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螺旋漿

只是陝西現在飯倒是有吃的了,但因爲交通問題,在陝西栽種的紅薯和馬鈴薯不能都運出來,所以纔會有楊漣所說的農民用紅薯餵豬的事。不過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陝西至少飽腹的糧食已經沒有問題了。

楊漣道:”陛下,臣準備在全國各地開展培高造田,這需要戶部和兵器局及農業合作社的協助,戶部臣倒是可以與畢尚書溝通,只是這兵器局和農業合作社,倒是有些麻煩。“

兵器局和農業合作社並不是朝廷管轄的機構,前者屬於皇家所有,後者是一家股份制的大商行。所以楊漣沒有辦法直接命令他們如何做,必須要通過皇帝下命令才行。

朱由校道:”兵器局下屬的大明民用機械及工具合作社現在是魏忠賢所管,朕會吩咐廠臣與楊卿緊密合作的,而農業合作社也是他管的,一事不煩二主,楊卿找他就行了。“

楊漣不情願地答應下來,他與魏忠賢有宿怨,當年整魏忠賢太厲害,有些擔心這時候魏忠賢使絆子,但在皇帝面前又不大好說。

不想第二天魏忠賢便來到農業部求見,態度謙恭地詢問要求自己配合的地方,對於楊漣所提的要求滿口答應,倒是讓楊漣唏噓不已。從農業部出來後,便有魏忠賢的心腹手下問道:”老祖宗,當年楊漣對老祖宗可不大友好,現在我們又不怕他,爲何對他如此客氣呀?“

魏忠賢沒好氣地說道:”當年是當年,今日是今日。楊漣當年所做之事,並非與我有私怨,乃是出於公心,那便不能全然怪他。我心中當然難免會有氣,但如今大家是爲公事,便不可因私而廢公,阻礙了聖上的大業。“

這話不知道怎麼傳了出去,楊漣聽到後道:”胸襟氣度,漣竟然不如一個內監,慚愧慚愧。“

有了魏忠賢的全力支持,楊漣很容易通過農業合作社賒欠到了大量的工具,這些由大明民用機械及工具合作社製造的工具輕巧靈便,最重要的是耐用,使得農業部的培高田地計劃進行得很是順利。不過朱由校強調,只能根據具體情況,符合培高條件的才進行,不要爲了培高而培高。

而南方官員的大換血,使得朝廷的命令在南方受到的抵制太爲減少,新上任的心向朝廷的官吏們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在保證本地農業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抽調組織了大量的精壯農民,組成了農民務工隊,參加農業部的田地改造計劃,這可是能大大增加當地經濟總量的好事情,誰都知道管轄的府縣有錢了,如治安,普及識字方面會有多大的好處。

看到這個態勢,這時候楊漣才知道,這天下還有多少人力資源被浪費掉了。根據下面報上來的農民務工人數,他估計在一年之內,全國至少可以將一千萬畝低產的田地改造成培高田地,而全國總耕地不過是九億多畝,其中還有很多是不適合改造的高產的平原田地。

朱由校事情都交待給別人後,便來到了兵器局。兵器局已經將大明民用機械及工具合作社單獨劃出來,形成了一個民用商社。而研究製造蒸汽火車的部門則歸鐵路部直管,印刷機械的研究製造歸報社直管,現在兵器局專心研究製造兵器。

朱由校設立了一個水力運輸局,方以智和朱之瑜的蒸汽輪船則被劃歸到這個局裡,局長暫時由孫元化兼任,也還在兵器局裡辦公,但應該很快就會搬出兵器局,自立門戶。

方以智拿到了大明皇家科學基金會的資金後,又進行了很多次的試驗,最後沮喪地回到老路上——用木船。不過也不全是老路,而是在船前面用鐵皮造了一個船頭,這樣可以減少阻力而且能夠起保護作用,造出了速度達到十六裡的鐵頭木船。

朱由校看了方以智的木頭船和朱之瑜的木船航行比賽後,問孫元化道:“兩位愛卿覺得這兩條船哪一個比較好。”

孫元化道:“陛下,如果說民用的話,朱之瑜的比較好,因爲不用鐵皮可以大大降低成本。不過方以智的鐵頭船的想法倒是可以用在軍船上,如果我們在軍船四周都包上鐵皮,那麼至少可以使船更加安全,一般的炮彈可以抗得住,而且不容易受到火攻的影響。”

畢懋康道:“陛下,方船爲三百五十料,朱船爲三百料,兩船航行兩個時辰,所用煤相同,方船還多了四里,故臣以爲方船的蒸汽機效率要強於朱船。但是臣坐過兩船,朱船的舒適性又要強於方船。故而臣有些不知如何取捨。”

朱由校看着緊張的方以智和朱之瑜,笑道:”爲什麼要取捨?水力運輸局既可以造貨船,也可以造客船。既然兩船各有特色,那就從這兩個方向着手,都做到極致。另外,蒸汽船的速度還要增加,沒道理火車都四十多裡的速度了,船還只有十幾裡呀。我看你們在船旁邊加漿的方法不好,兵器局不是說滾珠軸承沒有用處嗎?朕給你們找一個用處。“

他讓人拿來紙和鉛筆,簡單地畫了個圖道:”這個東西叫螺旋漿,放在船的後面,轉動的時候就可以讓船快速前進。你們去研究吧,滾珠軸承用在這裡應該適合,不說四十里,速度到二十多裡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方以智和朱之瑜目不轉睛地看着皇帝畫的草圖,心裡在快速地分析這種新物品的可行性。朱由校道:”看什麼看,這個一定比你們的船漿要好,你們的船漿回來的時候力氣是浪費的了,這個可一點點也沒有浪費。仔細記住,下次朕要實物。你們兩個分別造吧,看誰造出來的效率高,速度快,就用誰的方案。“

孫元化和畢懋康仔細看了草圖,同時施禮道:”聖天子無所不能。“

朱由校揮了揮手道:”這個朕今天才想起來,不然早就拿給你們看了。水力運輸局的新地方建好後就讓他們搬出去吧,河道清理後碼頭的建造也要提上日程了,還有碼頭上的煤儲備,航路的作圖立標,都是很麻煩的事,不知道到時讓誰負責纔好。新船研究出雛形後再告訴朕,朕來看看你們的研究成果。“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二十三章 京營現狀第五十七章 小小粉絲第一百二十七章 農部第九十六章海灣之戰第一百二十一章 穩定軍心第九十七章 獻城第二十二章 登基第五十三章戴春風的春風第二十六章 搞定東江第七十四章移民小硫球第三十六章 東林應對第十八章選遼民入軍第九十三章南蠻胴第八十七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一)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村的新問題第五章 坐着上朝(謝謝第一盟主朕躬欽處軍國事,特意爲盟主加更!)第二章 魏忠賢出場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紅薯餵豬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人永遠正確第一百八十九章 螺旋漿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七十七章顏思齊的野望第一百四十八章 一鍋端第一百九十二章 他們只是孩子呀第一百零六章 細胞學說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寧願對你不好第三十一章 遼東局勢第三十八章 以血還血第九十九章 遼東策略第兩百六十二章 追擊林丹汗第兩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請降第兩百四十九章 僱傭軍的組成第一百三十一章 滿桂結婚了第七十九章 問話熊廷弼(感謝第一護法朕躬欽處軍國事支持)第六十九章 範永鬥第一章 心臟與手足第三百三十一章 濟南第四十九章 印刷機第五十二章 大明皇家銀行(二)第三十八章 以血還血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的京師行第八章 一邊倒的戰事第兩百五十三章 鎮北城第兩百三十三章 太子上學(六)第三十五章近衛軍回京第一百零九章德川兄弟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貧窮第四十九章 造幣機來了第兩百六十七章 賊不走空第四十九章 造幣機來了第兩百七十九章 雲南備戰第一百零八章 論孝第兩百零三章 收復河套(八)第五章 哭太廟第四十四章先下蓋州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爲仇敵第一百三十三章 準備突圍第五十四章 初到延安第一百四十五章 春心蕩漾魏公公第六十章 減租遇到了新問題第六十三章 李旦第一百四十四章 呂宋的反華運動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兩百零七章 收復河套(十二)第一百四十二章 實地考察第十章備忘與進展第兩百一十七章 殷地安(二)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兩百八十一章 東籲第一戰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一百六十五章 黑龍江將軍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十六章 選妃第兩百五十七章 修鐵路的鋼也有了第十一章 軍制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穩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五十四章城門洞的戰鬥第兩百三十八章 對蒙古的分化第兩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來第八十四章琉球第八十七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一)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擬第一百章 多鐸進京第三十六章軍銜與勳章第八十五章 孫得功之死第七十二章廉政公署第一擊第兩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九章 順天府減租第八十章 天啓二年的殿試第二章 魏忠賢出場第七十六章臺灣第三十章 初戰(二)第六十四章 顏思齊第兩百九十二章 金礦拍賣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結局(上)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場第二十一章 籌備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