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邊域(求支持,求月票)

東北,在大明的行政地圖上,東北具有別樣的意義。不僅僅是因爲這裡廣闊的土地可以用來安置退役官兵,也不是因爲上百萬內地少地無地的百姓可以移民於此。

而是因爲對於大明來說,遼東與東北曾一度意味着屈辱,這裡曾是大明的國土,但卻在女真崛起後爲女真所竊據,女真崛起於此,並從這裡入主中原,甚至還堂而皇之的將大明的土地稱爲什麼“大清龍興之地”將遼東與的奴兒干都司稱宣作什麼“滿洲”,似乎那裡從不曾屬於大明,就好像是他女真的祖業一樣。

在遼東克復之後,而對這片廣闊的土地,一批頭腦清醒熱心國事的高級官員,直接上疏要求朝宮廷移民實邊,滿清入關後的億兆百姓死於其屠刀的慘痛教訓,使得幾乎每一個人記憶猶新,讓他們不敢對這片土地掉以輕心。

移民實邊、化邊域爲內地,馴化蠻夷……

不過,慘痛的記憶總會淡去,人們總會再一次在那裡誇誇其談着“仁義”,開始覺得東北實施的“教化”似乎有違“王道”,對那些個性能暴戾的韃子談起“仁政”來。這種聲音先是出現在民間,接着朝中的一些官員也紛紛上奏言道着東北的不是,指責着東北的一些舉動有違王道。

就在人們在那裡言道着“以德報怨”,說道着應該用“仁義感化”諸如魚皮韃子等生女真的時候,宮內傳出消息——陛下看了這些奏摺後沒有動怒,只是命人將所的奏摺全都丟棄於的垃圾桶中。然後又命侍衛傳旨意與那些人。

“爾等言必稱聖人“施以仁”,卻不知“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亦是聖人之言,爾等書都讀到狗肚子裡去了!既然諸如於教化蠻韃如此有心得,便全都送往東北、西南教化土蠻……”

簡單的一道口喻,數百官員被流放到東北、西南,也正是從那個時候,人們知道陛下的底線——仁政那是施以百姓的。至於蠻韃,在他們沒有盡數漢化之前,沒有“歸屬華夏”之前,仁政自然與他們無關。

當然,還有一些人從那些人被流放的教訓中總結出了一個經驗,那就是陛下對於東北總督方以智的“寵信”是尋常大臣無法相比的,畢竟,隨後陛下親自下旨蔭其孫子輩爲官,用行動告訴所有人,他支持方以智在東北的舉措。

在瀋陽城內中東北總督衙門裡,坐在東北總督位置上已經七年多的方以智。也從不曾辜負皇帝的信任,兢兢業業的履行着自己的職責,儘自己的努力把東北化爲內地。

在過去的七年裡,當內地的巡撫們在那裡的一點點的適應着興乾後的變革,而不知所措的時候,在東北這片一究二白的土地上,他率先在天津設立巡捕局,爾後又開辦巡捕學堂,培養大批巡檢,將巡檢制度推行到東北各地,可以說,這幾年東北的穩定,尤其是諸如魚皮韃子等蠻韃之所以無法變得越發馴服,也與之有一定的聯繫。

對於大明而言,人口不多、情況特殊的東北就像是一塊試驗田,興乾後整飭吏治就是在此進行試驗,因爲東北是偏地,爲保證官員不至心生怨氣進而魚肉百姓,在俸祿之外又發“炭補”,對此外界皆以“養廉銀”稱呼“炭補”,畢竟這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保持官員們的清廉。後來又提出開官智的口號,開辦東北法政學堂,聘請教授給官員們講授各種法律知識。而“養廉銀”這特殊的形式,先於東北,隨後又於平南、南天門、雲南、廣西、貴州等邊遠地區推行,“養廉銀”確保了邊遠地區官吏的素質,使得一批出色的官員願意往邊遠地區任職。即便是“養廉銀”推行全國之後,邊遠地區的“養廉銀”也遠高於內地諸省的。當然,在官方的口中“養廉銀”正式名稱爲“地方津貼”,根據地域不同分有數等。

在東北作爲吏治的試驗田,在總結歷朝歷代的得失,以及朱明忠個人的見解經驗上進行吏治改良試驗的同時。身爲東北總督的方以智,除了大力提倡引進移民之外,同樣也是工商實業的支持者。

早在興乾元年就在瀋陽設立工藝總局,創辦了一系列企業。儘管東北受制於天氣,漫長的冬天制約了水力機械的推廣,但是他仍然儘可能的推動的工商實業發展,在蒸汽機得到應用後,解決了動力來源的東北實業,得到了迅速發展。不僅出現了紡織廠等企業,還出現了用於製造蒸汽機等設備的機器製造公司,至於煤礦公司、鐵礦公司,自來水公司等企業,更是早在多年前就已經成立。

在內地的鐵路出現後,方以智第一時間設立鐵路局,並且從內地招募總工程師,親自督修從瀋陽至天津的關內外鐵路,並且規劃着東北的鐵路網。

就這樣,在過去的幾年間,作爲邊地的東北成了大明的模範省,而東北總督方以智本人甚至也被稱爲“天下第一督”,因爲東北有遼寧、吉林、黑龍江、黑水四省,儘管人口不過只有區區兩百餘萬,可是論及治域遼闊卻堪稱天下第一,自然是倍受到陛下的格外器重。然而,所有這些都還不是方以智最突出的政績。他傾全力專注的是東北的移民安置。

經歷過甲申天變的方以智,對於移民實邊的重要性有着極爲的深刻認識,而身爲東北總督的他,對於蠻韃子的秉性瞭解,也不是內地同僚所能相比的。他從多年的施政中得到了更深一層地領悟——移民實邊不僅僅是穩定東北的唯一選擇,也是把東北化爲內地的唯一選擇。

也正因如此,在過去的七年間,方以智一直以千方百計的招攬移民,而在引進移民的同時,對本地尤其是對黑水都督府以及黑龍江兩地生女真“撫治”同樣關係到東北的穩定,在撫蠻過程中他採用了區別對待,對冥頑不翻的生女真堅決剿辦,以起到震懾以徽效尤的作用。在興乾三年前“生女真聯合反叛,概被剿滅”的文字更是屢見不鮮。而另一方面.對於真心歸降的生女真則安撫有加,將他們招出山林,安置於林場等地,令其歸化爲民。在過去的幾年間,先後有五萬生女真被招撫爲民,拋棄了原始的生活,或是在林場內伐木、或是在捕鯨船上做工。

儘管生女真開始走向文明,但是對此,身爲東北總督的方以智,卻依然不怎麼滿意,對於移民,他還有更遠的目標。

“渭河以北!”

指着陝西地圖上的渭河以北區域,方以智的眼神顯得有些狂熱。

“延安府、慶陽府……”

手指着地圖上一個個地名,方以智握頭對方膏茂說道。

“敦四,這些地方的百姓,在接下來的幾年中,都要遷到東北,東四省要作好安置200萬移民的準備!”

200萬移民!

從總督的口中聽到這句話後,方膏茂驚詫的說。

“200萬移民!這,這豈不是要把陝西移空?”

方膏茂之所以會如此詫異,是因爲就他所知陝西人口最多不過三百萬,幾十年的戰亂,再加上清虜在過去的幾年間,殺盡陝西色目,盡擄其女子爲婢,現在陝西頂多只有三百萬人,遷走兩百萬之後,陝西還剩下多少人?

“323.65萬!這是目前陝西的人口數量。”

看着方膏茂,這位同宗的晚輩,方以智道出了一個數字,然後繼續說道。

“之所以要遷出6成的百姓,尤其是陝西北部的百姓,是因爲那裡的土地經過數千年耕種早就貧瘠非常,即便是風調雨順,一畝所得不過一兩鬥,當年陝西百姓之所以鋌而走險,除了天災之外,這土地產出微薄,恐怕也是其中原因之一。”

然後方以智又說道。

“當年甲申天變後,本官被迫於各地遊歷,亦曾入陝西,以瞭解當地百姓爲何鋌而走險,紛紛成匪成寇,除去持續多年的天災之外,最讓本官感嘆的是恐怕還是關中土地貧寒,遠超出時人想象,秦漢時關中富庶關東難及,即便是到唐代,關中亦還算富庶,可千年間其土地卻是日益貧瘠,即便是百姓努力積肥,亦不足滿足生產,其土地產量也是日益減少,同樣的一塊地,於秦漢時,一畝所出可達一石,而到現在卻只兩三鬥,少者甚至只有一兩鬥,即便是風調雨順,其產量仍然像數十年前一樣,未見增加。明天還是照樣。一年到頭總是如此。百姓守着那些貧瘠土地的生活真是算苦到家了。若是再遭天災,那種地方是萬萬不適合百姓生存的,我想這種的現狀並不只限於當年我考察的一處。大半在陝西各地都是如此,所以,陛下才意於根本上解決問題——盡遷陝西之民!只有將他們從那裡遷到東北,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生活,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方以智並不知道,這種“異地搬遷”的“扶貧”措施,是朱明忠借鑑後世的經驗,只不過與後世把百姓從不適合生存深山遷出不同,這個時代得益於土地的遼闊,所以他可以用更爲激進的移民,把整個區域內的百姓遷往土地更爲肥沃的地區。

“久耕而地貧,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即便是在江南,嘉靖年間一畝尚可收一石,到了現今,一畝不過五六鬥而已,難道因此就要把江南百姓盡遷於異地?”

看着總督,方膏茂的語氣變得有些激動,

“將有些地方的百姓遷出沒問題,遷出一部分百姓也沒有問題,但像這樣盡遷當地百姓,豈不會令當地爲之一空?那延安往北就是蒙地,這漢民空出此地,勢必會令蒙韃南下,到那時,這陝西豈不就成了另一個東北?”

對於23 歲中舉人的方膏茂來說,如果不是因爲受五弟方章鉞丁酉江南科場案的牽累,他不會被流放寧古塔,當然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在方以智這位同宗長輩的照料下進入官場。不過對方以智心懷感激,但並不意味着他是唯命是從的人,在很多時候,他都有自己的主張,這也是方以智對其頗爲重用的原因之一。

“還請制臺上奏陛下,陝西移民萬萬不可如此一旨盡遷,以下官之見,若欲遷移民陝西百姓,令其一改貧苦生活,不妨效仿國朝洪武所制的徙民條例,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遷徙,如此,方纔不至於令渭河以北盡空,到時候爲蒙韃所乘……”

“韃子……”

冷冷一笑,方以智看着方膏茂說道。

“他們還沒有那個膽量,況且,將那裡的百姓遷出,並不是要把當地盡數都空出來,對此,陛下在幾年前,就已經有了定計,此次西征,榮立軍功者甚多,所以陛下有意以陝西土地封賞有功官兵,這麼說吧……”

指着牆上的地圖,方以智說道。

“從陝西遷走200萬人,差不多也就是40萬-50萬戶於東北,到時候,四省每省十萬戶,如此四省人口既可六百萬之多,再有十年之功,東四省人口將不下千萬,如此,東北可定,至於陝西,將會安置十萬在鄉軍人。有這十萬軍戶在陝西,誰都奪不走那裡,韃子又怎麼可能進得去?”

安置十萬在鄉軍人,對於那些軍人的作用,方膏茂自然非常清楚,東北正因爲有那些退役的在鄉軍人,才讓東北平靜如此,現在除了地多人少之外,與內地各省倒也沒有什麼區別,但是他未免沒有另一方面的顧慮。

“可是,即然那裡的土地貧瘠,每畝所出不過兩三鬥,將土地分予有功官兵,只恐怕他們的生活亦會相對艱難,如此,豈不會令其心生怨言?”

“這個嘛……”

方以智沉吟片刻,然後說道。

“想來,陛下必定已有良策解釋了。”

第642章 謝謝你第73章 金融(第一更,求支持)第98章 驚惶(第一更,求月票)第579章 行業壟斷第54章 中與洋(第一更,求月票)第224章 基隆(求月票,求支持)第94章 消乏(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06章 規劃(第一更,求月票)第422章 奪城(求月票,求支持)第211章 門前(求月票,求支持)第117章 忠義之士(第二更,求月票)第353章 老臣(第一更,求支持)第77章 忠義營(第一更)第497章 羅馬皇帝的憂慮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80章 新憂(第二更,求支持)第117章 拋射(求推薦,求收藏)第193章 王士元(第一更,求月票)第178章 勝局以定(求支持)第99章 范文程(第二更,求月票)第252章 學習(求支持,求月票)第9章 有何話說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58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114章 維特的煩惱(第二更,求支持)第136章 倒賣(第一更,求月票)第82章 好男兒(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84章 冒險家(第二更,求支持)第311章 雷霆(第一更,求支持)第159章 別離(第一更,求支持)第594章 明白(……爲你的家人祈禱!)第76章 籌碼(第二更,求支持)第383章 流人(第一更,求支持)第120章 還朝(求支持,求月票)第492章 歐洲的未來 (新書發佈,求支持)第19章 風雪歸途(第一更,求支持)第293章 黃粱夢滅(求月票,求支持)第135章 往何去(第二更,求月票)第14章 文士殺人(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98章 活路(求月票,求支持)第466章 鷹旗下 (新書發佈,求推薦,求收藏)第142章 瀋陽事(第一更,求支持)第387章 南下(求支持,求月票)第633章 豐碑第414章 忠孝兩全(求月票,求支持)第362章 真丈夫(第一更,求月票)第603章 驚變第113章 師徒(第一更,求月票)第108章 脅迫(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30章 晶體管(新書發佈,求支持)第58章 疲兵(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450章第279章 君臣子(求支持,求月票)第118章 向東(第二更,求支持)第379章 不同(求支持,求月票)第594章 明白(……爲你的家人祈禱!)第15章 大同第111章 主威(第三更,求月票)第98章 師徒(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章 靈動(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7章 世間人(第三更,求支持)第284章 (求月票,求支持)第276章 前奏(求月票,求支持)第245章 亂人心(求月票,求支持)第68章 競爭(第二更,求支持)第573章 直升飛機第261章 不同(求月票,求支持)第430章 各人所需(第一更,求月票)第120章 姐妹(求推薦、求收藏)第151章 琉璃(第二更,求月票)第250章 遠憂(求支持,求月票)第205章 離家(第一更,求支持)第165章 君王不早朝(第二更,求支持)第154章 尊王攘夷(第一更,求支持)第18章 各取所需(第一更,求支持)第62章 人不同(第一更,求支持)第22章 歸路所指(第一更求支持)第71章 顆粒化(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77章 沐國公(求月票)第55章 鐵廠(第二更,求月票)第286章 移民(求支持,求月票)第131章 何人(第二更,求支持)第397章 天意(求支持,求月票)第316章 (第二更,求月票)第226章 南下(求月票,求支持)第251章 邊域(求支持,求月票)第276章 盛世危言(求支持,求月票)第8章 噩夢(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78章 何爲信(第二更,求月票)第289章 鐵石(求月票,求支持)第399章 目的 (求支持,求月票)第203章 成事(第一更,求月票)第398章第117章 重啓(第一更,求支持)第163章 石頭記(第二更,求支持)第407章 憤怒(求支持,求月票)第272章 輪船 (求支持,求月票)第184章 冒險家(第二更,求支持)第147章 爭論(第二更,求月票)第15章 退路絕(第二更,求支持)第389章 圍城(第一更,求支持)第341章 少年彼得的煩惱(第二更,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