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昌邑

從朱橋驛出發向前走六十里路剛好是萊州府城,而沿着官馬大道繼續西行,那就是灰阜驛,也剛好是六十里地一日行程,而從灰阜驛繼續向西,再走一天六十里路便是昌邑縣,換句話說,從朱橋驛出發得走三天一百八十里路才能抵達昌邑縣。

只是吳孟輝卻有自己的看法:“路有點遠纔好,萊州府的大老爺爲什麼允許邱驛長您過來,不就是因爲朱橋驛這邊距離萊州府有六十里路,平時要整整走一天。”

昌邑離萊州府城就更遠了,一百二十里路整整要走兩天,而且昌邑還是平度州屬縣,所以與萊州府之間還有一個平度州需要中轉,因此邱雲飛一下子就明白過來,自己現在去經營府城自然是千難萬險,可是越過府城直接經營昌邑縣,卻有着很多便利的地方。

而且把昌邑經營好了,那就可以對府城形成前後夾擊的局面,原來朱橋村在萊州府是孤立無援四面皆敵,但是如果跟昌邑聯成一氣,那就是東西呼應前後夾擊,因此一下子邱雲飛就來了興致:“吳老闆,繼續說……”

吳孟輝就繼續說道:“而且我們龍口在昌邑過去是有基礎的……”

邱雲飛不由開口說了一句:“昌邑距離黃縣整整有三百里,我們龍口怎麼會在昌邑有基礎?”

吳孟輝就笑着說道:“您忘記了一個人,您知道馬立年馬經承不?”

邱雲飛到黃縣的時候,馬立年這位黃縣吏房的老經承已經離任好些時間了,但是整個黃縣公門都在流傳着馬立年的種種傳說,邱雲飛對這位馬經承印象很深,知道這曾經是黃縣的一隻坐地虎,最強勢的時候連柳鵬遇到矛盾都要對他讓步。

他當即答道:“馬經承這人當然知道,在我們黃縣吏房幹了幾十年,現在升官去外地了,怎麼?他現在就在昌邑?”

“對,在昌邑魚兒鋪當巡檢,而且混得不大開心。”

同樣是縣裡的巡檢,柳鵬與馬立年的權勢卻有着天壤之別,馬立年過去在黃縣可以說是威風八面,甚至敢給縣裡的知縣老爺挖坑,因此他以爲自己到昌邑當巡檢就是過去當土皇帝。

只是他實在把昌邑官場想得太簡單了,他這個魚兒鋪巡檢過去就是一個普通的巡檢,上面有好幾個婆婆管着,雖然有點權力,但是縣裡的大老爺們並不把昔日的馬經承放在眼裡,縣丞、主簿、典史甚至是刑房經承都不把馬立年放在眼裡,所以馬立年雖然在魚兒鎮勉強打開了局面,但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巡檢。

而邱雲飛則是多問了一句:“原來馬經承現在是在魚兒鋪當巡檢了,我一直沒聽人說起他升官以後去了哪裡?”

吳孟輝笑了起來:“那是因爲馬經承對於自己的任職嚴加保密。”

爲什麼馬立年要對昌邑縣魚兒鋪巡檢這個位置密而不宣,嚴加保密,那自然是馬立年對自己在黃縣的光榮歷史與輝煌地位還抱有幻想,他覺得自己到了昌邑或許能對黃縣的政局保持着足夠的影響力,到時候可以兩頭輪流跑一魚二吃。

爲了這個昌邑魚兒鋪巡檢的位置,馬立年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他一個吏員一出來任官就是從九品的巡檢,而不是從不入流的雜官起步,本來就是難上加難,更不要說他還特意挑了一個離黃縣說遠也不算遠的昌邑縣,那更是把幾十年積攢下來的人情與關係都用盡了。

只是馬立年發現自己實在是想得太簡單了,從昌邑到黃縣正好是三百里路,正常情況要走整整五天時間,就是快馬加鞭,也得走上兩三天時間,在這種情況下,他對於黃縣的政局根本維持不了足夠的影響力,反而因爲在黃縣的事務上分心太多,導致他對魚兒鎮的局面失去了小禮拜室。

他企圖在昌邑與黃縣之間兩頭跑的結果就是他甚至在昌邑也處於邊緣化的地步,他到這個時候才明白柳鵬不離開登州府是多麼明智的事情,而柳鵬獲得的東良海口巡檢又是一個多好的一個位置。

只是馬立年在昌邑只能算是勉強打開了局面,但他終究是黃縣出身的官員,吳孟輝就說道:“馬立年終究是我們黃縣出去的人物,巡檢這官說大不大,可說小也不小,他掌握了魚兒鋪巡檢司,這等於是我們龍口在昌邑已經有了基礎。”

“是這麼一回事!”有人做官就好辦事,何況馬立年還是個從九品的巡檢,手上既有權又有兵,邱雲飛當即問道:“關鍵是昌邑那邊風土人情如何?”

吳孟輝當即笑了起來:“昌邑今年災情特別嚴重,所以馬巡檢跟他們縣裡的幾位官爺還有昌邑的縉紳們都願意跟我們好好合作,只跟我們肯幫他們這一回,他們什麼都可以答應。”

只是邱雲飛關心的問題與吳孟輝不同,他當即問道:“昌邑那邊要我們怎麼幫他們一把?”

“首先就是這一次的米豆!”

這一次龍口準備借給萊州府兩萬石米豆,分成水陸兩路運輸,則陸路運輸主要是由朱橋驛這邊負責轉運,而昌邑希望能直接參加這一次的米豆分配。

按照慣例雁過肯定要拔毛,龍口援助的米豆到了萊州府以後,萊州府的倉官怎麼也過一手,然後再撥給平度州,平度州拔過毛之後纔會調給昌邑縣,而且這運輸線路還是南轅北轍,平度州在萊州府城南面,而昌邑卻在萊州府城西面,昌邑縣憑白無故付出了大量的腳力錢。

如果平時的話,昌邑縣也能容忍這樣的雁拔過毛,可現在昌邑災情是急如星火,米豆晚到一天都可以會有好多人會餓死,所以昌邑的官紳纔會通過吳孟輝的關係來找邱雲飛:“他們的意思是在萊州城外就直接把他們應得份額直接拉走,就不要經過萊州府這麼反覆折騰,他們請我們放心,到時候府裡州里問起這個事的話,他們絕對認這個賬!”

邱雲飛當即問起:“那他們能答應我們什麼?”

吳孟輝給出的第一個條件就讓邱雲飛震驚:“昌邑縣那邊說了,如果我們肯答應的話,可以讓我們派人到魚兒鎮賑濟災民……”

從表面看,派人到魚兒鎮去賑濟災民只是一件無關緊要的小事,但是邱雲飛卻能聽出其中的意味,畢竟他到朱橋驛來,名義也同樣是“賑濟災民”,而現在魚兒鎮的巡檢就是馬立年,龍口如果再派人過去主持賑濟,那等於昌邑縣按照朱橋驛的辦法,把魚兒鎮交給龍口這裡代爲管理。

“這條件昌邑縣能答應?再說了,就是昌邑縣答應了,平度州與萊州府也不答應啊!”

吳孟輝向邱雲飛保證道:“邱驛長放心便是,這件事昌邑官紳早有決議,魚兒鎮本來就是馬巡檢在那裡主持,我們派人過去賑濟也是人地兩宜,只是他們還有一點要求……”

“什麼要求?”

吳孟輝當即說道:“昌邑憑山負海,他們還希望我們能從海上單獨運幾船米豆接濟他們。”

這一次柳鵬是借了萊州府兩萬石米豆,但問題在於,萊州府有那麼多州縣,府裡肯定要雁過拔毛,這麼多州縣再一分,每個州縣能分到的米豆實際並沒有多少,昌邑人也知道自己即使爭取到再大的份額,平度州還是會過一手,所以他們決定直接找龍口來談這個問題。

他們也十分大方地地開出了條件,吳孟輝繼續說道:“只要龍口肯接濟米豆,昌邑這邊什麼條件都可以談,萊州府答應的條件他們也可以答應,萊州府不答應的條件,昌邑縣也能答應下來,若是到時候追究起來,一切責任都由昌邑縣來承擔。”

之所以能開出這麼有誠意的條件,昌邑縣的縉紳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府裡的知府、同知、通判、推官雖然也同情災民,也想爲這次的災情儘自己的一份力量,但他們是流官,萊州府即使遭受再大的災情,他們也只是十分痛心而已。

而昌邑縣本地的縉紳就不一樣了,他們生於昌邑長生昌邑,昌邑是他們真正的故土,他們當中或許有些人平時爲富不仁在鄉間橫行霸道,但是這個時候卻是堅定地站在昌邑這一方水土的利益上。

因此他們給了昌邑縣裡很大的壓力,以致開出的條件讓邱雲飛想都想不到:“昌邑那邊說了,只要米豆從海路運過來,昌邑的縣庫可以按照萊陽和招遠的慣例交給北海錢莊負責,如果北海錢莊不願意的話,也可以請龍江錢莊過來!”

邱雲飛這才明白昌邑縣那邊下了多大的決心:“吳老闆,這件事你不應當找我談,而是應當直接找柳少談纔對!”

“不!”吳孟輝卻有自己的想法,他說道:“這件事必須先找邱驛長您,跟您談好了,昌邑縣這邊纔敢找柳少去談,以後朱橋鎮與昌邑縣東西呼應,可是一件美事啊!”

第1064章 圈子第1152章 後方的流言第552章黃水大道第1079章 勤王軍第632章朝局變幻第737章 直取鄆城第1077章 攻心第402章流民第881章 魏忠賢的如意算盤第379章先走一步第744章 柳鵬的後手第707章 水到渠成第675章 以漢制漢第226章到龍口走一趟第838章 先養起來第459章:手頭緊第96章孫氏兄弟第653章大捷第738章 兩都互陷第890章 教難第1093章 折婉兒皇后第911章 兗西第814章 琉球第763章 盟劍的用處第825章 快刀斬亂麻第1033章 飛第357章研習所第885章 又一個風波亭第963章 稻草第233章司禮太監韓順第86章讓衡王府來領人第826章 起事第570章撫順堡第918章 柳督撫海納百川第482章三處錢莊第295章要什麼勘合第170章左擁右抱第942章 駐軍與築城第733章 山東人心如何第990章 意外第275章畝產一百八第198章到點了第729章 招兵買馬第94章簡單粗暴第5章大小姐第848章 紫塵隊第90章合夥大計第769章 七葉紅蓮第1145章 收穫的季節第149章陽謀第388章門庭若市第958章 宣傳戰第820章 登萊與關寧第887章 窗戶紙第552章黃水大道第763章 盟劍的用處第948章 兼有利害第380章有失體面第748章 盟劍之爭第620章:登萊互保第13章老賊用心第1126章 進退兩難第139章不破更好第177章政府公共關係第574章求一個送禮的機會第923章 勝負關鍵第1038章 用兵的時機第270章要退錢第1004章 各自爲戰第257章姚姐姐的身影第168章年味第749章 聞香聖女第886章 自古名將如美人,不許人間見白頭第460章小夥計第1076章 阻力第404章借力打力第330章:敲警鐘第883章 殺建奴第19章去哪兒第279章一些小小的要求第408章柳鵬的恐怖傳說第62章三十文錢的殺手鐗第597章失控第813章 朝鮮之變第1087章 優勢第1154章 毫無意義第419章飛蝗剋星第50章嚇尿了第462章冷風吹過來第139章不破更好第708章 下一步的重中之重第333章前後夾擊第603章廣鹿島第640章一個都不能少第286章老實人第985章 好算計第499章馬道臺來了第61章沒名沒份第894章 體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