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章 見面就跑的李成桂

朱英描述的藍圖,讓朱元璋的精神都變得振奮了起來。

這是一條新的路子,尤其是對於現在的大明來說。

熟讀歷史的朱元璋也清楚,無法繼續開擴的王朝,終將會慢慢變成一潭死水,逐漸的腐朽。

到了那個時候,就是王朝滅亡。

朱元璋設立了大量的制度來規範官員,百姓,也是爲了讓大明能夠有更長遠的國祚。

在聽到大孫對於東勝神洲的猜想和決定後,格局一下子就打開了。

“看來咱們需要在這條航線上,投入更多的錢財。”

朱元璋忍不住開口道。

在想明白了這些事情後,他反而比大孫更爲着急了。

現在大明有了蒸汽鐵甲船,除了在石炭這塊比較麻煩外,應對海上風險能力提高了太多。

況且沿着海岸北上,相對來說也比較安全。

石炭這些,在大明正得到大力開發,蒸汽機的應用使得開礦要比之前更加高效了。

火藥對於開礦也起到很大作用。

其他礦藏或許在中原因爲被不斷開發導致存量不多,但石炭的應用不算長,儲量還是很足夠。

草原那邊,本雅失裡被活捉,阿魯臺逃進了大森林。

大明一下子就能抽出手來對付高麗了。

李成桂的壓力頓時拔高。

“這些該死的韃子,當初的威風去到哪裡了,怎麼就能如此簡單被大明滅掉。”

“殘元太子是豬嗎,這都能被活捉。”

“該死,該死,該死,現在大明一定在集結軍隊要對付我了。”

李成桂在宮裡發飆,昂貴的瓷器被不斷砸碎,依然解不了李成桂的怒氣。

甚至看到跪着的宮女,李成桂都直接一腳就踹了上去。

唯一可以巍然不動的,也就只有穿戴甲冑站在後邊的禁衛軍統領王虎了。

“王虎,我現在該怎麼辦。”

發泄一通的李成桂坐在了地上,他現在精神都已經有些崩潰了。

大明的壓力太大,尤其是探查到的消息,數十萬的軍隊這根本不是高麗可以抗衡的。

更別說大明在攻城這塊尤爲擅長,況且高麗城牆規模不算大,想要阻擋明軍顯然不足。

“或許大王可以先躲避一下。”王虎提出了一個還算中肯的建議。

高麗最初仿照當時遼朝、宋朝,建立四京體制。

除了開京外,還有西京,東京,南京。

整個高麗也就是這四個城池可以阻擋明軍,其他小城不值一提。

西京也就是後世的平壤,現在掌控在大明寧王朱權手裡,自然是去不成了。

李成桂的選擇也就只有南京漢城和東京慶州。

這個時候的李成桂就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當即決定跑路。

其實開京的位置還是很好的,可面對明軍首當其衝。

後邊一點的南京漢城,或者說臨海的東京慶州纔是李成桂決定去的地方。

哪怕是戰敗,李成桂也能乘船從東京慶州去倭國避難,雖說是寄人籬下,但至少性命保住了。

高麗的戰爭很快就打響。

明軍做了充足的準備,以朱樉爲正軍的數十萬明軍堂而皇之的就進入到了高麗地區。

寧王朱權在這裡掌控的軍隊,很快就加入到了明軍之中。

許多高麗士兵其實對於明軍並沒有反感,因爲高麗一直都是屬於大明的藩屬國,那麼宗主國的人來了,這難道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面對明軍的大舉進攻,多數城池連一點反抗的意思都沒有。

大多數高麗的小城,總共士兵就那麼幾千人,拿什麼來阻擋數十萬的明軍,這跟用雞蛋去撞石頭有什麼區別。

大軍一直抵達開京都沒有遭遇過任何抵抗。

到了開京城下時,朱樉還以爲要打一打。

然而開京城門大開,裡面的大臣直接就出來跪降了。

這讓朱樉和朱棣有些無語。

尤其是朱棣。

因爲朱棡活捉了本雅失裡的關係,這導致他從某種程度上受到了很大打擊。

雖然明面上朱棣沒有要跟朱棡競爭的意思,但誰心裡能好受呢。

還想着大幹一場,結果就這?

對於開京城的守將還有大臣來說,他們的大王都已經跑路了,爲什麼他們要送死呢。

對抗明軍對於許多人來說,都有一種叛亂的感覺。

最主要的是,他們並不覺得明軍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背鍋的是李成桂,哪怕是被大明統治,頂多是換個大王罷了。

這邊剛剛抵達漢城的李成桂,就收到了開京城投降的消息,氣得直罵娘。

“這些叛逆,枉我還那麼信任他們,卻連一點的抵抗都沒有,見到明軍就直接投降,簡直是高麗的恥辱。”

“不要落在我的手裡,總有一天,我要將他們全部處死。”

李成桂氣呼呼的罵道,不過冷靜下來後,又開始準備逃跑計劃了。

漢城顯然是守不住的,如果被圍城,那麼他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了。

而東京慶州,纔是李成桂的目標。

他準備把所有的兵力都集中起來,在東京慶州對明軍進行頑強的抵抗。

在這一點上,李成桂的思維還是很清晰的。

因爲他不需要去守住大片的疆域,只需要守住一座城池,拖住明軍就好了。

他相信明軍不可能在高麗逗留太久的時間。

同時他盼望着,阿魯臺能夠趁着這個機會從大森林裡跑出來,這樣明軍就不得不去追捕阿魯臺了。

只要明軍離開,那麼高麗還是他的。

聚集了兵力,李成桂再次攜帶了大量的糧草後勤,向着東京慶州趕去。

這次留守漢城的將領,他換成了自己的心腹。

爲了保守起見,他帶走了這名心腹的妻兒。

當然,不只是他,包括許多大臣和將領的妻兒,基本上都帶走了。

從漢城到海邊的東京慶州,需要跨越大半個高麗地區,有六百多裡地。

李成桂帶着太多人和糧草金銀了,每天大概只能走五十里,已經是極限了。

這也就意味着這也就意味着他至少需要十天以上的時間,才能夠抵達東京慶州。

這也就意味着漢城要堅守十日以上才行。

李成桂給他們的交代也沒讓他們死守,但至少要守住十五天。

如果他聽到消息,漢城沒有守住十二天,那麼他們的妻兒將會全部被處死。

李成桂留下的兵力只有兩萬人,不過在守城這塊已經大差不差了,畢竟城裡還有許多百姓可以幫忙。

古語云:十倍攻之,五倍圍之。

也就是說攻城需要守城十倍的兵力才行。

朱樉的軍隊,主要還是以騎兵爲主,其中步兵加上先前寧王的兵馬,總共十二萬人。 在攻城這塊是足夠了。

但是時間上就不會很快。

漢城的城牆還算是不錯的,李成桂讓他們守城半月才能投降,這確實沒有爲難。

理論上來說死守的話,兩三個月都不是問題。

明軍單單打造攻城器械都不止半個月。

漢城城下。

城門緊閉,城頭士兵把守,這意思很明顯了。

“看來李成桂這傢伙又跑了。”朱棣瞧了瞧城頭的情況,開口說道。

朱樉不由問道:“何以見得。”

朱棣道:“李成桂的手裡有十萬左右的兵馬,但是城牆上的守兵顯得密集,實則有些稀缺。”

“他們故意掛上了李成桂的王旗,想要營造李成桂在此的感覺。”

“但如果李成桂真的在此,我等大軍襲來,他必定登城而望。”

“開京那般城池說丟就丟了,他又怎麼會死守不過幾日路程的漢城,顯然是個障眼法罷了。”

朱樉點點頭,隨手向旁邊問道:“老十七,你在高麗也呆了不少時日,這李成桂的性子也大致瞭解,是跑了嗎?”

寧王朱權道:“四哥說得很有道理,李成桂十有八九跑了,瞧他這般模樣,是打算去往海邊。”

“去海邊如若守不住城,就打着逃亡海上的想法。”

“高麗跟倭國勾結,他大致是想去倭國避一避。”

朱樉說道:“這李成桂倒是個聰明人,是想要拖着咱們,好讓那阿魯臺來給他分擔壓力。”

“既是如此,那這城也就沒必要強攻了,平白折損了將士。”

“老四你跟老十七分別領五萬騎兵去追擊李成桂,這城且先圍了。”

漢城不水什麼狹關險道,完全可以繞開。

五萬騎追擊,在平原上也就足夠了。

從目前收到的情報來看,李成桂似乎是打算前往東京慶州。

但也不一定。

如果李成桂打算從海上跑路的話,東京慶州並不是很好的選擇。

誠然那裡城牆也算高大,能夠堅守一段時日,可一旦被圍,就等於是沒了路,哪怕距離海邊只有不到三十里地。

向南,李成桂有數個選擇。

首先是慶州,其次釜山,順天,羅州都有可能。

“或許他跑到歧城島也說不定。”朱權看着地圖思索着道。

歧城島也就是後世的巨濟島。

朱棣瞧着地圖,說道:“還真有這可能。”

比起其他地方,顯然歧城島的位置更好。

首先四面圍海,這就能有效阻擋大明騎兵,而且守不住隨時都可以乘船離開。

不遠處就是對馬島。

明軍則只能以海船擊之。

李成桂還能繼續向倭國逃。

朱權和朱棣越看越覺得可能。

“或許李成桂沒這般聰明,其他地方也不能放過,我等主力向歧城島追擊,其他地方派些探馬即可。”

“要是去了其他地方,也沒這般麻煩了。”

朱棣想了想說道。

這方案得到了朱權的肯定,當即不再猶豫,合兵七萬直奔歧城島而去。

另外三萬兵馬分別向着有可能之地探查。

李成桂還是有幾分本事的。

就像是朱棣他們所猜測的那樣,高喊着去東京慶州只是個幌子,他根本就沒打算守城。

出了漢城行了七日後,李成桂尋了一處埋伏之地安排了兩萬士兵,進行對明軍的埋伏。

而後把人員分成四份,分別去往東京慶州,順天,羅州,他自己則帶着兵力和財寶趕往歧城島。

李成桂沒有打算慢吞吞的趕路,他的手裡還是有一部分騎兵的。

其中不少戰馬來自於草原的捐獻。

不管怎麼說,他都給出了五十萬石糧食,要一些戰馬不過分吧。

而阿魯臺本身已經沒有能力去豢養更多的戰馬了。

李成桂帶着八千騎兵,脫離了慢悠悠的行軍車隊,直接奔着歧城島去。

在歧城島,他還有五萬水師軍。

這就是他跑路的本錢。

哪怕是歧城島守不住,還有對馬島,後邊還有倭國可以退。

李成桂想好了很多的退路。

他勢要跟明軍周旋到底。

主打一個字:拖。

拖到明軍離開,就是他李成桂的勝利。

哪怕高麗明面上落入大明手裡,那也沒多少在乎的了。

在如今的局勢下,能夠活下來,纔是大本事。

甚至李成桂都想好了,如果倭國那邊情況不好的話,他乾脆丟了這高麗王的身份,跑路南洋,甚至是西洋。

這個時候的李成桂,並沒有當王的心裡包袱。

高麗王的名頭到手還沒有半年呢,先前的他也只是個將軍,所以看得開。

人啊,要活下去才行,從起事那天起,李成桂就已經想好了退路。

李成桂留下的兩萬伏兵,還是靠着地勢給朱棣跟朱權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也僅僅是麻煩而已。

在七萬騎兵鐵蹄之下,兩萬步兵完全是不夠看的。

更別說是朱棣和朱權帶隊。

李成桂並沒有告訴這些步兵自己的目的,還是秉承着去往東京慶州的說法。

不過審訊得來的消息,反而讓朱棣和朱權更加堅定了其逃往歧城島的可能。

正常的士兵怎麼可能知曉自己要往哪裡跑,在明軍審問下,幾乎大多數的高麗兵都說出了李成桂去往東京的事情。

他們並不是撒謊,而是聽到的消息就是這樣。

只是連士兵都能知道的消息,顯然作不得真。

朱棣朱權再次啓程追擊李成桂。

在第三天的時候,就看到了遠方的車隊,還有零星的士兵護送。

車隊裡的,幾乎都是一些老少,哪怕是士兵都是湊數的。

在得知李成桂已經帶着騎兵先行離開,朱棣和朱權趕忙繼續追擊。

如果能在李成桂進入到歧城島前攔截,那事情就要簡單許多了。

第620章:大明太孫駕臨倭國第552章:大明的強盛第227章:人間清醒的呂氏第428章:朱元璋的改革第773章 朱元璋病重,太孫監國第339章:嚴查京師牙行第697章:這不是撞槍口上麼第723章 介入占城幫派第836章 求助大明第791章 李景隆的消息.第582章:備軍三十萬,平定安南第744章 來自於後世的快樂第439章:倭商第239章:軍心可用第690章:自救的辦法,襲擊大明太孫第326章: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816章 又要搬家的藩王們第239章:軍心可用第802章 進攻帖木兒的方法第625章:有被嚇到的倭國貴族第840章 (全書完)新皇登基,日月同輝第七十四章:祭祀第518章:出海第546章:七日奏報第747章 那我能跟着一起去嗎第424章:朱棣在倭國第423章:開海第814章 平定倭國,改四大行省第125章:純手工打造第673章:對朱允炆的敲打第271章:喜歡搞壟斷的朱英第621章:教化倭國第136章:對於姚廣孝的處置第449章:倭國天皇密信第745章 當爲我大明之福第805章 倭國反叛第六十二章:徐妙錦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423章:開海第272章:京師大閱兵的準備第707章:史上最強學霸第711章:姚廣孝回京,七年變化第191章:拜見東家(求月票,不投就作廢了呀)第197章:操練皇子皇孫第102章:朱英的心思(求訂閱求月票)第764章 全面戰爭的來臨第661章:四大藩王的私兵第759章 火車出新時代的開啓第680章:大明全面改革之初第二十八章:怎麼就當真了呢第365章:朱元璋的思念第282章 :朱英的大善第535章:對兵權的迷戀第832章 登基沖喜,帖木兒暴斃第790章 平定草原.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309章:藩王們的焦慮(求訂閱,求月票)第445章:對朱高熾的看重第782章 想投降那正好第681章:親手放出牢籠第556章:倭國變故第405章:難搞哦!第699章:連夜跑路第268章:對藍玉的安排第451章:雞肋之詹徽第三十七章:對策第478章:朱英的長生牌位第552章:大明的強盛第十六章:朱英畫像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701章:向大明進軍的帖木兒第714章:這該死的儀式感第583章:想要擺脫大明的安南第120章:蛻變的朱允炆第234章:真相大白第662章:叛亂四起的安南第643章:四大藩王的謀劃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799章 進軍真臘第485章:被說服的晉王朱棡第839章 登基前夜第359章:學堂之爭第252章:被大明京師震撼到的帖木兒孫子第645章:大明要謀取拜占庭帝國?第607章:咱可就你這麼一個老兄弟了第741章 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399章:大明正統,禮儀之邦!第163章:懾服藍玉第781章 御駕親征第687章:太孫辦事,哪需要什麼證據第208章:老朱家不務正業的奇葩子孫們第264章:不僅造反,還稱帝了第577章:北元漢臣迴歸大明第250章:明朝張三丰第120章:蛻變的朱允炆第260章:嶄新的大明第307章:關門,放大孫(日萬初始,求月票,求訂閱)第463章:姐姐對弟弟的血脈壓制第739章 朱元璋要擴充大明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