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皇權下鄉的終極武器

第157章 皇權下鄉的終極武器

“我明白你的顧慮了。”

看着這位來歷莫測的秋先生。

姜星火用手中的銀幣挖了個洞,插在了地面手繪的棋盤上,隨後又草草埋了點土在表面。

“這枚銀幣是稅收,棋盤上的格子是天下的無數個鄉鎮,而稅收紮根於此,皇權無可奈何,‘士紳一體納糧’的政策執行不下去,是也不是?”

“自是如此。”夏原吉點了點頭。

姜星火揉了揉蹲了半天有些發麻的膝蓋,繼續說道。

“那你既然覺得執行不下去,我們不妨來說道說道,什麼叫做政策執行?”

這個問題,問的朱高煦和夏原吉愣了下神。

什麼叫政策執行?

“我沒告訴你我來查,你難道就不認真準備了嗎?”

覺得:嗨,下個定義有什麼大驚小怪的?誰不會謅幾句呢?

“其次,在理論上收稅的人最好是外鄉人,或者跟本地不相熟的人,否則,很容易受到各種關係的掣肘。”

朱高煦補充道:“姜先生說的保守了,甭說上戰場七八年沒死的,就算是一年裡,幾次大戰打下來沒死的,都算是頂精明強悍的老卒了。”

朱棣問的是兩位尚書,自然不想厚此薄彼。

聽到這裡,朱棣也曉得,似乎、好像,建立一個獨立的鄉級收稅機構,從成本和人員上考量,都不可行?

這不由地讓朱棣有那麼一絲絲地鬱悶。

在大明的基層,士紳與宗族混雜在一起,盤根錯節,無從理清。

“請問你們覺得,負責收稅的人,應該以具有什麼樣的特徵和能力爲佳呢?”

事實上,近代科學體系的重要一塊地磚,就是【下定義】。

就是說不出來,總結不出來成體系的東西,就跟中國的工匠技藝一樣,會做不會說,沒有體系歸納。

姜星火還沒繼續說下去,夏原吉就急促打斷了。

東西誰都懂,誰都會做,但像姜星火這樣給定下標準,做出定義,卻很難。

“識字、懂術數、廉潔、異鄉人。”

朱高煦一聯想到手下那些驕兵悍將的德行,不由地深以爲然地點了點頭。

夏原吉說的可太對了!

“廉潔不能靠人品,需要靠相應的制度。”

“持續的意思就是,一旦你犯了事,以後大半輩子的薪俸就沒有了,這個薪俸,可以是退伍的賞賜按年分批發放,再加上新的職位的薪俸,綁定在一起。”

姜星火笑道:“我告訴你我來查了,你要認真準備。”

但是夏原吉此時當局者迷,哪怕略有警覺,也只能點頭稱是。

“那廉潔呢?怎麼保障?這羣老卒,定然是驕橫慣了吧,到了地方鄉里,幾頓酒灌下去,好吃好喝再送上那些腌臢的享受,說不得就被人擺平了。”

當這個問題問出來的時候。

“請問,大明的什麼羣體裡,充滿了來自五湖四海的異鄉人?”

任何一個對大明基層治理有過一點點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就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正如秋先生所說,負責收稅的人,需要有四項能力或條件。”

夏原吉也想說的,就是這套意思。

“自古以來,辦事的都是人嘛,再好的政策,都需要具有相應素質和能力的人去執行,才能保證政策不走樣。”

“所謂政策執行,指的就是如朝廷和下面布政使司、縣衙等等,這種政策的執行者,運用各種包括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資源,通過組建對應的組織機構,採取包括瞭解釋、實施、服務、宣傳等方式,將‘政策觀念’本身的內容,轉變爲‘現實效果’,使得既定的政策目標得以實現的過程。”

人的道德底線這種東西是萬萬不能試探的。

“也就是制度保證廉潔的第二個方面,巡查體系。”

夏原吉答道:“現在中央有戶部統籌收稅,十三布政使司,由承宣佈政使主管賦稅。直接管理賦稅的,布政使司下有稅課司,府一級有也有稅課司、稅庫司、河泊所只是到了鄉一級,就需要裡甲來督徵糧賦了。”

在這個時代的軍隊,軍官對士兵的懲罰是再普遍不過的現象,在戰場上不服從紀律和指揮,解決辦法大概率就是“借你人頭一用”。

“如果我把戶部所有的事情,都像這樣按流程規定好.什麼事情是哪個司負責,具體到哪個人,後續需要怎麼做.是不是會明顯地提高效率呢?”

夏原吉深深蹙眉,他總覺得,軍隊的老卒距離合格的稅收官之間,缺乏的條件還太多太多。

只會覺得有點發愣。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說只有靠個人領悟才能學習,靠那種“見心明性”式的學習,永遠培養不出來近代科學體系所需的人才,以及推動近代民族國家崛起所需廣大的產業工人。

“你很聰明。”姜星火笑了笑。

“所以嘛,除了異鄉人,這不就又額外滿足了一個條件——精明強悍。”

“什麼可能?”夏原吉凝神問道。

——————

而大明所謂的“鄉”也不是行政區劃,只是民間自發認同形成的地域概念。

如果都是些不符合要求,能力、品行達不到要求的,反而既收不上來稅,又很快就會腐化墮落。

他們的力量是如此地微小,以至於大明的軍隊輕易便能把任意一處摧毀。

皇權不下鄉,看來確實有其原因。

兩位尚書不由地心頭一跳,姜星火明知山有虎,爲什麼還要偏向虎山行?

但實際上,兩人都知道,這種人事方面的問題,問的其實是吏部尚書蹇義。

朱高煦一激靈,他的大鬍子都彷彿要翹了起來。

或者說,這是對蹇義的一次考察。

“刀把子加錢袋子,天下,可就要大亂了!”

那麼按照每個縣有七個自然鄉來計算。

大明,有一千四百二十七個縣!

當這個完整的定義甩出來的時候,夏原吉方纔瞭然地點點頭。

那麼大明帝國的高層決策者就必須衡量一下。

如果這個難題有解,上千年來的歷代王朝,爲什麼找不出答案?

朱棣不由地點了點頭。

姜星火安撫道:“別急啊,是否建立單獨的鄉級稅收機構,這個問題可以暫時擱置,我們按照政策執行的流程,繼續看下去。”

“沒到解甲歸田的時候,國家需要用,難道還能拒絕接着做事不成?”姜星火說道:“再說,老卒不代表他真的七老八十,十幾歲上戰場,打滾了七八年便不算老卒了?不想接着打仗了,或者受了一身傷,該不該退伍?退伍怎麼安置?難道年紀輕輕血氣旺盛,又在軍中學了一身殺人技,要放回原籍惹是生非嗎?”

至於姜星火會有什麼辦法?

蹇義和茹瑺不覺得姜星火會有什麼辦法。

“軍隊!”

姜星火在地面上,寫了明察和暗訪兩個詞。

“收稅的人,首先需要識字,懂術數。”

而這種感覺,就好像是獵物循着一路誘餌,最終要掉到陷坑裡一樣。

姜星火又在泥土上用手指劃拉出了幾個字。

但奈何靖難之役,南北軍雙方爲了消滅對方,都是卯足了勁兒,往最大限度上徵召兵員。

姜星火說的很客氣,但兩人自然只能先聽聽再做結論。

每個縣,都按照地圖上的地域,順時針劃分爲數十到上百個“都”,“都”並不是行政單位,僅僅是便於標識的地域劃分,相當於大明縣級地圖裡的一個個小格子。

太對了!說的太對了!

如此一來,因爲靖難之役被徵召,需要解甲歸田的大量老卒,就有了安置的去處,而且在財物和榮譽上,都有了新的保障。

大明必須要養活跟現在官僚體系人數幾乎一樣的一套新班子。

夏原吉幾乎是脫口而出。

“否則的話,連姓名都不會寫,算賬都算不明白,怎麼可能收得好稅?被人蒙鬼一樣哄騙罷了。”

“便是如此,鄉和鄉以下,朝廷只能靠士紳擔任的裡甲組織來收稅。”

對於天方夜譚的事情,人們不會覺得震驚。

但他還是在繼續嘴硬。

是的,這個答案對於大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就是天方夜譚。

“便是如此了。”姜星火繼續說道,“至於誰來監察稅收巡查機構的問題,這個先放下,如果要這麼套,那就沒完了,先說下面的。”

說來也新鮮,夏原吉這個在戶部打轉了這麼多年的能臣,如今仔細想想,什麼叫做政策執行,他心裡跟明鏡似地,但要是清清楚楚地想說出口,卻又說不出來。

當朱高煦聽到這句話時,眼眸中頓時流露出了狂熱的神情。

在這種建立新的鄉級稅收機構註定賠本,而且賠本了選了人,若干年後一樣腐化墮落成無效機構的選擇面前。

茹瑺補充道:“而且陛下,如果是要稅收人員常駐鄉里,無論是什麼人,住的久了,經年累月間,都會被當地人影響、同化,繼而變得跟現在的裡甲制度無二的。”

而靖難之役,改變了這一切。

就好似.拔毛。

“我的答案是,有!”

誰能想出來辦法?

這就是個無解的難題!

皇權不下鄉,也不是大明一朝的問題。

“那麼說了這麼多,到底有沒有辦法破解呢?”

畢竟,他爹朱元璋的制度裡,衛所賺錢衛所花,一文別想帶回家。

密室裡,朱棣問道。

姜星火肯定道:“那你們說,收稅這件事,需不需要準備一個專門的組織去做?還是說,讓現在的去做就好了?”

這樣就會如姜星火所說,極大地增加了退伍老卒在擔任鄉級稅收官時,犯罪的成本。

茹瑺點點頭,就是這個道理。

沒有給他們反應的時間,姜星火繼續道。

“制度保障廉潔,在三方面。”

“那怎麼辦?”朱高煦問道。

姜星火緩緩說道。

大明帝國正式在編的官員隊伍,到了建文末年永樂初年,也“不過是”四萬多人!

換句話說,如果大明下定決心皇權下鄉。

只有通過嚴謹的方式,將各科學體系內的分類學科的所有事物,都用【下定義】的方式進行解釋,才能成體系成系統地培養各個學科的相應人才。

夏原吉幾乎說出了跟蹇義同樣的答案。

②人事準備

“畢竟,如果解決不了機構和對應人事的問題,那麼後續的政策執行,也就無從談起。”

爲了更好地收稅,反而造成了新的冗官和超額的支出,多收上來的稅,能不能彌補這部分支出呢?如果是賠本買賣怎麼辦?

算算賬,值得嗎?

當夏原吉說出他的計算和擔憂後,出乎他的意料,姜星火竟然頷首同意。

這個新增機構。

“這樣就會造成威懾效應。”

“最後,收稅的人,在品行上最好高潔一些.若是做不到,那麼有某種能限制他被收買的方法,也是可以的。”

這個念頭一經升起,便讓他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第一個方面,薪俸。”

太難了。

朱高煦和夏原吉對此感到非常認同。

“什麼是組織準備?”姜星火扭頭問大鬍子。

密室中幾人神情愈發好奇了起來,看來,這些實際問題,姜星火都知道。

衛所制裡的“遺澤園”就是養老院,而大明的軍制,本來都是衛所兵,不存在退伍一說。

夏原吉訥於言嗎?

當然不是。

“道理也很簡單,一個鄉的稅收,退伍的老卒想要從中做手腳,不可能全部侵吞,對不對?那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事情.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想要侵吞或者接受賄賂,那這個數額,就註定跟他退伍後半輩子的薪俸比不了。”

否則,就會又回到了經驗主義式的師徒傳承時代。

“如果讓軍隊去收稅,豈不是重演晚唐五代的悲劇?”

難道,姜星火真的有辦法解決“人”的問題?

朱高煦嘗試着答道:“幹什麼事,都得有對應的組織去做?”

“否則,哪怕提出政策的初心很好,最後在下面的人手裡,都會走了樣。”

考察的問題不算難,蹇義毫不猶疑地答道。

新歪脖子樹下。

衛所就是軍戶的家,老子死了兒子上,也就不存在什麼退伍一說了。

看着不肯低頭的皇帝,蹇義和茹瑺也只能在腦海中幻想翻個白眼了。

“事實上,基層治理的困境,不僅是在我們當下的時代,甚至可以預見地是,在幾百年後的未來,都是一件非常困難且難以破解的事情。”

這啥啊?真的假的?

或許老卒會有驕橫自大的習氣,但無論如何,他們肯定是比普通人更有紀律性和服從性的。

“沒事,姜先生總會有辦法的。”

“政策執行的內容,就是包括了組織準備-人事準備-政策分解-政策實驗-政策宣傳-政策推廣,以及這條流程所需的指揮、溝通、協調等系列活動。”

殺雞儆猴,以儆效尤。

看着這幾個字和阿拉伯數字的序號,夏原吉若有所思,在心中想到。

“當然了,這裡還涉及到後面。”姜星火繼續說道。

這裡便是要說,具體有沒有退伍的薪俸,還是一次性的退伍賞賜,其實還是有待研究的。

而朱棣,一時半會兒還沒想好怎麼辦。

當這個“有”說出口的時候,所有人都愣了。

皇帝倔的跟頭驢一樣,他們做大臣的能有什麼辦法。

說完這三點,蹇義自己都搖了搖頭。

姜星火循循善誘:“也就是說,其實大明是有一套完整的、現有的課稅系統的,只是這套課稅系統觸及不到鄉和鄉以下,所以你纔會覺得‘士紳一體納糧’執行不下去,對不對?”

“而你大半輩子的薪俸,一定是遠高於你的‘犯罪成本’的。”

不是姜星火前世庸俗的歷史無腦小白爽文裡描寫情緒的“震驚!無比震驚!”,而是愣了。

政策執行就叫政策執行啊!

“我先來說一下我理解的‘政策執行’的定義和內容,以及影響政策執行的因素,你們聽聽對不對,有沒有道理,如果覺得有道理,我們再繼續討論如何讓‘士紳一體納糧’這件事執行下去,怎麼樣?”

但不管怎麼說,姜星火提出退伍賞賜分批發放,加稅收鄉官薪俸,二者綁定到一起,要斷絕就一起斷絕,無疑是個好的思路。

“制度保證廉潔的第三個方面,榮譽勳章體系。”

“鄉級稅收機構,要建立獨立的巡查體系進行明察與暗訪相結合。”

一萬個自然鄉是什麼概念?

一旦設立對應到某個鄉的具體收稅機構。

“除了衛所制的定額軍戶,我聽他說。”姜星火指了指大鬍子,“其實靖難之役之中還招募了許多新兵進入野戰部隊?如今戰爭打完了,不需要那麼多的常備兵力了,野戰部隊裡的老卒,其實是可以退伍的。”

事實上,要求人靠品行來做事也太難了。

這套新班子就算薪資低廉,當乘以四到五萬後,依舊是一個極爲恐怖的數字。

①組織準備

“我們不妨倒着推,第一點,異鄉人。”

可他們的數量,也太過於龐大了。

“從算賬的角度來看,確實不能單獨建立一套鄉級的收稅機構。”

總數就已經超過了大明帝國的官員人數!

是的,沒看錯。

朱高煦插嘴道:“姜先生,什麼是勳章?”

“伱說的很不錯。”

姜星火的膝蓋終於酸了,他揉了揉,站起了身子。

千萬不要小瞧【下定義】這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

姜星火從地面上拔出那枚銀幣,指着它解釋道。

姜星火繼續道:“而政策執行的內容,想來跟定義相比,對實踐就會比較有幫助了。”

就在夏原吉思量的同時。

“就比如可以是鐵、銅、銀甚至金打造的小玩意,用綬帶(古代一般用來掛官印)繫上,作爲一種榮譽的象徵,根據材質的不同,很容易區分出立功的等級。而具體的貢獻,也可以根據他所屬的部隊和參加的戰役,來製作不同樣式的勳章。”

那麼這個鄉級收稅機構哪怕只設置四到五個辦事人員。

“不可能!”

——————

姜星火扶着膝蓋侃侃而談:“能保障廉潔的薪俸,其實不需要多高,但勝在持續。”

姜星火說道:“不,秋先生有沒有想過,還有一種可能?”

夏原吉有些明悟,但還是覺得其中有問題:“即便不是衛所兵,沒有遺澤園可以待,那些在靖難的時候臨時招募的老卒,等到老了退伍,不該解甲歸田嗎?”

姜星火復又問道:“那麼我們先拋開是否建立獨立的鄉級稅收機構不談,只談談人事的問題。”

WWW_т tκa n_C〇

姜星火笑道:“而且,除此之外,老卒還有一個普遍的特點,那就是比普通人,更有紀律性和服從性。”

姜星火復又問道:“那要不要建立一套鄉以下的收稅機構呢?”

大明就有九千九百八十九個自然鄉,取整數,約等於一萬個自然鄉。

那麼,大明能把自己所有的毛都拔掉嗎?

拔掉之後,又該如何抵禦寒冷調節體溫?

拔毛都如此困難,更別說挨個擠開毛孔去植入另一根新的毛髮了。

倒不是朱棣捨不得砸錢,問題是,砸了錢,賠本建了一套鄉級稅收機構,就大功告成了嗎?

不可能的。

朱高煦道:“當然不能,因爲他們也不知道,到底是明察還是暗訪!”

說罷,姜星火把這幾個詞逐一寫在了地面上。

若是找到幾個、幾十個、幾百個這樣的人都不難。

“兩位尚書怎麼看?”

夏原吉隱約感覺,姜師似乎已經有了一套極爲完整的思路。

這也就導致了,北軍(燕軍)如今有規模龐大到數十萬的野戰和地方守備部隊等待安置。

夏原吉一時語塞。

一個縣,大約會有幾個到十幾個鄉,平均值在六到八,很少有超過二十個鄉的特例。

姜星火指着地面道:“好,那我們後面的③政策分解④政策實驗⑤政策宣傳⑥政策推廣,就都暫時不說了,我們先來討論前面的①機構準備和②人事準備。”

可問題是,大明需要的是幾萬個!

“軍人,要視榮譽高於生命,就要有配套的勳章來表彰他們浴血拼殺所獲得的榮譽。同時憑藉這些勳章,也可以在大明的社會上,享受到一些或許作用不算大,但一定要具備相當優越感的優先權力。如此一來,才能形成榮譽-實利的良性循環。”

姜星火冷清的話語從兩人的頭頂飄來。

遠比直接發一筆賞賜,遣散回原籍造成新的地方治安問題,強得多。

“這麼說來,異鄉人、廉潔,是不是都解決了?”

姜星火指着地面上的字跡,繼續說道。

“接下來,就是如何解決識字、算數的問題,而這兩個問題,再結合榮譽勳章體系和之前講過的民族國家概念,其實還會帶來一系列有益的連鎖反應。”

(本章完)

第82章 扯一個彌天大謊!第240章 因爲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第11章 鄭和開航母第213章 改革科舉制度【求月票!】第558章 傾向第11章 鄭和開航母第158章 詔獄掃盲班第318章 民間第71章 誰贊同,誰反對?第321章 滅門第302章 軍校第381章 講學第480章 弟子第405章 陷阱【求月票!】第172章 地球儀第261章 兼併?不【求月票!】第560章 北上第16章 姜星火難道是謫仙人?第29章 一個漂洋過海的旅人第508章 驗收第123章 反轉!小冰河期第27章 臣有辦法第259章 開門【求月票!】第48章 總想給後人留一把傘罷了第3章 朱元璋留下的三條救命線第38章 天下之重,一肩當之!成績彙報兼更新說明第463章 伏法第457章 斷腕第312章 風起第94章 朱棣的期待第423章 地道第20章 何謂王朝?第208章 自有道衍爲姜聖辯經【求月票!】第137章 不要讓任何人知道第276章 求您當國師吧【求月票!】第492章 禮物第374章 于謙【七月求月票!】第288章 帥才第343章 炸湖【第四更求月票!】第272章 欲挽天傾【求月票!】第318章 民間第528章 條件第133章 女真人再次統治華夏?第184章 對日本地緣均勢的五條策略第380章 四策第196章 樹葉爲什麼不往上落第491章 人事第472章 留學第554章 西域(帖木兒篇結束)第183章 受到啓發的朱棣第405章 陷阱【求月票!】第181章 倖存倭寇的再博弈第81章 模擬結束,失態的夏元吉第267章 朱棣,我曾無數次在史書上見過你【第72章 拜姜星火爲國師?第96章 你管這叫增產仙方?第258章 剪刀差與比較優勢學說【求月票!】第468章 決心第515章 理欲第70章 二皇子怎麼看?第464章 會計第546章 弒君第564章 屈服第90章 絕境第545章 建文第354章 公告【7K二合一求票!】第548章 塞北第199章 測算太陽?【求月票!】第383章 辯經第290章 孤憤第334章 豪情第509章 私宴第109章 比熱容讓蒙古人征服世界第419章 射戟第374章 于謙【七月求月票!】第323章 審判第460章 吃蟹第405章 陷阱【求月票!】第146章 密室暴露第510章 妖書第537章 告別第396章 暴昭第81章 模擬結束,失態的夏元吉第94章 朱棣的期待第264章 推牆而出【求月票!】第42章 朱高熾的質疑第502章 元宵第381章 講學第420章 用意第135章 “民族國家”第442章 內幕第290章 孤憤第435——436章 抉擇第13章 國運論的疑問第477章 煤鐵第512章 思潮第363章 地獄【7K大章求月票!】第408章 紅日【萬字求月票!】第430章 光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