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若非同道,即爲仇敵

四月,朝廷決定由刑部尚書王紀、左都御史鄒元標、大理寺卿周應秋組成三法司,會審熊廷弼和王化貞案。初審這天晚上,魏忠賢將審案過程記錄呈給了朱由校,這是東廠聽審的監察員記錄的。

首先提審的是熊廷弼,熊廷弼先跪了三法司,然後就立刻站起來:“我起自田間,復任經略,原議是讓我駐山海關,並無駐廣寧的片字決定。廣寧失守,罪在王化貞!”

左都御史鄒元標厲聲駁斥:“早就說過,失地喪城,功罪一體,你還想要推卸責任嗎?”因這是皇帝所說,所以熊廷弼沒辦法反駁。

接着熊廷弼又對“提審”他提出異議。鄒元標接着說:“本職屢奉明旨,內雲‘提審’,又有‘確審’字樣,你竟然不理!今日必須進刑部下獄,是非自明,你不可抗旨。”

熊廷弼不服,辯解說:“我奉明旨‘聽問’,不是‘送問’,寫得明明白白,怎能將我下獄?”

兩人爭論多時,刑部尚書王紀接過來說:“你不肯進刑部,就叫錦衣衛旗尉陪你暫到天仙庵住一日,我們上奏皇上,請旨裁決。”

熊廷弼無法,於是只好自請皇帝下詔逮捕他。

審完熊廷弼,鄒元標、王紀都帶着客氣的口吻說:“請王巡撫過來。”

王化貞一進大堂,就長跪痛哭,說道:“我的苦唯有自己知道,一言難盡!”說着,從袖裡取出一封信送上。

鄒元標、王紀都說:“你必須承認自己的罪過,將來一定還有重回朝班之日!”安慰了一陣,也沒細審,就都站了起來,與王化貞“一躬而散”。

朱由校問道:“這個鄒元標、王紀對兩人態度爲什麼大不相同,周應秋爲什麼沒有說話。”

魏忠賢小心回答:“回皇上話,鄒元標、王紀都是東林黨人,熊廷弼是楚黨,王化貞也是東林黨人,還是葉學士的弟子。周應秋不是東林黨人,說話也不管用呀。”

朱由校笑了起來,原來如此。看來自己上世的信息有誤呀,這東林黨人並不都是忠心耿耿的,明顯的黨同伐異,於是說道:“東林黨人竟然敢如此肆無忌憚偏袒自己人,打擊別黨的人士嗎?”

“小的曾聽人說,東林黨的左光斗曾經說過一句話:若非同道,即爲仇敵。”

“呵呵,有意思,若非同道,即爲仇敵。看來東林黨是想一家獨大,任何時候,一黨獨裁都是要不得的。你給我仔細查一下,朝中每個大臣是屬於哪一個黨的,我要搞多黨合作,絕對不能讓你一黨獨裁。”

魏忠賢雖然聽不懂皇上在說些什麼,但至少自己要幹什麼還是聽明白了的,所以行禮退出後,立即讓人清理朝中大臣的黨派歸屬,以便報於皇上。

朱由校聽了左光斗這句名言後,心裡又犯了些思量,於是他召來王體乾,問道:”你查一下徐光啓和孫承宗誰先中的進士。“

王體乾躬身道:”聖上,奴婢記得兩人都是萬曆三十二年中的進士。“

朱由校奇道:”你每個人中進士的時間都記得清楚?這麼厲害?“

王體乾連連搖頭:”奴婢只是對四品以上官員的資料做了一個統計,以備皇上隨時查詢。“

朱由校道:”兩人是同一年中進士,朕記得徐光啓比孫承宗的官階一直都高,爲什麼我要升徐光啓當尚書內閣和大臣們都要反對,而孫承宗入閣反而沒人反對呢?“

王體乾低着頭道:”奴婢不敢說。“

”恕你無罪,你說吧。“

”奴婢認爲,內閣中大多是東林中人,朝中大臣特別是言官也是東林居多,而徐先生並不是東林人。“

朱由校想來也應該是這樣,他笑了笑道:”王體乾,你家裡還有些什麼人呀?“

王體乾跪倒在地:”奴婢父母早亡,如今家中尚有一兄一弟,並侄子侄女等人。“

”有沒有想過從侄子裡選一個過繼你的香火呀?“

王體乾連連叩頭:”皇上,奴婢做夢都想呀。“太監因爲不能生育,所以很多大監都會過繼一個兒子繼承自己的香火,而明代太監想要收繼子,必須要皇帝賜才行,當然偷偷摸摸的有,但那是得不到別人承認的。

”好吧,你辦事確實不錯,朕賜你選一個侄子過繼到你名下,承了你的香火。“

王體乾激動得全身顫抖,爲免君前失儀,他一直等到走出御書房很遠以後,纔開始放聲大哭,那哭聲中卻偏偏有着那壓抑不住的歡喜之意。

第四十五章 《水滸傳》第一百五十六章 蝦夷島可以成爲農業基地?第五十五章 開會一百零二章養廉銀第七十九章濟州島第三百五十二章 遠交第十三章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第一百二十五章 降了吧第一章 心臟與手足第十章備忘與進展第十三章 寶珠的禮物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一百四十三章 直面貧窮第六十章四面困遼東之蒙古第六章 檢舉箱第四十八章李延庚第一百一十章簽訂和約第三百六十六章 大結局(中)第一百七十三章 路通天下(三)第兩百六十七章 賊不走空第一百零六章 細胞學說第二十一章 紅丸案第兩百二十八章 太子上學(一)第兩百四十五章 林丹汗的和平第兩百三十四章 太子上學(七)第十章袁崇煥的旅程(爲感謝朕躬欽處軍國事加更,一併謝謝各位親的支持!)第一百五十三章 賭博第一百七十四章 路通天下(四)第一百九十章 拔苗助長的科學研究第三十三章 功罪一體第三章 大餅第三百一十七章 說服察哈爾第十七章 大婚第兩百二十九章 太子上學(二)第三十三章東林分裂跡象第八章 孫屠夫的第一擊第兩百四十六章 僱傭軍第一百四十六章 湯九州第一百二十章 安定宮內第三百一十七章 招兵事定第七十七章 捕鯨第八十三章 兵圍遼陽第二十章 火車火車第一百九十六章 收復河套(一)第三十九章 常識課本的爭論第一百四十八章 菸草第兩百章 收復河套(五)第九十三章 大難來時各自飛第兩百四十六章 僱傭軍第一百三十五章 冬季攻勢的失敗第十五章 年前雜事第三百六十一章 不收白不收第一百二十八章 來援第九十五章 多說無益第兩百一十五章 大明路橋與水運第兩百三十七章 戲劇的宣傳作用第兩百章 收復河套(五)第六十九章 範永鬥第七十三章前倨後恭第一百九十四章 糧食儲存署第三百四十一章 移民與分家第兩百六十一章 圍剿僱傭軍第兩百一十三章 收復河套(十八)第一百三十五章 劍指南海第一百一十九章 戰前準備第一百零七章 身體髮膚論第二十二章 茅元儀的妾室第三十章 初戰(二)第三百三十九章 驛站第三百三十七章 錘子和釘子第一百六十章 東方領土問題第三百零三章 甘肅鎮第兩百四十一章 漢蒙聯手第兩百九十章 向小海而來第十五章 鐵路與立法第九十七章 獻城第三百一十五章 反思第一百四十八章 菸草第一百四十八章 菸草第兩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請降第兩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動之費奇米第七十五章淡水和雞籠第三百零一章 曹變蛟第九十章初戰薩摩藩第五章 哭太廟第十章 減租行動在繼續第二十二章遼民安置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擬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東江第三十章 兵器局的講話第六十二章 賣地的設想第一百五十一章 新村新貌第一百零二章 避諱之爭第三百二十一章 再戰託木斯克第九十四章 老奴之死第三百二十八章 模擬第七十四章 安南(九)第八章 孫屠夫的第一擊第五十三章戴春風的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