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回 發行渠道

“大人見笑了,草民不過是想着朝廷的政策、諸位大人的思慮、還有聖人的教化,可以通過這樣一個渠道,爲更多人所知曉,免得民間蜚短流長,再被居心叵測的小人利用,將好好一件事說壞了,”李彥笑了笑,趁機給報紙披上了一層神聖的外衣,這樣的包裝,對於賈之鳳、盧觀象這等儒生應該很有作用。

ωωω✿Tтkд n✿c○

果然,賈、盧二人相視一笑,賈之鳳撫掌讚道:“說得好,說得好啊,三娃你日後要多刊登之言,讓宵小無所遁形,此所謂親,遠小人也,願與三娃你共勉。”

李彥會意地點了點頭:“草民一定謹記大人教誨,親,而遠小人。”

“是共勉,共勉,哈哈”賈之鳳笑着擺了擺手,雖然以他正四品按察副使、兵備道的身份,遠遠高過李彥這個不入流的錦衣衛小旗。只不過李彥畢竟考過童生,又弄出《華夏商報》這樣一份引天下士林關注、朝廷重視的報紙。在賈之鳳看來,李彥也是讀人,並且是有影響的讀人,讀人之間,總是好說話些,何況大家在屯田這件事情上,還有共同的立場。

酒宴上,賈之鳳表現得很隨和,氣氛也就很融洽,話題也是圍繞着《華夏商報》與屯墾這件事,在李彥看來,賈之鳳與盧觀象多少有些生意氣,但確實是想做些事情,不管是不是爲了個人的政績或名聲,這件事總應該是有益的。

《華夏商報》爲了刊登那些文章,李彥確實瞭解了不少屯墾的情況,事實上不管是地主也好,佃農也罷,對屯墾都是心存疑慮。

這種疑慮,一方面來自安於現狀,擔憂風險的保守心態。此外也有很多現實的問題需要考慮。

朝廷組織屯墾,通常會招募流民墾種,不過要收重稅,但流民擔心那些開墾出來的土地,種不了幾年就會荒蕪,而稅賦依舊,這在過去的墾荒過程中很常見。因爲荒地的品質通常都比較差,所以不是實在沒有法。他們也不願意接受官屯。

中小地主,一般地佃農、自耕農則擔心朝廷組織水田屯墾以後,會以水田產量更高爲由,趁機提高賦稅;他們並不瞭解,也不相信水田的產量會高過旱地,特別是在北方。他們還擔心如果要修水利。就要承擔很多額外的勞役。

而對於大地主來說,他們不差錢,與租佃的收入相比,他們更在乎自己家族名下的田地數量,他們擔心朝廷會借屯墾。收走他們的田地,特別是那些拋荒的田地,哪怕是出錢買,他們也不願意。在很多人看來,土地甚至要比黃金更加能夠體現財富。

此外還有一部分持反對意見地人比較特殊,那就是依賴漕運的商人,他們擔心屯墾水田,會與運河爭水,要知道南運河每年都會有一段枯水期。

實際上朝廷爭議地關鍵也就是兩個問題。田從何來。水從何來。前者涉及到大地主。後者涉及大商人。所以吵來吵去都沒有結論。

雖然徐光啓採納《華夏商報》提出地做法。以鼓勵民間自主墾田爲主。並組織小範圍地軍屯。出來效果後逐步推廣。依然是困難重重。

在賈之鳳與盧觀象看來。這些人都是因私利而廢大義。他們希望李彥地《華夏商報》。立場要更鮮明一點。要承擔起激濁揚清地重任。

李彥也希望推動屯墾地進行。但他並不願過深地捲入朝廷地政治鬥爭。便笑着謙讓道:“學生才疏學淺。怕是力有未逮。不若由兩位大人寫些文章。在報章上刊出。好讓那些冥頑不靈者。能受到教育?”

賈之鳳與盧觀象相視一笑。文名聞於天下。正是讀人所追求地。

兩人都是不約而同地從身上取出一疊紙。遞給李彥:“這是幾篇關於屯田地奏疏。還有其它地一些文章。三娃你看看。若是需要。都可以刊登。”

兩人說這話的時候,都顯得非常客氣。

“兩位大人地文章,一定非常精彩,學生想那些報紙的讀者,定然會願意看到,”李彥手下稿紙,微微笑道。

賈之鳳與盧觀象謙虛了幾聲,賈之鳳端起酒杯,笑着對李彥說道:“那就拜託三娃了,聽說華夏工場能生產一種風力水車?本官覺得,若是要組織屯墾,定然大量需要。”

“賈大人說得是,下官看過河間府的水車,與華夏工場的水車相比,根本不值一提,”盧觀象也端起酒杯,笑着附和。

李彥心中一喜,覺得這兩個地方官都是妙人,爲了幾篇文章,不但不要稿費,還許給他好處,連忙端起酒杯,笑着向兩人介紹風神甲型風車的特點、效率,以及華夏工場的製造能力,並做出保證,只要是屯田需要,華夏工場一定保證供應,而且這個價格,也會比較優惠。

風神水車是木作坊眼下唯一創收的業務,他們更多的是按照李彥的設計,做一些稀奇古怪地東西,或者對現有的車牀、印刷工具、風車等進行試製改進,耗費很大。

李彥眼下比較穩定的收入只有彈鎖,以及彥熙樓、彥吉酒坊的分紅,其中彥熙樓的生意一直很不錯,但即便如此,也經不住李彥的折騰,鄭已一再警告,李家現在的銀錢很緊張,特別是水車制賣的收入還要用來購買田地。

“必須要想辦法賺更多的錢啊”李彥想着自己也弄出了不少地新東西,卻沒有什麼錢,還要不斷花錢,不禁有些鬱悶。

彈鎖地產量包括市場都是有限的,蔬菜地生產週期太長,風力水車只有溫讓買了幾臺,至於其它的軸承、木工鋸牀只是在內部使用,尺具只能是官營,至於鋼筆,用的人非常少,鉛筆倒是好些。但製造太麻煩,李彥不想在這上面耗費太多的人力。

《華夏商報》的銷售量雖然不斷攀升,但是投入也在增加,依然入不敷出。

李彥也希望藉着這股熱潮,搭建《華夏商報》的銷售行渠道,並儘可能地提高銷量,他抽調人手組成行科。並由李小爲負責。

李小爲頭腦靈活,經常將自己折騰出地一些奇怪東西推銷給別人。雖然李彥覺得他在明創造方面的才華更可貴些,只是手上沒人,讓他負責行,也算是向綜合型人才的方向展。

《華夏商報》擴大到十六版,最終定價爲一分銀一份,一分銀差不多能買到一升多的米。對於李彥來說,這是賠本賺吆喝;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個價格卻有些貴,也只有有錢的士紳、商人、官吏才能買得起。

根據這個特點,李彥放棄街頭叫賣的做法。而是通過各地的鋪進行代售,每份給銀一釐,李彥交給李小爲地任務,就是儘量找到更多願意代售的鋪。

一釐地抽成非常微薄,一城一地的銷量也很有限,但勝在每天都有,還能夠通過報紙籠絡客戶,總有些鋪願意代賣。

所謂代賣,也即是說一份報紙在一個月內賣不出去的話。華夏報社將回購,這也降低了鋪的風險,因爲報紙的時效性很強,短期內賣不出去,就會砸在手裡。

華夏報社保證回購,並且是送貨上門,但也要求鋪預付報款,通常是提前一個月一付,這就可以緩解李彥手頭的資金壓力。

而在網點地選擇上。李彥希望儘快覆蓋北直隸各府縣。並儘量向山東、南直隸擴展,在這兩個省份。尋找省級的代理商。

在北直隸的府縣,《華夏商報》將經由驛站進行傳送,通常來說,驛站送邸報,每五日一送,一個月要一兩銀,《華夏商報》每天都要送,並且送往多個府縣,這對天津驛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大生意,雙方最終談妥,《華夏商報》經由天津驛送到各府縣,起初是每月三十兩銀,並視日後送達城數的增加,再行增加。

眼下《華夏商報》只在十幾個府州縣中有代售,差不多每個點要付出二兩銀一個月地遞送費,每個點的銷量也有限,基本上都是要虧本。不過,李彥並不在乎這些,只要報紙的銷售量能上去,影響力足夠,就有機會扭虧爲盈。

在成立行科的同時,李彥也開始着手完善採編環節,由包有才負責採風科,可謂人盡其才,充分揮他“包打聽”的特長,並配備一些能寫東西的幫手,到街頭巷尾、酒樓茶肆捕捉新聞。

此外就是石柱負責編撰科,他們的任務是篩選來稿,以及採風科的稿件,或者是根據採風科提供的信息撰寫稿件,或是撰寫一些報紙需要地文章。

李彥以前的手下認識字的不多,能夠寫出文章的也只有石柱等寥寥數人,採風和撰稿的人選只能對外招募,便在《華夏商報》上登了一則廣告,效果竟然好得出奇。

《華夏商報》上的招募啓事布以後,很快有許多讀人前應募,甚至有人拒絕領取薪酬,他們認爲在報社做事,就像是編纂史一樣,異常榮耀。

這些人中,有落魄的秀才,希望通過《華夏商報》彌補科舉失敗的遺憾,但更多的卻是正走在科舉路上地年輕生,他們希望通過《華夏商報》這個平臺,闖出才名,爲以後地科舉鋪平道路。

他們中的一些年輕生,顯得特別心高氣傲,在他們看來,現在地《華夏商報》還不夠檔次,他們是必定要登上更大舞臺的,雖然每三年一次的會試,整個北直隸能夠考中進士的,也不過區區數人,而他們還只是童生、生員而已。

文無第一,這些人的選拔、篩選也是個問題,李彥掌握一個原則,在才華相近的情況下,優先選擇年齡較大,更落魄些的,他可不想弄一羣不好駕馭的愣頭青。

通過包有才的打探到的消息,李彥從報名者中選了幾個人,而對於那些落選者。也很客氣請他們“賜稿”,稱爲“特約撰稿人”,並聲稱這是要比編輯更高級的身份。

“少爺,外面有幾個聲稱是舉人想要見你,”家丁遞上來幾份精美的拜帖,李彥拿在手上看了看,舉人已經算是士紳一族。有機會就可以直接做官了,連忙讓家丁家人請進來。

“幾位公前來。李某不曾遠迎,恕罪則個”李彥將三個身穿華服,手搖摺扇地年輕生讓進廳中,拱手說道。

“哼”最前面的藍衫生冷哼一聲,徑自走到案几旁坐下,更偏過臉去。看也不看李彥。

“三娃客氣了,是吾等來得唐突,”穿着白袍的生拱了拱手,微微笑道:“在下崔寧青,對三娃是仰慕已久。今日得見,三生有幸。”

“崔兄見笑了,裡面請,”李彥拱了拱手,在這次招募中,他特意關注過天津一些豪族的情況,這個崔寧青就是崔家人,雖然不是長房,卻也隔得不遠。加上又考上了舉人,在家族中頗受重視。

崔寧青,字臨遠,藍衫生高道遠,字吉生,還有一位樑可山,字民亮,都是乙卯年舉人,三人曾經報名應募《華夏商報》的編撰。都被李彥給否決了。

“李三娃。明人不說暗話,吾等今日前來。便是要討個公道,你說,爲何我等不能做那編撰?”李彥剛剛吩咐上茶,高道遠就冷哼一聲,大聲斥道。

李彥淡淡掃了對面三人一眼,高道遠臉龐通紅,幾有怒衝冠之勢,明顯是脾氣暴躁之人。

崔寧青微微皺了皺眉頭,臉上又很快浮起笑容,歉意地朝李彥笑了笑,顯得很有世家弟的氣度。

樑可山臉上有些尷尬,哈哈笑了兩聲:“本來啊,由誰來做編撰,不該吾等過問,就是有些奇怪,若說制藝文章,吾等自謂並不後於人,故而特來請教,哈哈特來請教”

“請教什麼”高道遠冷哼道:“不過是嫉賢妒能罷了,看那《華夏商報》的一些文章,文辭簡陋粗糙,實在是有傷大雅,有辱斯文。”

“吾等也是覺得,這報紙既然要刊行天下,還是要細緻些,三娃你說呢?”樑可山笑了笑,打着哈哈道。

樑可山也是梁氏近支,他們本以爲應募這個編撰十拿九穩,畢竟舉人也不好考,比舉人更高一級地進士都去做官了,自然數他們最好。

他們覺得自己應募就是給李彥面,畢竟在這之前,李彥還不過是個聲名不顯的衛學學生,也就是個童生而已,離着舉人還有十萬八千里。

他們又不像浸淫官場多年地賈之鳳、盧觀象那般老於世故,能夠看到《華夏商報》的影響力與地位,充其量覺得這是個成名的好機會,並不覺得李彥有什麼了不起,只要他們做了編撰,同樣可以出名。

沒想到李彥根本不給他們機會,如果說最後選中的人水平更好也就算了,偏偏最後選上的那幾個人,無論家世還是功名,都不能與他們相比,也沒什麼才名,不過就是幾個“識字份”罷了,他們便覺得受了侮辱,一起結伴前來,要討個公道。

注意到崔寧青也在注視自己,李彥不禁微微一笑,端起茶杯放在手上,拿着杯蓋劃了划水面:“諸位說得是,只不過《華夏商報》就是一份小報,容不下各位大才啊”

“是你容不下?”高道遠冷聲哼道:“是你知道自己水平不夠,擔心吾等遮了你的風頭?”

“這《華夏商報》,可不是你一個人地事情。”

樑可山在旁邊點了點頭,“語重心長”地勸道:“是啊,三娃,這是吾等讀人的事情,吾等可不該有私心,何況,你還是報社的社長嘛”

李彥好笑地看了他們一眼,這《華夏商報》不是他的,反而成他們的了?他倒是真地無法容忍這些自以爲是的傢伙。

“呵呵,”李彥放下茶杯,微微一笑:“不敢當,李某一個軍戶,哪裡敢作三位大才的社長?”

“你什麼意思?”高道遠一巴掌撲在桌面上,白色的茶杯輕輕一跳,茶水灑得滿桌都是。

樑可山的臉色也難看起來,陰聲笑道:“三娃,吾等不介意你作社長,賺了的錢也歸你,甚至也不要一分報酬,吾等只是要爲讀人做些事情,你就有氣度些。”

崔寧青低頭喝着茶水,事情的展再度出乎他們所料,他們本以爲親自上門,李彥怎麼着也會客氣些,然後請他們作編撰,沒想到對方油鹽不進。

他們倒不是一定要做《華夏商報》的編撰,崔寧青曾經想過自己做一份新的報紙,也未必就差了,只是不願意麻煩,可李彥一點都不鬆口,便也有些生氣。

所以他只是坐在一旁,看着高道遠與樑可山對李彥步步緊逼,在他看來,李彥終究是要就範地。

崔寧青知道李彥有錦衣衛的後臺,不過士林的事情,可不是錦衣衛能插手的。

李彥也是漸漸火起,這幾個生也太狂妄了點,要是說得客氣點,看在他們確實有水平的份上,李彥或許會考慮一下,可現在就這麼囂張,那以後還得了?

李彥笑着搖了搖頭,索性把話挑明瞭:“抱歉,李某是報紙的總編撰,不知道諸位能不能容忍在下指手畫腳呢?甚至是修改你們的文章?”

“憑什麼?”高道遠大聲喝問:“你有什麼水平來對吾等指手畫腳?”

李彥雙手一攤,微微笑道:“這不就是了,你們既然不能接受,那何必一定要加入?”

樑可山皺了皺眉頭,覺得李彥也太不知好歹了,就他那生員都不是的水平,還要對他們指手畫腳?

樑可山的容忍已經差不多到了極限,冷笑數聲,就要作。

“少爺,賈大人來了”外面地家丁突然從院門處跑了進來。

“賈大人?快快有請”李彥正要想法擺脫這三個聒噪地生,聽說賈之鳳來了,連忙起身迎了出去,崔寧青等人扔在一旁。

樑可山的臉色更加難看,不屑地撇了撇嘴:“賈大人?估計是什麼里正之類地,真是個土鱉。”

外面響起李彥的聲音:“賈大人,未曾遠迎,恕罪恕罪”

“不罪不罪,本官不過是順道來看看,哈哈”

崔寧青聽到這個聲音,臉色頓時一變:“賈大人?”

“你認識?”樑可山向外面看了一眼:“是哪個賈大人?”

崔寧青已經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看到李彥和一個穿着儒衫的中年人攜手向前廳走來,連忙身一矮,上前行禮:“學生崔寧青,見過賈大人。”

第22回 銀錢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76回 輿論力量第42回 聞香教民第100回 機器時代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236回 整編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148回 戰守之策第82回 誰更霸道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5回 單挑第62回 生產效率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3回 大官第21回 紅顏第132回 請戰遼東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81回 酒樓開張第167回 東江計劃第215回 職守第186回 孫承宗閱關第104回 欲練兵第84回 風力水車第10回 問 罪第48回 致命缺陷第95回 廣而告之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213回 交鋒第123回 火器部隊第240回 商稅第149回 敵退我進第204回 一戰功成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88回 水田灌溉第4回 尋仇第7回 寡 婦第43回 長槍直刺第215回 職守第23回 尾行第165回 冬季無戰事第227回 身死第95回 廣而告之第124回 連跳三級第180回 工事專家第245回 屯墾第62回 生產效率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83回 新的征程第225回 圖窮第93回 天津東林第38回 驚天發現第22回 銀錢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83回 加官進爵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15回 裝腔作勢第133回 準備出征第194回 三劍齊發第188回 遼西戰守第41回 獻策釀酒第261回 我有一個夢想第97回 進軍京城第51回 當堂論辯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237回 建設第97回 進軍京城第117回 殺傷策第9回 炒 蛋第45回 負天下人第129回 東林非黨第26回 買人第245回 屯墾第235回 言論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161回 開闢財源第44回 大殺四方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35回 黃金菜大賣第55回 彈簧彈子鎖第66回 木工作坊第73回 創業想法第31回 訓練家丁第147回 難以置信第109回 紡織機器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150回 產業升級第100回 機器時代序章選擇第70回 展銷大會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251回 風起第98回 單車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