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見

北京城分爲皇宮,也就是紫禁城,皇城,京城也就是內城和外城四個部分。幾人出了皇城,就到了棋盤街。這裡在正陽門內,屬於內城中城區,因爲位置居中,又接近皇城、宮城和朝廷各個部門,來往人多,商業自然繁榮。街道店鋪林立,是京城最熱鬧的地方。

李進忠趨近道:“太孫殿下,今日不逢四,不然在內市裡,各種珍貴東西,要什麼有什麼。這裡只有些平常之物,只怕入不了殿下法眼。”朱由校揮揮手說:“無妨,這裡很好。”

他初來乍到,看什麼都新鮮。只見人們大多衣飾鮮亮,神色悠然地樣子,也看不到乞丐呀流民什麼的。婦女穿着各式各樣他叫不出名字的襖呀,裙呀,比甲呀,還在頭上插着各種漂亮的飾物,賞心悅目之至。男子有的穿長袍,有的着短打,有的頭上戴着瓜皮帽,有的戴着頭巾,有的乾脆只用一個網巾或者用一根玉或木製的簪子插在頭上。

朱由校目不暇接,心裡感嘆,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這樣的場景,這樣的美麗,這樣的華夏,最終竟然會毀於野豬皮之手,讓我中華五千年文化遭遇到毀滅性的打擊,實在是讓人扼腕嘆息。自己來到這裡,能阻止這一切嗎?能改變這一切嗎?

朱由校暗暗握緊拳頭。不是能不能的問題,而是一定要改變這一切,只爲了不拖着那代表野蠻的豬尾巴,只爲了讓中華民族能真正地屹立在世界東方,只爲了讓眼前的美麗能永遠延續下去,都一定要改變這一切。

幾人個逛了一會,朱由校買了幾串冰糖葫蘆,一人一串邊吃邊走。突然後面傳來重重的腳步聲,李進忠警覺,立刻轉身護在朱由校旁邊。只見一個一身短打的年輕人氣喘吁吁地跑在前面,後面追着兩個人,一個穿着錦袍,一個穿着長衫。錦袍大約三十多歲,雖然在跑,卻是神定氣閒的樣子。長衫大約十七八歲,將下襬掖在腰間,神態就比錦袍狼狽多了。臉色發紅,一幅恨恨的樣子。嘴裡罵着:“毛賊你給我站住。”

毛賊自然是不會聽他的話站住的,但李進忠可不敢讓他靠近朱由校,手一揮,小鄧小李兩個小太監護在朱由校兩邊。李進忠上前一腳踢出,正中短打的腿彎。毛賊結結實實地摔了個狗啃泥。一個香囊摔了出來,正好落在朱由校腳前。

朱由校彎腰撿了起來。香囊上用四色絲線繡了一朵荷花,栩栩如生,角上用紅色絲線繡了一個小小的嫣字。將香囊湊到鼻前一嗅,淡淡的清香,讓人心曠神怡。那長衫青年正好趕到,看到這一幕,心頭火起,罵道:“兀那浪蕩小子,不當人子。”

李進忠不幹了,怒道:“你這少年,好不曉事。我們幫你捉住毛賊,怎地竟然罵我們!”長衫青年不好說朱由校聞了妹妹的香囊,只是對朱由校怒目而視。

那個錦袍直接走到毛賊身邊,一腳提起,對着他膝蓋上使勁跺了下去。毛賊大聲嚎叫,朱由校都聽到了骨裂的聲音,嚇了一跳,錦袍手舉一個牌子:“錦衣衛辦案,閒人閃避。”聽到是錦衣衛,人羣散開了一些,但也沒有一鬨而散,只是遠遠地指點着發着議論。朱由校隱約聽到一些,都是指責那個毛賊的,沒有罵錦衣衛的。看來錦衣衛也並不象書裡所說人憎鬼厭那般樣子呀。

Www.тt kǎn.c○

錦袍對李進忠一抱拳:“好身手,多謝義民想助。”李進忠連忙回禮。錦袍在毛賊身上摸索一會,丟出幾個褡褳,一把小刀,看向長衫青年:“丟了什麼東西?”長衫青年瞪着朱由校不作聲。

錦袍看了過來,臉上露出笑容,青年益發惱怒。李進忠看明白了,小聲告訴朱由校:“那是別人家女眷用的東西。”朱由校這才明白過來,自己的行爲近似流氓,有強烈的猥褻意味。好在自己年齡小,不然可能別人已經提着拳頭來了。當然,現在沒有提拳頭來,也可能是李進忠剛纔一腳的原因。心中有愧,又不好自己道歉,於是悄悄對李進忠說:“你就說我是個傻子。”李進忠大驚,囁囁不敢言。朱由校沒有辦法,只好上前一步拱手:“這位仁兄,小弟一直在家讀書,從未看過如此物事,所以不免好奇,行爲孟浪了一些,請仁兄饒恕則個。”

這時兩個小姑娘氣喘吁吁地趕到,前面的小姑娘走上前來,一隻潔白無瑕的手伸到他面前。朱由校愣了一下,急忙小心地將香囊放在她那如同荷花一般美麗的手上。心裡想道:“這手可真美呀。”仔細看去,姑娘大約十四五歲,個子比自己略高,身材穠纖合度,皮膚細嫩,用濫了的“吹彈可破”用在這裡真真是恰如其分。臉上略有一點點嬰兒肥。現在正鼓着臉,瞪着朱由校,眼裡象是寫着兩個字“還看!”,然後變成另兩個字“色狼!”。

她接過香囊悻悻然地轉身,走到長衫青年旁邊,小聲地說着什麼。長衫青年對李進忠一拱手,又對錦袍拱手道謝,帶着妹子向來路走去。走了兩步又回頭向朱由校恨恨地瞪了一眼。

朱由校滿心尷尬,李進忠低着頭,也不敢看他。錦袍恰到好處地插話:“貴僕高義,在下錦衣衛千戶駱養性在此致謝了。”朱由校和李進忠都找到了救星,朱由校說“理當如此。”李進忠道“不值一提,不知千戶與駱指揮使什麼關係?”。駱養性恭謹道“正是家父。今日小的不當值,但遇上此等事,自當不可放過。小的要押解小賊去衙門,就此別過。”二人忙拱手請行。

等駱養性走遠,李進忠小意解釋道:“駱千戶應該是看到小李和小鄧,認出我們是宮裡出來的。”朱由校恍然,這個千戶對自己一行人如此恭謹,原來如此。不過這個人不錯,非上班時間也願意抓賊,而且不是自己所管部門的事,雖然手段毒辣了些,但對竊賊如此,也無可厚非,畢竟現在不是三百多年後。何況哪種方式更好,也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幾人繼續逛街,看到前面有個書店,名字叫萬書坊。“口氣很大呀。”朱由校道:“進去看看,是不是名符其實。”

幾個人進了書店,朱由校對小二道:“有關於火器的書沒?”他覺得要打敗野豬皮,當然應該用先進的火器來對付落後的冷兵器。小二帶着他們走到寫着兵書的地方,好傢伙,《西洋火攻神器說》,《西法神機》、《火攻挈要》,《神器譜》,《武備志》,《紀效新書》,《練兵實紀》……琳琅滿目,都是兵書。

翻開《神器譜》,裡面介紹一種迅雷銃,五根銃管,轉一下銃管就擊發一次,等於是裝填五支的彈藥後連續打五次,打了五次後如果敵人逼近,還可以將銃杆倒轉用做拼殺武器。朱由校大喜,合上書,對小二說“這幾本都給我包好。”

“好咧,承惠一兩三錢,多謝客官,請問送到哪裡呀?”服務意識不錯喲,還有送貨上門。不過總不能說要他送到東宮吧。所以謝絕了他的好意,讓小李和小鄧拿着。李進忠取出一塊銀子,小二拿到櫃檯,裡面一個人用剪刀剪下一點銀子,然後用一個小秤稱了一下,亮給李進忠看,再將剩下的銀子遞給李進忠收好。

出了店門,對李進忠道:“給個錢這麼麻煩呀,幹嘛不用紙幣?”

“殿下說的是寶鈔嗎?寶鈔也麻煩,年代不同的有不同的折扣,一般店家不大喜歡收寶鈔的。”

以前就知道古代使用銀子,現在看到了才知道這個銀子使用確實不便,有時間要改一下,不能用紙幣也可以用銀元呀。

“哦,這樣呀,哪裡有火器賣,我們去買幾個來看看如何。”

“殿下,外面是不能賣火器的,我們兵仗局裡面自己有造的。”

“哦,兵仗局在哪裡?帶我去看看。”

“兵杖局在皇城內,負責製造皇宮衛士和錦衣衛的兵器,附設有火藥局,殿下想要什麼火器,找它準沒錯。今日天色不早了,明日帶殿下去好好看看如何?”

擡頭看天色其實並不晚,大約中午時候,可是今天是第一次出來,怕客氏擔心。自己又買了那麼多書,至少要先熟悉一下,明天去兵杖局纔好有的放矢,於是一行人打道回府。

一進東宮的住處,客氏已經等在門口。立刻吩咐宮女端來洗臉水,點心什麼的。並將書籍收到書房裡,很快地飯菜就擺好了。吃過飯後來到書房,客氏幫他點好香,準備好茶飲點心,輕輕地掩門而出。朱由校迫不及待地開始翻書查找燧發槍,燧發槍對於熱兵器的發展是一個里程碑。結果根本沒有找到,心想,難道現在燧發槍還沒有出現,那好,明天就可以在兵仗局好好地指點一番江山了。

心裡期待着明天的表現,又開始翻看其它的書。看到有本書作者是戚繼光,於是打開這本《紀效新書》,書共分十八篇,書中詳細地記載瞭如何選兵,操練,行軍佈陣,兵器練習,軍法禁令等,甚至還包括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最主要的是語言通俗,近似口語,所以朱由校也很容易看明白。越看越覺得這書寫得好,心裡思量,有這麼好的書,如果將領都照這上面的領軍,那明軍的戰力應該是很不錯的呀,爲什麼會長期輸給後金呢?

第三章 大餅第兩百六十章 林丹汗的野望第三十七章 請陛下重收礦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一百二十章 覺華島之戰(上)第兩百一十四章 收復河套(完)第兩百一十二章 收復河套(十七)第十五章 鐵路與立法第五十六章 天不生夫子,萬古長如夜第三百三十三章 窮得有道理第十五章貪生怕死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村的新問題第六十八章要錢不要官的滿桂第八十三章 生日蛋糕第三十一章 《大明科學報》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明路橋與水運第二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安排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十二章 橡膠與大洋洲第三百四十五 強制移民第四十五章 蘇州抗稅(一)第十九章 三觀不合(先更一千,下午三千)第三十七章 請陛下重收礦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一百三十三章 準備突圍第十章 練新軍(二)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村的新問題第一百四十七章 準備戰鬥第九章佈局海上第一百零九章 沒有人永遠正確第兩百六十一章 圍剿僱傭軍第三十三章東林分裂跡象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排臥底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崗學堂調查第兩百四十章 近攻第一百八十三章 查稅(九)第兩百二十二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下)第二十七章 初到遼東第一百八十章 查稅(六)第三百零七章 安甘公路和肅王第一百六十九章 皇家科學基金會第十三章 傳教士(一)第兩百六十五章 牧羊行動之外喀爾喀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六十五章天子門生第四十三章怕痛不怕死的金應魁第一百二十章 覺華島之戰(上)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二十三章 京營現狀第七十八章 朱氏昆仲第八十五章誰是鄭成功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兩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礦第三百零六章 圍攻府衙第四十五章 《水滸傳》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設化龍城第二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安排第一百零五章 陰謀第三十二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一)第八十四章琉球第七十一章 安南(六)第三十四章 收稅準備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議日和第兩百八十五章 血戰東枝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薩克第六十一章抗金援蒙第兩百四十三章 對羅剎國的擔憂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三十四章 收稅準備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十三章 傳教士(一)第七章朱徐再會第七十八章海軍都督第五十七章 有關議院的設想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七章朱徐再會第三十五章近衛軍回京第三十八章 以血還血第十四章 丁憂與奪情第十章 練新軍(二)第七十八章海軍都督第二十八章 威武曹文詔第一百八十四章 查稅(十)第一百零七章奇貨可居第十八章選遼民入軍第十四章 傳教士(二)第兩百二十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上)第兩百九十五章 送不出去的支票第八十九章準備攻打薩摩第兩百七十四章 進攻亞齊國第三十章 初戰(二)第四章 移宮案餘波第一百四十一章 議院(上)一百零二章養廉銀第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各自飛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三百一十章 初見哥薩克第一百二十八章 論功行賞第一百七十章 《鐵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