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求支持,求月票)

在腦海中浮現出這個名字的同時,朱明忠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崇禎,想到了煤山的那個歪脖子樹。

當年崇禎就是那樣形單影離的吊死在那棵歪脖樹上。

在他之前的歷代皇帝,是否會想到這一天呢?

或許,他們想到了,但是卻沒能夠防患於未燃!

有些事情……防不勝防啊!

現在他們在討論什麼?

看着那扇厚實的木門,門外站着桂國和秦國的兵士,他們站在那裡,看到走來的陛下時,他們的神情顯得有些侷促且緊張。

現在應該怎麼辦?

年青的衛兵在心裡暗自尋思着,按照規定,在與會期間,除非大門從內部打開,否則就不能從外面打開大門,即便是天塌!

可是現在,陛下過來了!

陛下要進去的話,難道他們要把陛下拒之門外嗎?

在這一瞬間,無數個念頭、無數個想法,在年青的衛兵心裡閃動着,他們想要堅持原則,可是面對的是陛下啊!

“陛、陛下,這,這扇門,非室內打開,外人一率不得入內!”

李長敏看着走過來的陛下,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他甚至伸出手試圖阻擋陛下。

在說出這句話時,他的心裡突然涌起一個念頭。

他的職責就是守衛這裡。

那怕是皇帝……也不能進去!

呃……

看着面前這個最多二十歲的衛兵,朱明忠不由一愣,被攔住的他打量着面前的年青人。看着他身後的房門,朱明忠的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了細柳營的典故。

現在應該怎麼進去?

看着年青的衛兵,朱明忠倒沒有去用聖旨壓他,本身內心裡壓着一團火的他,並沒有爆發,而是煞有興致的看着他。看着這個年青的兵士。

也許,他的父親就是當年的王衛,幾十年來,大明的兵士骨子裡都給刻上了“服從”,軍事紀律的近代化直接改變了這支軍隊,相比於武器上的變革,真正從骨子裡改變那支軍隊的正是紀律,而由明軍轉變的王衛到後來的王國兵,都繼承了這一特點。

本能服從軍命的他們,在沒有進一步的命令之前,那怕就是皇帝也會被他們擋在門外,這是必然的,即便是用聖旨,也不可能強迫他們讓開。

似乎,先前有些欠考慮了。

就在這時,緊跟在他身後的潘仁遠急聲說道。

“此會由國朝主持,陛下與會,實在是我等諸夏之榮,我是桂國國相,理應與會!”

在說出這句話的時候,潘仁遠只感覺自己的後背都在冒汗,儘管他知道“周亞夫軍細柳營”的典故,但是現在陛下可正對諸夏不悅。

這時候,被這沒眼力的兵士攔在這,這不是明擺着要惹陛下不快嗎?

“這……”

潘仁遠的解釋,讓李長敏不禁有些猶豫,就在他猶豫不決時,他身邊的秦國衛兵孫歸程已經主動的推開木門。整個過程中,孫歸程沒有說一句話,只是面無表情的打開門,就像是爲與會代表的開門一樣。

在這一瞬間,李長敏明白了,現在進門的不是陛下,而是與會代表——只是這個代表“遲到”了。

在厚重的木門即將推開的時候,朱明忠到那幾位大王,他們正在討論的並不是其它的問題,而是劃定勢力範圍——接下來,大明不會在暹羅以及殖民地之外的地區分封親王。這意味着各國完全可以進一步擴張,但是擴張需要協調,不能再發生馬辰那樣事情了。

這次之所以南下,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請諸夏於南天門開會,協商劃分南洋的勢力範圍,或許在短期內,那些被劃分的勢力範圍不會被他們佔領,但他們將會在未來享有絕對主導權。

之所以舉行這次會議,就是爲了避免諸夏之間的分歧,尤其是爲了避免分歧導致各國之間的矛盾,所以纔會召開這次會議進行協調。

作爲大明殖民地司主事的汪沄,在過去的兩天之中,他大多數時候,都只是陪上一副耳朵,儘管這次劃分是由國朝主持的,但實際上,國朝也是劃分者之一,也沒有人對國朝的要求暹羅、菲律賓以及殖民地的要求表示異議。畢竟,衆所周知,這些地方都是需要“派兵”才能佔領的地方,僅僅只憑藉一國的力量,很難佔領兩地。

真正的爭執是各國對婆羅洲、蘇拉威西、柔佛等地區的分歧,他們都有各自的訴求,也都有各自的希望,所以兩天來,他們纔會爭執不下,纔會在勢力範圍的劃分上,沒有多少進展。

“……早在二十年前,在周國就國初時,周國就已經在檳榔地區設立貿易站,與當地土人進行貿易,按照先到先得的通行法則,對柔佛我們應該享有絕對的主導地位……”

“先到先得的話,葡萄牙人到的更早,是不是應該也加入他們一份?柔佛素丹欠下桂國二十萬兩白銀,按照債權法則,我們應該對當地享有主導權……”

好吧!

幾乎每一個國家的代表都表示他們的要求,同樣也有他們的道理,不過發言的都是國臣,都是大臣,作爲與會者的大王們,根本沒有參與到談判之中,他們只是坐會議室的一旁,在那裡談笑風聲,似乎對於他們來說,談判的結果並不重要。

其實他們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爲他們每個人都很清楚,參與談判的國臣都已經有了底線,他們會堅持各自的底線。

當然,這些大王們所討論的也不什麼問題,他們大都只是在那裡談論着一些不相干的事情,聊着不相干的話語,他們知道,現在肯定是比耐心的時候。

就在他們談論着風花雪月,在那裡比着耐心的時候,原本緊閉的木門,突然打開了,在那扇不到會議體會是不會打開的木門打開時,朱慈煊本能的擡頭往那裡看去。

幾乎是在推開門的瞬間,朱慈煊就看到了走進來的陛下。

“陛下!”

“陛下!”

陛下來了!

看到的、聽到的人都紛紛讓起身來,正在進行的談判,立即中止了,他們紛紛起身行禮,君臣之禮是不能違背的。

王臣們長揖行禮時,朱明忠面無表情的走到了首座,在他走到那裡時,晉王朱和域、桂王朱慈煊、秦王朱慈煥、魯王朱弘桓以及周王朱倫圻等人紛紛走到他的面前,站在那裡的時候,他們的神情顯得有些茫然。

陛下怎麼來了?

陛下不是不參與這次會議嗎?

就在他們詫異的時候,站在那裡的朱明忠,面無表情的說道。

“所有的大臣,全都退出去!今天朕有話對宗親們說!”

既然如此,外人肯定不適合在場。

沒有任何人會有什麼疑問,所有的大臣都退了出去,而在退出去的時候,潘仁遠看了一眼大王,向大王使了一個眼色,儘管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是朱慈煊仍然用眼神迴應了他。

在外人都退出去,木門再次緊閉之後,朱明忠才說道。

“朕在沒來南洋的時候,在中都就已經聽聞“南洋實爲天下糧倉”的說法,過去二十餘年間,得益於南洋,才讓天下百姓無缺糧之憂,才讓天下人能吃飽飯,各國親王可謂是勞苦功高……”

盯着眼前的這幾位親王,朱明忠繼續說道。

“興乾三年,南洋石米三錢,抵岸五錢,興乾二十三年,石米七錢,抵岸九錢……”

提着這些米價的時候,朱明忠的語氣變得越來越冷。而桂王朱慈煊、秦王朱慈煥以及周王朱倫圻他們大都是一副茫然狀,他們壓根就不知道,陛下爲什麼會提到這些,至於朱和域只是靜靜的站在那,現在晉國在南洋還沒有什麼勢力範圍,自然也就談不上什麼南洋米,甚至於晉國每年也需要從南洋進口大量的稻米,晉國以牧業爲主,雖然種植小麥,但是面積有限。這也是爲什麼他會參與這次會議的原因,是爲了獲得一塊勢力範圍,然後在當地設立種植,滿足國內的對米糧的需求。

因爲南洋米……太貴了!

所以,朱和域參與了這次會議,現在聽到陛下提及南洋米的價格,他他的心裡隱約意識,大事要發生了。

相比於朱和域的輕鬆,其它人卻做不到這樣的輕鬆,他們隱約猜到了陛下的即將說的話。

“米價上漲,朕可以接受,畢竟,二十年來,物價騰高,糧價上漲也是自然,讓利於民,又有何不可?只是,你們說,這糧價都漲到那裡去了?”

盯着幾位親王,朱明忠厲聲反問道。

“目下南洋米本地收購價低者不過三錢,貴者也不過四錢,那些個商行一個個打壓糧價,壟斷經營,強迫買賣,爾等非但不問,甚至還推波助瀾,還紛紛參與其中,你們告訴朕,如此這般,難道,你們就不怕民怨四起?就不怕境內出了個李自成嗎?”

突如其來的訓斥,讓衆人的無不是被嚇了一跳,朱和煊更是被嚇的臉上血色全無。

“陛、陛下……”

不等秦王朱慈煥說話,朱明忠就厲聲訓斥道。

“怕?你們根本就不怕,你們一個個的一定是那裡覺得,只要有大明在,就不需要擔心失國,南洋地窄民稀,即便是偶有民亂,只要大明在,你們就能坐穩江山,你們一個個的如意算盤打的好啊,一邊千方百計的壓榨百姓,一邊又把責任都踢給大明……”

在得知米商如何壓榨百姓之後,朱明忠突然意識到,爲什麼諸夏根本就不擔心百姓做亂,因爲在諸夏看來,在“集體安全體系”下,任何逆亂都會被平定,畢竟,從對馬打藍的反擊中於南洋成熟起來的“尊王攘夷”同樣也可以變成“尊王平逆”,諸夏的集體安全機制,不僅僅包括有諸夏各國,同樣也包括大明。

在這個機制下,內部的逆亂幾乎不可能顛覆親王們的統治,但是,他們就這麼自信嗎?

“你們以爲將來即便是有百姓作亂,也可以“尊王平逆”,也可以諸夏共衛,也可以向國朝求援,可是,你們難道忘記了當年李自成,忘了烈皇帝的教訓嗎?”

“陛下,臣、臣……”

“不要說什麼罪過,這些話,大臣們說來說去,都是違心的,罪該萬死,甲申年的時候,大臣們說着萬死,可最後死的就那麼幾個,死的還是烈皇帝,其它的都從了逆、降了虜……”

打斷他們想要請罪的念頭,朱明忠盯着他們,繼續語重心長的說道。

“南洋各國都以大米出口大明爲主,這原本既是國朝的計劃,同樣也是未來諸夏發展的根本,可是,現如今,你們一個個的卻幹了什麼事?將如此重要的事情拱手相讓給奸商,結果二十年來,官商米行壟斷貿易,對內壓抵米價,挑動民衆不滿,對外擡高米價,以求暴利。他們是賺錢了,甚至就連同你們,你們也掙到了銀子,可是別忘了,吃虧的是誰!是百姓!是國人!”

眼着眼前這幾年誠惶誠恐的親王,朱明忠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模樣,他們就不知道如何立國嗎?當真是被養成了豬。

“米商百般壓底米價,壓榨百姓,百姓豈能不知?諸夏國中百姓是什麼人?是國人,是你們的統治根本,現在根本爲奸商侵蝕,你們告訴朕,土人逆亂,尚可以國人平亂,要是國人暴亂,又該如何?根基不穩,要再多的銀子有什麼用?”

眼瞧着面前這幾位親王,朱明忠的恨不得把他的腦子都敲開,看看腦子裡裝的是什麼,都要二十年了,一個個的還沒有學會統治的基本原則。

“統治的根本是什麼?就是爭取基本盤,這個基本盤是什麼?於諸夏來說,不是幾百萬土人,而是那些持械衛國的國人,只要他們穩了,國家也就穩了,如果他們不穩,諸夏必定不穩!現在米商壓榨國人,諸王卻視若無睹,國人離心離德之日,必定就是諸夏滅亡之時!”

掃視着神情惶恐不安的衆人,朱明忠在心裡長嘆口氣,然後語重心長的指着他們說道。

“烈皇帝的前車之鑑不遠啊!難道你們一個個的也想吊死在那棵歪脖子樹上不成!”

第282章 投資(求支持,求月票)第275章 阿瓦(求月票)第6章 揚州之幸(第一更,求支持)第10章 以頭相贈(第一更)第641章 吃定你了第122章 鄭王心(第二更,求月票)第98章 驚惶(第一更,求月票)第318章 釘子(五一快樂)第267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619章 煤荒第48章 莫氏(第三更,求支持)第117章 拋射(求推薦,求收藏)第368章 北望(求月票,求支持)第106章 規劃(第一更,求月票)第525章 機會(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109章 賢才(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12章 交換(求支持,求月票)第365章 天南(第二更,求支持)第315章第598章 那就發動戰爭吧第45章 大同之世(第三更,求支持)第226章 義士 (新年大吉)第615章 胡雪巖第90章 奪城(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00章 初相見(第二更,求月票)第146章 銀元(第一更,求月票)第470章 劫難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354章 歷史遺產(第二更,求支持)第140章 盟友(第二更,求支持)第149章 關市(第二更,求月票)第123章 你也配姓朱(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56章 穿越者的福利(第一更,求月票)第190章 煌言心(第二更,求月票)第366章 異邦(第一更,求月票)第229章 戰前(第二更,求月票)第110章 忠貞營(第二更,求支持)第364章 陷阱(求支持,求月票)第67章 千秋基業(第一更,求支持)第153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58章 疲兵(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47章 法老王的後裔 (第一更,求支持)第73章 白髮紅顏(求推薦、求收藏)第169章 發現(元旦快樂)第313章 使節(第一更,求支持)第272章 造幣廠(求月票)第27章 籠絡(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44章 超市選址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283章 替罪羊(第一更,求月票)第599章機會第136章 委屈(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章 中都事(求支持,求月票)第488章 不列顛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6章 開啓時代(第一更,求月票)第465章 雙頭鷹(新書發佈,求收藏,求推薦)第272章 輪船 (求支持,求月票)第62章 故地(第二更,求支持)第489章 英倫落日(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55章 天賜良機(求支持,求月票)第368章 無解(求支持,求月票)第31章 死覲(爲盟主自若如是否加更)第41章 傳國(第一更,求支持)第49章 投官(第一更,求月票)第183章 同乘(第二更,求月票)第20章 殺韃子(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3章 師之謀(第二更,求月票)第46章 說說看(第三更,求支持、求收藏)第579章 行業壟斷第495章 決定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01章 心所向(第二更,求月票)第110章 主與奴(第二更,求月票)第235章 勝利(第二更,求月票)第615章 胡雪巖第180章 新憂(第二更,求支持)第150章 工廠(第一更,求月票)第38章 官商(第二更,求月票)第62章 故地(第二更,求支持)第60章 兄妹(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03章 浮想(求支持)第386章 平天下(求支持,求月票)第474章 出征英格蘭(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21章 藥物實驗室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422章 奪城(求月票,求支持)第125章 心憂(第二更,求月票)第85章 陣前(第三更,求月票)第266章 邊域(求支持,求月票)第243章 文和(第一更,求月票)第337章 蘇丹的選擇(第二更,求支持)第574章 解決問題的關鍵第639章 新的機遇第566章 國家機密第318章 釘子(五一快樂)第325章 冬雪(第一更,求月票)第67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87章 信任(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28章 行軍(求支持,求月票)第276章 前奏(求月票,求支持)第266章 邊域(求支持,求月票)第123章 你也配姓朱(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31章 對比(第二更,求支持)第105章 殺與放(第一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