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回 等分制尺

――――――――――――

李彥很快見識到劉鐵鎖制尺的辦,雖然算不上非常精確,但卻十分巧妙,配合劉鐵鎖精湛的手藝,做出的刻度誤差很小。

制尺的原理其實也很簡單,刻度尺的製作無非就是將標準尺進行等分,一尺十等分爲寸,一寸十等分爲釐,一釐十等分爲毫。

無論是尺、寸、釐,等分的辦都是一種,李彥將其命名爲投射。

譬如要等分標準尺,可以用標準尺量出一根十尺的竹竿,並在每一尺的長度端點繫上一根等長的麻線,麻線的另外一端全部系在某個點上,使得每根麻線都繃直。

然後就是將待等分的標準尺放到麻線拉出的線網中,測量最外側兩根麻線的間距,找到恰好爲一尺的那個位置,則繃直的十一根麻線恰好將標準尺十等分。

當然,這只是投射的基本原理,實際操作要複雜、精細得多,在如何確保定位的精確方面,劉鐵鎖還有很多妙到毫巔,讓人歎爲觀止的小手段,可以將最終的誤差控制在很小的程度。

本來,劉鐵鎖這些手藝是不會讓別人看到的,但是李彥拿出了遊標卡尺的設計,他也就不好意思一點東西都不露出來,這才同意李彥給他安排助手,並將這些手段記錄下來。

在李彥的刻意“壓迫”下,劉鐵鎖、徐洪、楊四,甚至還包括其他幾個手藝純熟的工匠,都或多或少拿出了一些獨特的手藝,這不僅讓別的工匠欣喜若狂,他們相互之間也能學到新東西,有了這個好的開端,也就更不好藏着掖着,每個人壓箱底的才藝都是逐漸展露出來。

李彥前世只是對歷史比較感興趣,這種純技術性的東西懂得並不多,整個上午都是饒有興趣地參加到徐洪他們制鎖,以及劉鐵鎖制尺的工作中,並指導學徒進行記錄。

李彥現用毛筆記錄的不方便,那幾個學徒本來就不是純正的讀人,沒有練過記,有時手裡託着紙簿,寫得很彆扭。

鉛筆?鋼筆?圓珠筆?還是鵝毛筆?李彥雖然也覺得毛筆字實在是種美妙的藝術形式,但是在科技的展面前,就連寫字都要被慢慢淘汰,這時候也顧不得保護毛筆字,該出現的總會出現,不過是提前一些罷了。

鉛筆涉及到材料石墨,鵝毛筆太原始,圓珠筆似乎不大好搞,倒是鋼筆不算太複雜,李彥將沒有事情的工匠召集到一起,畫了個簡單的示意圖給他們看。

“我要你們做出這種形狀的筆尖,材料爲薄薄的鐵皮,筆端有條細縫,筆尖要光滑耐磨,你們可以蘸墨後在紙面上試驗。”

“要做這個東西不難,可是它能用來寫字嗎?”經過短暫的相處,工匠們已經現李彥雖然說過要將他們遣送回錦衣衛大牢,但在討論技術問題的時候,卻總是很有耐心,便有人大着膽問道。

李彥看了看紙上彎彎曲曲的線條,無奈地舉起手中的毛筆:“你們也看到了,這個毛筆有時候用起來太不方便,至於我說的這種鐵製筆尖能不能寫字,你們將其做出來便知道了。”

中午的時候,李彥給工匠這邊加餐,而且大家的飯菜也不同,徐洪、楊四與劉鐵鎖的飯菜相對更好些,有魚有肉,刻意的區分讓其他工匠很羨慕,也充滿學習、工作的幹勁。

吃飯的時候,李彥遇到駱養性,這位衙內氣哼哼地直抱怨:“三娃,你那些笨得跟豬一樣,我不教了,哦,是他們根本學不了。”

“大哥不用生氣,他們本就是些農戶,學不來大哥精妙的刀倒是常理,”李彥打開酒壺,給駱養性倒了半碗高粱酒,這位衙內還嗜好杯中物,而且喜歡痛飲,卻是隻喝半碗。

駱養性聽到李彥說他刀精妙,高興地端起酒碗,哈哈笑道:“那倒也是,能學好你大哥這套五虎斷門刀的本來就不多,你那些家丁也算不錯,起碼練武的勁頭很高,都跟不要命似的。”

李彥也端起酒碗與駱養性碰了碰,一飲而盡,這種高粱燒鍋辛辣無比、入喉如刀,渾身的血液好似要沸騰一般。

吃過飯,駱養性拉着李彥要教他刀,李彥對這個時代正宗的武術也很感興趣,樂於受教。

看了駱養性的演示,他才知道那些家丁爲什麼學不會。

一是這套刀確實很有難度,一共幾十個動作,不僅包括撩、砍、抹、跺、劈、崩、勾、掛,還要結合腕花、背花、纏頭、裹腦等身與步。

此外駱養性此人根本沒有教授徒弟的耐心,風風火火將一套刀演練下來,便擺了個很拉風的舉火燒天式姿勢,往那裡一站,甩了甩頭:“如何,都看清楚了?那就來練一遍”

莫說那些家丁,就算李彥有過十幾年練習詠春拳的底,這樣看一遍下來,也只能記個大概,要照着演練是根本不能。

知道駱養性浮躁的性,李彥就沒有多問,接過一把秀春刀拿在手裡,依着印象慢慢比劃起駱養性的動作。

也全虧李彥有過練拳的經歷,記憶力也不錯,慢慢地竟然將幾十個動作比劃出三四成,倒讓一旁的駱養性看得目瞪口呆。

“三娃,你真是太厲害了,想當初我爹教我的時候,我也就是比你好了一點點,雖然我那會才六歲,可你也很不錯了,”駱養性高興地拍了拍李彥的肩膀,拿起秀春刀又將刀演示了一遍,這次卻慢了許多,一招一式地講解起每一招的要訣。

“看這一招,腰身要直,出刀要快,想當初我初練的時候,就比你好多了……”

李彥認真記下這些要訣,自動略去駱養性那些賣弄的話語,第二遍下來,卻是將這套刀的模樣記了個五六成。

――――――――

PS:等分是制尺的基礎,所謂投射,草根看過民間手製木杆稱的方便是與此類似,純手工時代,精湛的手藝配合合理的精巧的工藝,同樣可以達到很高的精度,當然也少不了數理計算。

PS:友情推薦疙瘩兄,一百五十萬字的鴻篇鉅著《大宋海賊》

第138回 金州攻略第51回 當堂論辯第23回 尾行第97回 進軍京城第246回 盟友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112回 製造火器第260回 新內閣第31回 訓練家丁第3回 大官第130回 大興土木第45回 負天下人第157回 戰後調整第26回 買人第121回 欲往遼東第50回 特務頭子第223回 皇權第253回 變局第61回 女設計師第6回 後 臺第10回 問 罪第87回 水車用途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4回 尋仇第80回 華夏商報第53回 鎮撫要人第259回 班底第49集 針鋒相對第210回 針對第214回 問罪第97回 進軍京城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26回 買人第7回 寡 婦第228回 見駕第66回 木工作坊第234回 輿論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98回 簡單方式第174回 決戰遼南第102回 代言人第229回 放權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52回 按律當絞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229回 放權第65回 誰人得勝第25回 家僕第235回 言論第96回 招商大會第120回 再論遼東第97回 進軍京城第76回 輿論力量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5回 裝腔作勢第258回 國士第128回 大辦工廠第141回 戰爭準備第190回 全新局面第140回 戰略爭端第229回 放權第73回 創業想法第2回 種菜第95回 廣而告之第208回 兵鋒第177回 鏖兵大蟲河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8回 論兵第164回 旅順造船第108章 布商大戰第179回 小勝一場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89回 辦報可行性第37回 力量對比第83回 新的征程第153回 炮打復州第131回 工廠投產第197回 京城形勢第37回 力量對比第255回 屠刀第29回 施恩第37回 力量對比第45回 負天下人第37回 力量對比第170回 江畔激戰第178回 長槍如林第144回 火炮火銃第245回 屯墾第145回 血色戰場第156回 攻取復州第103回 玩也是文化第146回 大獲全勝第142回 兵臨城下第98回 單車少年第252回 風雪夜第175回 雙城戰記第118回 機器藍第215回 職守第111回 新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