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海運

畢竟楊廣文在諸城與莒州主持大局已經一年多時間,但是名不正言不順,事情辦起來十分麻煩,總有人不拿楊廣文當一回事。

而現在他不但把南龍灣巡檢這個位置讓給龍口,而且龍口還可以藉機把整個南龍灣巡檢司的幾十號弓兵接收下來,以後在莒州、諸城想幹什麼大事都沒問題。

只是柳鵬對南龍灣巡檢這個位置完全不感興趣,逼得陶朗先不得不使出了大殺器,那就是柳鵬的升遷問題。

只是柳鵬卻是微笑地說道:“陶道臺,您是我的老上司,咱就打開天窗說亮話,能得一瑜君,不做萬石君……如果我真把一萬石米豆送到遼東,陶道臺願意不願意給我一個萬石君?”

“這怎麼可能!”陶朗先雖然肯給沒名沒份的魏瑜君捧場,但是卻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柳鵬實在想得太多了:“柳少,你也知道你是吏員出身,按照國朝的規矩不逾七品,而且你才做了一任縣丞!”

大明官場最講究出身,而吏員幾乎是最低的出身,幾乎沒有任何升遷的可能。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典史主要是吏員出身,有人曾經統計四百八十六位山東典史的履歷,結果發現四百八十六位典史只有十二位有機會繼續在官路繼續升遷,而這十二位得到升遷的典史還有一半還不是史員出身。

所以陶朗先覺得柳鵬這是純粹是作白日夢,他這麼一個吏員出身的小人物,再怎麼神通廣大,怎麼可能做到萬石君,就是做個通判都是奇蹟中的奇蹟了。

只是柳鵬繼續問道:“那我做個知縣可好?”

陶朗先卻是直接搖了搖說道:“柳少若是有個功名,現在正好是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弄個知縣或許有幾分可能,可惜……”

這還是出身的問題,雖然進士知縣比較少見,但是舉人知縣是主流,至不濟也要個貢士、監生出身,山東上一次有吏員出身能做到知縣還是萬曆初年張居正當國的事情,當時都說是張居正破格用人的大手筆。

要知道知縣與普通的官員不同,明朝是獨官制,不管是知府還是知縣都是一官獨大,下面的縣丞、主薄、典史頂多是一個分管副縣長,完全無法對抗知縣。

知縣如果想要蠻幹,他們沒有任何招架之力,所以知府、知縣都是真正的要缺,除非現在還是張居正當國的時代,否則柳鵬是沒有什麼機會作知縣的。

因此柳鵬滿臉失望地說道:“所以我說了,不做萬石君,只求一瑜君,既然做不了知縣,那還不如抱着老婆在家裡好好呆着!”

陶朗先覺得自己最清楚柳鵬的心思,他來之前就有了全盤謀劃,他當即說道:“雖然做不了知縣,但是做經歷啊!”

經歷也是七品官,而且掌管文移,跟辦公室主任差不多,只是省裡、府裡、衛裡都有經歷,地位也是天差地別。

更重要的是知縣是獨官,經歷卻是僚官,因此柳鵬第一時間就站了起來:“可是登州府經歷?那還算一個好缺啊!”

柳鵬曾經跟孔獐孔推官、登州蘇通判、蓬萊宋知縣等人討論過自己的升遷問題,最後的結論是他這個縣丞如果要往上走,那最好的選擇就是兩個,一個是府裡的經歷,另一個則是州里的判官。

對於他來說,如果能拿下登州府經歷至少也是不壞的選擇,只是陶朗先雖然是柳鵬的老上司,卻不願意柳鵬到登州府來做經歷司的經歷。

經歷掌管文移,登州府的文書收納都是經歷的職責範圍,一旦柳鵬做了經歷司的經歷,那麼整個登州府的日常事務就盡在柳鵬的掌握之中,陶道臺覺得以後根本沒有自己多少事。

因此陶朗先當即說道:“柳少,府經歷事關機務,你是吏員出身,資歷又太淺,恐怕很難辦,只能先謀個衛經歷。”

衛經歷就簡單就得多了,現在的衛所雖然談不上是名存實亡,但是實有兵數一般也就是三成左右,而且這三成兵員多數還不能上陣打仗,衛所裡面還有一大堆根深蒂固的武官,經歷司的經歷並不是什麼重要的位置,往往既不抓着權又拿不着錢,純粹只能磨一磨資歷而已。

衛經歷的唯一優勢就在於衛經歷是文官,而且還是全衛的唯一文官,不是武官,有明一代武官的地位不斷下降,所以衛經歷的地位也在緩慢上升,甚至還跟武官發生了一些激烈的衝突。

柳鵬因此有些失望:“衛經歷……這個……這個……”

陶朗先當即說道:“柳少,您別忘了金通判的例子,他也是先轉任衛經歷……”

陶朗先說的這位金通判,就是整個山東官場上的真正傳奇,本朝正統之後唯一一個明明是吏員出身卻成功跨越七品鴻溝做到六品府通判的那位官場前輩,但凡是吏員出身的官員,都把這位金通判視爲自己的人生目標。

而這位金通判就是在縣丞的位置上轉任了衛經歷,接着又從衛經歷升轉府通判,爲吏員出身的官員指出了一條相對可行的官場升遷路線,只是除了金通判之外,還沒有人能複製這樣的成功路線。

因此陶朗先一說到金通判的例子,柳鵬就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他馬上又問了一個問題:“衛經歷的位置,能不能馬上跑下來?而且陶道臺有沒有辦法幫我辦下來?”

這表面是兩個問題,實質卻是一個問題,畢竟陶朗先雖然是四品官,而衛經歷的經歷只是從七品官,但是大明連流外官的任命權都在吏部,那麼陶朗先有沒有能力幫他把這個衛經歷辦下來,自然是一個大問題。

陶道臺聽到柳鵬這話以後,一下子就興奮起來:“柳少請放心就是,我現在雖然只是道臣,卻奉命主持山東海運,推薦一個衛經歷應當不成問題,但前提是咱們得多運幾萬石米豆才行!”

陶朗先說這話的時候很有自信,他雖然好大言,但是這一次卻是驚動了萬曆皇帝本人,據陶道臺打聽到的消息,他如果能把主持海運的事情辦好,自然就能飛黃騰達。

誰都知道現在遼東糧餉兩缺,軍民衣食不給,現在穩定遼東戰局的第一樁要務就是解決遼東的糧餉問題,這其中又以軍食問題最爲重要。

陶朗先是以登州海防道的名義主持海運,事實上這個“主持海運”的職司讓他成功超過了原本與他相當的各位道臺,或許只有督糧道這位糧臺能與他平分秋色。

事實上,他不但拿走了糧臺的很大一部分權力,而且由於遼東海運是重中之重,可以直達天聽,在某些方面的權力已經壓過了糧臺,僅次於巡撫與布政使、按察使。

所以他覺得如果遼東海運的事情辦好了,把柳鵬提到衛經歷的位置不成問題,只是現在柳鵬又有話說:“幾萬石?到底是幾萬石啊!再說我可聽說了,遼鎮現在只要銀,不要糧。”

登萊海運遼東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現在的利益格局觸動太大,以至引發各方面的反彈,陶朗先之所以來捧魏瑜君的場,甚至願意推薦柳鵬去做衛經歷,就是他已經得到了消息,萬曆皇帝與內閣已經決定暫停本年的登萊海運。

至於藉口則是十分可笑,遼東聲稱登萊米價只比遼東低了一錢而已,而登萊起運遼東,一石米要加二兩銀子的腳力錢,得不償失,所以要求登萊往遼東輸運白銀,而不是直接運送米豆,到時候只要有十幾萬兩銀子,自然可以就地徵收上來幾十萬石糧食,這樣的舉動對於登萊還是遼東都是兩便。

話雖然說得振振有詞,但是陶朗先卻明白這是觸動既得利益階層的緣故,所以他們纔會有這樣可笑的託詞。

因此他當即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柳少,登萊遲早是要給遼東輸運米豆的,不能不送啊……”

他當即說道:“遼東本來就是缺糧的地方,難以自給自足,歷來是登萊向遼東運糧,而撫順堡、清河堡之後,遼東不但多了數萬客軍,用糧與平時相比何止逾倍,而且戰事頻發,農夫疲於奔走,收成能有平時的一半就不行了。”

由於戰爭的直接影響,遼東糧食肯定大幅度減產,而軍糧的需求何止加倍,在這種情況下在遼東就地低價採買糧食已經成了不可能的一件事:“遼東那邊說米價不過數錢,比登萊輸送更爲經濟,但是他們拿十幾萬兩銀子去市面上買米,還是這麼一個價錢嗎?”

雖然遼東也是產糧區,但是市面流通的商品糧有限,遼鎮採用就地徵收的策略以後米價必然一路暴漲,而柳鵬也補充了一句:“陶道臺說得沒錯,我覺得爲了維持遼東米價的穩定,哪怕腳力錢再貴,也得考慮從我們登萊運米的問題!”

第830章 總有個交代第1014章 海西走廊第384章拉過來第245章東府絲東府收第47章左右爲難第549章信物第620章:登萊互保第532章殺人放火一起來第736章 水泊梁山第1091章 美麗新世界第295章要什麼勘合第596章蓋州第780章 兗州捷報第556章爲王先驅第584章遼餉第58章餘波第151章常典史的陰謀第797章 天啓三年第313章纏人的一對小妖精第133章黃知府第936章 厚賞第418章碧霞元君與妖蝗第627章永無寧日第546章不能苦上加苦第1114章 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第598章:分贓第113章印書第816章 烏蟒島第52章預備倉第321章下班京操軍第1048章 風口之上第494章看你不順眼第776章 挖牆腳第868章 平同峰的新路子第511章佟姐姐的事第962章 來奔第1075章 國之大事第327章蕭玉書第5536章回天第790章 兗州府的新人第632章朝局變幻第358章張藝赫的謀劃第916章 熊嶽驛第1055章 去鳳陽第43章殺威棒第332章十里橋第131章一波又起第625章:善始善終第76章谷夢雨第46章張玉冠第181章小事一樁第529章好貨色第610章威海衛第9章一臉正氣錢書辦第232章自尋死路第646章殺李永芳第1114章 我生不有命在天乎!第559章鄧肯第890章 教難第252章涇王遺地第593章聯姻第239章董主薄上門第1041章 滅門大案第1034章 千秋萬代第449章:眼光要放遠第291章姚姐姐的叮囑第383章多活數百人第885章 又一個風波亭第429章:研習生第904章 苗思順第416章把錢全部賺到手第837章 虛名實利第476章:大挫第269章範姐姐的風範第631章歷史的新一頁第896章 柳河之敗第1091章 美麗新世界第980章 援兵兩百人第234章望風披糜第158章官逼軍反第442章怎麼把事情鬧大第1167章 減免第467章:庫容第620章:登萊互保第499章馬道臺來了第1088章 真正的目標第660章死者六百第882章 最艱難的一條路第110章谷昆林求饒第850章 島津氏第461章引蛇出洞第526章針鋒相對第330章:敲警鐘第216章 買馬第297章北山谷,和豐倉第1013章 葉赫故國第480章只能指望強盜第332章十里橋第370章錢莊與大眼井第949章 明日復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