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東林禍國論(七)
報紙是以刊載新聞和時事評論爲主的定期向公衆發行的印刷出版物。是大衆傳播的重要載體,具有反映和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
報紙從誕生到今天已經走過了漫長的歷史,公元前60年,古羅馬政治家愷撒把羅馬市以及國家發生的事件書寫在白色的木板上,告示市民。這便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漢代的邸報是中國最早的報紙。
1450年,歐洲的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技術,於是印刷的報紙開始發行。1493年,羅馬發行的報紙上刊登了哥倫布航海的消息。當時的報紙只是在發生引人注目的大事件時才發行。
1609年,德國率先發行定期報紙,雖是週報,但很快波及整個歐洲。世界上第一張日報在1650年發行於德國,法國1631年纔出現報紙,而英國由於當時發生了政治事件,報紙才得以發行。美國的第一張報紙是獨立前的1704年,由波士頓郵局局長髮行的《波士頓通訊》。歷史發展到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報紙已在歐洲各國相繼發行,並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喜愛和接受。。。
在遠征歐羅巴期間,張振嶽很有幸看到了這樣一份粗糙的報紙。當時他並沒有對此產生多少重視,因爲需要他重視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
即使是在離開歐洲的頭十年裡,張振嶽也沒有認識到報紙的重要性,只是在明朝滅亡之後,他在反思爲什麼清流多社會有那麼大的影響力的原因的時候才意識到報紙的重要性。
儒家能夠在中國封建帝王時代處於絕對統治地位的原因有二,一個是官員的選拔和由此帶來的士的特殊地位;二個是對文化的壟斷,導致他們對於言路的壟斷。
其中第二點尤其明顯,對於山野村夫和市井小民來說,他們是見不到什麼大官的,他們身邊的讀書人、有功名的士子就是最權威消息的發佈人。這也就是爲什麼魏忠賢派錦衣衛到江南抓捕東林黨的時候,數十萬市民會憤怒的圍攻皇帝的錦衣親軍。這數十萬雖然有東林黨誇張的成分,但是另一方面也說明了言論對於一個帝國的重要性。所以衆口鑠金、積毀銷骨。換句話來說,這些圍攻錦衣衛的市民纔是真正不明真相的羣衆。
張振嶽很清楚的意識到了東林黨的力量從何而來,就是把持言路,讓天下清議盡歸東林。
看起來確實是太可怕太強大了,即使貴爲皇帝,萬曆也無法戰勝這個清議,這就更不要說阮大鋮這樣讓清議弄得滿街喊打了。
但是張振嶽卻恰恰從這裡面找到了對付東林黨的辦法,其實人也好,團隊也好,其強大的地方往往和致命的弱點是一個地方。
你不是靠壟斷言論爲生嗎?那我就打破你對言路的壟斷。
張振嶽的辦法就是辦報紙,以及推廣文字掃盲運動。這個掃盲運動首先從軍隊開始,張振嶽知道自己的權力從何處來,所以他是不會允許有人搞亂他的軍隊的。
首當其衝就是在永泰元年元月,第一份報紙《皇家陸軍報》被刊發了。這個報紙是一旬一份,其最初的目的主要歌頌英雄事蹟,同時鼓吹主要將領,以及激發士兵鬥志。
第二份是《皇家海軍報》,作用也是差不多的。
而第三份報紙就是在五月刊發的《大明日報》,這個是以皇帝陛下名義發行的第一份官方報紙,這後來也成了人類社會最古老、壽命最長的日報,後面這個沒有之一。
有了報紙,很多事情就可以不需要藉助士子們那張隨時會跟着主觀意願歪曲的嘴而直接傳遞到百姓的耳中,影響到他們的情緒甚至是意志。
早期的大明日報是免費的,可即使是這樣,也引起了物質文化生活貧瘠的百姓們的注意,他們如飢似渴的拿着手中免費的報紙,四處向人請教自己讀不懂的字,努力去搞懂報紙上寫得什麼。而張振嶽也把握住了命門,他要求所有的文章必須口語化寫作,這樣讓讀者讀起來就更加輕鬆易懂了。
這一點可是那些動不動就搖頭晃腦故作高深的讀書人比不了的。
大明永泰元年十月二十五日的考試院之變引發的政治風波再次升級,當天下午在南京皇宮正陽門前,奉懿安皇太后懿旨,錦衣衛連續逮捕了跪地請願的黃道周等四十多位朝廷高官,驅散了其他請願的官員。
當晚,錦衣衛奉旨連夜查抄了這些官員的府邸,清查他們私下往來的書信,這就是著名的永泰元年大獄。
不過東平王顯然沒打算敗壞自己來之不易的名聲,他第一是沒有逮捕黃宗羲和顧炎武等人,也就是沒有對東林黨一網打盡,因爲他知道有些東西光是肉體毀滅是沒有的,只有其產生和發展的價值觀繼續存在,那麼自己就別想消滅這個事情。
第二就是他嚴禁錦衣衛對他們抓捕到的人員用刑,他根本就沒打算從這些人嘴裡弄出點什麼,然後辦成一個類似胡惟庸案或者藍玉案這樣的大案。他的眼裡還沒有值得他這樣做的對手存在,他雖然不是皇帝,但卻是目前大明的最高統治者,不亞於明太祖朱元璋的那種。所以他要做的就是把人關着就好了,他不希望黨爭加劇破壞目前的局面。
第三就是他沒有授權司法部門去定什麼案子,他決定親自出面,從思想層面去打敗東林黨。一個由崇高理想而生出來的罪惡實體,你要徹底擊敗他們也就只能從思想入手,這是後世的基本常識,是靠不斷的失敗積累出來的教訓。
事發後,張振嶽連御前會議都不參加了,而是點名讓方孔炤等一批文筆不錯的傢伙到東平王府來。然後此後的吃住就在這裡了,誰也不許離開,他有一篇大文章需要這些人蔘詳,而最讓人吃驚的是,張振嶽還把黃宗羲和顧炎武也“請”到了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