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九章 收復河套(十四)

林丹汗雙眼充血,指着出帳的列古漢說道:”現在已經不是對付大明的問題了,鄂爾多斯竟然想脫離蒙古,大家難道就準備看着這種叛徒活得滋潤嗎?“

衆部落首領心思已經起了變化,奧巴道:”大汗想討伐不臣,科爾沁願意提供幫助。我回去後便會提供大量牛羊,儘快運到察哈爾這邊來,以支援大汗的行動。“

炒花也說道:”內喀爾喀願意提供精兵五千,隨着大汗征討鄂爾多斯。“反正內喀爾喀離這邊遠得很,自己的精兵想參加到與明軍的戰鬥中的可能性接近於零,所以炒花送個空頭人情還是會的。

土默特的使者說道:”我回去會稟報土默特汗,我們也要參加到大汗討伐鄂爾多斯的行動中來。“土默特離黃河近,如果打起來就一定要出兵,所以使者只能先請示順義王卜石兔才行。

至於察哈爾的各鄂托克自然更是羣情激憤,紛紛表示要追隨大汗討伐鄂爾多斯,當然,其中有多少是心甘情願的,就不爲人所知了。

張藎臣一路向東,趕到了準格爾部落。這裡的牧民見到明軍也不逃走,反而要將他們迎接到蒙古包內。張藎臣對旁邊的護衛說道:”周將軍宅心仁厚,沒有在準格爾多有殺傷,我和薛將軍還覺得他是婦人這仁。如今看來,他讓我們明軍盡得準格爾部之心,以後我們要好好向他學習呀。“

張藎臣下馬好言撫慰牧民,接受了牧民獻上的牛羊等物,並讓軍需官寫了一張紙條,上面寫明準格爾部敬獻牛羊若干,然後交給部落的首領道:”日後大明官吏前來,你可以持此文書交於他,他會給你們以照顧的。“

準格爾部臺吉感激道:”勞煩將軍了,將軍如有所需,儘管吩咐我等,周將軍說漢蒙要親善如一家,就請先從我們準格爾部做起吧。“

張藎臣將部隊駐紮在準格爾部落的渡口處。察哈爾如果要進攻,這裡是必經之路。明軍在離渡口三裡處紮好帳蓬,安排好了哨位,便在這裡等着林丹汗的進攻。

第二天下午,哨兵便看見下游有船隻向上而來,而且還聽到了突突的聲音。大驚之下立即報告上去,張藎臣跑過來,看到船頭的大明旗幟道:“莫慌,雖然他們無帆也可以逆水而行,但下游是我們的地盤,當然是我們的船。”

那些船慢慢地向上航行,到了明軍駐地時船靠到岸邊,朱啓明不等跳板搭好,就先跳上岸來,對着張藎臣行了個軍禮道:“近衛軍少校朱啓明見過張將軍。”說罷掏出兵部文書,遞了過來。

張藎臣大笑道:“原來是我們的武狀元到了,歡迎歡迎呀。”說罷看向兵部文書,原來朱啓明被任命爲黃河水軍營營長,帶領水軍營給漢武行動的明軍輸送給養,還擔負着守衛黃河的責任。

張藎臣道:“這船應該就是兵器局研究的蒸汽船吧,果然是好東西,沒有船帆也可以在水中運轉自如。”

朱啓明道:“現在從兵器局分出去了,叫做水力運輸局。舍弟楚嶼(朱之瑜的字)與方先生合作,造出了一個小時十八里的蒸汽船。皇上認爲已經可以用來裝備在軍隊中了,所以兵部便成立了水軍營。現在船上有五個師一次戰鬥的彈藥,還有些要送給蒙古人的絲綢和棉布等物。因爲我們的蒸汽船總共還只造出十艘,所以彈藥等物卸下來後,我們再去鎮羌堡運輸糧食和蔬菜。”

張藎臣道:“看兵部文書,你們這船還帶有火炮?”

朱啓明回道:“一艘船是三百五十料,帶有十二斤炮十門,旁邊有鐵皮可以豎起來,上面帶有發射和瞄準孔,兵部實驗過,每分鐘可以射出炮彈二十顆,子彈兩百五十顆到三百顆,十艘船可以對敵人形成局部壓制。”

張藎臣道:“糧食我們倒是充足,蔬菜並不是急需,我先派斥候過河偵查,看一看蒙古人的動向。你們從鎮羌堡來回一次要多長時間?”

朱啓明道:“我們逆流而上用了十六個小時,如果往返加上裝貨時間的話,應該可以在三十六個小時往返。”

張藎臣道:“那麼先下東西吧,等斥候送來消息後決定是否返回去送糧食蔬菜。”

近衛軍斥候察探到,察哈爾的軍隊根本還沒有動員的樣子,看這形勢十天還不知道能不能到黃河邊。張藎臣這才放心,讓朱啓明從河上去運輸糧食蔬菜,近衛軍已經有近一個月沒有吃到新鮮蔬菜了,雖然軍糧裡面有有胡蘿蔔粉和馬鈴薯粉,能夠保證士兵的基本營養需要,但總還是不如看到碧綠的蔬菜來得養眼。

察哈爾人拖拖拉拉,十二天後終於開始出發。林丹汗親自領兵,共動用了察哈爾四個鄂托克,而內喀爾喀的五千精兵聽說還在路上,而土默特部報來消息,明軍已經在歸化城外五十里駐紮,等待自己出城後攻擊。

林丹汗一氣之下便改了主意,他向土默特部派去信使,約定一起攻擊歸化城外的明軍。

薛伯陵帶兵在托克托部落處渡過黃河,擊敗托克托部落後與杜光亭在歸化城外會師。兩個師駐紮在黃河與歸化城中間的一片小山上,雖然帶有軍糧,但總不會有人嫌棄糧食太多,所以軍隊駐紮好後,便派出小股部隊來騷擾土默特部的各個小部落。他們也不殺人,只是要求送上一些牛羊,並且願意打白條,承諾日後會有回報。

土默特各個小部落能夠怎麼辦呢?打吧那是打不過的,報順義王也沒什麼用呀,所以只好拿出牛羊,換來一張不知道有沒有用的白紙。好在明軍並不貪心,一次取的牛羊也並不多,而且還會象徵性地留下一些棉布什麼的當作所謂的預付款。

薛伯陵一直與東去的張藎臣部有聯繫,所以很快朱啓明便用船送來了大量的彈藥和糧食,甚至還帶來了精美的銀幣。薛伯陵便讓人給“借”過牛羊的部落送來了糧食棉布和銀幣,並且言明,想以物易物可以,想要拿銀幣也行,而且銀幣可以拿來和行商們進行交易。但蒙古人很樸實,大多都選擇了糧食和棉布,也有些心思比較活泛的人選擇了銀幣。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規討論第兩百八十章 金字紅牌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季攻勢的失敗第九十五章 多說無益第兩百章 收復河套(五)第兩百三十六章 《忠貞大將軍》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們只是孩子呀第兩百七十一章 軍事安排第三百一十三章 慘勝第一百五十章 意外收穫第一百二十四章 皇太極的擔憂第八十六章太子第二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安排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十二章 攻山第四十八章李延庚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二)第一百三十四章 孔府低頭第十章袁崇煥的旅程(爲感謝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一併謝謝各位親的支持!)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戰第一百九十三章 當官不如爲娼,爲娼不如從良第一百四十二章 議院(中)第二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安排第九十一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五)第兩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結局(中)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四十九章 造幣機來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二)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兩百四十六章 僱傭軍第一百二十五章 新安堡之戰第三十八章楊嗣昌的後勤策略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兩百八十六章 東籲局勢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一百六十六章 軍區第一百二十七章 農部第三百零六章 圍攻府衙第兩百八十五章 血戰東枝第一百六十八章 溝通鬆遼第七十一章 安南(六)第五章 哭太廟第八十二章 對女真的分化第兩百五十三章 鎮北城第兩百四十三章 對羅剎國的擔憂第二章 初見第七十六章臺灣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學的第一炮第兩百二十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上)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體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龍江將軍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華多俊才第五十章總算全身而退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兩百八十章 金字紅牌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三十四章 收稅準備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第一百二十八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八十一章 查稅(七)第七十三章 安南(八)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場第一百二十九章 毛文龍搶佔雲陽堡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的京師行第十六章 選妃第一百五十四章 教育法第四十六章 蘇州抗稅(二)第兩百零三章 收復河套(八)第一百五十五章 向五鬼宣戰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變東林第一百一十六章 法律的作用第三十二章 經撫之爭第七十九章 問話熊廷弼(感謝第一護法朕躬欽處軍國事支持)第六十三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一)第五十四章城門洞的戰鬥第兩百五十五章 羅剎並不可怕第一百二十一章 穩定軍心第兩百零三章 收復河套(八)第兩百三十七章 戲劇的宣傳作用第三百四十六章 化龍城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八十五章 孫得功之死第一百八十五章 議東林第十七章 大婚第六十五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三)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四十五章 《水滸傳》第兩百零五章 收復河套(十)第一百四十四章 農業合作社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一百零四章談判第一百四十六章 湯九州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