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章 再立新君(六)

第006章 再立新君(六)

紹宗駕崩的時間實在是太好了,直接奔着年終歲末去的,換句話來說,不管是立誰爲君,在這一年結束之前都必須有個定論,否則改元就會有影響。

也正是因爲這一點,黃宗羲策動忠君社上下再次爲擁立永王爲新君努力。在這些東林諸公復社諸子看來,自己首先是站着道理的,永王比五皇子年長,自然當爲人君。至於其他的都不是他們要考慮的,如果真要考慮健康什麼的,當年爭國本的時候就應該是福王登基了,事實證明老朱家的長子從明成祖那會算起,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是遺傳病患者。由此可見,這個結合嘉靖開始的幾代明朝皇帝的綜合表現來看,這個長子能不能繼承父輩的優點我們不得而知,但是繼承父輩的遺傳病卻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十二月十一日,黃宗羲他們已經開始計劃再次向皇太后上書的時候,宋國公宋小魯已經接到了威國公張振嶽的飛鴿傳書,隨後拉着唐王、黔國公上書,奏請立思宗皇五子朱慈煥爲新君。

這絕對是震驚整個昆明官場的大事件,傻瓜都知道威國公、蕭國公、宋國公是一體的,他們從不就政務輕易發表意見,但是一旦開聲,那就差不多是三人的共同意志,最終的決斷了。

結果這個事情一出來,原本熱鬧的無比的昆明就如同被人潑了一大盆冷水一般,立刻就安靜下來。傻子都知道現在這個時候還是不要站隊的好,在皇統的問題上要是站隊站錯了,將來想翻身都難。

五華宮裡也是一陣慌亂,宋國公的奏摺送到懿安太后的跟前,立刻就引起了宮裡所有人的注意。五華宮原本就不大,太監加上宮女也不過是一百多人,其中這太監還都是從北京一路帶過來的。沒有再如舊時那般再設二十四衙門,而是直接設了一個總管太監,還是威國公的恩主劉若愚擔任,這位老公公今年六十一了,先後侍奉了神宗、光宗、僖宗、思宗、紹宗五代皇帝,絕對當得起這幫太監的頭頭,兩眼火亮着呢!這些打北京來的太監一共三十人,路上病死一人,到了昆明水土不服又死了二個,前些日子又有一個不知道死活的外交大臣給弄死了一個,現在還有二十六人。就算是紹宗過去了,這裡需要服侍的主子也還有懿安皇太后、袁太妃、兩位皇子、兩位公主,這點人手顯然是不夠的。而且在昆明的三位王爺中,蜀王和桂王府上有太監自然不提,唐王府裡還要派太監過去。所以劉若愚計劃着再招募一些太監進來,可這事情威國公一聽就覺得緩緩,只同意從東南亞捉些性格溫順的閹割入宮充當雜役宦官。劉若愚也不知道威國公究竟是個什麼意思,只是後來真的送來了三十多個雜役宦官後,他也覺得人手勉強夠用,也就不多事了。

其實張振嶽並不喜歡太監這個職業,不是因爲太監擅權誤國之類的事情,這個好人壞人跟有沒有小弟弟沒關係。真正讓張振嶽討厭這個職業的原因是因爲身爲一個男人,想到要割小雞雞他就會不由自主的覺得自己下頭一涼。。。

懿安皇太后從劉若愚手裡接過宋國公的奏摺,小心翼翼的打開一看,看到朱慈煥的名字反而鬆了口氣。她轉頭對長平公主道:“長平啊,你親自去一趟,把你二個弟弟都帶過來,哀家有話要對他們說。。。”

過了一會,朱慈炤和朱慈煥就跟着姐姐長平公主到了懿安皇太后跟前。

“太后吉祥”三人齊聲道。

這時懿安太后張嫣已經屏退左右,然後把深邃的目光投向這三個孩子,良久無語之後才緩緩的開口道:“哀家把你們三個叫到這裡來,是有些心裡話要對你們說。雖然你們和昭仁公主一樣還是個孩子,但是你們都是大孩子,這些事情你們必須知道。”

張嫣嘆了口氣後徐徐道:“北京的那一幕相信你們還記得,你們的父皇幕後死得是何其的剛烈,可這就是生在帝王家的結果。一旦基業不保,無人能免。靠着威國公我們才得意保全性命,在這昆明生活下來。原本想着你們的大哥當了皇帝,家業也能守住,可是你們大哥身體不好,就這樣離開了。接下來,大明的江山、朱家的傳承就落在你們身上了。”

三個孩子聽的十分認真,一句話都沒說。

張嫣摸了摸朱慈煥和朱慈炤的頭後道:“你們是你們父皇最後的兩個男丁了,在未來的日子裡,你們一定要團結,要記得你們彼此是手足兄弟,遇事一定要冷靜。萬事不可急躁,一切都以保住這大明江山爲重,如果實在是保不住了,也一定要保住這朱家血脈香火的傳承。今時不同往日了,我們現在就是那江上的一偏孤舟,在風浪面前隨時可能被打翻打沉。所以你們要學習隱忍,你們要學會自我保護。”

說道這裡,張嫣又對朱慈炤道:“你是你父皇親自冊封的永王,你大哥不在了,論起來也當是你做皇帝。可是今天我想問問你自己的意願,如果在皇位和你五弟之間選擇,你會怎樣做選擇?”

朱慈炤比朱慈煥要大三歲,今年已經十五歲了,他看了看自己跟前比自己還強壯許多的小弟,想到自己和大哥差不多的身體,腦中浮現出父皇的不甘乃開口道:“兒臣願爲賢王,輔佐吾弟,守住大明的基業。”

“好孩子”懿安太后張嫣機動的摟過朱慈炤道。

而這個時候朱慈煥還傻乎乎的看了一下皇兄和太后,然後擡頭問長平公主道:“皇姐姐,他們這是做什麼啊?”

長平公主聞言蹲了下來對朱慈煥道:“皇弟弟,以後你就是皇帝了。”

二天之後,威國公八百里加急的奏摺抵達昆明,正式奏請立思宗第五子朱慈煥爲帝。

當天,懿安皇太后用印准奏。。。

第008章 遷都南京(二)第011章 躊躇滿志(一)第051章 啓航(一)第031章 牛刀小試(七)第072章 買賣招標(五)第012章 躊躇滿志(二)第020章 和記南陽(一)第033章 報仇雪恨(二)第045章 三年之約(二)第027章 奇恥大辱(二)第006章 出兵雲貴(三)第047章 三年之約(五)第020章 臺灣大海戰(五)第051章 擁立新君(三)第068章 決戰雅加達(三)第050章 擁立新君(二)第028章 鬥智鬥狠(五)第0001章 魂歸大明第024章 滔天惡浪(四)第021章 和記南陽(二)第033章 火併江湖(一)第029章 牛刀小試(五)第030章 奇恥大辱(五)第067章 決戰雅加達(二)第015章 大叛亂(四)第011章 抗滿游擊隊(一)第060章 王師北伐(四)第025章 山西鋤奸(四)第034章 東林禍國論(二)第062章 王師北伐(六)第043章 痛擊大順軍(五)第033章 平臺召對(五)第043章 荷蘭王國(三)第043章 武備優先(五)第073章 買賣招標(六)第039章 武備優先(一)第018章 西南王(一)第044章 招賢納士(六)第024章 鬥智鬥狠(一)第010章 遷都南京(四)第059章 海上堡壘(四)第048章 三年之約(六)第037章 大開眼界(五)第026章 中原之行(一)第051章 擁立新君(三)第018章 西南王(一)第006章 英雄救美(六)第003章 充軍遼東(三)第010章 北京的末日(十)第054章 寧遠大戰(四)第029章 東海之戰(四)第018章 總督江南(三)第037章 報仇雪恨(六)第065章 剿滅張獻忠(七)第0010章 大戰野豬(三)第054章 擁立新君(六)第042章 榮升參將(一)第068章 買賣招標(一)第004章 出兵雲貴(一)第027章 東海之戰(二)第034章 大開眼界(二)第027章 牛刀小試(三)第032章 得罪江家(三)第023章 狼城練兵(一)第004章 再立新君(四)第036章 報仇雪恨(五)第002章 天啓新貴(二)第007章 唐家兄妹(一)第054章 擁立新君(六)第029章 東海之戰(四)第008章 遷都南京(二)第035章 報仇雪恨(四)第022章 和記南陽(三)第036章 海商之路(三)第012章 東山再起(一)第001章 天啓新貴(一)第065章 威服南洋(五)第039章 東林禍國論(七)第059章 寧遠大戰(九)第021章 和記南陽(二)第024章 東海窩集部(二)第0008章 大戰野豬(一)第070章 光復南京(八)第037章 東林禍國論(五)第049章 遼東歲月(五)第040章 活捉四王子(五)第024章 狼城練兵(二)第033章 大開眼界(一)第017章 出兵歐洲(二)第016章 臺灣大海戰(一)第009章 定計昆明(三)第011章 後崇禎時代(一)第002章 充軍遼東(二)第078章 大爆炸(一)第010章 天日昭昭(七)第055章 擁立新君(七)第009章 北京的末日(九)第029章 平臺召對(一)第0010章 大戰野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