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

三月末是多變的季節,上午還是陽光燦爛,可到了下午,天已經陰了下來,烏雲籠罩着京城上空,到了夜裡終於下起了小雨,風又轉向了北風,帶來了北方的寒意,乍暖還寒,氣溫又低了下來。

大街上已經空無人影,只有巡邏的士兵快步跑過街頭,大聲吆喝着。命行人回家,諸王進京,朝廷在夜裡加強了管制,絕大部分民衆在夜裡都回到了家中,可在劉軍師橋旁的一條小巷裡卻有一人在匆匆走着。他的神情顯得有些慌張,但他很小心,在每一個路口前都要小心翼翼張望,確定沒人才飛快地走過,在離李維正的府還有二百步時,他又來到了一個路口前,躲在角落裡向外面張望,他已經看見了他要去的地方,一扇緊閉的大門,就在他剛剛要出去之時,一把雪亮的刀卻從後面頂住了他的脖子。

“動一下,我就殺了你。”

滴滴答答的雨點敲打着窗戶。空氣寒冷潮溼,令人身體有些不舒適。李維正的房間裡又點起了炭盆,房間裡變得乾燥溫暖,瀰漫着一種木炭獨有的氣味,光線明亮,李維正正坐在案前給家裡寫信,他已經決定下了一件事情,在他回去後將立即娶倩倩進房,這是朱允炆使他下定了最後的決心。

他沒有想到朱允炆會用倩倩這件事來和他翻臉,儘管這只是一個藉口,但這個藉口還是讓他心裡不爽,李維正也忽然意識到朱允炆其實是半真半假,他心裡一直就沒有真正的忘記倩倩,也希望自己真的能將倩倩讓給他。

這怎麼可能,他怎麼可能把自己的女人讓給別人,莫說他現在已經是割據一方的諸侯,就算是普通大臣。他也不會把自己的女人讓出去,這個朱允炆在做夢呢!

即使自己有那個心,黃子澄、齊泰、方孝孺等人也絕不會答應。齊泰就明着告訴自己,奪臣下妻女,這和北齊高氏父子有何區別!若皇上有膽,他將以死相諫。

李維正的信是寫給紫童,這件事將由她來安排,他寫下最後一個字。放下了筆,拾起信箋輕輕吹乾了。又讀了一遍,認爲語氣和用詞還算妥帖,便把信折起來,放進了一隻信封裡,直接打上了火漆,明天自然會有人替他送出去,現在李維正心裡很輕鬆,他進京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和朱允炆和解,讓朝廷相信他不會造反,相信他會成爲削藩時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助力。

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重要,這就意味他就成爲正義的一方,是天下人所承認的前太子託孤大臣,這樣,他將來出兵也就出師有名了。

至於燕王會暴跳如雷,他也不放在心上了,他佈下的棋局已經成功,燕王已無暇也無力對付自己了。

“大人,有人送信來。”門外傳來了羅廣才的稟報聲。羅廣纔等人在蓬萊港遇到南下的李維正,他立刻請纓願隨同南下,李維正考慮到他熟悉京城情況,兼之才能出衆,便命他爲自己的親兵衛指揮使,一同南下,剛纔就是他抓住了可疑者。

“進來吧!”

李維正立刻把信收了起來,門開了,羅廣才和兩名親兵押進來一名中年男子,他上前稟報道:“稟報大人。這名男子被我抓住,說是給你送信。”

那名男子立刻跪了下來,雙手呈上一個蠟丸道:“總兵大人,我家主人命我把這封信送給你,說是十萬火急。”

“你家主人是誰?”

“回稟大人,是秦王幕僚邵先生,我是他的管家。”

李維正的精神頓時一振,“快快給我!”

一名親兵將蠟丸剖開,從裡面取出一卷紙,李維正將紙攤平了,確實是邵聞達寫來,說秦王朱樉準備以帝王行爲不檢爲名,集中宗室在宗廟罷黜當今皇帝,秦、晉二王分頭行動,已經有肅、岷、沈、魯、代、齊、湘、楚、韓、唐等十王支持。加上秦晉兩人,已經有十二王支持。

邵聞達最後寫道:“我以爲秦王只在一念之間,二天想法便會消失。沒料到他真付諸行動,而且一呼百應,十二王支持罷帝,也就是十二王支持秦王上位,讓他始料不及。現秦王已從起初的試探轉爲全力以赴,爭取更多支持。”

李維正的眉頭皺成一團,這幾天朱樉串聯諸王他是知道的,但不知道是什麼事,沒想到竟是商議罷黜皇帝,朱元璋一共封二十四王,除了潭王被李善長案牽連早死外,其餘還有二十三王,現在居然有十二王支持秦王上位,超過了半數,當然這裡面也有想渾水摸魚者,比如齊、楚、湘三王就是,可一旦勢頭鬧大起來,再加上這些藩王帶了五六萬精兵入京,以朱允炆的柔弱,還說不定真的就被迫宣佈退位,李維正知道朱允炆會有這個可能,他不敢殺衆多皇叔,而衆多藩王卻敢殺他。

“我知道了。”李維正點了點頭。對送信人道:“現在晚上回去你很危險,就暫時留在我這裡,天亮後再回去。”

邵聞達的管家感激地磕了一個頭,隨士兵下去了,李維正又留住羅廣才道:“秦王府那邊的監控看來不行,居然給我送信的人到了門口才被發現,我不是說過了嗎?每一個出府的人都要盯住,我要每天都給我報告,這件事我不想再說二次了。”

羅廣才臉上露出一絲慚愧,他連忙躬身道:“這件事屬下馬上去加強。”

“去吧!不僅秦王府,還有燕王府。”

“是!”羅廣才行一禮,轉身去了,李維正慢慢靠在椅背上,思索着這件事,他從來都一種觀點,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就如天地陰陽一樣,凡事有利就有弊,就像朱允炆用倩倩一事和自己翻臉,雖然效果很好,卻又被人抓住了把柄,同樣,朱樉聚集諸王要逼朱允炆退位,自己想上位,那這件事也一樣的有利有弊,利是他爲皇長子,法理上的繼位正統,一旦成功,他就是這件事的最大贏家,可一旦輸了,他又會成爲最大的輸家,那麼他又會輸在哪裡呢?

李維正不知不覺陷入了沉思,他有一種直覺,如果利用好這件事應該可以走出一步妙棋。

自從進京後,燕王朱棣就保持着低調,雖然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三雄王之一,但他約束部下、嚴禁論調、不準聲張生事,他在京中的影響力竟和趙、韓、安、唐這樣的小王沒有什麼區別。使許多一直注視着他的人,最後目標前都轉移到秦晉二王的身上,但朱棣的沉寂並不表示他不關心外面情況,不表示他沒有行動。恰恰相反,對外面的情況他了如指掌,和李維正一樣,他也在京城裡部署了大量的眼線,而且不是臨時部署,早在幾年前,他便在京城建立起了一個完整的情報網,這個情報網以前是對姚廣孝直接負責,但現在他來京城後,便暫時改爲直接對他負責,每天都送來大量的情報。

這次秦王欲逼朱允炆退位而串聯諸王之事,他也清清楚楚,這件事讓他很憂慮,這麼多年來他一直是瞧不起自己的二哥,認爲他又蠢又笨,膽大包天,最早刺殺太子,後來走私日本白銀並擅自招募軍隊,而且他做得很拙劣,根本就是在父皇的掌控之中,但偏偏他的運氣很好,父皇一次次地饒過他,連他擅自招募的軍隊最後也沒有解散,留給了他,而這次欲逼太子退位,居然還有這麼多兄弟支持他。

朱棣不由嘆了口氣,這叫傻人有傻福,他自己也想過利用這次進京逼皇帝退位,但他有顧慮,他想着各個王爺都各有私心,不可能呼應他,反而把他的野心暴露了,所以他放棄了這個策略,但秦王卻不考慮任何後果,想到了就做,結果真有不少人支持他,這是讓朱棣怎麼也想不通的,他很瞭解朱允炆其人,寬仁是說得好聽,說得難聽就是太心慈手軟,正統得迂腐,搞不好他真會爲那個女人之事羞慚退位了。

不行!他朱棣絕不可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這時,他在京師諜報網的頭子紀綱出現在門口,低聲道:“主公,周王殿下到了。”

朱棣長身而起,笑呵呵迎了出去,“五弟,怎麼現在纔來見我。”

門口出現了一個三十餘歲的男子。身着錦袍、頭束金冠,長得面白如玉,頗爲一種文人氣質,他便是朱元璋的五子,周王朱橚,也是朱棣的同母胞弟,朱橚也是一批被封的藩王,洪武三年,他被封到錢塘做了吳王,洪武十一年,改封周王,藩國在開封府,朱橚好讀書,字也寫得極好,才高自傲,屬於一個文人型的王爺,但他也有朱氏兄弟同樣的毛病,那就是野心勃勃,一心想再登上位。

在諸王中,秦晉燕三人爲最長,又要防禦蒙古,所以他們在王府護軍之外,另掌有重軍,是諸王中的實力三強,而朱橚被冊封在開封府,沒有防禦責任,所以只有護軍,但他是五子,所以朱元璋也給了他高規格的護軍標準,擁有軍隊五萬人,但五萬人還不足以支撐他的野心,尤其太子朱標去世後,朱橚的野心更是急劇膨脹,不過他沒有秦王那樣明目張膽地招兵買馬,他採用了一種迂迴的方式,那就是囤積錢糧,等待時機,朱元璋病逝後,他的野心立刻彰顯,開始大規模招兵買馬,僅僅三個月時間,他的軍隊便從五萬人增加到了八萬人,成爲和寧、遼、蜀等王一起的二階梯,由於他的藩國位於中原腹地,手中又有大量的軍隊,因此從去年開始,秦燕兩王都先後來拉攏他,周王當然是想登基爲帝,不過他心裡也知道,他的機會不大,所以在兩位兄長的拉攏中,他更偏向於自己的親兄燕王。今晚燕王把他找來,就是要和他商量秦王欲逼皇帝退位一事。

朱橚躬身施禮笑道:“四哥有所不知,剛纔三哥來找我,耽誤了一個時辰,所以來晚了。”

老三便是晉王,他來找朱橚當然就是爲了逼皇上退位一事,朱棣臉色一變,他急忙把兄弟拉進屋問道:“五弟,你沒有答應他們吧!”

“我答應了,後天一早準時出現在宗廟。”朱橚微微一笑道。

“你答應了?”朱棣愣住了。自己的兄弟居然也要支持秦王登位嗎?對於自己這個親兄弟,朱棣是抱有很大的期望,說得再直白一點,他是看中了周王手中的八萬軍隊。所以朱橚和秦王的關係,他十分敏感。

這時,他從朱橚的眼睛裡看到了一絲狡黠的笑意,他忽然明白過來。擡手給了他肩窩一拳笑道:“你這傢伙,居然還來這一手。”

朱橚揉着肩膀笑了,他怎麼可能支持二哥上位,支持他上位,那自己這幾年不是白忙一場嗎?

“來!來!快坐下。”知道兄弟沒有支持秦王的意思,朱棣變得異常熱情,他請兄弟坐下,並親手給他倒了一杯茶,“我就是說呀!你怎麼可能支持那種蠢貨登位。”

朱橚沒有吭聲,他其實也一樣不支持朱棣登位,只不過他是自己的親兄,面子上有點過不去,便偶然幫他幾次罷了,他喝了茶嘿嘿一笑道:“我知道你今晚找我來必然是有事情的,你就直說吧!總歸我會再幫你一次。”

“好吧!那我就直說了。”

朱棣就彷彿知道老五肯定會答應似的,他壓低了聲音道:“我要你去向朝廷告發秦王的逼宮陰謀。”

朱橚沉默了,四哥不想招搖。而讓自己去告發,這顯然是要利用自己,一旦被秦王知道了,那他就成爲了諸王之敵,做這件事的風險很大。不過他轉念又一想,自己這幾個月是有點太囂張了,如果朝廷削藩。自己可能就會首當其衝,他是要給自己留點餘地了,想到這他便點頭答應道:“好吧!我答應你,不過讓我去向誰告發,黃子澄嗎?”

這種事當然不能直接找朱允炆。既然叫秘密告發,就不能讓相關人知道,而黃子澄是朱允炆最信任的心腹,找他是最合適,不料朱棣卻搖了搖頭,“黃子澄是個迂腐透頂之人,找他說不定會反而壞事,這件事你去找葉天明,此人會教孺子怎麼辦?”

“那好,時間緊迫,我現在就去。”

朱橚起身行了一禮,便告辭而去,他剛一走,朱棣立刻把紀綱叫了進來,吩咐他道:“你派人去盯住周王,如果他沒有去葉天明府,要立刻稟報於我。”

“屬下遵命!”紀綱剛要走,朱棣又叫住了他。

他立刻取過一張紙,用左手寫下了:“周王告密”四個字,裝進一個空白信封裡,交給紀綱道:“後天宗廟祭拜後,你將這封信用斷箭射入秦王府內。”

第85章 微服私訪第28章 表妹顧英第2章 何去何從第94章 葉家有事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96章 種馬意外第169章 寧王再來第222章 風雲疾變(下)第147章 遠方來客第85章 微服私訪第65章 燕王朱棣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135章 炮轟釜山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34章 各有門道第69章 返回故里第174章 遼東事變第206章 家有虎子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44章 順藤摸瓜第18章 情況突變第94章 葉家有事第167章 蘇童進門(上)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25章 京都風雲(四)第262章 停戰議和第256章 再出詭計第92章 兩個副手第225章 京都風雲(三)第65章 燕王朱棣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56章 再踏征程第69章 返回故里第268章 初抵重慶第80章 新店選址第46章 把水攪渾第66章 失之交臂第208章 取捨之間第262章 停戰議和第164章 種田養雞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36章 生死一線第225章 京都風雲(三)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71章 京城買房第202章 東征日本(五)第262章 停戰議和第11章 家厚養廉第248章 朝廷借糧第207章 長子優勢第32章 偶遇故人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64章 生死之間第44章 順藤摸瓜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8章 父親遭禍第154章 路遇同僚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131章 寶船起航第235章 奉旨奪權第238章 高熙出逃第275章 述職前夕第244章 又到新年第130章 兩個千戶第71章 京城買房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40章 葉家姐妹(上)第165章 平衡之術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第33章 意外收穫第202章 東征日本(五)第243章 藍玉生亂第155章 舉棋不定第80章 新店選址第83章 皇孫允炆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95章 上任首日第130章 兩個千戶第204章 東征日本(七)第236章 激戰山海第155章 舉棋不定第103章 紫童進門第23章 初入京城第244章 又到新年第186章 奇襲安邊第149章 危機悄現第121章 返回京師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212章 拜訪寧王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82章 危機再現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250章 大軍北上第108章 南下密命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195章 步步連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