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8章 節奏難跟策相連

第658章 節奏難跟策相連

“里長,是這樣……”朱標在旁把話重複一遍。

“陛下恕罪,草民方纔走神了。”里長道歉。

朱元璋擺擺手:“咱有時也走神,不過追肥很好,鹹菜口感和味道挑不出毛病。”

“陛下,既然明年開始在那邊佈局行事,今年當下公告,就近的州府百姓家中養豬,公豬未閹的和母豬沒劁的,過年就不要殺。”

里長不提是不是應該造東西送過去,反而說起養豬。

之前就說過,兩湖的百姓騰出來人手,在不好機械化作業的地方種東西,多出來的時間搞養殖。

養家禽好辦,人工孵化,一個月就有一大堆的小雛出現,一天頂一天來孵化,兩個月出三十批幼雛。

豬不行,豬需要四個月,有的豬劁了或閹了,當年豬來殺,沒如此操作的,就可以生小豬。

憨憨說的,按照氣候來講,四川、湖南、湖北養豬最合適,按照當地作物來講,山東、河南合適。

因爲只能在露天養,冬天太冷,北方地區養起來豬就受不了,人也受不了。

一結冰,豬圈的糞便全凍上,豬給一捆捆的草倒是可以堅持,卻不長膘,脂肪全用來對抗寒冷了。

人收拾豬圈的時候跟旱廁的茅坑一樣,用釺子杵,用鎬頭刨。

河南與山東種小麥,小麥的麩子可以拿來餵豬,種水稻的地方,稻殼豬不吃。

不過稻草可以餵豬,吃稻草的豬長肉慢,一直喂稻草,豬掉膘。

同樣的,小麥的稈子豬也吃。大明的豬生長速度慢,除非用好料。

人都吃不飽飯,哪有東西給豬吃?豬能活着慢慢長就行了,等長得差不多後殺了吃肉。

用稻殼、家禽糞便發酵後製作成豬飼料的技術有,推廣給尋常的百姓卻不現實。

正常一戶百姓養個幾口豬就不錯了,甭指望他們能夠進行大規模飼養。

“對,養豬先要抓豬崽兒。咱幫着抓,先買的大點的豬送去,叫百姓養。

頭兩年苦一些,只能養,不能殺,除非公豬多,那便閹了養大殺掉吃肉。

順長江把豬運到應天府,應天府人口多,消耗大,方便出售。

等他們賺了錢,再把抓豬的錢給咱。還有別的嗎?”

朱元璋發現自己確實操之過急,只想着百姓能做什麼事情,卻忘了人家沒有東西。

叫百姓養豬,百姓不允許離開居住範圍一百里,出了必須開路引。

開路引又有何用?百姓自己到百里外買幾口小豬再帶回家?挑擔子裝豬?

一個問題解決,朱元璋趁機再問問,問的時候他來回扭頭看其他騎馬跟在旁邊的大臣。

大臣們的目光落到別處,似乎不知道陛下在看自己,他們心累,大明的發展節奏太快。

他們發現最近兩年,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出現。

最開始宮裡忙碌,弄出各種東西與夷人交換大明需要的物資。

自從下丘村搬到東華門外,一切就變得不同了,後來搬去朝陽門外,事情更多。

似乎隨着下丘村的位置變動,大明的運作也在變動。

尤其是太子北巡,隨着太子的隊伍前進,一路所過之處的官員不停地往朝廷送題本。

正常情況,一個大臣想做讓陛下做哪件事情,必須深思熟慮,幾年能夠提出來一個就不錯了。 下丘村則不同,他們用技術來帶動事件,全天下一盤棋,像……宰輔帶動六部來行事。

單獨的村子而已,怎麼能夠想那麼多的事情?不怕跟諸葛亮一樣被累死?

羣臣沒辦法,誰能立即給出答案?只得看向別處。

朱元璋抿了抿嘴,他也知道自己要求過高,之前要求考科舉的考生能夠立即具備當官的能力,好替代世家大族的政治壟斷。

結果失望了,叫停科舉,繼續用別人推舉上來的家族子弟爲官。

現在又期待羣臣跟下丘村躲起來的高人一般,隨時給出好主意。但人力有窮時,誰能面面俱到?

朱元璋想着,最後看里長,給了個歉意的笑容,似乎在說,咱要求過高,高人也是人。

里長:“……”

他沒明白,陛下是啥表情?對咱鼓勵?那咱就說吧!

於是里長迴應:“陛下,湖南與湖北,以洞庭湖來命名。洞庭湖爲大明第一湖,無出其右者。

陸地上有百姓,湖中亦有百姓,陛下打水仗知道洞庭湖的厲害,那裡的疍民熟悉操舟與游泳。

洞庭湖的浪潮很大,疍民卻能夠在那樣的環境下生活、繁衍,他們最熟悉湖泊的情況。

湖裡有魚蝦蟹,蝦蟹肉少,魚卻多。資源的利用率,在於工具的使用率。

百姓的漁船太小了,戰爭結束,戰船不會給漁民用,戰船不是爲了打漁而存在。

咱現在有了新的技術,船隻速度快,可與當地百姓聯合捕魚,具體是……”

里長說着便停不下來,告訴朱元璋,把原來的木頭戰船拆了,重新打造大點的漁船。

戰船許多是雙層的,如果不拆,就送到秦淮河這裡,秦淮河上有花船,有二層的屬於豪華型。

戰船全是豪華型,改一改,變成花船,不但可以在秦淮河裡玩兒,還能去胭脂河、石臼湖。

甚至像之前就跑到下丘村的花船那樣,到這邊溜達,吃點東西。

官方出船,當地經驗豐富的漁民出技術,在整個洞庭湖建立起一個個區域的聯合船隊。

給重新做的大點的漁船一臺小蒸汽機當動力系統,大家團結在一起,捕撈湖鮮賺錢。

那麼在各處的岸邊,成立洞庭湖水產基礎加工與深加工作坊。

百姓追求的東西最簡單,吃飽、穿暖、有個家。

如此,既能夠籠絡住民心,亦可帶來經濟收益,通過物流讓吃不到水產品的人吃到。

“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由朝廷派出人手組織,體現出大明朝廷的優越性、先進性、技術性。

打造以陛下爲中心,羣臣爲主幹,地方官員爲枝杈,百姓爲葉子的龐大大明樹型結構。

從而完善工業、農業、金融業、教育業等多方面體系的相互配合體系。

在陛下偉大的思想……”

“可以了,可以了!宜長,這就可以了,咱懂!你這一說,咱覺得行!嘿嘿嘿嘿!”

朱元璋把里長最後要總結的話打斷,因爲他知道後面的內容都是那啥的。

羣臣:“……”

第460章 自然科學憶曾苦(第二更)第538章 以民換菜心有值(第二更)877.第871章 神器可使往事追274.第272章 燈火不熄方爲暖(第二更 月票第1184章 大纛撐起指揮暢150.第150章 祭祖即哭官至引(第五更)第628章 換位思考不迷茫(第五更)181.第181章 河名胭脂憶回顧(第一更)45.第45章 月色迷人入深坑(第一更)124.第124章 欲問之事已先備(第四更)第672章 獎金補充俸祿少第463章 噁心難忍最爲氣(第五更)第571章 丞相被貶剩一人(第一更)第1063章 瑰寶不賤增定製769.第763章 小農作主工作輔380.第379章 大赦天下物價平(第一更)198.第198章 自可做主計陰損(第二更)799.第793章 照片鮮豔手錶出208.第208章 一里七千年前通(第五更)第1154章 收穫滿滿母豬奶218.第218章 胭脂傍晚夕陽醉(第二更 月票第638章 房產建設當依河176.第176章 默契配合酒後言(第一更)第474章 房屋精巧日子盼(第一更)327.第324章 丹青可繪山河壯(第六更)280.第278章 同一辦法有相學(第二更 月票推第941章 無米之炊禍中福第1142章 工業倚重有多瑕第958章 有解缺料海外匯40.第40章 利益牽扯本無痕(爲盟主墨蘇加更第1105章 對岸信號燃烽火第692章 經濟積極架空罪198.第198章 自可做主計陰損(第二更)第530章 及時改變不道晚(第二更)863.第857章 加班積極人手少第1054章 兩年落後追趕遲第648章 話題跳躍輾轉騰230.第230章 河運爭鬥場面宏(第二更 月票推819.第813章 合浦採珠用新術105.第105章 玻璃粘貼爲多餘(第五更)第931章 明日之食黃金衣208.第208章 一里七千年前通(第五更)第1036章 無肉餐食兔予緩866.第860章 外出務工誰人留79.第79章 道路當修鏡可磨(第一更)244.第244章 一紙明瞭一紙茫(第五更)74.第74章 同事同心不同狀(第二更)第920章 螃蟹取消政治重第1015章 佳人獨立無三顧106.第106章 全面提升若委培(第一更)第1170章 五年計劃買賣規848.第842章 衛生應用多閒暇第524章 大局爲先籍貫入(第一更)第1146章 火炕不溫文書記284.第282章 柳絮飄飄遠來鄰(第六更 月票謝第477章 炫計吸引再拿捏(第四更)第666章 鹽工面聖面色黑第661章 雲南等待購蝦米第609章 歸程所言待今冬119.第119章 盲盒開啓笑言談(第七更)第1048章 州府聯動鈴護齒824.第818章 今年事重再邀羣781.第775章 問題糾結故事講837.第831章 紙幣接收阻礙抓359.第356章 村有肉吃泥灘爛(第二更)第1024章 人命最大資源歸375.第374章 依計行事當從衆(第二更)362.第359章 村落佈局侍郎曾(第五更)第478章 一年爲期方仿學(第五更)302.第300章 齊腰青草日常飯(第一更 月票377.第376章 辦法繁多急報重(第四更)406.第405章 細談有禮滿月送(第二更)第614章 卑劣陰暗看綱常142.第142章 朝堂官員因何忙(第二更)324.第321章 沙漠海洋兩相搭(第三更)755.第749章 生命哲學一剎那873.第867章 澱粉拒絕價連提173.第173章 新式餐車學爲出(第三更)210.第210章 人心莫問信仰坑(第七更 還有月123.第123章 笨蛋村子他是誰(第三更)360.第357章 運營不難因其根(第三更)324.第321章 沙漠海洋兩相搭(第三更)第983章 第三之處相顧尊第927章 一藥兩做醋不濃第1020章 速度加快心如煎第530章 及時改變不道晚(第二更)183.第183章 村子閒事突驚震(第三更)367.第364章 戰場僵持生一計(第三更)第1184章 大纛撐起指揮暢第514章 意志爲遵非情懷(第一更)第1135章 私下狩獵論違紀339.第336章 有村下丘多向往(第六更)第918章 運營監管謀良策37.第37章 里長暴露懂高人(第一更)280.第278章 同一辦法有相學(第二更 月票推244.第244章 一紙明瞭一紙茫(第五更)772.第766章 兵種剋制言戰術735.第730章 民生樸素心思活882.第876章 隊伍出行向北往879.第873章 價錢高昂試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