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南洋熟天下足(求支持,求月票)

“南洋是我們的稻田,蒙古是我們的牧場,北美和新夏是天朝的麥田,天竺德干高原是我們的棉田……”

興乾二十年月,《明報》一篇新聞報道用不無得意的文字,講述着興乾二十年的大明與世界,毫無疑問的一點是,在過去的二十年間,大明已經與世界緊密的聯繫在一起,而且會越來越緊密。

在那一年,大明所擁有的3.5萬艘商船在大海上航行着,將大明的商品運往世界各地的同時,同樣也將世界各地的商品運往大明。

而這一句話語中,將南洋放在了第一位,並不僅僅是因爲南洋的封藩,而是因爲南洋並不僅僅是諸夏,它的重要性遠超過其它地區——那裡是大明的糧倉!

在分封宗藩於南洋爲諸夏之後,諸夏的經濟應該如何發展,香料種植園?咖啡種植園?這顯然都不符合大明的需求。而且隨着諸夏的立國。大明朝廷面臨着兩個根本問題:第一,如何牢牢守住這個分封后的帝國,保持諸夏對母國的親近。第二,如何促進諸夏的發展,讓他們能夠利用當地的人力和原料,實現財政上的自立。

在分封宗藩之後,在文昭閣內舉行的內閣與五軍都督府共同參加的會議上,內閣制訂了發展南洋經濟的基本政策——發展農業,尤其水稻的種植。

幾乎是從拓殖南洋的第一天起,對於這個擁有良好自然條件的地區,大明就有着明確的規劃——發展以水稻種植爲主的農業,確實,對於處在小冰河期水旱等自然災害不斷的大明而言,也需要這個不受冬季苦寒影響的地區,作爲後備的“糧倉”。

幾乎是從第一船“南洋米”運到江北的那天起,“南洋米”就將南洋與大明聯繫在了一起。而現在大米種植業更被賦予了更多的意義,事關諸夏的未來,在朝廷的指導下,諸夏就國後的第一次件,就是引進大明先進的種植經驗,傳統的農業方式被推翻,千方百計的增加稻米種植面積,以便提高產量,以滿足出口大明的需要。

南洋,一天天的朝着大明的糧倉,這一預定目標發展着。對於大明而言,興乾二十年後,南洋諸夏不僅僅只是糧倉,同樣還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場,諸夏與大明之間每年億萬兩進出口貿易,繁榮着兩地的市場,同樣也讓彼此之間的聯繫,日益緊密。

也正因爲南洋於大明的重要性日益顯現,作爲大明在南洋最重要根基的南天門,這個位於柔佛半島最南端的海島,是大明進入南洋的前沿,同樣也大明在南洋最早的據點。

當蒸汽船駛進寬達十數裡的柔佛海峽時,即便是曾經去過海州的人們,也會驚訝於這裡的船隻之多,數以千百計的大小帆船以及蒸汽船泊停在海灣內,碼頭上同樣也是熱鬧非常,數以萬計的碼頭工人在將貨物搬上船隻或者從船上運下來,一艘艘小舢板於船隻間穿行着。

目睹着眼前繁忙的港口,朱明忠的神情甚至發生了一些變化,即便是他自己,也沒有想到現在的南天門居然會如此的熱鬧。

“二十三年,從一個人煙稀少的荒島到現在成爲人口六十萬的港口大城……”

即便是以二十一世紀的眼光來看,這也是極爲罕見的。就在朱明忠讚歎着南天門發展的神速時,耳中卻傳來了有些刺耳的聲音。

“哎呀,南天門啊,你瞧這裡多熱鬧啊,如是不是因爲陛下不準西洋商人進入大明其它港口,又豈會有它的熱鬧,他這一熱鬧,可是苦了咱們了,你說,朝廷裡的大人們想的都是什麼?爲什麼不議上一議,改上一改,這與西洋通商,應該雨露均沾纔是……”

刺耳的話聲傳入耳中,朱明忠只是微微一笑,並沒有表露出絲毫的不悅,對於南天門的“一口通商”,國內一直是頗爲微詞,每年都有人主張應該廢止南天門的“通商特權”,准許西洋人進入大明各港進行貿易,但這件事卻從未進入內閣討論,而阻止內閣討論的正是朱明忠。

“行了行了,知達,你就別抱怨了,即便開港通商,西洋船也不會到你們那,人別說西洋船了,你們那可是內陸,這要抱怨,也應該是廣州、寧波那些地方抱怨纔是,那裡輪得到你……”

“你懂什麼,要是開港通商,準西洋船到寧波,那孫某又豈需要每年奔波數千裡海路,冒那麼多風險於海上……”

那邊的抱怨聲傳入耳中的時候,朱明忠險些沒有大聲笑出來,非但沒有因爲那人的抱怨而有絲毫的不悅,反倒是越來越高興了。

“父親,這恐怕纔是一口通商的原因吧。”

離開碼頭後,坐在馬車的朱和垊若有所思的問道。

“嗯?”

欣賞着車外繁榮市井,朱明忠並沒有反應過來,甚至不明白兒子的問題是什麼意思。

“就是剛纔那個人不得不遠航千里來南天門經商,還有內地貨特想要運銷西洋,都必須運往南天門,因爲只有南天門向西洋商人開放,所以,爲了把貨物銷往西洋,國內商行就必須要組建自己的商船隊,而不能寄希望於別人上門,而大明的海運繁榮也正始於此,首先是大明往南洋,然後是天竺海,然後是大西洋、太平洋……”

擡頭看着父皇,朱和垊的目光中只剩下了欽佩,畢竟,正是父皇制定了這一切,一些看似無法理解的舉動,總有許多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後才能體諒的用意。

也正因如此,他纔會問出這個問題,然後作出這樣的判斷。

“你看這……”

指着街道上許多相貌與大明人迥然不同的西洋人,朱明忠笑着說道。

“最初南天門的發展,正是基於和西洋各國商人的貿易,那個時候,很多西洋商人願意省去一些風險,在這裡進行貿易,後來呢?南天門的今天,其實大都得益於諸夏的繁榮!”

朱明忠並沒有回答兒子的問題,而只是強調着現在。

“許多人都說,南天門的繁榮是因爲一口通商,但是卻不知道,根據海關的統計,我們與諸夏的貿易總額是六倍於西洋,人口不過千萬的諸夏,消費遠超過人口數千萬的歐洲,西洋人……”

看着路邊的那些西洋人,朱明忠的脣角微微一揚。

“那裡除了遍地的貧困,還有什麼呢?當然,他們確實在某些科學領域,有着一定的優勢,確實值得我們去學習,而且這幾十年,我們向他們學習了很多,但是……”

話聲微微一頓,然後朱明忠輕蔑道。

“也就是如此了,現在,即便是開放所有的港口,我敢說95%的西洋商船,還是願意來南天門進行貿易,不僅是因爲他們熟悉這裡,更重要的是在南大明海,競爭更加激烈的啊,況且……”

朱明忠的話聲微沉,然後語重心長的說道。

“現在太多的西洋人想在天朝定居,在西洋現在最流行的事情,就是到天朝,如果我們開放本土的話,估計會有數以百萬計的西洋人,不惜代價的遠渡重洋,到到天朝,試圖在天朝定居……”

恰在這時,路邊的一羣西洋女子映入朱明忠的視線中,看着那些穿着打扮與明人無異的西洋女子,那些西洋女子,她們不遠萬里來到天朝,即便是做個女婢,也是心甘情願。可即便是如此,天朝也不是她們想去就去的,她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大抵上都去了諸夏,成爲某一個諸夏國人的婢女,如果足夠的幸運的話,她們會成爲某個人的小妾,然後爲其生兒育女。

“可是天朝又豈是他們輕易能去的!”

這邊朱明忠的話聲剛落,突然有人插話說道。

“哎呀,這位先生恐怕還不知道呢,那些個西洋人,爲了到天朝,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及,小的前陣子聽人說,一個天朝去西洋學什麼西洋繪畫的學子,到西洋呆了幾年,好嘛,居然帶回來四五個西洋女子,還帶回了娃娃,那些西洋女人,最喜歡的就是他們那樣的學生,一個人呆在異國他鄉,既無親朋也無故友,那些女子個個說是什麼大家閨秀,可卻都跟狐狸精似的,恨不得把那人給生吞了,爲啥會這樣,還不是羨慕咱們天朝嘛……”

插話的是馬車車伕,他的話讓朱明忠哈哈笑道。

“這樣的羨慕也好,其實,這西洋諸國也是沒趣的很,應該直接以大家女當學伴,專門陪伴天朝留學生,瞭解西洋的風土人情,知曉西洋的文化,如此豈不妙哉……”

“老爺,瞧您說的,咱們人到西洋那是學東西的,那怕光尋思這些東西。”

車伕的話讓朱明忠大笑道。

“學習生活兩不誤嘛,這也是瞭解西洋文化的最好渠道不是……”

一個太少,最起碼得三……

心裡嘀咕了一聲。朱明忠笑了笑,此時馬車恰好停在飯店前,在車伕取下行李的時候,看着年少的朱和垊,還特意吩咐道。

“小公子,就我說,您可得小心些,這南天門遍地都是想經傍個主子的西洋婢,可千萬別一不留神讓人家給騙了,南洋飯店裡的西洋婢就有不少,她們要是見着小公子這樣的人物,不定……”

車伕的叮囑,讓朱和垊一陣面紅,而一旁的侍衛也是強忍着纔沒笑出聲來。就在這時,他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

“父……父親……”

是二哥!

聽着多年未聞的話聲,朱和垊看到二哥朱和域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走出了飯店,離父皇還有數步時跪下磕頭道。

“孩兒不孝,未能遠迎父親……”

對於這樣的一幕,沒有人覺得的奇怪,在南天門以及諸夏,幾乎每天每個地方都會上演着類似的一幕,畢竟,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當初離開家鄉時,往往都是隻身一人,當他們在這裡獲得成功之後,往往會接來家人,這樣的一幕,總是不時的在南洋各地上演着。

儘管身份不同,但是面對數年未見的兒子時,朱明忠的仍然忍不住有些激動,他連忙扶起朱和域說道。

“快起來,快起來,讓爹好好的看看你,看看你……”

即便是自以爲堅強,但是在看到兒子的瞬間,朱明忠還是覺得眼眶有些發熱,畢竟,已經好幾年不見他了。

打量着已經二十三歲的朱和域,朱明忠略微點了下頭,笑道。

“還好,還好,沒怎麼瘦,要不然,你娘估計又得抱怨我了……”

看着父皇身後沒有孃的身影,朱和域的心裡難免有些失望,不過隨即他就想通了,母妃是不方便來的。恰在這時,一個少年衝過一把抱住他說道。

“二哥!”

抱住二哥的同時,朱和垊忍不住哭道。

“我可想死你了……”

“小十九,都長這麼大了……”

話音剛落,淚水就從朱和域的目中流了出來,他緊緊的抱着多年不見兄弟,完全不顧身爲大王的儀態。

看着他們兄弟二人的真情流露,朱明忠在心裡嘆了口氣,然後拍了下他的肩膀,隨後才輕聲說道。

“好了,這幾天,你們有的是時間在一起,先到屋裡說話吧。”

說完,朱明忠便走進了飯店,在進入飯店時,他意外的看到了南天門總督,儘管微服出巡的他並沒有驚動地方,但是朱和域這位晉王造訪,卻驚動了南天門,畢竟,按大明律,親王就國後非帝詔是不得返回本土的,儘管南天門並不是大明本土,可是晉國大王的到來,仍然讓南天門當局不得不謹慎應對。

這幾天,打從朱和域到了南天門,南天門總督就一直陪着他,看似陪他談天說地,可卻總是旁敲側擊的詢問他一個問題——爲什麼來這,當然更重要的問題是,什麼時候走。

他甚至恨不得現在就趕緊把晉王送出南天門。可不曾想,卻在飯店的大廳,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作爲總督的當然見過陛下。只是沒想到,會在這裡見到陛下,幾乎是不加思索的長揖道。

“臣參見陛下!”

第81章 豪奪(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94章 日子(求支持,求月票)第263章 奴才與主子(求月票)第353章 老臣(第一更,求支持)第126章 新大陸(第一更,求支持)第203章 成事(第一更,求月票)第12章 河口(第二更,求支持)第75章 問題的根源(第一更,求支持)第96章 帝心 (第二更,求支持)第163章 石頭記(第二更,求支持)第525章 機會(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87章 靈丹妙藥(第一更,求支持)第345章 延平怒 (第二更,求支持)第21章 奴才(第二更,求支持)第125章 心憂(第二更,求月票)第61章 商人(第二更,求支持)第594章 明白(……爲你的家人祈禱!)第359章 洛陽(第二更,求月票)第70章 靜夜(第三更,求月票)第150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121章 在天朝(第一更,求支持)第620章 爲國爲民的勳貴第324章 換裝(第二更,求支持)第65章 兵油子(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91章 英國物事(求支持,求月票)第78章 海龍王(第二更,求支持)第366章 異邦(第一更,求月票)第110章 忠貞營(第二更,求支持)第106章 規劃(第一更,求月票)第656章 從核平到和平第144章 有何不可(第二更,求支持)第405章 忠臣之忠(求支持)第119章 奪營 下(求推薦,求收藏)第175章 夜色(第二更,求支持)第263章 奴才與主子(求月票)第170章 試探(求支持,求月票)第349章 攜手(第二更,求支持)第18章 文廟(第一更,求支持)第53章 船廠(第三更,求月票)第5章 心思(第一更,求支持)第249章 貿易局(求月票)第147章 爭論(第二更,求月票)第562章 打開日本國門第653章 父子情深第529章 夜笙歌(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40章 米券之變(第一更,求月票)第271章 南京事(求支持,求月票)第177章 卡龍炮(第一更,求月票)第369章 襲擊(求月票,求支持)第386章 兩腳羊(第二更,求月票)第444章第433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356章 國相(求支持,求月票)第215章 等過年(求支持)第68章 錢家(第一更,求支持)第120章 私心(第二更,求月票)第253章 另闢蹊徑(求月票,求支持)第81章 前夜(第二更,求月票)第131章 對比(第二更,求支持)第441章第233章 未來(求支持,求月票)第241章 御史(第一更,求月票)第81章 父子(第一更,求支持)第148章 決定(第一更,求月票)第158章 天命(求支持)第306章 立場(求支持,求月票)第87章 戰宿遷(第二更,求月票)第489章 英倫落日(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56章 穿越者的福利(第一更,求月票)第82章 主奴(第二更,求支持)第274章 緬甸(求月票,求支持)第125章 通濟門(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10章 解脫(求支持,求月票)第252章 八家(祝大家新春快樂!)第430章 各人所需(第一更,求月票)第278章 無用(求支持,求月票)第60章 選擇第654章 綁架第99章 策問(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35章 (求支持,求月票)第201章 佈局(第一更,求月票)第215章 變化(第一更,求月票)第150章 (第一更,求支持)第175章 海軍的未來(第一更,求月票)第102章 生意(第二更,求支持)第79章 少爺與將軍(第一更,求支持)第203章 成事(第一更,求月票)第247章 想家(求支持,求月票)第115章 入侵(第一更,求支持)第78章 見血(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40章 爆破(求支持,求月票)第391章 東南(第三更,求月票)第28章 城內外(第二更,求支持)第216章 甲兵(第二更。求月票)第172章 未來的希望(第二更,求月票)第223章 施琅(求月票)第151章 府內人(第一更,求支持)第88章 君喜(第二更,求支持)第29章 (第二更,求支持)第129章 訪商(第一更,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