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景隆復出

朱棣棣明白了軍師所指,李維正西講的真正用意是要借平定藍玉,而抓攬漢中的二十萬明軍和重慶府高魏率領的五萬軍隊,這樣朝廷的絕大部分軍隊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了。

朱棣心中駭然。這個突變的形勢是他事先絕對沒有想到的,他忽然意識到,他南下奪位的最大敵人已經不是南朝小皇帝了,而是野心日益彰顯的李維正。

他沉思了片刻便問道:“那軍師可有對策?”

姚廣孝點了點頭道:“我已經仔細考慮過,既然大明局勢發生了變故,殿下便可從長計議,暫時不再考慮南下,就索性順從李維正的戰略安排,西進山西和陝西,奪秦晉二王之地,這樣我們也有了面積廣夫的腹地,然後殿下便可逐漸將統治重心從北平移到關中,這樣一來遼東軍就不再成爲殿下的牽制,反而把北御蒙古的重任扔給李維正,等於在他的脖子土套了一根繩索,這是其一。”

朱棣深爲贊同軍師的西進脫困策略,便點點頭又問道:“其二”其二就是我們要加強在朝廷的政治計謀,明確打出恢復舊制的口號,爭取右班武將的支持,前幾個月,徐增壽不是寫信來明確表態要爲殿下效力嗎?這就是個良好的開端,還有黃子澄與李維正的矛盾,我們也完全可以充分利用。

說到這裡,姚廣孝冷冷哼了一聲道:“急難時小皇帝和李維正或許能聯成一條心,可一旦局勢平靜下來,他們之間的矛盾就會逐漸凸顯出來,咱們這個策略就叫做:,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殿下只管坐山觀虎鬥便是。”

“好一個水落石出!”朱棣重重一拍大腿讚道:“軍師的策略果然高明之極,我不急。讓他們內鬥幾年,鬥得兩敗皆傷,我再來撿漁人之利。”

說到這,朱棣和姚廣孝對望一眼,一起仰頭大笑。

入夏後,京城的天氣悶熱異常,一直久晴無雨,可到了八月份,雨天忽然多了起來。暑氣消退,但雨天卻不肯離去,秋雨綿綿,給初秋的京城增添了幾分寒意。

這天夜裡,黃子澄在寫完一份關於增補兵力的奏摺後,忽然有家人來報,右軍都督徐增壽緊急求見,黃子澄一怔,隨即放下了筆,命家人帶他到自己書房來。

黃子澄和徐增壽的關係一般,只是在舉薦李景隆時兩人有了一點共同語言,就是這點共同語言,也因爲李景隆的慘敗而變得尷尬起來,兩人平時在朝中見面。也只是點點頭,再無多話,可今晚徐增壽卻連夜求見,着實讓黃子澄困惑不已,而且他也有聽聞,李景隆就住在徐增壽的府上。

片刻,徐增壽被帶進了書房,他躬身施禮道“徐增壽見過黃大人。”

黃子澄雖然在朱允炆的決策中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但他的官職卻不高,只是太常寺卿。若論品階官銜,他還在徐增壽的右軍都督之下。

見徐增壽向自己施禮,黃子澄連忙回禮道:“不敢受都督之禮,都督請坐!”

兩人坐下,黃子澄又命人上了茶,他端起茶杯這才徐徐問道:“徐都督夜訪,這是爲何?”

“是這樣,我聽說大人在奉旨制訂募兵之策,可曾考慮過讓李景隆有一個立功贖罪的機會?”徐增壽開門見山便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黃子澄頓時臉色大變,手顫抖起來,茶水溢出,濺在他的袍服上,舉薦李景隆一事可以說是他一生中的奇恥大辱,他把茶杯重重往桌上一頓,沉着臉道:“徐都督若沒有別的事恃,就請回吧!”

徐增壽卻冷冷一笑道:“如果我說這是皇上的意思,是皇上命我來找黃大人商量,黃大人也這樣無禮嗎?”

黃子澄大吃一驚,愣了半晌才結結巴巴道:“你說”這是皇上的意思?“

“然也。”徐增壽點點頭,他從懷中摸出一份手諭,交給黃子澄道:“黃大人自己看看吧!”

黃子澄接過手諭。上面果然是朱允炆的手筆:增補右軍都督金事李半隆爲福建練兵使。“是你唆使皇上?”黃子澄警惕地望着徐增壽一眼,徐殫壽不憂地道:“黃大人這是什麼話,堂堂的大明天子,還要受人唆使嗎?”

說完他站了起來。冷淡地道:“我只是給皇上帶話,其他我就不想多說了,黃大人要抗旨不遵,就請便吧!”

徐增壽揚長而去。黃子澄怔怔地望着桌上的手諭,他實在不明白皇上爲什麼還要用這個敗兵之將,難道大明真無人到這個程度嗎?

他忽然站了起來。大聲令道:“備馬車,我要進宮面聖。”

皇宮內,朱允炆正在逗兒爲樂,朱允炆的兒子朱文奎在去年出世,現在剛剛滿一歲。是皇后馬氏所生,在去年至今的一年內,削藩和燕王的造反使他幾乎沒有一天安寧過,每晚都到深夜纔回宮,二天天亮又走,對自己的兒子也無暇顧及了,現在,他和燕王達成停戰協議,就彷彿一塊大石從心頭落下,使他終於有時間弄一看自己的兒子了。

朱允炆牽着兒子的小手在膝蓋上蹦跳,他仔細地打量了一下兒子,忽然憂心地對皇后道:“皇后,你看朕的兒子好像也是扁頭!”

馬皇后是光祿寺少卿馬全之女,在他即位前便由皇祖父指定爲他的嫡妻,見丈夫問得可愛,她不由抿嘴一笑道:“龍生龍,鳳生鳳,皇上兒子的頭扁一點,又有什麼關係呢?”

朱允炆笑了,他拍拍兒子的小臉道:“你父親是大扁頭,你就是小扁頭,就像你娘說的。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

“皇上!”馬皇后低聲怨道:“我什麼時候說過那個‘老鼠’?”

朱允炆呵呵一笑。他又想起一事,便對皇后道:“上次李少保說起請立太子一事,朕也認爲可以立皇兒爲太子了,這件事朕準備明天就在早朝上提出。”

馬皇后大喜,連忙上前跪下詢恩,“臣妾謝皇上恩寵!”

朱允炆連忙扶起妻子道:“這不是恩寵,朕早該立太子了,但一直忙於削藩平亂,竟忽略了此事,倒是李少保一次入朝便提出此事,說起來朕真是慚愧。”

馬皇后點點頭笑道:“我聽說李維正要妻兒送到京城來,這是他對陛下表示誠意,陛下要好好優待人家,讓他安心爲陛下效力。”

朱允炆心中苦笑一下,李維正的軍隊他一兵一卒都指揮不動,如果自己還有半點週轉的餘的。他也絕不要李維正效力,實在是沒有辦法了,但這些話他不想對皇后說,便含糊道:“朕會好好善待他的妻兒父母,朕現在就指望他早日在四川平息藍玉叛亂,替朕再除去這個心腹大患。”

這時,一名太監出現在門口,低聲道:“陛下,太常卿黃大人緊急求見。”

朱允炆一怔,他立刻反應,黃子澄必然是爲李景隆一事而來,他剛要說不見,但轉念又一想便道:“召他外殿等候,朕即刻就來。”

朱允炆把兒子交給妻子,苦笑一聲道:“一時一刻都不讓我安寧。”

馬皇后勸道:“皇上勤政,這纔是天下百姓之福,快去吧!”

朱允炆換了衣服。快步來到了外殿,黃子澄正在殿前來回踱步,見皇上來了,連忙上前參拜:“臣深夜打擾陛下休息,請陛下恕罪。”

“黃愛卿免禮平身!”朱允炆坐了下來,便問道:“黃大人有何緊急之事?”

“陛下,剛纔徐增壽來找臣了。”黃子澄不敢明說,只低聲暗示道。

“哦!是朕讓他去的,朕打算讓李景隆出任福建練兵使,給他一個立功贖罪的機會,黃愛卿照朕的意思,把他補進練兵名冊就是了。”

朱充墳回答得漫不經心。他顯然不想再多談此事。

“陛下!”黃子澄終於忍不住了,他又跪下叩了一頭,苦勸道:“薦李景隆是臣誤國,臣已經知錯了,李景隆兵敗當誅,皇上卻饒了他,已經是對他格外開恩了,現在再用他,讓天下人怎麼想?”

朱允炆臉一沉,有點不高興道:“黃大人知錯想改,可爲什麼不給別人一個知錯改正的機會呢?李景隆打仗是不行,但這不能怪他,只能怪用他之人,用他之人是朕,責任應該由朕來負,朕已經下了罪己詔,現在李景隆家被燒了,妻離子散,對他的懲罰已經足夠了,他特地上書向朕認錯,懇求朕給他一個將功補過的槓會,不要讓他臭名千載,朕理解他的痛苦,所以朕決定給他一個改正錯誤機會,而且朕就是要告訴天下人,犯錯了沒關係。只要知錯能改,朕就既往不咎。”

黃子澄無言以對,朱允炆這幾句話就是告訴他了“不要以爲自己沒罪,是有罪而被我寬容了。,他半晌本嘆了一口氣,”臣無話可說!“

朱允炆瞥了他一眼又道:“黃大人,以後你的心思多放在治理國政上來吧!我們這一年來,該做的很多事情都沒有做,以致民怨四起,現在燕王已經暫時罷兵,咱們也要集中精力應對政事,改善民生才黃子澄猶豫一下,便道:”陛下,燕王英然暫時罷兵,但四川藍玉、叛亂未平,陛下應藉此機會處理此事。“

“平息藍玉叛亂。朕已經交給尊維正去做了,朕昨天已經下旨給湖廣和四川上下官員皆受李維正節制。”

黃子澄大吃一驚。他剛要說話,朱允炆卻一擺手堵住他的話頭,“朕知道你想說什麼。朕告訴你,不要總把朕當作是小孩子,以爲朕沒有自己的想法。”

“臣不敢!”

朱允炆哼了一聲便道:“不告訴你,你心不會安,朕就實話對你說吧!這是朕和他達成的協議,給仙充分的權力,讓地方支持他作戰,但作爲條件,他必須要替朕趁機削除湘、楚、蜀三王之藩。

265、266兩章沒有,應該是作者標錯了章節號。

шшш_ тт kán_ c ○

第295章 遠方來客第32章 偶遇故人第85章 微服私訪第116章 銀船到來第191章 燕王來訪第234章 名正言順第195章 步步連環第236章 激戰山海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239章 齊王之爭第53章 最後爭奪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214章 李檀抓週第104章 日本來客第295章 遠方來客第76章 走漏消息第180章 潛龍出海(下)第16章 霧裡觀花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16章 霧裡觀花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六十章 冤家路窄第10章 明月初升第193章 制槍造炮第14章 神秘路人第162章 人心難測第20章 取捨之間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72章 發現端倪第209章 朝鮮戰略第141章 出使日本(六)第282章 危機再現第207章 長子優勢第255章 聖旨之下第183章 遼王朱植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185章 明暗兩線第248章 朝廷借糧第57章 李善長死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207章 長子優勢第218章 高麗內亂(上)第20章 取捨之間第284章 請君出甕第134章 夜襲耽羅第180章 潛龍出海(下)第82章 藍家出事第251章 奇襲容城第267章 調糧事件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259章 小露鋒芒(下)第45章 楚王朱楨第184章 建州女真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29章 太子屈尊第17章 驚天內幕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277章 深遠佈局第174章 遼東事變第56章 再踏征程第133章 消除誤會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166章 遠方來客第91章 初任千戶第38章 初見葉女第261章 奉旨入朝(下)第93章 好事難雙第65章 燕王朱棣第145章 蓬萊紛亂第256章 再出詭計第70章 太子施恩第264章 景隆復出第262章 停戰議和第40章 葉家姐妹(上)第73章 龍顏震怒第177章 困獸欲鬥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171章 東宮祭靈第276章 迎頭一棒第253章 致命錯誤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257章 平安歸來第119章 銀案收網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238章 高熙出逃第275章 述職前夕第86章 三王進京第186章 奇襲安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