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直取高麗

朱元璋的聖旨抵達草原後,朱樉,朱棡,朱棣三人明顯感覺到了很大的壓力。

尤其是倭國叛亂的消息,更是讓三人心急如焚。

九州島現在可是三王的家業,現在等於是倭國在偷他們的老家,這怎麼能夠不着急,如果可以的話,他們只想現在就返回倭國。

可是現實情況並不允許,父皇的聖旨明確要他們在一個月內徹底平定殘元。

並且集結大軍奔赴高麗,先平高麗再平倭國。

朱樉面色陰沉的說道:“阿魯臺這個老東西太能跑了,如果不是還能搜尋到他的蹤跡,我都懷疑他是不是跑到北境去了。”

“他們這麼多人還能一直逃跑,糧食從哪裡來,總不能今日種糧食明天就收割吧,先前還能看到一些被煮爛的屍骨,現在連一根骨頭都看不見了。”

“莫不是他們連骨頭都磨成粉末給吃下去了?”

朱棡接話道:“看來是有人給他們送糧食了,這必須要好好的查一查,在這個節骨眼上誰若是敢走私販賣糧食給他們,我必定要蕩平他的九族。”

“他們現在應該是在兀良哈地區轉悠,再往東去就沒得地方,往北也大致不可能,我們加把勁,趁早把他們給解決了。”

“足利義滿這個雜種,竟敢反叛搶我藩國,等老子回去,一定要把整個本州島都拿下來。”

“先前父皇和太孫顧忌跟倭國全面開戰,所以只是要了九州島地方,這次應該不會阻攔我們了吧。”

說到這裡,朱棡微微停頓了下,而後鷹隼般的目光盯向朱棣,冷笑道:“說起來,前段時間聽老四你說想在倭國搞出一點動靜,好讓我們返回倭國藩地。”

“這次倭國突然反叛,是不是老四你在密謀什麼。”

“這可是勾結倭人,真要是你做了,到時候我藩國內有什麼損失,你必定要給我全部承擔下來。”

朱棣心中無奈。

他真的是想過借倭國之手來促使自己返回九州島藩地,但是這個計劃還沒有實施呢,就已經被派遣到草原這裡來進行北伐。

因此聯繫倭國那邊的事情,暫時也就擱置了下來。

他知道真要出了亂子,父皇也不會讓自己結束北伐,而是會另外派遣統帥過去平亂。

這樣一來對於他就沒有了意義。

沒想到倭國自己就出兵了,還聯合了高麗一起。

情況看似差不多,但實際上相差太遠了。

“別胡說,我現在去聯繫倭國對於我來說有什麼好處,難道現在父皇會把我派去倭國平亂嗎?”

“比起倭國,顯然我們大明更加在乎是草原問題,北伐不結束,哪怕是倭國再大的事情,也輪不到我們回去。”

“倒是阿魯臺這邊,我猜着或許他們跟高麗暗中勾結,高麗給他們提供了不少糧食和情報,不然他們如何可以一直維持,正常來說現在都要餓死一大片。”

朱棣沒有在勾結倭國的問題上去跟朱棡深糾,這種事情聊得越多就越是麻煩,朱棣的政治覺悟高,自然能夠明白這個道理。

他立即拋出殘元勾結高麗這個點來轉移視線。

不得不說還是很成功的讓朱樉和朱棡注意力轉移了過去。

朱棡悶聲道:“我早前就懷疑了高麗,不過先前高麗還未有叛我大明,現在高麗起兵顯然不是籌謀兩三日,看來我們對付的敵人,不單單是他們某一個了,而是殘元,高麗,倭國的聯合。”

“這些人蛇鼠一窩也還不錯,省得後面再費心思,一次都給解決掉了。”

“如今擺在我們面前的,就是瓦剌這個大麻煩,這些老鼠全部鑽進了森林裡,這要是跟他們去耗的話,說不定都要耗到年底才能逼出來。”

“或許瓦剌的事情我們可以先放一放,暫且先把殘元跟高麗滅了再說。”

朱棣沉吟一下,開口問道:“父皇那邊要是怪罪下來”

朱樉打斷了朱棣的話,直接道:“老三的提議很不錯,父皇要是怪罪,就讓我這個當二哥的頂着。”

“分兵瓦剌或許也是可以,但這對於我們快速拿下殘元跟高麗來說,就多了幾分波折。”

“那邊阿爾山的城牆已經是鑄造好了,瓦剌想要趁機做點什麼也沒那般容易,只要我們滅了殘元,獨留瓦剌也翻不起多大的風浪來。”

“高麗和殘元不盡早解決,我們在倭國的藩地也有很大麻煩,顯然父皇也知曉一些情況,不想讓我們的面子太難堪,所以這次去增援的統帥是讓老七去的。”

“老七是我們自己人,這也是父皇給的一個暗示,如果是別人把咱們的底細給發掘出來捅到父皇太孫那裡去,我們可就沒那麼好受了。”

“老四你常年在北平,兀良哈也去過多次,這次便是你的先鋒,先把兀良哈地區掌控了,至少要切斷殘元跟高麗的聯繫,如果能夠發現他們的糧道那是最好不過。”

“老三你帶領的隊伍,直接去兀良哈的中心地帶,如果找不到殘元,那就儘量逼得他們繼續北上。”

“你們兩各領十萬騎兵,務必要做到迅速奔襲,留五萬騎兵坐鎮阿爾山壓制草原,我帶十萬步兵五萬騎兵,還有足夠的攻城器械。”

“殘元那邊要是找不到,先直接打高麗,高麗必然會向殘元求援。”

“無論殘元來或不來,對於我們都是好事,如果阿魯臺在這個時候不支援高麗,那麼高麗往後必然不會再給阿魯臺送糧。”

“當然,他來的話最好,咱們一次都給收拾了。”

朱樉思索了一會後,冷靜的佈置了戰局的安排。

朱棡跟朱棣聽了,也沒什麼查漏補缺的地方,可以說已經很到位了。

在確定了計劃後,次日朱棡跟朱棣就各率十萬騎兵向着兀良哈地區進軍。

朱樉也在第三天籌備完畢,作爲壓後的攻城主力直奔高麗開京。

——

倭國和高麗的事情在京師醱酵。

朱元璋也立即下達了諭旨,對高麗和倭國進行全面的封鎖。

其中包括禁止所有的交易往來,並且在戰爭期間禁止任何人員,船隻與高麗,倭國接觸。

但凡有接觸者,全部按照謀反罪論處。 在任何年代,都少不了發戰爭財的黑心商人,尤其是高暴利的走私。

這個時候走私黑販出售貨物的價格,少說都是十數倍,很多行商都喜歡鋌而走險謀取暴利。

對於這樣的商人,大明自然要嚴厲的進行打擊。

沿海地區就冒出一批鬥智鬥勇了,不過在朝堂的層面來看上不得檯面。

實際上禁運對於草原效果顯著,但是對於同樣是農耕文明的高麗和倭國,就沒那麼好的反饋了。

這次的禁運主要還是在態度上。

因爲倭國和高麗帶來的影響不小,尤其是對於現在大明四處開戰的局勢,因此有不少大臣提議暫行暹羅,滿者伯夷之事,抽調一部分兵力進攻倭國或高麗。

高麗易滅,倭國難纏。

倭國最大的麻煩不是在於九州島,而是在於本州島。

就像是瓦剌鑽山林子一樣,在倭國本州島也有大量的森林存在。

當年朱英跟朱元璋之所以沒有進兵倭國本州島,也是考慮到這一方面。

作爲倭國的主要島嶼,生活着至少三百萬以上數目的倭人,這個時候就算是攻佔了倭國王都,還要面對大量的起義,進行累年積月的剿滅戰爭,對於大明來說得不償失。

不過現在的話就問題不是很大了,在平定了草原後,大明的糧食可以從南洋那邊不斷籌集,從而投入到跟倭國的戰爭中來,耗也能慢慢的把倭國徹底的耗完。

朱元璋拒絕了調動南洋和滿者伯夷兵力的事情。

在南洋以藍玉爲首的遠征軍,並不需要大明國庫的支持,不管是暹羅真臘的遺留,還是對現在南洋地區糧食的收集,供給藍玉那邊軍隊完全綽綽有餘。

滿者伯夷的情況基本上也差不多,其中還牽扯到投效大明渤泥國的事情。

朱元璋先前已經答應過要把渤泥國納入到大明統治中來,這個時候撤兵就等於損了朱元璋的面子,寒了渤泥國黃森屏這些漢人的心。

況且就目前的局勢來說,還完全沒有達到這樣的程度。

大明周邊的局勢都很緊張,但是在京師看不到半點戰爭的景象,甚至因爲暹羅,真臘,占城併入到大明統治的緣故,從而導致更多的南洋商人來到大明。

因爲從身份上來說,他們已經屬於大明的一員,在貨物的購買上也變得跟大明商人一樣。

而且南洋海域已經被大明徹底掌控,這些商人的海貿更加有安全保障。

對於許多真臘暹羅的商人來說,被大明滅國反而是一件好事,他們也不在乎誰是這片土地的統治者,只要能夠賺取到足夠多的錢財就行。

皇宮裡的氣氛還是比較輕鬆。

朱元璋讓老七朱榑領着二十萬兵力去到倭國九州島,不說反攻倭國本州島,但穩住九州島的局勢不是多大問題。

朱榑是朱元璋第七子,出生在大明建立前的第四年。

他當然跟朱樉,朱棡,朱棣這些第一梯隊的皇子比不了,但本身不管軍事能力,還是領兵作戰的經驗,那也是穩穩的在大明第二梯隊頂尖水準。

不過和大多數會打仗的皇子差不多同樣的性格,都比較殘暴。

其實這次最初去倭國領兵的人選並非是朱榑,朱元璋有意讓老六朱楨過去。

老六朱楨也是爲數不多能夠帶兵打仗的,不過因爲朱楨在湖廣,雲貴,四川廣西表現得比較良好,不像是其他皇子那麼殘暴,帶兵打仗治理地方都很不錯。

地方上的官員對其也是讚譽有加。

朱元璋也需要一位這樣的皇子來處理關於雲南的問題,不能說完全把雲南全部交給沐春。

即便是因爲藩王政策變革緣故從而收了朱楨的藩國,但朱楨一直還是以皇子身份在治理地方。

最爲主要的是,在一統南洋的局勢裡,不能只依着從海邊這一條線路,這樣延伸南洋南部地區就變得很是麻煩。

橫斷山脈的阻隔從安南無法過兵直抵瀾滄,那麼雲南的地理位置就很重要了。

暹羅之後,雲南這邊肯定也要走出來,呈現夾擊之勢對付曾經蒲甘王朝分裂出來的這些國家。

還有的因素就是對於幾個在倭國藩王的底細問題了。

老六朱楨去了倭國,就肯定是奔着封藩倭國去了,且大概率是要掀前面幾個哥哥的老底,到時候內部出現矛盾也是個麻煩事情,有些東西大家都知道,但不能擺在檯面上來。

朱英的心態還是很輕鬆,沒有因爲倭國高麗的關係而氣急敗壞。

爺孫倆在朝會後,便聊着關於藍玉的事情。

朱英道:“涼國公在暹羅半島的兵力已經是籌備好了,按照現在的時間來算,要不了幾日水師也能穿越馬六甲抵達,就等着運送大軍去天竺。”

“之所以耽擱了這些時日,主要還是南洋那邊的春耕跟咱們這邊不同,真臘和暹羅那邊今年的收成還是很不錯,在許多貴族裡的倉庫裡,甚至還有很多腐爛的大米。”

“這些南洋的貴族不知如何作想,寧可是壞了都不願意拿出來分一些給百姓,不過這對於我們的統治還是很有好處,在底層百姓這塊,顯然幾乎沒有什麼反對之聲。”

“現在還在鬧事情的,無非就是從前的那些貴族了,我已經吩咐了過去,對於這些貴族一定要實行嚴格的處置,就算是有一些隱患也無所謂了。”

大明對外的治理比較簡單粗暴,並不是搞的跟雲南一樣,實行當地土司自治,而是跟後世差不多,打貴族分田地,團結底層百姓。

這樣能夠迅速的獲得底層百姓的支持,不管是在治理還是賦稅上都有許多好處。

朱元璋倒不是很看重這些,由得大孫去辦便是。

反倒是對於天竺的一些情報很感興趣。

“先前大孫說要讓藍玉這些軍隊直接把整個天竺都打下來,那些天竺士兵,真的是有這麼無用嗎?”

對此,朱元璋還是很好奇的,且覺得有些不敢相信。

第七十章:改日第374章:謀逆大案第490章:大白豬的到來第677章:佔王的堅持,太孫的安排第701章:向大明進軍的帖木兒第333章:血染京師第670章:少主朱英第291章 :大明四大商會(求訂閱求月票)第615章:萬民館第694章:愛會轉移第606章:大明擴軍,備戰天下第580章:十八億大明寶鈔第327章:刺殺太孫的後果第236章:朱英的處理手段第695章:錢莊擠兌,京師風波第554章:接管占城王宮第二十一章:爺孫倆的第一次見面第460章:強大的沐王府第五十九章:絕對是親大侄子第486章:朱棣和朱棡的聯合第187章:朱英演武,被震撼到的老爺子第三十九章:至死方休第739章 朱元璋要擴充大明疆域第八十一章:大小琉球國第736章 吃獨食的晉王朱棡第731章 岌岌可危的倭國天皇第530章:占城國讓城第774章 萌生死志的朱元璋第231章:大明的嚴重問題第二十四章:調查,暗手第756章 準備帶朱元璋坐火車第三章:朱棣暗子第650章:大明遠洋艦隊的威脅第813章 倭國進行的豪賭第385章:官道行走之權第471章:可憐悲哀的朱允炆第420章:軍事學院,開學典禮。第500章:忌憚的邊關將領第435章:肉爛在鍋裡第315章:有被驚到的朱元璋(求月票)第467章:張士誠的張第426章 :巡查之初第185章:朱棣的野望第110章:朱元璋遺詔第五十六章:朱英的底子第123章:最適合當皇帝的大孫第830章 彈劾藍玉謀反第380章:讓咱的老兄弟們,好生回憶第232章:大哥不好,小姨被人劫走了!第546章:七日奏報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八十四章:不裝了,我攤牌了,我確實不是我爹生的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699章:連夜跑路第321章:被遺忘的犯人第323章:安定京師治安的決心第696章:破局的方法第463章:姐姐對弟弟的血脈壓制第652章:淮西勳貴集團的尷尬處境第166章:火繩槍出(求月票求訂閱)第289章 :拖出去砍了(求訂閱求月票)第307章:關門,放大孫(日萬初始,求月票,求訂閱)第467章:張士誠的張第128章:秦王投誠第784章 掃蕩草原建歸化城第九十二章:關於朱英的安排(求訂閱,月票)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296章 :找死可就別怪我了第747章 那我能跟着一起去嗎第514章:海商的福音第604章:倭國熱第517章:海貿第708章:被學霸統治的恐怖,國之棟樑第454章:大明官員的幸福日子第199章:太子殿下復活了第785章 蒙古聯合衝擊呼倫貝爾第472章:夷三族第281章 :真當陛下提不動刀了?第十三章:北鎮撫司小旗官第806章 高麗反叛,倭國要收復九州島第152章:朱元璋的孤獨(年底求月票)第698章:來自朱英的反擊第560章:搞風搞雨姚廣孝第556章:倭國變故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814章 平定倭國,改四大行省第626章:狩獵第779章 把機會留給年輕人第416章:實業興國第474章:工人公會的成立第315章:有被驚到的朱元璋(求月票)第354章:棄筆從戎第426章 :巡查之初第724章 水師對占城幫派的威懾力第三十九章:至死方休第605章:成爲傀儡的安南王室第148章:老師說的話,竟然是真的第391章:朱元璋的原諒第831章 大孫,登基吧第348章:朱棣的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