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回 廣而告之

隨着網點的延伸,《華夏商報》的單期行量已經達到四千多份,其中北京城就有一千多份,相對應的是北直隸幾十個府縣,也有一個城十幾份的。PaoShu8

網點的增加,意味着送費用的提高,僅僅是這個環節,華夏社每個月都要拿出一百兩的真金白銀,而北直隸地區銷售的四千份報紙,總計不過一千兩左右,還要被鋪抽去一成,每個月的虧損都在一百兩左右,這還不算印刷坊不斷折騰新工具的投

“東家,其實報紙完全可以提高價格,”李小爲爲了報紙的行,在外面奔波了一個多月,剛回到天津就被李彥叫過來議事。他對《華夏商報》的銷售情況瞭如指掌,不僅華夏社虧錢,鋪一份抽一釐,好一點的一個月也就賺幾錢銀子,微薄得很,要不是能靠着這個籠絡那些主顧,鋪也是不願意做。

就算是拿了大頭的天津驛站,幾十個府縣城送下來,也是沒什麼賺頭,好在他們用的是公家的系統,銀子卻可以自己留下一些。

“而且……”李小爲擡頭看了李彥一眼,嬉笑着說道:“呵呵,其實咱這個報紙還是挺出名,有許多人想在上面登自己的文章,甚至還願意出錢……”

“這些不要考慮,”李彥搖了搖頭,正色道:“記着,不管是做人,還是做事,都不要因小失大,有些原則是不能丟的,對自己、對良心,都是好事。”

“謹遵東家教誨。”李小爲連忙站了起來,笑着說道:“呵呵,小的也就是隨便說說。”

李彥伸手示意他坐下,對李小爲還有包有才說道:“錢的事情不用擔心,只要報紙地銷量上去,就能賺錢,現在還是量少了,你們想想看,哪個府縣識字的人沒有幾百上千?”

“識字的人是不少。可一升米一份報紙,呵呵,買得起的人不多,”李小爲嬉笑道。

“是啊。有很多人想看咱們的報紙,但買不起,有的地方甚至用讀報來招攬生意,”包有才也道。

“只要報紙的銷量上去,價格就可以下降,”李彥道,報紙的展方向應該是廉價。PaoShu8但他還需要觀察,不能一開始就將價格定得太低,他虧不起,也未必合適。

“可價格不降。買地人就少。”李小爲呵呵笑道:“再說。這價格還要下降地話。咱可就虧了。賣得越多。虧得就越多啊”

包有才也道:“據說南直、京城都出了許多類似地小報。不過那價格可都比咱們地貴。”

看上去。價格和銷量就是“雞生蛋、蛋生雞”地問題。必須要想出辦法打破平衡。只不過價格似乎已經到了極限。這個平衡便僵持在那裡。

“所以。今天叫你們來。就是解決這個問題。”李彥放下茶杯。自信地笑了笑:“只要這件事做好了。咱們從報紙上得到地收入就會增加很多。就可以下調售價。然後賣出更多地報紙。然後賺更多地錢。”

包有才與李小爲相互看了一眼。都不知道李彥如何從報紙上得到更多地收入。

“少爺。泰昌號地崔掌櫃前來拜訪。”門外地家丁通報道。

“泰昌號?”李彥略一琢磨,不禁撫掌笑道:“看。不用咱們去跑,這生意就上門了。”

包有才與李小爲還是不太明白,崔家的人官做得大,生意也做得好,泰昌號經營南北器具,與報紙應該沒什麼關係?

“三娃真是天縱奇才,先有彈子鎖,再有風力水車,讓老夫歎爲觀止,歎爲觀止啊”泰昌號地掌櫃崔如安四五十歲的模樣,須花白,聲音卻很洪亮。

“哪裡,且末之技,讓崔掌櫃見笑了,”李彥謙虛了一下,不急不躁,微微笑着,等對方道明來意。

崔如安先是將李彥恭維了一番,似乎是無意提到了《華夏商報》:“聽說,《華夏商報》公開徵稿,老夫這篇文章,乃是內侄所撰,三娃看看,能否刊登?”

崔家擅做官,每一代都有進士舉人,崔如安所言的內侄,怕是身份不低,這篇文章也寫得精彩,很是將泰昌號誇讚了一番,深得軟文的精髓。

李彥看了不禁微微一笑:“寫得精彩,李某是自愧不如啊”

崔如安不由笑了笑:“起賢乃癸丑年進士,如今在行人司作行人,這文章是一定要好的。”

“呵呵,確實精彩,”李彥笑着恭維了兩句:“既然是崔掌櫃親自送來,又是崔行人的手筆,那就安排在明天的那期報紙上。”

李彥拿過一份報紙,展開到末頁的位置,指着上面有關彥熙樓的文章:“就這裡,我給崔掌櫃安排三天。”

崔如安眼睛一亮,看着李彥試探道:“這裡似乎每期都是關於彥熙樓地文章?”

李彥點了點頭:“然也,他們是花了錢的。”

崔如安愣了愣:“花錢便可以登?老夫怎麼聽說,《華夏商報》刊載的文章,不問人情,只管好壞?”

崔如安在商場中沉浮多年,早習慣了蠅蠅苟苟之事,但畢竟崔氏詩傳家,觀念相對傳統些,也把《華夏商報》看作文人的置辦,聽到李彥直接說到錢,不禁有些意外。

“崔掌櫃,你看這些版面上的內容都是不同的,”李彥翻着報紙給崔如安解釋不同版面地內容設置:“這一版呢,就叫廣而告之,名品名店展示,所謂在商言商,這個廣而告之版呢,就是要收費的。”

李小爲在旁邊聽了直呆,忍不住要豎起大拇指,誇讚李彥一聲:不就是要收錢麼,居然說出那麼多名堂,不過,聽上去似乎真的很有道理。

崔如安也聽得明白,不由爽朗地大聲笑道:“如此甚好,不知這版面一天收費幾何,泰昌號也要連續刊登一個月。”

李彥搖了搖頭,微微笑道:“李某說了,這個版面免費贈送三天,三天以後,華夏社將在彥熙樓召開屆廣告大會,以招標拍賣的方式敲定廣告位。”

送走崔如安,李彥立即安排《華夏商報》的版面進行調整,在擴大紙幅的基礎上,使用對摺式多張的形式,除了單面印刷,其它已經與現代報紙差不多,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在增加版面的情況下,避免連折式地不便之處。

之所以單面印刷,是因爲報紙使用地皮紙較薄,而使用的墨又是水性地,容易滲透,這是印刷坊正在竭力解決的問題,最新鑄造的金屬活字同樣需要粘性更強的油墨。

改版以後,《華夏商報》擴展到四張對摺八版,由於版面要比原來出兩倍更多,相當於原來的十六版,空間還要更大些。

改版在技術上的準備工作一直都在進行,改版後更適合刊登小篇幅的文章,並且每個版面可以劃分出更多版塊,而這些版塊就可以用來印刷插圖,以及廣告。

相比較插頁廣告來說,分散在不同版面的廣告無疑更容易吸引到目光,而且也不會引起多少反感,改版後肯定會造成閱讀上的不習慣,不過也是暫時的,應該很快能適應。

改版並闢出廣告位以後,李彥先在這些位置上登出一些宣傳《華夏商報》的廣告詞,除了“秀才不出門,也知天下事”之類的功能性廣告,還有“華夏商報、知識生活”之類的文化類廣告詞。

除了報紙本身的廣告,另外還有大篇幅的有關於《華夏商報》屆廣告招商大會的“廣告”和“新聞”,而爲了避免被指責有“銅臭”的嫌疑,美其名曰:品位生活、名品名店。

晚明人對於物質生活相當講究,對於這樣的口號也能接受,並且持歡迎的態度,

對於李彥來說,雖然賺錢很重要,但眼下維護《華夏商報》的聲譽也很重要,所以對廣告客戶的選擇,也不僅只是出價的多少。

除了報紙上面的廣告,對那些有名氣有實力的商家,華夏社也是專門了請柬,邀請他們參加十天後的招商大會。

將時間定在十天而不是三天以後,是考慮到山東、淮揚一帶的商人,這也是鄭所給出的最後期限,李家現在的流水,也只能支撐十天左右,過這個時限,不僅華夏社、印刷坊要停下來,就是鎖具坊也要難以爲繼。

第43回 長槍直刺第2403回 新城序章選擇第154回 兩隻烏龜第189回 創辦書院第52回 按律當絞第33回 天價番薯第55回 鎖匠徒刑第55回 鎖匠徒刑第191回 兩大問題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80回 華夏商報第54回 三日製鎖第137回 攻取金州(下)第247回 對手第66回 效率第一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65回 誰人得勝第110回 改朝換代第125回 食品問題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238回 工商第45回 負天下人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166回 遼東軍情第181回 遼南鐵壁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68回 人才路線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215回 職守第245回 屯墾第93回 天津東林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75回 滿城飛紙第25回 家僕第33回 天價番薯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255回 屠刀第57回 測量工具第111回 新政展望第1回 騙子第85回 是男是女第134回 兵臨遼東第97回 進軍京城第71回 皇孫來訪第8回 黃 韭第209回 抵京第247回 對手第85回 是男是女第56回 精密製造第85回 是男是女第235回 言論第196回 營造輿論第250章 政黨第20回 助陽第98回 單車少年第36回 風雨欲來第160回 是非功過第187回 遼海戰區第55回 鎖匠徒刑第96回 招商大會第34回 徐光啓發癲第236回 整編第27回 退縮序章選擇第46回 人命值幾個錢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135回 攻取金州(上)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224回 安排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92回 發行渠道第203回 強硬對決第207回 對策第2403回 新城第127回 建車船廠第225回 圖窮第7回 寡 婦第136回 攻取金州(中)第163回 登萊練兵第176回 銅牆鐵壁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05回 兵戰遊戲第3回 大官第19回 海外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40回 狹路相逢第251回 風起第72回 不如創業第113回 兵戰遊戲第217回 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