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大明軍校

皇上這番事實確鑿的說辭,讓劉宗周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了這些知識,皇上賺不到什麼錢,也就沒有了什麼免農稅,更不可能有全民教育的事情了。再在這種知識已經在充斥着大明,使全國的百姓受益,深入人心了,不是任何人改變、阻止了的。聽皇上的言外之意,並不是拋棄儒學,這與他在經筵大比之時,所看到的與孔子十比的皇上,還是有區別的。若按那時皇上對孔子的駁斥,批孔運動又要開始了。而現在則不一樣,皇上並沒有排斥,只是把這些親課程增加進去與儒學齊頭並進,自己如此堅持不渝,全盤否定了皇上的,的確有些過激了。

“兼容幷包這四字,朕卻想改成兼容並舉,儒家學說,是漢人上千年留下的智慧結晶,在教化民心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意義,要發揚廣大下去,不是將其最初的小國寡民狀態,直接套用在以後的大明身上,畢竟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此一時、彼一時也,即便孔孟親至大明,亦會有日新月異恍如隔世之感。儒學不是要單純的守舊而是要發展,於時代的脈博相適應與時俱進,如此才能不被時代所拋棄,一直源遠流長下去。”

朱由校接着說,表明了對儒學不離的態度,不僅不排斥,反而是寄以厚望。但今非昔比,儒學的確是需要發展了。

“皇上,草民着相了,罔測聖意,擅自作主更改皇上旨意,請皇上降罪。”雖然皇上一口一口的愛卿叫着,但金口玉言‘準’字一出,已經將自己‘罷官去職’了,所以自稱只能用草民了,磕頭請罪。聽了皇上的話,自己真是後悔莫及了,爲了反對而反對。的確是無理的表示了。

“愛卿平身吧,朕知愛卿品行,也着實看中愛卿。全民教育只是低端的,還有更高的,比如求極宮,就是以後吸收大量的優秀人才接着深造的場所。愛卿一直寄託希望的蕺山書院,也可以成爲這樣的基地。朕可以出資,讓其成爲全國最大的儒學學院,愛卿爲大明培育出一位位大儒,讓他們分赴全國去教導儒學,如此豈不更好?”這算是文理科分學校了,象着高端出發。劉宗周這樣的人。的確不適合搞行政,太迂腐了,其眼界就是侷限在了儒家學說之上,是個搞研究的人物,把他弄到了朝堂,其實是對他的迫害。相反,建個正式的學院。讓他去教他所喜歡的東西,寫寫書,這樣的生活纔是適應他的。

“臣多謝皇上,務必爲大明培養人才。”聽了這話,劉宗周動容動心了,求極宮,現在已經成爲了一個標杆一樣的存在,所受皇上的青睞、重視那可不是別的部門所能比的。如今皇上出資。更讓蕺山有了皇家的身影,怎能不喜。

劉宗周走了,雖然沒有恢復了職務,但‘院長’的職務算是有了,也算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朱由校終於把這個大麻煩給送走了,這尋死覓活的大老爺們,還真讓人受不了。偏偏這樣的人還是倍受他們愛戴,人品又如此的完美,要真有個三長兩短的,還真讓人可怕。走了就好啊。

十一月十四日,西山原京營,現在是大明北京陸軍學校,今天是開學儀式,做爲校長的朱由校當然是需要參加的。

朱由校給北京陸軍軍官學校的校訓是“責任、榮譽、人民、國家”。

軍校的訓條是“準時、守紀、嚴格、正直、剛毅、勇敢”。

學員榮譽準則:不得撒謊、欺騙、行竊,也不得容忍他人有這樣行爲,不推卸責任、無私奉獻。

這些都是歸抄人家西點軍校的自己又加了一點點,本來想抄黃埔軍校的,那句怕死之類的名言,那是本土的,讀起來也大氣,但抓破了腦袋也想不起來原話了,只能作罷,沒辦法只能來一點西點軍校的了。

朱由校當了這個校長,其他的都是由孫承宗來負責操辦了。有文化科、軍制學、兵器學、築城學、交通學、地形學、天氣學、斥候學等。

來自大同、薊鎮的軍官們打仗含糊一點,寫字當然更含糊了,武將和文官不同,文官是當一代,下一代有本事再來,而武將幾乎是輩輩相傳的。所以這學問也是輩輩不受重視,認識會寫自己的名字,會看點書信那就是最大的學問了。偏偏這樣的能看信的,還是少之又少了。所以看到軍校裡的教程,就直皺眉頭。因爲書面上的東西太多了點。

好在終於走進了皇上的視野之內,這可是一次絕好的機會,現在皇上是校長,自己算什麼?天子門生!牛不牛,當皇上的老師靠得是德高望重,當皇上的學生那可是絕對的聖眷了,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學員來的方向上有些雜、大同的薊鎮的,在家的錦衣衛、天應軍甚至是淨軍也被塞進來許多人,整個一大雜劊五花八門。就這樣六七千人充滿了整個軍校。

當然這裡面有一些註定是軍官的,也有一些可能是被淘汰的,有往上進一步的,也有降級的,這一切都要看軍校畢業的成績如何了。畢業的時間並不是統一的,最先進入軍校的錦衣衛、淨軍、天應軍,他們註定是學習最短的,春節過過就會離開。而薊鎮、大同的軍官,也會在開春之後,擇優回去,或者進入薊鎮鐵血隊、大同精忠隊。成績一般的則接着在軍校學習,不可就藥的,則發回原地,等着下一起大明的政策。所以衆學員的心態肯定是不同的。

親軍們是來度金的真正學知識的,他們大多是憑着跑步好入選的軍官,談到什麼將才帥才,那是扯淡。二三十年過卻了,絕大多數連個小旗都不是,就是一個大頭兵。皇上聖眷給了他們,憑着這份忠誠、體力,生生的被皇上在身上弄了個軍官噹噹,但離將才兩字差得可不是一點二點,就是一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貨色而已。但他們誰都知道,有了這個皇上給的機遇,就得努力的抓住了,不進則退的道理是誰都知道的。

認字對他們來說已經不算什麼了,這點皇上早就注意到了,掃盲運動也早就開始實施了。可以准許你寫得不好看,但必須得認字、會寫,這是軍官最基本的要求。還好,最先的淨軍、錦衣衛這方面的問題基本上是解決了。

天應軍的方面軍官本來就是原有體系自帶的,訓練的時間也短了一點,所以識字的比例還是不高,握個筆桿子和拿刀,完全是兩碼事。但被皇上也是強迫着練,成效還是有一些的。

開學典禮當然有校長講話,朱由校走到了講臺,面對着數千的軍官開始了演說。

臺下坐的都是邊緣化的軍官,無論從能力還是忠心耿耿上,都不是朱由校看好的。能力不足了可以慢慢的練,但忠要是沒有了,一切就都沒了,就和關寧鐵騎、漢東軍一樣。所以朱由校的開場白就是:“諸位學員,大明北京軍校第一期開始了,朕對汝等第一要求是對大明忠誠,第二要求是忠誠、第三個要求還是忠誠。沒有了忠誠,就沒有信念,這樣的軍隊沒有絲毫的戰鬥力可言、、、、、、”

朱由校叨叨叨的說了一會也就結束了,說的都是大家能聽得懂的話,其中當然有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的意思,沒有多說什麼立功受獎的事情,這本是題中應有之意,爲了皇上而學習,這是主題思想。學習是枯燥乏味的,但有了目的、信念就不是這樣了。朱由校直接的表明現階段學習就是爲朕學的,對朕是否忠心就看你的學習成績了。這個觀點早在淨軍、錦衣衛時就已經說過了,只不過那時的錦衣衛還有個掃地出門的懲罰,而現在對於大同、薊鎮兩地,雖不開除,但明年的仗是沒辦法參加了。

學員們聽了卻是熱血沸騰,沒別的,軍隊本來就是爲效忠皇上所準備的,能聽到皇上的教誨,這對任何一位大明的將官而言,都是難得的機會。聽着皇上要求自己努力,學習就是給皇上學的,算是效忠皇上了,再苦再難也不怕了。

典禮辦得很簡單,若不是朱由校要求,估計這個過場都沒有,所以接下來的過程也簡單。挑選了人上臺發言,公佈校規校訓、獎罰措施。因爲是軍校,學員們也都是在職的軍官,所以這裡的規矩就是軍規——十七條禁律五十四斬,什麼悖軍、慢軍、懈軍、構軍、輕軍、欺軍等十七軍,那可都是板上釘釘不容有一絲輕慢的。

校長是皇上,當然不能長期在軍校裡持掌,孫承宗由兵部尚書再掛名總教習,用軍中宿將、兵部的官員來充當教員老師。這些人別的不敢說,但打仗一直是中規中矩,肯定不會上敵人惡當的。而且孫承宗也打算結合着神弩、阻擊弩、戰車、火槍等武器特別,欲成立一個皇上一直說的參謀部,類似智囊團一樣的組織,分析戰策戰術,集合這些精英人仕,算是搭一個小架子了。

第257章 可綱遇伏第227章 血洗草原第612章 東江皮島第508章 行車之改第717章 漢奸的擔憂第531章 闖王獻計第643章 看賞東珠第459章 淨軍來了第242襄陽炮現2第510章 建水電站第497章 士人地位第125章 留聲機現第240章 校場心服第511章 天主之聲第771章 廷杖之威第27章 同樂酒店第50章 衛生紙出第751章 袁大總管第268章 遼東風雲第807章 一官論船第207章 八大漢奸第478章 建立軍校第75章 大明求極第575章 永久自行車第398章 林丹挺進第483章 候家半朝第711章 血脈相連第172章 早朝之前第257章 可綱遇伏第429章 張掖之戰第74章 談雨論風第581章 大快人心第94章 水井抗旱第302章 對樓衝車第520章 又見請辭第341章 兩套班子第481章 趨狼逐虎第149章 經筵談孔第169章 宮廷政變14第412章 營寨之設第601章 騎馬來擾第446章 讓利與人第506章 哈密功略第60章 青州攻略第586章 百姓談雷第678章 建奴使者第422章 亂民來援第634章 逃出生天第76章 又聞遼東第241襄陽炮現1第725章 塑料現世第442章 環保精神第338章 鋪路規劃第108章 合法採礦第363章 圍追堵截第441章 大同邊兵第523章 大明軍校第404章 緊咬不放第458章 錦衣守關第260章 岱海血戰第583章 雪中燒烤第302章 對樓衝車第353章 砸車運動第261章 危機時刻第98章 亂點中醫第158章 宮廷政變3第415章 政務雜事第168章 宮廷政變13第522章 理論大儒第236章 謠言滿天第361章 阻擊汽油第650章 地雷之戰第607章 兵發鄭屯第167章 宮廷政變12第808章 大戰之始第572章 毀滅軍需第298章 蒙古壓境第110章 幕後主持第73章 義賣現場2第166章 宮廷政變11第79章 火柴構想第728章 殿試製度第654章 一死一生第406章 憲兵之責第496章 挑戰朝廷第232章 苦守營盤第753章 紛紛而逃第594章 驅除韃虜第722章 我是管家婆第754章 狀元效應第692章 皮島之災第409章 騎兵輕盾第430章 意外之喜第541章 收購甲骨第200章 撤銷遼餉第75章 大明求極第265章 大破蒙軍5第434章 岱海建設第322章 奇襲連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