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楊嗣昌的後勤策略

楊光夔讚道:”果然熊先生所講甚合聖上心意。聖上說,作戰前要進行大量的推演,要考慮到各個方面的影響,每種情況都應該要先有預案,這樣才能化解敵方的陰謀,那麼我們就擁有更大的贏的可能性。“

說罷示意旁邊的參謀,那參謀站起來,將中間案上鋪的布輕輕揭開,露出了案桌上的沙盤模型。

熊廷弼一看到沙盤,眼睛再也挪不開,平日裡見到的地圖簡陋粗糙,而這沙盤連山的高低,河的寬窄都可以詳細地表示出來,實在是研究軍事行動時的無上妙器呀。

楊光夔道:”聖上把這個稱爲沙盤,我們進行推演就是在這上面進行,但我們情報不足,熊先生久在遼東,不知可有補充的地方。“

熊廷弼站起來仔細看了起來,邊看邊回憶起來,真的讓他找到了一處錯誤:“這裡還有一條小路可以通往遼陽,可以加上。我就只能看出這個問題。”

楊光夔讓參謀在沙盤上標出,然後問道:“聖上要我們先在遼南紮下一枚釘子,熊先生看來是先攻哪裡爲好?”

熊廷弼仔細地看了看沙盤道:“就不知道參謀長的心大不大?”

楊光夔道:“熊先生此話怎麼講?”

熊廷弼笑道:“皇上是要在遼南扎釘子,釘子的位置是大有商榷的餘地的,如果你心小,想扎一根安穩的釘子,那當然可以先打金州。如果打下金州衛,佔據南關,那整個金州可以說是固若金湯,這個釘子就可以扎得很牢靠。”

楊光夔看了看金州衛又道:“如果我心大又應該如何呢?”

熊廷弼道:“如果心大,那就直接打蓋州,這裡一打下,然後向南打下復州,金州,向北威脅耀州和海州,這個釘子周圍的地方就大了,遼民逃過來會更容易一些,建奴要防備我們隨時攻打耀州海州甚至鞍山。”

楊光夔又問道:“那熊先生覺得打哪裡好一些呢?”

熊廷弼笑道:“如果是我帶兵,我當然會進攻蓋州甚至耀州,這樣離建奴近,隨時可以攻擊他們,只是我軍野戰能力還是和建奴有些差異,只怕攻擊時不能取得很好戰績。”

楊光夔道:“我近衛軍野戰不會比建奴差,這樣吧,我們先準備幾套方案,參謀們進行推演,等第一師來了以後由盧師長選擇進攻的方向。白健森,你帶你們組推演攻打金州,李德林,你們組推演攻打蓋州,多想幾種可能,多準備一些,我們的將士戰鬥就會順利一些,犧牲就會少一些。戴春風,你負責與駱同知聯絡,將錦衣衛的情報及時通報給參謀部。”

幾天後第一師也來到了覺華島。覺華島將會成爲明軍出兵遼西的橋頭堡和整個遼東的物資基地。覺華島離岸二十多裡,有一主島和三小島,主島呈兩頭寬,中間狹,不規則的葫蘆狀,海岸線長約五十多裡,總面積大約五十多平方里(十三點五平方公里),島上儲存有近衛軍所需要的糧草火藥等,其中糧食約十二萬石,可供近衛軍兩師及水師三萬多人一年的需要。

原覺華島守將金冠,姚與賢等人都帶着士兵坐船去了山海關,只留下千餘艘船和水軍四千多人及商人約兩千人,水軍統領是原登州衛指揮僉事戚祚國,戚繼光的長子,他現在是水軍參將,暫時劃入近衛軍系列,負責運輸兵員糧草。

商人們則是來賣糧食給覺華島守軍換鹽引的,本來也是應該與金冠他們一起走的,但被楊嗣昌留了下來,說是感謝義商們的幫助,一定要一起喝杯酒以後才能走。

宴會在原來的覺華島衛所衙門舉行,商人共有五十餘家,一共坐了八桌。楊嗣昌在主桌舉起酒杯道:“諸位義商,首先讓我們一起祝聖上龍體安康,請飲了此杯。”說罷和劉伯澤把杯中酒一口喝完,將杯底亮了一下。

衆商人被留住了,心中一直在打鼓,不知道新來的什麼後勤部長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只好惴惴地乾了杯中酒。

楊嗣昌道:“今日把各位留下,實在是有要事相商,先給各位透一個底,皇上有意修改開中法。”

開中法是明代鼓勵商人輸運糧食到邊塞換取鹽引﹐給予販鹽專利的制度,大致分爲報中﹑守支﹑市易三步。報中是鹽商按照大明朝廷的招商榜文所要求的,把糧食(或其它物品,如絲絹甚至馬匹)運到指定的邊防地區糧倉﹐向政府換取鹽引﹔守支是鹽商換取鹽引後﹐憑鹽引到指定的鹽場守候支鹽﹔市易是鹽商把得到的鹽運到指定的地區銷售。

開中法從洪武年間開始運行,兩百多年來,已經出現很多弊端,皇室﹑宦官﹑貴族﹑官僚們見持有鹽引有利可圖﹐紛紛奏討鹽引﹐轉賣於鹽商﹐從中牟利。這一現象被稱爲“佔窩”。這種現象愈演愈烈﹐破壞了開中制度﹐也嚴重影響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改革鹽法以彌補國家的財政收入已勢在必行。

朱由校想要改革鹽法,那首先影響到的就是這些商人,所以楊嗣昌一開口,商人們就面色大變。販鹽之利極大,中國著名的晉商浙商最早都是販鹽起家。運糧到覺華島的主要是京師商人和山東商人,他們從京師或者山東買糧,用船運來覺華島,只爲了取得鹽引,好在長蘆鹽場去支鹽。現在皇帝要改革鹽法,誰知道最後會改成什麼樣子,也不知道他們還能不能繼續進行賣鹽的好生意。

楊嗣昌也不作聲,只是端着酒杯看着慌亂的商人們。終於有商人忍不住了,站起來問道:“部長大人,不知道開中法會如何改?”

楊嗣昌笑道:“我只知道開中法要改革,至於如何改,這個還不知道,今天留各位在此,卻不是要討論開中法如何改的問題,而是有一大注財貨,想要送與各位義商,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興趣呀?”

大家新年快樂!各種求:收藏推薦月票,謝謝支持!

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收復河套(三)第八十二章進攻前的準備第六十八章 安南(三)第一百零五章備戰第兩百三十九章 遠交第兩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決定第十九章 皇后病重第五十三章戴春風的春風第八十一章朝鮮政變第一百零三章 新的幣制第兩百六十三章,牧羊行動前奏第兩百九十六章 準備發行紙幣第七十五章皇家大學城的雛形第四十四章 敗奢軍第二十九遷安鐵礦第三十七章 請陛下重收礦稅(慶祝第一舵主“朕躬欽處軍國事”誕生)第一百零一章味精第八十五章 孫得功之死第二十六章 搞定東江第一百五十四章 再敗西班牙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冬天之爭第兩百零四章 收復河套(九)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的京師行第兩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動之費奇米第八十八修鐵路和製造流民第六章 檢舉箱第二章 搶功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廷退讓第兩百二十二章 私有財產保護法(下)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六十六章 安南(一)第五章 哭太廟第七十九章 問話熊廷弼(感謝第一護法朕躬欽處軍國事支持)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七十四章 查抄餘波第三十九章 交稅光榮第一百八十八章 用紅薯餵豬一百零二章養廉銀第二十二章遼民安置第八十五章誰是鄭成功第兩百零六章 收復河套(十一)第二十七章京師大學堂第三百二十二章 再遇哥薩克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二十七章 初到遼東第一百零三章朝堂議日和第兩百五十三章 鎮北城第兩百一十八章 殷地安(三)第一百四十八章 菸草第五十九章 黃花峪殲敵第十七章 由之知之第二十章 遼事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三十三章 研究院的學生們(二)第四十五章戰海州第二十八章京師大學堂(二)第三百三十一章 濟南第四十九章近衛軍的初次失利第兩百五十一章 武裝到牙齒的僱傭軍第八十六章太子第七十章 安南(五)第五十四章 刑罰世輕世重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嘗試第七十六章 袁崇煥出場第一百四十二章 議院(中)第一百四十九章 蘇祿求援第兩百一十七章 殷地安(二)第七章 農業合作社的資金來源第十三章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第兩百七十七章 北大年的漢人第二十三章遷安新村第三十七章總參謀部的熊先生第三百三十一章 濟南第三百六十五章 大結局(上)第兩百零五章 收復河套(十)第三百六十章 張宗靈的進擊第兩百零九章 收復河套(十四)第兩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來第八十七章六科教授朱由校的日常第十九章 對降將的處理辦法第七十八章海軍都督第三百章 史可法知海西第三百四十七章 建設化龍城第十四章 獨斷專行第一百三十六章 皇太極的京師行第十九章 三觀不合(先更一千,下午三千)第兩百零五章 收復河套(十)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第三百一十章 初見哥薩克第兩百四十九章 僱傭軍的組成第兩百六十七章 賊不走空第四十一章王丙第八十章濟州島(二)第九十九章上下同欲者勝第兩百六十六章 牧羊行動之漠南蒙古第一百三十一章 滿桂結婚了第四十五章戰海州第兩百七十九章 雲南備戰第七十六章 糧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