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0章 環公歸來

戰鬥進行的很順利,因爲有着大量的阻擊汽油彈,在對着一個軍堡,來了一個紅燒軍堡之後,剩下的四個就已經徹底的放棄了僥倖心理,投降了。漢軍旗是最早投身到建奴的建國大業裡的。他們沒有什麼骨氣可言,對着異族,尚能投降,對着自己的同胞,自然也沒有什麼心理負擔。

清點俘虜,總兵官佟養性,參將佟延、劉岱仲、顧守通。遊擊有趙一鶴、馬汝霖、嚴庚、李紹武、李大成、楊達有、吳殷、祝世昌、佟成蛟、李英傑、李國臣、張孟兆,都司李繼學??。總計是總兵官一名,參將三名,遊擊十二名,備禦三十五名,全部被擒到位。而俘虜則有五千多人。

這一仗打的真叫毛文龍解氣,其中還有不少的老相識了,因爲以前應該稱之爲同聊,在與金國作戰的時候,大家也都彼此是對手,還是相熟的。而現在,卻從陣前敵,變成了階下囚。看着一個個孤立無援垂頭喪氣的樣子,哪裡能讓毛文龍不興奮呢?

這些俘虜們忍受着毛文龍部的東江東不斷的調侃,他們的命運已經到頭了,皇上給他們的處罰是,除總兵官佟養性和下面的參將,需要到京城接受有司審判之外,其餘的人等都是宮刑、終生勞役,當然那四個被審的還要再加上京城‘被俘誇街’,享受都個京城的百姓什麼雞蛋、西紅柿的待遇。

收拾停當之後,把繳獲的軍堡物質也都留給了毛文龍部。此次作戰,僅銀兩就收了近二百萬兩,那都是建奴的購貨款與從商人身上收來的,這些當然是需要上繳的。然後,袁可立沒有什麼停留,揮手與毛文龍作別,皇上的要求是必須二十日趕到三屯營。

這次與毛文龍的合作是挺愉快的,毛文龍也得到了這幾年以來,最爲重大的繳獲,而且還沒有一次。如此光明正大的站在建奴的統治區內。竟然沒有建奴過敢過來,這自尊心的確是相當的滿足。

十八日,一場小雪,如約到來。朱由校知道。這一年的戰事。算是告一段落了,按照以前的約定,在第一場雪到來之際。就是閆應元撤軍之際。現在應該是他如約回到邊牆的時候了。而岱海旁的天門城,如今的建築物是否蓋頂?那裡的宗室子弟們是否吃得飽空得暖?這些問題都在朱由校的腦子裡盤旋着。

十九日,天晴了,朱由校卻接到了盧象升的光報,高迎祥自殺,賊部或被擒,或被殺,只有極小一部分人越過了定邊鎮的邊牆,闖到了沙漠地帶,這一些人估計是晉商。

這個消息也算是亂民之禍終於收尾了,此許晉商也翻不起什麼大風大浪了。所以朱由校讓盧象升和秦良玉回京城休整,爲其慶功。

孫承宗當然知道皇上對農民軍是最大的顧忌,如今終於煙消雲散,這個消息是如此的漫長,其中寄託了皇上多少的等待。當然若沒有榆林一戰,可能在這第一場雪來臨之際,根本不會如此的順利收關。

“皇上,瑞雪來臨,國內的動亂算是結束了,這場雪來的真是時候。”

“瑞雪兆豐年,哈哈,孫老師可是真會比喻。”

二十日早,袁可立棄了遠在山海關的戰俘,只帶着佟養性四人,一萬錦衣衛和一千淨軍,輕裝來到了三屯營。朱由校接到消息,出城迎接,就差沒到五里亭了。把袁家父子感動不已,這是何等的皇恩啊。三戰建奴,憑藉着都是親軍的力量,才能三戰三捷,的確是人生的最高成就了。這些都是皇上給的機會,才讓他們得已如此的揚眉吐氣。又如此的得蒙皇恩聖眷,這些是多少人一輩子都不敢期及的。

可巧這時正是薊鎮十二萬官軍一共過來選拔,以衝入薊鎮鐵血隊。正需要皇上前去主持,所以朱由校把一萬錦衣衛和一千淨軍也帶到了三屯營之外,十二萬官軍已經在那裡摩拳擦掌的,想要一展跑技了。這都練了半個月了,許多的人對這八十多裡地還有比較有信心的。當然還有更多的人是心氣不足,這樣的成績是實實在在的。不可能因爲信心高低而有什麼改變,但這樣的盛事這輩子也就一回參加的機會,還是來見識見識吧。

朱由校當然的開始了自己的演說,說得當然是很激盪人心的話,什麼民族大義了,保家衛國之類的老生常談,好在薊鎮的士兵們沒聽過。倒是把傳聲兵累的不行。

宣佈了比賽開始,十二萬軍士如出籠的猛虎一般,跑了出去,一看好勁頭,就知道那些跑得快的,要麼是實力雄厚之輩,要麼就是傻瓜一系的。

這時皇上纔有時間和袁可立正式的交談,孫承宗當然有資格參加上這研討會了。先是來了個獻俘,別的人朱由校不知道,但這個佟養正,卻是朱由校相當知道的,無論是其認祖歸宗的故事,還是以後佟家的佟半朝盛事,那都是流傳很廣的。

“佟養性,聽說你是女真人?朕倒是想問問,佟性自古有之,怎麼建奴女真就成了你的祖宗了呢?”這纔是朱由校想問的原因。佟性中原歷來有之,在大明當官的也有。在百家姓裡也是有的,但就是前世的同學裡,兩個同是佟姓的人,卻一個是漢族、一個是滿族,讓人大爲不解。

“回皇上,罪民也不知道,以前在遼東開源之時,也一直是以漢人居之,但淪陷之後,才成了女真族。不過,仍然爲漢軍的首領。”佟養性也是相當的不解,不明白皇上問這個到底是什麼意思。

“哦,那還真不好定性你是不是正宗的漢奸,不過這個問題對你也沒有什麼區別了。帶下去吧。”

“袁愛卿,京城一別,已經數月之久,袁愛卿花甲之年,還爲大明帝國征戰勞苦。創下了一番又一番的大捷,朕心甚慰,”

“回皇上,全憑着皇上所賜的錦衣衛及淨軍,他們那些武器纔是致勝的法寶,故老臣不敢居功。”(……)

第382章 值得一提第675章 耀州城壕第736章 假手研製第209章 朝臣認慫第152章 準備兵變第254章 防線收縮第346章 封鎖海峽第384章 各自謀劃第763章 假手製成第277章 巧治大臣第427章 戰前定策第612章 東江皮島第764章 休妻風波第396章 再行練兵第169章 宮廷政變14第155章 戰前準備第685章 大明提速第158章 宮廷政變3第445章 雲崗石窟第197章 草原傳旨第782章 丈母孃來了第132章 礦權歸屬第189章 借道蒙古第102章 制望遠鏡第708章 爲國爭光第148章 斷腸之草第609章 孫老論謀第5章 德行有虧第684章 馬車軌道第235章 移動射擊第92章 留住聲音第29章 玻璃課堂第178章 皇上休妻第307章 草原會戰2第502章 農具創新第509章 發電電動第671章 襲擾不停第54章 天子親軍第115章 銀行水泥第428章 兵指張掖第543章 加價收購第90章 氮磷鉀肥第484章 候家投敵第81章 藥店火藥第192章 宮刑淨身第56章 皇家傢俱第21章 大明驛站第592章 鰲拜進京第423章 大捷之後第645章 港口添堵第555章 明臣憲之第354章 反覆較量第406章 憲兵之責第348章 偏向虎山第476章 憲鬥之計第646章 建奴撤兵第612章 東江皮島第380章 新軍啓用第467章 封住關口第100章 名傳青州第658章 心膽俱喪第284章 應元論戰第537章 羣臣心服第249章 蒙古撤軍第142章 義子國棟第124章 求極之宮第178章 皇上休妻第512章 堵不如疏第664章 自如自知第390章 淨軍哭了第445章 雲崗石窟第114章 京源糕點第802章 告示的作用第170章 宮廷政變15第308章 草原會戰3第184章 燧發火槍第37章 御膳始末第394章 不再過招第304章 常州風災第635章 半渡而擊第691章 遼陽之屠第162章 宮廷政變7第550章 抓捕開始第674章 主奴易位第150章 仲尼日月第261章 危機時刻第423章 大捷之後第495章 兵權之議第474章 薊鎮練體第738章 袁家山人第439章 不徵之國第629章 飽和攻擊第351章 防守反擊第196章 戰車計劃第88章 玻璃現世第520章 又見請辭第705章 斷手之策第251章 商人逐利第312章 草原會戰7第733章 吏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