勞(第一更,求支持)第161章 潰敗(第二更,求支持)第511章 陌生且熟悉的中都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28章 行軍(求支持,求月票)第246章 合流(下)(求支持,求月票)第136章 臣子怒(第二更,求支持)第99章 各取所需(第一更,求支持)第205章 離家(第一更,求支持)第96章 得勝(第一更,求月票)第329章 不缺(求支持,求月票)第522章 點歪的科技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48章 命(求支持,求月票)第87章 信任(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4章 深山歸途(第二更,求支持)第73章 白髮紅顏(求推薦、求收藏)第44章 好望角(第二更,求支持)第79章 劍指何方(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55章 佔便宜(求月票)第593章 生意第153章 雞籠(第二更,求月票)第287章 來與去(求支持,求月票)第339章 造船(第二更,求支持)第74章 浮思(求推薦、求收藏)第95章 羽翼(第一更,求支持)第115章 解決之道(第三更,求月票)第70章 藥坊(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77章 流星第628章 私人訂製第42章 文正(第二更,求支持)第40章 未來(第三更,求支持)第255章 變革(求支持,求月票)第3章 我是神醫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89章 朕之憂(求支持,求月票)第119章 天朝(第一更,求支持)第160章 騎兵(第一更,求支持)第250章 商旅(祝大家情人節快樂)第375章 人才(汶川十年祭!)第342章 無路(第一更,求支持)第35章 在路上(第三更,求支持)第142章 何辨忠奸(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28章 總督的心思 (求支持,求月票)第614章學習三德子第487章 英奸 (新書發佈,求支持,求推薦)第517章 新的機遇(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56章 援軍(第一更,求支持)第550章 獵手獵物(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9章 投官(第一更,求月票)第123章 師之謀(第二更,求月票)第2章 目標(第二更,求支持)第553章 突破口第87章 信任(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7章 投軍(第一更,求月票)第73章 演兵(第三更,求月票)第155章 驟變(第三更)第133章 不平(第二更,求支持)第214章 講武堂(第二更,求月票)第38章 官商(第二更,求月票)第372章第392章 血濺(今天加更,求月票)第346章 不服老(第一更,求月票)第96章 帝心 (第二更,求支持)第89章 何憂(第一更,求支持)第238章 擎柱(求月票,求支持)第438章 落魄 (求支持,求月票)第48章 斬龍(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95章 殺手鐗(第三更,求月票)第219章 工廠(第一更,求月票)第463章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12章 決定(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9章 藩入京(第二更,求支持)第410章第320章 使節(第二更,求支持)第183章 同乘(第二更,求月票)第568章 皇家與國家第165章 君臣亂(求月票,求支持)第500章 未來的目標(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171章 稅賦(第一更,求月票)第237章 鄉間(求支持,求月票)第436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105章 小玩意(第二更,求支持)第289章 鐵石(求月票,求支持)第2章 死中求活(求推薦、求收藏)第68章 貨幣的戰爭(第一更,求月票)第145章 軍法(上架大爆發!求首訂、求支持!)第351章 離家(第一更,求支持)第11章 君與臣(第二更,求支持)第516章 文豪與導演(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27章 勳亂(第一更,求月票)第258章 事業的起步(求月票)第156章 援軍(第一更,求支持)第54章 中與洋(第一更,求月票)第512章 關於未來的決定(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56章 突如其來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7章 讀錯書(第二更,求支持)第289章 朕之憂(求支持,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