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天啓二年的殿試

而張鶴鳴接到任命後,遲遲不肯動身,說是要做準備。他在京城準備了十七天後,見皇帝催得急,才慢吞吞地去了山海關。

到了山海關,他也不說去打探敵軍情況,練練兵呀什麼的,每天只是喝喝酒,要朝廷給蒙古人送好處,想讓蒙古人頂在前面去和建奴拼。蒙古人現在狡猾得很,好處當然是要的,但打仗嗎,可以,你們先打,我們會襄助的。

搞了些日子,張鶴鳴可能覺得這樣下去也不太安全,於是就稱病想要調回來,同時讓一些東林言官彈劾他無所事事,朱由校接到奏摺後,只好讓他回來養病。

內閣又推薦解經邦接任,於是朱由校將宣府巡撫解經邦升爲兵部右侍郎,兼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經略遼東,但解經邦三次上疏,力辭重任,不管皇帝怎麼說,都不願意去遼東這個死地。朱由校不由得好笑,這就是大明朝的士大夫呀,於是下旨將他革職爲民,永不敘用。

沒有辦法了,只好由大臣們開始廷推。忙了半天,這個重任就落到了兵部左侍郎王在晉身上。

天啓二年三月,皇帝下旨:升王在晉爲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經略遼東、薊鎮、天津、登、萊,特賜蟒玉、衣帶和尚方寶劍。

袁崇煥也升爲寧前兵備僉事跟着王在晉前住山海關。

送走了王在晉後,朱由校登基後的第一次殿試就要開始了。

天啓二年的會試已經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分三場舉行了,和歷史稍有不同的是,這一次的主考是方從哲而不是葉向高,葉向高只是同考。

天啓二年的殿試和以往一樣(成化八年後),都是在三月十五日舉行。因爲是自己登基以來的第一次殿試,所以朱由校很重視,他先將自己的經筵老師袁可立擢升爲通政使司左通政署司事,並且讓他充廷試讀卷官。

他向袁可立仔細詢問了殿試的程序過程,結果卻發現根本沒自己什麼事,殿試只是最後名次的決定,而題目內閣已經幫他出好了,他只需要在考試時出一下場,表示殿試後的各位都是天子門生即可。

不過他還是很興奮,因爲他覺得現在有些官員擅長互相攻訐而不幹實事,象東林黨的楊漣左光斗之類專門攻擊李選侍有垂簾嫌疑的不用說,就連身爲次輔的葉向高老先生也只是爲了自己的弟子而不斷攻擊熊廷弼,至於如何對付建奴,如何增加農民的產出,是一點建議都欠奉。張鶴鳴,解經邦這些人甚至都不敢呆在遼東。他想要找一些真正能夠辦實事的人,而不要這些說就天下無敵,做就無能爲力的嘴皮子官員,所以他把內閣出的題目改了。

三月十五日晚上,殿試開始了,朱由校待考生入場後終於隆重登場。衆人行禮山呼萬歲後,袁可立宣佈了題目:王陽明先生主張知行合一,多年以後諸位俊傑或爲巡撫,或爲言官,或爲經略,即擇爾等志向,言明爲官之方略,欽此。

袁可立將題目宣讀了三遍,各位考生都還沒反應過來,平日殿試總是從三代之治呀,聖人語錄呀中出題,即便是從政事方面出題,也都是問某一個方面的問題,象這樣自己選擇志向,闡述施政方略的從來沒有遇到過。不過皇帝最大,既然出了這樣的題目,那當然就要按皇帝所說的來答。

考生開始答題後,朱由校百無聊賴之下,就想下去看看考生答的什麼,袁可立連忙阻止了他:“陛下不可下去觀看,會影響考生的。”無奈之下,只好東張西望,只見大多數考生都在思考,卻有一個考生在奮筆疾書,心中大爲好奇,就盯着他看,看着看着,總覺得這個人很眼熟,卻不知道是在哪裡見過。

那個考生似乎是感受到了他的目光,擡起頭來朝這邊看了一眼,朱由校卻驚得站了起來,朱嘯天,竟然是哥哥朱嘯天,他邁步向前走去,才走一步反應過來了,他現在是在明朝,哥哥怎麼可能會在明朝呢,只是一個長得象哥哥的人罷了,他頹然後退,重重地坐在了椅子上。

那個考生正好擡頭,他很奇怪皇帝的異常舉止,不過也只是奇怪了一下,就重新低下頭來開始答題。皇帝身邊的官員們雖然奇怪,卻也沒有人說什麼,順着皇帝的視線看去,卻只是看到了正在答題的衆考生。

考試時間到,衆考生站起來給皇帝行禮,朱由校看到那個考生站起來後和哥哥更象了,一樣膚白而瘦,一樣的雙目炯炯有神,唯一不同的只是哥哥頜下光光,這考生蓄有短鬚。而哥哥如果不是每天都剃鬚的話,也應該是這個樣子呀。

他記住了考生的位置,收卷以後,將他的卷子拿了過來。這個考生叫盧象升,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看他的答卷,竟然是自己若爲遼東經略,當如何抵禦建奴,他提出應該練精兵,練奇兵,練精兵要選用最好有親戚關係的士兵,這樣可以使士氣上升,且士兵之間能守望相助,而將領必須與士兵同甘共苦,這樣才能得到士兵的擁戴,並對現在的兵不知將,將不知兵提出了委婉的批評。

而練奇兵則是用來劫營和奇襲,所以對士兵的要求較高,他認爲這樣一支奇兵,如果用得好,可以決定戰場的勝敗。

對付建奴,他認爲先要練兵,練好之前都應該在遼東大城用火炮及火銃主守,練好兵之後,兵分三路,一路出兵遼西威懾建奴,一路從朝鮮處騷擾建奴後方,主力則可從遼南一路打上去,憑藉明軍的水軍優勢,當可在不長的時間內將建奴勢力壓縮到遼陽和瀋陽附近,然後從遼西和遼南兩路攻擊,當可將之驅逐出邊牆之外。

第五十九章陝西巡撫第九十七章 獻城第三百五十章 出使歐洲第五十八章 火柴造出來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覺華島之戰(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收復河套(四)第九章 一月平教亂第一百七十五章 查稅(一)第十七章 大婚第十二章 挑選軍官第十一章碧雲寺遊記第一百一十一章 遊西苑第兩百八十一章 東籲第一戰第二十八章 寶鈔司第五十九章 黃花峪殲敵第一百零八章德川家光的決定第四十七章蘇州抗稅(三)第八十三章初戰平戶第一百九十一章 教育改革第兩百九十四章 塵埃落定第一百三十九章 清河店第三百四十三章 移民新規討論兩百八十六章 東籲局勢第一百一十章 中體西用第三百六十二章 歐洲方略第二十二章 登基第三十章 兵器局的講話第十六章救兵來也第四十一章 新紀年第四十五章 蘇州抗稅(一)第兩百七十六章 金洲和渤泥第三十四章 研究院的新科目第一百零二章 避諱之爭第兩百六十四章 牧羊行動之費奇米第兩百三十一章 太子上學(四)第六章科學實驗第兩百一十二章 收復河套(十七)第三章兵仗局第兩百零七章 收復河套(十二)第十一章 軍制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東江第三百零四章 甘州的回回第二十章 遼事第五十九章 黃花峪殲敵第兩百三十章 太子上學(三)第四十二章 射向程朱理學的第一炮第一百四十六章 華人哭不如外族哭第兩百三十五章 太子上學(八)第兩百四十四章 開始談判第兩百七十章 嚴峻刑法第三百三十一章 濟南第七章白蓮教亂第兩百六十一章 圍剿僱傭軍第七章白蓮教亂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主宰第三百六十章 張宗靈的進擊第九十七幕府來援引子(主角不會重用東林黨,更不會重用圓嘟嘟)第兩百章 收復河套(五)第一百一十三章新州府第五十二章 大明皇家銀行(二)第二十一章 對袁崇煥的安排第兩百七十二章 西北局勢第一百三十一章 誓殺皇太極第十一章碧雲寺遊記第一百三十章 失敗的伏擊第五十章 機器的用途第三十二章 經撫之爭第五十三章戴春風的春風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想改變東林第一百章 多鐸進京第一百七十七章 查稅(三)第一百一十七章初到東江第一百四十六章 華人哭不如外族哭第兩百零七章 收復河套(十二)第四十五章戰海州第兩百五十六章 修鐵路的人有了第三十一章 遼東局勢第六十七章 張家口第九十六章海灣之戰第五十五章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第兩百七十八章 北大年請降第三百四十五 強制移民第八十七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一)第兩百零二章 收復河套(七)第七十八章 失廣寧第一百八十五章 議東林第六十五章辦工廠第四十章 廉政公署第一百九十七章 收復河套(二)第兩百九十一章 小海金礦第九十一章 決定建奴命運之戰(五)第兩百四十二章 林丹汗的決定第三百一十二章 孫撫民的失敗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古成功在嘗試第三百二十六章 票擬第三百三十八章 修橋第一百五十九章 中華多俊才第三十章開平煤礦第三百零九章 北海將軍曹文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