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出城

葉向高道:“陛下出門在外,還應該帶些宮女伺候,請陛下恩准。”

朱由校想了想道:“這樣多的兵力,好象有點太過,五十支手銃應該就沒有問題了吧。至於宮女就算了吧,朕覺得自己也能照顧自己呀。”

衆臣一起反對,盛以弘道:“護衛之事,請陛下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女子心細,這樣才能保證陛下在外面過得舒服。”

方從哲道:“陛下,外出巡視時,每日京城內的大事都會報與陛下,請陛下能及時批覆。另外中樞不可久空,請陛下早日回宮,陛下與臣等相期,一月之後,陛下需回京城。”

朱由校道:“一月能夠走多遠,而且是來回,可否寬限些時日。”

徐光啓道:“陛下,百年以來,只有武宗出過京城,今日臣等已是冒天下之大不韙,請陛下體諒臣等。”

這話倒是實話,大臣們之所以這次能答應朱由校出京的要求,一是因爲知道這個皇帝是個幹實事的主,倒也不會亂來。二是太子已經誕生,天下也還太平。不然的話,大家是無論如何都不會讓他出京的。

葉向高道:“陛下外出,請問由誰監國?”皇帝雖然是微服私訪,並無明面上的監國,但大臣們都想在緊急之時有人可以作主,所以提出這個問題。

朱由校道:“不如讓信王監國?”

衆臣都沉默不語,朱由校知道他們不願意,於是又道:“那就不設監國,反正只有一個月?”

徐光啓道:“陛下微服,自然可以不設監國,但臣認爲還是設一個爲好,陛下覺得由太子監國如何?”

太子監國這話其實很明白,就是皇后監國,因爲太子連自己吃飯都不會,能夠監什麼國。徐光啓此話一出,大臣們一起叫好:“臣等請太子監國。”

朱由校知道這是應有之義,不過他本來想讓信王監國,不想大臣們都不願意。反正張嫣的政治水平和朱由檢也都差不多,那就太子監國吧。

他說道:“那就太子監國吧,至於宮女就不要帶了,段貴妃身體強健,可以跟隨朕出巡。”

禮部尚書朱延禧反對道:“貴妃出京,當然要帶宮女,這是禮數,請皇上恩准。”在他看來,由貴妃來親自伺候皇帝,是與禮不合的。

這個倒是沒有什麼問題,朱由校答應那就帶兩個宮女吧,結果由於朱延禧堅持,帶了四個。

這事就算基本定下來了,朱由校回到後宮一說,張嫣倒沒有說什麼,王婉不幹了,一定要一起出去。朱由校只好答應她,下次去江南的時候一定會帶她。

魏忠賢是要帶走的,他是大總管。然後是李朝欽,他負責帶領一百火銃手,一百手銃手,一百刀盾兵。晦明是近身保鏢,帶領錦衣衛精銳三十人,王承恩帶領東廠精銳三十人,再加上段英,客氏和四個宮女,一共有近四百人。

三天後,朱由校任命李邦華爲巡視京師各地防務欽差,前往京師各府巡查。而自己則混在李邦華的隊伍中,出了京城。

一出京城,李邦華便來請示出巡方向。朱由校說道:“前住延慶,直接到宣府鎮。對了,你先去宣府看看那裡的防務情況,朕要慢慢走,看一下各地風景人情。”

打發走了李邦華後,朱由校又說道:“李都監你帶着部隊跟在我們後面五十里,你們這麼多人,朕還如何看真實的情況。王承恩你帶着東廠和錦衣衛的跟着後面二十里外,如果有事,廠臣會發信號的。”

魏忠賢道:“聖上,李都監只能跟在我們後面二十里內,王承恩應該在五里內,離得太遠,奴婢不放心。”

朱由校怒道:“區區五十里地,在朕的京師,能夠有什麼問題,你不是弓馬嫺熟的嗎?還有晦明大師,段妃也是高手,我們還都帶着手銃,你怕些什麼?”

魏忠賢跪在地上道:“聖上,小心無大錯,奴婢不敢讓聖上身處險地,上次首輔他們就說過,要奴婢一定要保證聖上的安全。”

客氏在旁邊扯了一下段英的袖子,段英反應過來,也說道:“陛下,臣妾只是花架子,請陛下准許魏公公所請。”

客氏也接口道:“哥兒就聽魏公公一句話吧,我們可以只要娘娘,大師,老身和魏公公幾個人一起,讓他們離近一些,老身才會覺得安穩。”

朱由校無奈道:“起來吧,按你說的做吧,我們五人先行。”

魏忠賢又叩了一個頭道:“謝過聖上體諒奴婢。”他爬起身來,對李朝欽和王承恩說道:“你們兩隊人馬,隨時都要派人向前哨探,注意天上的信號。另外隔一段時間,就要有人跑過我們附近,千萬小心。出了漏子,先拿了你倆的人頭。”

兩人連忙保證一定按廠公吩咐做,魏忠賢這才放心。於是一行五人先行向前而去。

魏忠賢做車伕,段英和客氏坐在車內。朱由校和晦明騎馬跟在車後,過了一會兒,段英嚷着要騎馬,於是變成了三人騎馬。

段英騎術確實不錯,看來原來是練過的。她小聲對朱由校說道:“皇上,臣妾想好好跑一跑。”

朱由校笑道:“跑吧,注意安全就行了。”

可憐的段英,從選妃後就沒有好好地騎過馬了,在這明媚的春光裡,一口氣就跑了五里。等到朱由校趕上來時,她笑笑道:“謝謝皇上了。”

朱由校也知道在宮中她們沒有多少時間玩耍,說道:“還想跑嗎?那就多跑一段。”

段英道:“這是皇上寵着我們,臣妾已經很滿足了,心裡倒是有些掛着孩子們了。”

朱由校笑道:“這就是中國的父母吧,操不完的心,我可給你說,在外面來的機會難得,可要好好看看風景,不然回宮了就沒得看了。”

段英笑道:“當年聽人說,一入宮門深似海,可臣妾們都不是呀,我們在宮裡可以打打麻將,可以出宮去行宮暫住,也可以回家省親,臣妾如今還可以跟着皇上巡視京師,這樣的日子可勁得很呢。”

各種求,謝謝支持!

第五章 坐着上朝(謝謝第一盟主朕躬欽處軍國事,特意爲盟主加更!)第四十六章 馮夢龍第三十四章再議收稅第八十章 天啓二年的殿試第二十八章京師大學堂(二)第兩百六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三百零六章 圍攻府衙第五十九章 黃花峪殲敵第一百五十三章 西班牙人來了第二十二章 大明週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呂宋的反華運動第三十五章 講武堂第三百零六章 圍攻府衙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復河套(二)第兩百零五章 收復河套(十)第五十章 專利法頒佈第八十八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二)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八十二章進攻前的準備第一百六十一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七章朱徐再會第一百五十二章 新村的新問題第二十五章 西南不穩第六十章四面困遼東之蒙古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幣制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九章 練新軍(一)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五十一章 大明皇家銀行(一)第二十五章 廷推與五年計劃第九十三章南蠻胴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稅(八)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各自飛第一百四十一章 議院(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戴春風的演講第兩百六十八章 傳國玉璽第五十九章 蒸汽輪船第一百零六章 細胞學說第八章 進展第二十一章 籌備報紙第三十三章東林分裂跡象第三百三十三章 窮得有道理第兩百四十九章 僱傭軍的組成第兩百八十三章 東枝第十二章 挑選軍官第七十章 “八大皇商”第四十三章 國文院與講武堂第九章 練新軍(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論二代的正當性第二十三章遷安新村第八十二章進攻前的準備第九十五章 多說無益第三十七章 請陛下重收礦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兩百四十八章 對蒙古策略第兩百零九章 收復河套(十四)第兩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動前奏第十一章 火柴第四十八章李延庚第二十章 大喪事第六十二章 初遇海盜第二十二章遼民安置第一百四十二章 實地考察第七十二章談判(三)第十一章 軍制第五十一章 專利第一案(一)第四十一章 攻新都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十五章 年前雜事第三百一十章 初見哥薩克第九十五章 多說無益第一百六十八章 溝通鬆遼第九十六章 樹倒猢猻散第四十三章 國文院與講武堂第六十六章開學演講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兩百六十七章 賊不走空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讓第一百零四章 糧食方面的新問題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擬第一百八十二章 查稅(八)第五十二章盧象升的應對第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各自飛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第一百七十九章 查稅(五)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四章 上天示警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第三章 魯欽的進擊第一百三十八章 算舊賬的來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佔領鄂木斯克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殺皇太極第十六章 選妃第一百四十五章 安排臥底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九十八章阿久根激戰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雞籠一百零二章養廉銀第六十四章 耕者有其田的試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