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

這自然是給沙皇陛下找的託詞,實際意思大家心裡都明白。米哈伊爾一世一口老血噴出,纔不得不含恨帶人先退走再說。

張宗靈又如何會甘心只是擊退羅剎人就了事,他帶着明軍,跟在羅剎人後面不停地騷擾掩殺,一直打到薩拉托夫西邊四百多裡地的巴拉紹夫,才暫時停下來稍事休息。

不久,後面的衛俊如師也趕到了這裡,周遇吉讓他暫時與張宗靈合兵一處,一直向西,攻到三百多裡外的米丘林斯克,威脅羅剎人的首都,而朱可夫不得不退兵,在莫斯科南邊的奧焦雷市建立起抵禦明軍的防線。

米丘林斯克離莫斯科不過六百里路,張宗靈按周遇吉的命令,不再繼續西進,在此地開始修築堡壘,並大肆地招收各地的農奴。而曹文詔的部隊也向西進,打到了戈羅霍維茨,也在此地修築堡壘。

羅剎的農奴過的日子極苦,所以在大明允諾大家都成爲自由民,而且稅收極低的情況下,大量的農奴都改了漢姓,分得了土地,開始在這裡生活。

明軍戰力遠遠強於羅剎人,何況還有爲了自由而戰的哥薩克騎兵,其實完全不需要修築堡壘。所以堡壘其實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成爲城市的集市,把這地方的經濟帶動起來。從大明運來的一些象肥皂,蠟燭,火柴之類的日常用品在這裡先賒銷給本地居民,等到糧食收穫後再還錢。至於象鏡子,香菸這樣的奢侈品,則通過波蘭王國被銷往歐洲各地。

而從遇吉城到喀山城的鐵路也開始了修建,大明現在四方平定,只需要專注於此一地,國內物資大量地涌入此地,而朝廷也派了文官,在此地建立了喀山府,將此地的人口造冊,把土地分配下去,稅務機構等也慢慢地開始進行建設。

鐵路的建成,使得從京城到遇吉城的時間還要少於從京城到達貴州的時間,更重要的是這運輸能力更是遠遠超過。大量的珍貴木材被運回大明國內,而在鐵路線附近,研究院又勘探出了幾個金礦,不過現在倒還沒有放出風聲,只是朝廷內部知道罷了。

羅剎國自然不甘心失敗,特別是被大明又佔去了大量的土地,國內的環境更進一步地惡化。而米哈伊爾一世在大牧首,也是他的父親去世後,本來就已經被貴族們分去了很多權力,在國內說話的份量很輕。這次與明軍的戰爭再一次大敗,使得他的地位進一步地不穩定了起來。

米哈伊爾一世在打又打不過的情況下,開始尋求別的途徑來解決問題。他讓波蘭人作中間人,要求與大明進行談判。消息傳到京城後,朱由校與盧象升進行了一夜長談後,便封他爲兵部尚書,欽差大臣,全權負責與羅剎的談判事宜。

盧象升白天視察鐵路沿線的民生,晚上在火車上趕路,這樣走走停停一個多月,終於抵達了遇吉城。他稍事休息後,便帶着戴春風,又從遇吉城到喀山城都走了一遭,再抵達前線,慰問了張宗靈和曹文詔的部隊,每到一地,都會與當地的將軍進行充分交流,瞭解當地的具體情況,詢問士兵的士氣,摸清羅剎農奴的想法,等到此地的局勢已經瞭然於胸後,這才讓人傳話與羅剎人,雙方定於五日後在米丘林斯克進行談判。

羅剎人的談判代表是沙皇的親信拉古斯侯爵,他在來之前已經得到沙皇的授意,只要能夠把明軍佔領的地方要回來,明軍提出什麼條件都可以答應他。

雙方代表先對對方的皇帝問安並祝其身體健康後,拉古斯侯爵笑道:“聽說盧學士文武全才,實在是大明的頂粱柱,我們沙皇都讚歎不已呢。”

盧象升聽了翻譯的話後,立即說道:“在大明只有一支頂樑柱,那就是大明的皇帝陛下,侯爺這話,我可不敢當呀。”

雖然拍馬屁碰了個軟釘子,拉古斯侯爵卻似乎沒聽到一樣,說道:“我們沙皇陛下有意封盧學士爲西伯利亞公爵,以表彰盧學士爲兩國和平所做出的貢獻。”

盧象升道:“據我所知,西伯利亞現在是我大明疆域,你們皇帝陛下怎麼拿別人的領地封人呢?如果真的想封我,不如封我爲莫斯科大公吧。”

戴春風在旁邊看得好笑,他可是知道的,皇帝待盧象升格外不同,在講武堂時便說過以兄事之的話。羅剎人想收買或者離間,都只能說是癡心妄想。再說漢兒只要不是被逼無奈,一般的人又如何會投向蠻夷呢。

拉古斯侯爵笑道:“這只是個名號,但盧公爵以後在羅剎國,便是前十的大人物了,莫斯科大公已經有了,就不好再重複了。我們沙皇還有豐厚禮品要送給公爵大人,還請笑納。”

戴春風可以打賭,笑納這兩個字絕對是翻譯自己加的,羅剎人說話不會這麼文雅,你看連豐厚禮品都出來了,蠻夷就是蠻夷,竟然如此誇耀自己的禮品,這樣做不過是徒增笑料罷了。

隨後拉古斯侯爵的隨從便將禮品拿了上來,果然夠豐厚,白熊皮一對,大金磚兩塊,寶石珍珠若干,最後是兩個妖嬈的羅剎美女。戴春風本來是都看不上眼的,但見到這兩個美女後,眼睛立即就挪不開了。他來到這裡,一直忙着打探消息,雖然與羅剎女人也有些露水因緣,但這樣好的貨色卻從來沒有遇到過。

盧象升點了點頭,便有衛兵上前將禮物都接了過來,連那兩個女子都一併領了去。拉古斯這才心下大定,羅剎人吃了明軍這麼多虧後,也開始試着去了解大明的情況。有羅剎人在大明的書籍中看到了收錢辦事這句話,知道大明的官員只要收了錢,就一定會辦事的。既然盧象升如此爽快就收了禮品,那說明等會談判中讓他做些讓步也是有可能的。

他卻不知道,現在大明的官員如果在外收受別國的禮品,朝廷是允許的。不過一定要登記後上交國庫,然後朝廷會按禮品價值給予一成的回扣。這與在國內嚴禁收禮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是友好國家或者藩屬國,官員可能還會考慮一下,這敵對國的禮物,不收白不收,收了不白收。

第兩百五十一章 武裝到牙齒的僱傭軍第三百五十六章 大洋洲第一百一十四章揚州地震第八十章 天啓二年的殿試第三十五 戶部尚書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第三百三十六章 自行修路的想法第三十八章楊嗣昌的後勤策略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頭第四十四章 敗奢軍第二十二章遼民安置第兩百一十章 收復河套(十五)第十四章 傳教士(二)第兩百五十章 漢人不得爲奴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一百二十一章 穩定軍心第八十三章初戰平戶第五十章 專利法頒佈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橋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穫第十八章 再驅東林第三十八章 商業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四十八章蘇州抗稅(四)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復河套(三)第二十二章 登基第二章 減租第一百四十二章 議院(中)第三百四十二章 還有這麼窮的地方?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寧願對你不好第三百四十五 強制移民第三十五章近衛軍回京第九十章初戰薩摩藩第二十章 遼事第九十七章 獻城第九章佈局海上第六十六章開學演講第三百六十四章 歐洲亂象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穫第二十章 火車火車第九十章初戰薩摩藩第六十八章商量對策第十八章 冶煉鋼鐵第一章 朱徐初會第二十四 說禮第七十六章臺灣第六十六章開學演講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第一百四十章 在呂宋的新政體設想第兩百七十章 嚴峻刑法第三章 魯欽的進擊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學報》第四十八章蘇州抗稅(四)第兩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學(六)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三十四章 收稅準備第兩百二十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上)第兩百二十一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中)第三十七章總參謀部的熊先生第兩百三十八章 對蒙古的分化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的決定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第三十五章近衛軍回京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一百三十四章 截擊第十七章 游擊戰第二十四章 沈有容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一百零二章養廉銀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二章 搶功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四十章 內閣的衝突第一百零六章守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劍指南海第四十三章 國文院與講武堂第五十三章 帶路黨引起的思考第兩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學(六)第三百二十四章 皇帝很急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十二章讀書可以明理第兩百六十九章 十年綱領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四十八章蘇州抗稅(四)第一百二十一章 穩定軍心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萬古長如夜第兩百九十二章 金礦拍賣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零五章 陰謀第三章 魯欽的進擊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戰第三十六章 野豬皮要發瘋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學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