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丁憂與奪情

竟然有詳細的描述,那就是補上了他的短板,他笑道:“那就好,讓他們仔細地研讀,把這書也給朕拿一部來,朕也要好好看看。”

孫元化道:“陛下,不如到屋內稍事休息?”

朱由校這才發現,大家站在外面已經說了很久了。他笑道:“朕年輕倒是沒有什麼,幾位老臣陪朕站在這裡,只怕有些辛苦,大家進屋說吧。”

方從哲幾個本來已經站得全身疼痛,這時聽得皇帝如此說,心中自然是大爲感激。一行人來到兵器局的客廳裡休息。徐光啓攔住了孫元化等人道:“你們先不要進來,我們有些事要與陛下商議。”

皇帝與內閣諸人坐定後,葉向高站起來便欲說話,朱由校道:“葉師坐下,又不是大朝會,站起來幹什麼。”

葉向高謝過後坐下道:“陛下,老臣今年已經六十六歲,內閣中年紀最輕的孫承宗也已經六十二歲,內閣中人年紀太大,請陛下選拔賢臣,以充內閣。”

朱由校笑道:“葉師如此高齡,在外面站着說話也沒有什麼不支之象,朕看幾位再幹個十年絕對沒有問題,這幾年,我們君臣相得,朕心甚慰。再進閣臣,朕擔心他們不能體會朕意,到時反而不美。”

徐光啓笑道:“陛下,臣等也是有此顧慮,所以才提出此議。現在進入內閣,臣等也可以扶助一二,到時才能與陛下君臣相得呀。”

朱由校明白了他們的意思,是想讓閣臣先適應一下,由他們傳幫帶,這樣以後他們下了,不會出現斷層。他笑道:“那你們提幾個人來聽聽。”

廷推本來是由九卿推舉,但明後期,內閣權大,由內閣提名的大臣人選一般都不會遭到九卿的反對,而朱由校更是想借此提高閣臣的威嚴,爲以後的內閣制打下基礎,所以象大臣推選,都是由內閣先提名,然後九卿推選。

方從哲道:“臣等老矣,陛下青春鼎盛,所以臣等私下商議,最好是能推舉年齡較小而又老成持重的大臣入閣,這樣才能好好輔助陛下。”

徐光啓道:“臣等想推的就是陝西巡撫孫傳庭。孫巡撫原來任職吏部,後來到延安任知府,再任陝西巡撫,地方和中樞都有經驗,而且其年齡才三十二,可以輔佐陛下多年。”

朱由校奇道:“以前有過巡撫直接入閣之事嗎?”

方從哲道:“以前確實沒有過,但也沒有規定巡撫等地方官員不能直接入閣。臣等所想,不過是其人是否適合,資格之事,聖心獨斷即可。”

徐光啓接着說道:“除孫傳庭外,還有戶部尚書畢自嚴,其人陛下熟知,今年方纔五十七歲,再幹二十年應該沒問題。”

朱由校點點頭道:“畢卿確實幹得不錯,不論是戶部還是銀行,都打理得井井有條,朕不用擔心用度不足,實乃畢卿之功。”

徐光啓又說道:“第三個便是才五十三歲的畢懋康,他曾任職各地,從巡按到御史,再到現在的研究院,各個方面都有涉獵,實乃絕佳人選。”

朱由校問道:“爲什麼不是孫元化?”

因孫元化是其弟子,徐光啓不好回答,目視方從哲。方從哲道:“陛下,原本入閣之人,必須爲一甲進士,後來沒有那麼嚴格了,但至少要是進士,孫元化只是一個舉子,而且沒有地方任職經驗。”

朱由校不高興了:“這規矩以後要改,出身很重要嗎?不過畢懋康不能入閣,他是技術型官僚,這個意思你們不大懂,意思就是說這人適合搞實事,並不適合搞管理,我們要用其所長。”

徐光啓道:“那就先提名孫傳庭和畢自嚴?那兩人之缺如何安排。”

朱由校道:“讓洪承疇去陝西,畢自嚴繼續管着戶部,讓戶部左侍郎多管點事就行了。”

方從哲有些不甘心:“陛下,如畢懋康這樣的官員,如果陛下不以官酬功,恐其心中不能體會聖意,做事消極,那就得不償失了。”

朱由校道:“一般來說,朝廷是用官位來酬功的,這種作法朕覺得有問題。酬功可以用金銀,可以用榮譽,唯獨不可以用官位。可以封畢懋康他們一個榮勳,但必須不能是實缺,官職最重要的是稱職,與功勞無關。這一點以後要注意。”

葉向高讚歎道:“陛下所說,與聖人合,在其位謀其政,如果不能謀,功高於天下亦不能勝任也。”

朱由校道:“朕也有一個想法要與各位愛卿商議一下,就是官員的任職問題。”

衆臣靜坐傾聽,朱由校道:“有關丁憂和奪情的事,朕有一個想法,能不能官員均以日代月,一個月後即可繼任,這樣也就不用奪情了。”

葉向高道:“陛下,聖人云,夫三年之喪,乃天下之通喪也。漢文帝時,依先帝遺詔,方纔提三十六日除服。顏師古認爲,此喪制者,文帝自率己意創而爲之,非有取於《周禮》也,何爲以日易月乎!後世漸變於二十七日除服,但只是對天子而言也。”

朱由校早已想好,說道:“天子當垂範天下,既然天子二十七日除服,朕有何忍於子民服三年之喪。”

葉向高還想掙扎一下:“陛下,天子以日代月,因其身份高貴,責任重大。如果臣下也以日代月,則天子威嚴何以彰顯?”

徐光啓插話道:“葉師言之有理。不如不提以日代月之事,只是命天下居喪之期改爲一月,其餘時日守心喪即可,陛下覺得如何。”

葉向高心裡叫苦不迭,這特麼是幫我呢還是害我呢,他苦着臉道:“陛下,只是這樣一來,天下反對者必衆,監生們只怕又要去哭孔廟了。”

朱由校哈哈大笑:“葉師,您是明白人,自然知道守喪三年實在是不適合現在的形勢。貧家守三年喪,不事生產,那不是要人餓死嗎?即便心中痛苦,也要吃飯睡覺吧。傷心而已,並不是不能視事。至於哭孔廟,讓他們去哭吧,記下他們的名字,看他們是不是守了三年孝,若有未守三年者,黜落回家,永遠不許爲官。未有喪親者,看他以後願不願意守三年。”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一百二十六章 夜戰第四十八章 日月堂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殺皇太極第一章 沒人把皇帝當回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橋第六十二章 賣地的設想第兩百七十一章 軍事安排第九十七幕府來援第七十六章臺灣第一章 心臟與手足第一百一十七章 皇太極之死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七十七章顏思齊的野望第十八章 冶煉鋼鐵第三百五十九章 再起戰端第十二章 橡膠與大洋洲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一百二十二章 覺華島之戰(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先要開啓民智第二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安排第三百四十四章 《大明移民細則》第二章 魏忠賢出場第兩百零一章 收復河套(六)第兩百八十三章 東枝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讓第六十七章南海有事第十八章 情濃第十一章 十三山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復河套(四)第三百三十九章 驛站第十四章第一個新年第五十六章 孫屠夫的第二擊第三十九章 常識課本的爭論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軍隊修鐵路第三十一章 遼東局勢第四十章 內閣的衝突第一百一十二章 西苑遇刺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一百五十一章 不枉穿越一場第十一章 軍制第四十四章先下蓋州第十一章 軍制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宮內第三百四十章 田間話桑麻第三章兵仗局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四十章 內閣的衝突第四章 移宮案餘波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橋第四十五章 蘇州抗稅(一)第十六章礦稅之議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議日和第兩百五十六章 修鐵路的人有了第三十五章近衛軍回京第一百四十九章 蘇祿求援第五十章 專利法頒佈第九十一章講道理的白健森第十二章 挑選軍官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路改變生活第兩百一十三章 收復河套(十八)第兩百九十三章 銀行無限放款第一百三十二章 新曆法實施第一百七十章 《鐵路法》第三百零二章 溫泉城第六章 檢舉箱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三百三十五章 小崗學堂調查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班牙人投降第兩百八十五章 血戰東枝第八十八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二)第九十五章打下鹿兒島第兩百五十九章 鐵路改變生活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復河套(二)第八章 進展第一百八十七章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第三百五十三章 從歐洲到美洲第一百四十一章 貧窮是萬惡之源第九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十三章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戰託木斯克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三百四十五 強制移民第十六章 建奴求和第三百六十三章 租界第三百五十三章 從歐洲到美洲第四十九章 印刷機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二十八章京師大學堂(二)第六十五章天子門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培高田地法第四十六章計劃有變,要守海州第十九章 新兵的拉練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兩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一百一十五章 論二代的正當性第八章火器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