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千里之行

原來僱傭燕翅樓對付自己的是胡惟庸,而司馬燕又與王福有過節,這其中有什麼奧妙?大奎沒心思去細想,看樣子司馬燕也不會多說什麼。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一點大奎心知肚明。

“本官帶隊前往雲南,其中必有兇險,只是不知司馬樓主有何良策,可保本官安然無恙?”大奎試探着問道。相助自己一方,到底是真是假還未可知,對於司馬燕,大奎心中還是沒什麼底。

司馬燕只是輕聲道:“在雲南有我燕翅樓的分舵,若有變故當可週旋。樑王身邊也有我燕翅樓的部署,想那王福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敢違逆樑王的意思。”

大奎沒有再問,燕翅樓的人雖然皆是沒有武功的平民,但是其行事之詭異大奎卻是見識過的。

午時,車馬齊備兵士整裝待發。呂寨主卻找到大奎,說是派出嚮導爲大明使節領路。王西元與大奎喜出望外,畢竟對這粵西之地沒人熟悉,若有嚮導當可事半功倍。

粵西是廣西的別稱,先秦時期,全國分三十六郡,廣西屬桂林郡,宋時全國分爲15路,廣西地方稱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廣西之稱由此始, 廣西之所以又稱‘粵西’、‘嶺西’是因爲廣東、廣西古爲百粵地,合稱兩粵,廣東、廣西各處百粵之東、西兩部,故稱廣西爲粵西。唐初在五嶺以南地區設置嶺南道,後又分嶺南道爲嶺南東、西兩道。今廣西絕大部分區域位於嶺南之西,爲嶺南西道屬區,故又有嶺西之別稱。

正當王西元與大奎欣喜之時,嚮導策馬而來,來者卻是呂冰燕。

王西元與大奎不禁面面向覦,皆是沒有想到這嚮導怎麼會是她?呂冰燕一身漢人紫色勁裝,打扮的緊身利落,尤其背上是兩把長刀,兩把刀柄上紅綢迎風飄舞,更是顯得呂冰燕英姿颯爽。

壯家的女孩比之漢人家的女孩並不遜色,並且毫無忸怩造作之態,如此卻別有一番韻味。

倒是王西元比較開明,見是一介女流做嚮導,卻依然呵呵笑道:“既如此,有勞呂姑娘了。”說着當先向呂冰燕拱了拱手。

呂冰燕騎在馬上向王西元微微一笑,隨即撥轉馬頭趕過車馬隊伍向寨門行去。寨門處早有百餘名壯家子弟兵恭候,一個個帶刀背弓牽着馬,見到呂冰燕前來,這些壯兵各自上馬。,隨着呂冰燕出了寨門,看樣子是呂寨主早有準備的。車馬隊伍在王西元與大奎的帶領下出發了,王西元的轎子易了主,卻是由司馬燕坐了。呂寨主派人改造的囚車到底沒有用上,因爲大奎改了主意,他要帶着司馬燕一同上路。

沿途山川壯美風光秀麗,間或百鳥驚飛獸吼猿啼。

雲貴川及廣西四地多有蠻族,壯、漢、瑤、苗、侗、麼佬、毛南、回、彝、京、水和仡佬族等民族比鄰而居。一路上各族各寨聞聽有朝廷招撫使節路過,皆是夾道相迎,場面頗爲壯觀。

戰國時期,楚國大將莊嶠進入滇池地區,建立滇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在雲南東北部設立郡縣(今曲靖),並開五尺道聯繫內地。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將軍郭昌入滇征服西南夷,設立益州郡和24個縣,郡治滇池縣(今曲靖),開闢通往緬甸和印度的商道。

三國時期,即公元225年,蜀國丞相諸葛亮率大軍降服“南中”大姓孟獲。320年代,爨氏入滇,爨琛在昆川(今曲靖)稱王,爨氏統治維持400年。 南詔國和大理國是在唐朝時,738年,洱海地區的蒙舍詔部落首領皮羅閣兼併其他五詔,建立南詔國,被唐朝封爲雲南王。次年建都太和城(今大理市)。

公元902年,南詔國權臣鄭買嗣奪位自立,改國號大長和。公元929年,趙善政滅大長和國,建立大天興,次年東川節度使楊幹貞滅大天興國,改國號大義寧。公元 937年,白族段思平滅大義寧,建立大理國,都城大理。疆域包括現在的雲南省,貴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緬甸北部地區,以及老撾與越南的少數地區。公元1253年,元朝忽必烈派蒙古軍隊征服大理國,1276年正式建立雲南行省。色目人賽典赤任平章政事,省會中慶路(昆明)。在雲南開發重要的銅礦和銀礦,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大批色目人及少量蒙古人移居雲南,形成如今的回族和蒙古族。

可以說這廣西與雲貴川交界之地,自古便是多戰事的所在。各族部落對於元明兩家都是抱着兩不得罪的心態處事,這一點大奎心中也是明瞭的。車馬軟轎行程甚慢,隊伍一路又走了半月有餘,到了昆川境內(今曲靖)。遙望遠處羣山疊嶂,山巔與雲霧相伴,頗有置身仙境之感。

這時行在隊伍前頭的呂冰燕勒馬停步,等着後面的大奎與王西元慢慢趕上來後,呂冰燕望着王西元道:“王大人,再向前便是朗目山,此地已是雲南境內了。”說話間竟是看都不看大奎一眼。

“如此有勞呂姑娘了,前路坎坷呂姑娘請回吧,莫要忘記替本官向呂寨主致謝。”王西元在馬上向呂冰燕抱拳致謝,呂冰燕也是抱拳回禮。

“王大人一路走好,小女子告退。”呂冰燕說着左手屈指作哨,一聲唿哨下百餘名壯兵齊齊調轉馬頭,準備與呂冰燕一道回返。

正當此時,遠遠望見正西方向由山巒峽谷間奔出一彪人馬,看人數足有數千人。前面是近千的騎兵,其後是步卒。看裝扮卻是蠻族,這突如其來的人馬,讓安撫使王大人一陣心悸,連同身後押送車馬隊伍的兵士,也都恐慌起來。

呂冰燕正要帶兵回程,此番突遭變故,她卻是不好現在就走。見狀又帶着百餘壯兵再次撥轉馬頭趕到隊伍前面,意思很明顯是要護衛身後的車馬隊伍。

大奎恨慚愧,他這位神威大將軍尚未出手,倒叫一介女流挺身而出,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通的。由於天氣太熱,大奎身上只着了一件短袖汗衫,裡面穿着天蠶寶甲。如此穿着雖是涼快,卻如何能出陣作戰?

還好身後的馬車上,自己的衣袍甲冑兵器樣樣齊全,大奎趕忙回馬去換衣甲。哪成想卻是來不及了,對面衝來的兵馬其勢甚猛,大奎剛剛穿上官袍,人家的騎兵便到了車馬隊伍一箭之地。

孟歌盤步見狀也不等吩咐,下馬來幫着大奎穿衣套甲。還不等收拾利落了,五六百人護衛的車馬隊伍已經被人家圍了個結實。

呂冰燕雙刀在手,身後壯兵雁翅排開,一副劍拔弩張之態。

“你們是什麼人?膽敢攔擋朝廷安撫使的車駕?”呂冰燕柳眉倒豎,揚聲質問。

對面陣營中馳出一匹健馬,馬上之人對襟黑褂黑巾包頭,生的怒眉環眼一臉虯髯。手上兩柄大砍刀,形似兩塊小號的門板一般。

大奎此刻正在着急忙活的穿靴子,期間隨意的向隊伍前面看了一眼,見那手持兩把大砍刀的傢伙很是不善,便向孟歌問道:“那是什麼人?”

孟歌也看了一眼,隨口道:“看樣子是苗人。”一邊說着一邊替大奎將紫金獸面鎧的肩甲綁紮利落。

苗族起源於黃帝時期的‘九黎’,堯舜時期的‘三苗’。‘九黎’是五千多年前居住在黃河中下游的一個部落。後與黃帝部落發生戰爭,失敗後退入長江中下游,形成‘三苗’部落。在四千年前,以堯、舜、禹爲首的北方華夏部落與‘三苗’發生戰爭,‘三苗’被擊敗。從此,‘三苗’部落分崩離析。

‘三苗’失敗後,一部分被驅逐到‘三危’,即今陝甘交界地帶,後又離開‘三危’向東南遷徙,經過很長時間逐步進入今川南、滇東北、黔西北等地,形成後來西部方言的苗族;留在長江中下游和中原的‘三苗’後裔,其先進的部分逐漸與華夏漢族融合。其發展較慢的部分,商周時被統稱爲‘南蠻’,居住漢水中下游的,被稱爲‘荊楚蠻夷’。後來,荊楚蠻中先進部分逐浙發展成爲楚族,建立楚國;後進的部分,繼續遷入今黔、湘、桂、川、鄂、豫諸省毗連的山區,成爲今日東部、中部方言苗族的先民。

這帶兵前來的苗人卻不知是那個苗寨的。

呂冰燕此刻正與那苗人爭執,離得遠了也不知他們在吵什麼。大奎並不急,即使爭吵也無妨,人家若是有意相害,這一千多騎兵只需一個衝鋒便會將己方的數百人馬殺散。也就不會如此刻般的羅裡吧嗦了。

大奎穿戴整齊後,翻身上馬右手持鑌鐵烏龍槍挽個槍花,鐵槍帶風威勢不減當年。

紅雲蹄聲踏踏走到前隊,看到那苗人仍在與呂冰燕爭吵,大奎心中不耐揚聲喝道:“何人如此大膽?敢擋本將軍虎威?”這一嗓子頗具威勢,衆壯兵紛紛讓出一條路來,大奎策馬緩緩來到呂冰燕身邊,與呂冰燕比肩而立。

“呂姑娘,什麼事啊?大呼小叫的。”大奎一臉的不屑,斜眼看着對面的苗人。

呂冰燕此刻氣的粉臉通紅,對大奎說道:“這些苗人讓我們交出財寶,不然就將我們趕盡殺絕。”呂冰燕一直敵視着對面的苗人,絲毫沒注意大奎此刻已是換了一身裝扮。

大奎故意乾咳一聲,這才道:“好大的膽子,有本官在呂姑娘不要害怕。”

呂冰燕聞言看了大奎一眼,不禁驚得花容失色。大奎一身火紅手持鐵槍,與座下寶馬紅雲兩相映襯,直如神威天降的戰神一般。壯家人崇尚英雄,大奎這一身打扮很有些英雄蓋世的味道,也難怪呂冰燕會有些眼直。

第三十五章 將軍何在第六十九章:喜結良緣第十五章:夜半護花第八章 故人相見第二十一章 鐵騎援兵第五章:固守亳州第九十二章 定西安民第二十一章 鐵騎援兵第四十五章 驚天陰謀第十六章 夜半縱火第九十七章 安然脫險第一章:軍法無情第三十三章:劍之道第七十七章 屈尊侍馬第六十八章 正道滄桑第十四章:金石爲開第三十二章 功過相抵第一百一十章 誰可敵之第三十章 混跡城防第七十章 水落石出第八十九章 命理玄機第五十八章 地形查探第八十九章 元帥出馬第四十四章:依依惜別第二十九章:蒙古跤術第二十一章:奇襲汴梁第七十七章:靈智上人第四十五章:餓殍百里第四十六章 父子情深第六十六章 崆峒求藥第四十七章 孤身求藥第十九章 單騎救父第二十七章 北伐中原第三十八章:將門之後第十七章 再作馮婦第二十二章 凶神惡煞第六十章:刀劍笑第二十五章 將軍府飲宴第四十二章 游龍刀法第二十七章:牢獄之災第七十四章 血濺七步第八十九章 命理玄機第十二章 秋葉飄零第三十章 混跡城防第三十六章 除貪務盡第十四章:躋身鏢局第九十章:區大錘第二十三章 勤王保駕第三十四章:內家正宗第三十二章 別來無恙第六十六章 強權公理第九十三章:風起雲涌第二章:殺出重圍第三十二章:再上天台山第十一章:和尚點化第一百一十章 誰可敵之第二十七章:牢獄之災第二十四章 巢湖傳說第五十四章:武學真意第四十六章:查實災情第一百零六章 沒錢沒命第七章:山路遇襲第十三章:反間之計第一百二十五章:青牛鎮審案第十四章:金石爲開第一百二十九章 難逃一死第六章:人贓並獲第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八十六章:冰凍三尺第八十九章 命理玄機第三十一章 初聞喜訊第七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九十六章:清者自清第二十六章 明軍哨探第五章 一睹真容第六章 新官上任第一百一十五章:隆平大包子第一百二十四章:攔路鳴冤第十六章:押鏢順元第八十三章 搏命廝殺第一百二十四章 單槍匹馬第七十三章:師門驚變第十五章 夜探敵營第一百零五章 此情如火第四十六章 父子情深第八十八章:比武真相第八十六章 壯家好客第二十四章 不辭而別第五十三章 荒原兵劫第十五章 夜探敵營第十五章:鐵棒磨針第三十三章 一山二虎第一百一十二章:快樂之本第十七章 泅渡長江第八十四章:鴛鴦劍第三十六章 中軍喊冤第九十章 定西大捷第九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七十三章 豪賭三天第一百零八章:吃得苦中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