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一十章 收復河套(十五)

林丹汗轉移攻擊目標的事很快就被明軍斥候探查到了,消息送到薛伯陵和杜光亭處時,兩人開始召集營長以上的軍官來開會。

杜光亭首先說道:“這次歸化之戰由薛將軍全盤指揮,我們北方軍區的軍隊不得有任何意見,從我開始,都要聽從指揮。”

薛伯陵也沒有推辭,近衛軍中自然有一套規則,如果兩軍協調作戰,必須確立一個總指揮。如果有軍銜上的區別,那就是軍銜高的任總指揮,如果軍銜相同,則由年紀大的任總指揮。薛伯陵和杜光亭都是少將,而薛伯陵比杜光亭大了三歲,那當然就是他任總指揮。

杜光亭把斥候的消息通報給軍官:“林丹汗本來是去攻擊下游的張藎臣部,但據說是因爲土默特部的求援,使得他轉而向歸化而來,大約兩天後可以到達。當然,蒙古人不願意在這個季節渡河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察哈爾共出動了四個鄂托克,兩萬兩千人,而土默特保守估計能出動兩萬人。所以這一戰我們人數上是佔劣勢。但武器給養方面我們是佔有優勢的,水軍剛剛給我們送來了足夠的彈藥,特別是開花彈的數量極多。而我們的馬匹數量足夠,糧食可以供應一月。衆人計長,一人計短,現在就是要討論一下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便有一名旅長站起來道:“首先我們應該把附近的土默特人趕離周圍,大戰一起,如果他們攻擊我們的話,會使我們要對付的方向太多。”

又有一個營長道:“也不用趕離,我們以後不是要佔領這裡嗎,不要傷了普通牧民的心。不如我們說大戰將起,讓他們避開,戰後再回來這裡,可能會讓他們更容易接受。”

杜光亭點了點頭道:“確實不能讓他們離得太近,順義王如果攻擊我們的話,土默特人當然會聽他的,到時四處爲敵就麻煩了。”

薛伯陵點了點頭道:“理是這個理,雖然我不喜歡蒙古人,但歸化城周圍土默特的小部落裡面的人對我們倒還友善,能夠讓他們和平離開當然最好。如果有不聽勸的,那也不妨殺幾隻雞來給猴子看看。”

一個營長道:“林丹汗如果前來,當然會來攻擊我們,我們如果就守在這小山上等他攻擊,當然會使我們的火炮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減少我們的傷亡,增加他們攻擊的難度。只是這樣會顯得我們怕他,失了大明近衛軍的威風。”

薛伯陵笑道:“近衛軍的威風什麼的,要看最後的結果。難道奮勇衝擊,最後死傷遍地就是威風?皇上有一次給我們上課時說過,所謂戰爭,便是多殺敵人少死自己人,而少死自己人比殺死敵人更重要。既然我們在山上等他們進攻有那麼多的優勢,那我寧願林丹汗罵我懦夫,也不願意多死一個人。”

杜光亭笑道:“是呀,有一次盧學士還說,我們每一個人不能無恥,但軍隊只要夠無恥,就能取得更大的功勞,而且自身的損失也能減低到最少。打不過就逃,佔優勢就把敵人往死裡打,這是近衛軍的風格。只不過我們成軍以來,基本上都是無往而不勝,倒讓有些人開始膨脹,覺得近衛軍就應該直接對敵衝鋒了。其實最早的時候我們都是等着敵人打我們的,象在覺華島就是典型的例子,這次我們也可以這樣做。“

大家討論了一會,把各個部隊的駐守區域和作戰任務劃分好,並且強調了在陣前要架設簡單的阻攔物,挖出一些陷馬坑以防止敵軍用騎兵衝鋒。因爲這裡說是一座小山,實際上不過是稍微高一些的土坡,騎兵是很容易衝上來的。

近衛軍在山坡周圍挖出了一條寬半步,深三尺的小溝,在溝的內側一步半處再挖一條同樣的小溝,這樣使得敵人的騎兵沒有辦法衝鋒。兩條溝後兩步就佈置了所有的火炮,火炮後面是一層層的火銃兵。

而杜光亭則帶着兩個旅的騎兵在離土坡十里處駐紮,等到察哈爾人來攻擊薛伯陵部時,從後面出擊,可以成爲一支奇兵。

萬事俱備,只待察哈爾人前來。三天後,斥候來報,察哈爾人已經來到土坡前十里處,大約有四萬餘騎兵,而土默特萬戶,被大明封爲順義王的卜失兔也帶着大約一萬騎兵出了歸化城。

林丹汗與卜失兔合兵一處,兩方都信心大增。一起嚮明軍佔據的土坡殺來。林丹汗派使者前來喊話道:”神中之神全智成吉思隆盛汗,林丹呼圖克圖聖武成吉思大明薛禪戰無不勝無比偉大恰克剌瓦爾迪太宗上天之天宇宙之玉皇轉金輪法王命我來勸告明軍諸位,如果你們願意退出河套,看在大明皇帝的面子上,我們可以放你們回去,只需要將馬匹和武器留下就行。“

明軍聽到這樣長的封號,都哈哈大笑起來。薛伯陵走到雙溝前笑道:”回告林丹汗,如果將歸化城及其周圍五百里的地方還給大明,我們可以允許你們活着回去,甚至還能帶走你們的馬匹和武器。“

使者大怒道:”你們不要不知死活,大汗帶領精兵十萬,要對付你們區區兩萬人,還不是手到擒來。趁早投降,免得到時身首異處,那就悔之晚矣。“

薛伯陵道:”聽你說話,你應該不是蒙古人吧。“

那使者洋洋得意地說道:”我本是白蓮教民,因受大明狗官迫害,於十幾年前便來到蒙古。大汗信任我,所以纔要我來勸你們的。“

薛伯陵道:”剛纔我說的條件裡要加一條,你必須把命留在這裡,我要把你這數典忘祖的東西剁成肉醬。你速速滾開,不然我們的火銃可不認可你是使者。“

那使者狼狽而走,將薛伯陵的話添油加醋地說與林丹汗聽。林丹汗道:”既然他們不肯投降,那有什麼好說的,我的勇士奈曼和敖漢,你們各率一個鄂托克攻擊明軍後方,本汗要親自帶人攻下明軍正面,讓他們知道,輕視我們蒙古人的最後是什麼結果。“

各種求,謝謝支持!文中所說林丹汗的尊號是真的。

第三十九章遼東開發公司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四章 平定西南(謝謝各位支持!還有一章專門感謝第一盟主!)第十八章 再驅東林第二十章 火車火車第九章佈局海上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排臥底第一百二十二章 覺華島之戰(下)第十二章 攻山第十三章 寶珠的禮物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四十六章計劃有變,要守海州第三百四十章 田間話桑麻第一百零四章談判第兩百八十四章 夜戰驚魂第一百零二章 避諱之爭第四十二章劉興祚第八十四章遼東與西南第六章科學實驗第兩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稱臣第一百八十章 查稅(六)第兩百一十一章 收復河套(十六)第三百一十二章 孫撫民的失敗第三十八章 以血還血第一百二十七章 農部第八十九章準備攻打薩摩第兩百七十三章 固始汗稱臣第八十三章初戰平戶第八章 孫屠夫的第一擊第三十二章 經撫之爭第兩百零八章 收復河套(十三)第十二章讀書可以明理第十三章 大撤退第二十四章 秦良玉第七十三章前倨後恭第四十四章 敗奢軍第七十一章談判(二)第兩百二十六章 《兒童保護法》(下)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東江第五十四章 刑罰世輕世重第一百零八章 論孝第九十五章 多說無益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一百零四章談判第二十章 火車火車第十二章 橡膠與大洋洲第八十四章琉球第六十六章 玻璃鏡子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嘗試第兩百八十八章 底定中南半島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絲第一百一十四章揚州地震第七十一章 安南(六)第二十六章 京營拉練第七十七章遼東大敗第三百三十一章 濟南第十四章 丁憂與奪情第四十三章怕痛不怕死的金應魁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勝第十章備忘與進展第七十九章 問話熊廷弼(感謝第一護法朕躬欽處軍國事支持)第七十三章前倨後恭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第兩百七十一章 軍事安排第十二章 挑選軍官第三十一章 遼東局勢第一百二十七章 圍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歐洲方略第一章 心臟與手足第兩百九十七章 與權閹的對話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二)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第二章 魏忠賢出場第三十八章 以血還血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一百四十九章 蘇祿求援第五十章 專利法頒佈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明路橋與水運第六十八章商量對策第二十六章 宗教改革第兩百一十七章 殷地安(二)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體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結局(上)第三十一章 遼東局勢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三百六十章 張宗靈的進擊第六十五章天子門生第三十八章 商業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一百五十五章 呂宋和蝦夷第三百一十七章 招兵事定第一百八十三章 查稅(九)第三十八章楊嗣昌的後勤策略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一百六十章 東方領土問題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稅(八)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一百一十六章前赴後繼地貪污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龍城第七章 清京營第八十八修鐵路和製造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