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道衍遠謀

李景隆自從大敗後,就彷彿失蹤了一般,誰辦不知道他躲在何處。

他的府宅被燒,妻子帶兒子李增枝住回了孃家,僕役也多散去了。

但李景隆又是牽運的,他遇到了一個千古未有的仁慈皇帝,在他手中喪盡了百萬大明軍卒,卻僅僅只被免去大都督一職,連他曹國公的爵位也保留着。甚至還改封他爲右軍都督金事,正二品高官,這是他何其之幸也。

此時的李景隆藏匿在右軍都督徐增壽的府中已經整整一個月了,這天下午,徐增壽散朝歸來,有僕役來稟報,曹國公有事找他,徐增壽快步來到李景隆居住的東院,老遠便聽見了一陣悠揚的琴聲,徐增壽搖搖了頭,這個李景隆也太多情了,這個女人連陪他敗兩仗,這種不祥之人居然還留在身邊。

書房內。李景齡半靠在軟褥上,手裡拿着酒杯,一邊飲酒,一邊跟着琴聲搖頭晃腦,韓千嬌一身白衣似雪,嘴角帶善淺淺的笑意,此時她已經脫離了燕王情報機構,李景隆風光時她不覺得,可他敗了時,弗千嬌倒喜歡上了這個自命風流的人物,對他動了真情,一直就跟在他邊。

李景隆正眯着眼欣賞佳人窈窕背影,忽然院裡傳來了一聲重重的咳嗽,李景隆立刻聽出來,這是徐增壽到了,他立刻低聲吩咐韓千嬌道:“徐增壽到了,你四避一下!”

韓千嬌立刻起身進了別室,李景隆將杯子放下,走到門口笑道:“徐都督今天回來得早啊!”

徐增壽揹着手慢慢走進了李景隆的房內,掃了一圈,見屋裡隨處可見傾翻得酒壺。瀰漫着一股濃烈的酒味,他笑了笑,“事情已經過去了,景隆兄何必又一直耿耿於懷呢?”

李景隆始終認爲自己大敗的原因六分是朱允炆催促得急,三分是將士不用命。餘下一分則是燕王太厲害,至於自己,他認爲自己根本就沒有機會放手施展才能。

他傲慢地擡頭道:“我有什麼耿耿於懷,耿柄文不是也敗了嗎?這世上能敵的過燕王的,又有幾人,我本來就想慢慢對陣,就因爲他在後面催促得急。不敗纔怪,我沒有什麼不舒服的。開心得很呢!”

徐增壽見他不認錯,也不多說什麼,便笑問道:“景隆兄找我有事嗎?”

李景隆半晌沒有說話,過一會兒他才嫉妒地說道:“我聽說盛庸在濟南打敗了燕王,皇上一定高興壞了!”

徐增壽卻搖搖共道:“沒有像你想的那樣高興,這次勝利在朝中爭議很大。有人慶祝,但也有人認爲盛唐是在燕王決定議和後才偷襲得手,勝之不武,有損皇上信譽。”

“這是誰說的?”

“就是推薦你爲帥的黃子澄,齊泰也是這樣認爲,他倆爲李維正一事鬧得很僵。在這件事情上兩人倒是頗爲默契,一個黃子澄就讓皇上有些猶豫了。現在又多了個齊泰,在他們的勸說下。皇上至今沒有對此事表態,不過我估計最後會小有封賞,畢竟他擊敗了燕王。

李景隆沒有料到會是這個結果,他臉上露出了一絲幸災樂禍的笑意,想起盛庸對自己的無禮,他便恨恨道:“要不是我在濟南不肯投降燕王,給他留下了一點兵,他可能會到這個便宜嗎?唉!我一時糊塗,卻落到今天這個地步。”

徐增壽看出了李景隆投降燕王之心,他便試探着問道:“景隆兄是怎麼看這場奪位之戰?”

李景隆冷笑一聲道:“我認爲這不過是皇家內部矛盾激化的結果罷了,就是由於先帝立皇儲不妥導致,前太子病逝,本來就不該由長剁即位,無德無能。僅僅是因爲皇上的愛屋及烏。便登上帝王寶座,要是我爲皇子,我同樣也會起兵爭位。”

朱允炆對李景隆的仁慈,非但沒有讓李景隆感激,相反,他加更瞧不起朱允炆。而燕王兩次大敗於他,卻讓他對燕王充滿了敬佩口徐增壽明白了李景隆的心思,便話題一轉笑道:“你現在還有一個機會重新復出。就不知你自己願不願意。”

李景隆,騰!,地坐直了身子,其實他找徐增壽,就是想問一問自己還有沒有機會出山,不料對方竟主動提出來了。使他大喜過望,連忙問道:“什麼機會?”

徐增壽笑了,他壓低聲音道:“皇上忌憚李維正手握重兵,便準備十將去江淅湖廣一帶募兵練兵,如果你想抓住這個機會,那就聽我的安排。”

……

正如徐增壽所言,盛庸追襲大敗燕王后,燕王立即遣使入朝譴責朱允墳失信。他自言正是因爲相信朝廷有議和誠意。他才主動北撤,不料卻遭追擊。損兵折將,傷亡慘重,他要求朱允炆對他作出解釋,否則,他絕不接受議和。

這件事在朝廷卻了發了爭議,褒貶各半,這中間爭論的焦點就在於皇上是否真的失信,是議和在先,還是議和在後,很明顯,英王撤軍時和朝廷議和的使者才抵過徐州,所以以刑部尚書暴昭爲首的官員都認爲盛庸出兵是正常的軍事行動,而盛庸和鐵鉉固守濟南,擋住燕王南下,現在又大敗燕王,應該大力褒獎;而黃子澄和齊泰卻認爲,燕王之所以北撤,就是因爲朝廷議和的決意已下,燕王爲了表示誠意而撤兵,朝廷已經連續發了數封鴿信給盛庸,但他卻不考慮皇上的信譽問題,擅自出兵,導致皇上失信,不應該有任何褒獎,反而應斥責盛庸才對。

褒貶兩派爭論不休,使朱允炆左右爲難,最後,中間派徐輝祖出來打圓場道。盛庸在關鍵時刻率哀軍牽制住燕王大軍南下,爲遼東軍的出戰贏得了時間,即使有小失誤,也絕對是功大於過,無論如何朝廷應該褒獎前軍將士,否則天下士兵再無人肯爲朝廷賣命。

在徐輝祖的苦勸下,朱允炆最終被說服了,他決定褒獎濟南抵抗的將士,而主將盛庸則封歷城侯、前軍都督,布政使鐵鉉加封爲吏部尚書。

就在朝廷對濟南保衛戰下最後結論的時候,李維正已經率大軍離開京城,正在前往武昌的路上,而燕王朱棣則黯然返回了北平。

朱棣的心情十分憂鬱,這一次南征,他可以說是以失敗收場,先是左軍大將張玉陣亡,緊接着又是後軍將陳亨重傷不治身亡,且不說在濟南城下損失慘重,最要命是跟他久經沙場的三萬燕山鐵騎全軍覆沒,使他心痛之極,回到北平,他便把自己關在房間裡,誰也不見。

晚上,姚廣孝揹着手來到了朱棣的書房門口,一名親兵百戶攔住了他,“大師。王爺有令,誰也不見。”

“難道連我也不見嗎?”

親兵百戶歉然道:“王爺心蜻不好,大師不妨過兩天再來。”

這時屋內傳來了朱棣的聲音,“請軍師進來!”

親兵們立刻把姚廣孝放進了書房,姚廣孝進了屋,朱棣示意讓他坐下,姚廣孝坐下微微一笑道:“此乃小‘敗,殿下何必放在心上。”

朱棣長嘆一聲道:“我不是爲這次失敗而憂心,是爲我養虎成患而後悔。”

“殿下是指李維正嗎?”

朱棣點了點頭,痛苦地道:“我至少有三次機會將他置於死地,都怪我一時惜才,又聽信他的信誓旦旦,竟沒看出來他是如此野心勃勃之人,以致他今天坐大,現在他堂而皇之進入朝廷,嚴重阻礙了我奪位大計,我悔之晚矣啊!”

姚廣孝凝視着朱棣,他緩緩說道:“殿下想過沒有,殿下這次敗給李維正,究竟是敗在哪裡?”

“我想過。但一時看不透,我只覺得他深謀遠慮,爲這一天似乎籌劃了很多年。”

“籌劃多少年只是表象,或者說只是一種手段,關鍵是他抓住了殿下一直沒有抓住的東西。”

“什麼?”朱棣愕然。

“大義!”

“大義?”朱棣沒有明白。

“不錯。正是大義。”姚廣孝淡淡一笑道:“我們說他做戲也好,說他虛僞也好。但他確確實實是在百萬南軍覆滅,朝野人心惶惶之時舉起了救亡大旗。正是他這斤,舉動贏得了極大的政治籌碼,被天下人敬仰,他後來修孔夫子廟、爲小皇帝拉攆等等,都是爲這個政治籌碼潤色,而殿下的失敗,就是沒有能夠提出一個鮮明的、打動人心的口號,也就是沒有一個鮮明的政治目的,讓人總覺的殿下是爲自己爭奪皇位,所以殿下會在和李維正的較量中失敗。”

朱棣默默地點了點頭,姚廣孝說得對,他確實在這方面考慮不周全,上次提出剿滅藍玉,最後也沒有能起到作用,其實就是態度不夠鮮明,針對性不強。

姚廣孝見燕王已經有所悟,他又道:“這些日子,我一直在替殿下考慮這件事,我認爲殿下應該非常鮮明地打出‘恢復舊制、誅左班文臣,的大旗,去爭取軍方的支持。”

朱棣沉默了,這件事他需要好好慎重考慮後再決定。

姚廣孝也不再毒言,他話題一轉便笑道:“殿下猜一猜,李維正爲什麼要求小皇帝和殿下議和?”

“我聽說了,他要進川平定藍玉,撈取他的政治本錢。”

“這是其一,其二呢?”

“其二?”朱棣眉頭皺了皺,搖頭道:“我想不到。”

“殿下不妨換一下思路,假如你是李維正。爲了能更好地控制朝廷,殿下一件事情要做什麼?”

“我會先奪兵權!”說到這,朱棣恍然大悟,“你是說,李維正是去”“

姚廣孝點了點頭,“陰謀在計,陽謀在勢,勢已成,現在誰能擋得住他?”

第17章 驚天內幕第81章 貴人相助第53章 最後爭奪第127章 出發前夕第114章 羅家盛宴(上)第3章 衙門當差第92章 兩個副手第32章 偶遇故人第168章 蘇童進門(下)第287章 紅參案(二)第3章 衙門當差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86章 三王進京第200章 東征日本(三)第262章 停戰議和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64章 生死之間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191章 燕王來訪第132章 蓄勢待發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53章 最後爭奪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278章 各有猜測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259章 小露鋒芒(下)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18章 情況突變第121章 返回京師第117章 風雲聚合第82章 藍家出事第164章 種田養雞第293章 燕王之死(上)第109章 出發前夕第153章 小琉球島第22章 父子夜談第113章 巧遇海商第104章 日本來客第252章 山東之軍第155章 舉棋不定第259章 小露鋒芒(下)第185章 明暗兩線第124章 初爲人父第237章 燕王之斷第168章 蘇童進門(下)第81章 貴人相助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185章 明暗兩線第141章 出使日本(六)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114章 羅家盛宴(上)第1章 重回大明第280章 第二步棋第220章 風雲疾變(上)第277章 深遠佈局第18章 情況突變第290章 紅參案(五)第255章 聖旨之下第169章 寧王再來第136章 出使日本(一)第37章 公私兼顧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174章 遼東事變第89章 早朝封官(上)第251章 奇襲容城第154章 路遇同僚第225章 京都風雲(三)第47章 各自出招第90章 早朝封官(下)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57章 李善長死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1章 重回大明第113章 巧遇海商第177章 困獸欲鬥第161章 劍拔弩張第178章 潛龍出海(上)第167章 蘇童進門(上)第122章 一身輕鬆第129章 軟硬兼施第90章 早朝封官(下)第218章 高麗內亂(上)第240章 孟德故計第260章 奉旨入朝(上)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247章 燕王二子第161章 劍拔弩張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76章 走漏消息第171章 東宮祭靈第252章 山東之軍第107章 北使被殺第244章 又到新年第249章 景隆妙計第68章 保定春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