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章 滿清建國

“舊的朝廷體制,已經不能夠完美的管轄我們這越來越大的地區,所以我現在宣佈,改變我們的國體,正式全面學習漢族的體制,將大金,改國號爲大清,將女真族,改爲滿族,施行漢人的全部官職制度。我,朕,爲大清皇帝,尊父親爲太祖高皇帝,設立八王議政代替內閣,設六部,管理國家,一切制度遵循漢人。”

於是,皇太極提前十年,在瀋陽稱帝,國號大清,改天聰爲崇德元年,改瀋陽爲盛京,廢除“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舊制,改爲自己“南面獨坐”,突出皇位獨尊地位,使皇權得到鞏固。仿明制,設內三院,六部,“停王貝勒領部院事”,獨主政務。又設都察院和理藩院,掌管蒙古諸部。

明下詔書,封十王。再下詔書,譴責朝鮮爲虎作倀,宣佈廢朝鮮,封阿敏爲朝鮮王。譴責扶桑王李旦助紂爲虐,廢李旦爲庶民,封代善爲扶桑王。

其他貝勒貝子各升一級。

發佈檄文討伐大明,歷數十四罪,請和。

這彎子轉的比較大,差點閃了所有文武的老腰。這說的好好的,又是建國,又是稱帝,又是集中皇權,又是勵精圖治,讓大家精神頭爲之一振。結果這一掉臉,就向大明朝廷提出和談。和大明朝廷提出和談,就等於是投降,那你這麼折騰幹什麼?

現在已經是內三院大學士的範文成得意的站出來,向這些愚昧的人解釋他的想法。

“從我們七大恨起兵的時候到現在,我們和大明在名譽上是不對等的。先太祖是明朝大將李成樑的家奴,世代是大明的臣子,進貢大明,替大明守土就如太祖所說的,“我祖宗與南朝看邊進貢,忠順已久,忽於萬曆年間,將我二祖無罪加誅,其恨一也“他也承認自己是明朝的臣子。後來太祖起兵攻擊大明,建立自己的政權,在名義上是屬於大明內亂。我們一直處於大明的名譽管轄之下,我們實際是在造大明的反。大明也是以平反鎮壓爲名義,所以在以前和袁崇煥談議和的時候,總是低他們一等,只能和地方官員談而不能直接面對他們的皇上,是投降,這在名分上我們就吃虧了。

然而現在我們建立了國家,大汗也稱了皇帝,那麼我們就和大明朝廷平起平坐了。這樣,我們就可以將我們和談的文書直接送到天啓皇帝的手中,不再與地方大人相交。

在這樣對等的談判之中,最終談判成功,我們也能成爲一個如大明其他屬國一樣的地位。而原先和地方大員合談,即便談判成功,我們依舊是大明的地方政權,依舊是大明的奴才,這可是天壤之別。”

談判這個東西就是要對等,對等纔算談判,不對等那就是投降,這是本質上的區別。

這麼簡單的一解釋,大家才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歸恍然大悟,不過大家的心氣也很沮喪,畢竟現在不過是輸了兩陣,原先或者以後依舊能壓着大明打。大家滿心思是要進入中原那個花花世界的,一旦談判成功,大家就只能乖乖的蹲在這冰天雪地裡,對着那個花花世界乾瞪眼,沒有辦法了。

皇太極看到了大家的心思,嘿嘿冷笑道:“我明確的告訴大家,即便談判成功了,我們的目標不變,我一定要實現我的夙願,進佔中原。”

大家再次蒙圈,既然目標不變,那還談什麼?這不是脫褲子放屁嗎?

皇太極冷冷的道:“朕正式建立大清,稱帝封王,就是爲了要鼓舞大家的士氣。告訴大明的那些人,告訴我們的子民將士,兩場戰役雖然大明戰勝了我,但我越戰越強,絕對沒有氣餒。但大家也知道,這一次我們真的是傷筋動骨了,我們需要一段時間喘息,而在這個時候,毛文龍也損失慘重,傷筋動骨,他也需要喘息。我們和毛文龍之間的戰爭會結束一段時間。但大明的遼西關寧鐵騎,卻不會讓我們喘息,草原上的曹文詔也不會讓我們喘息。怎麼樣讓他們住手?只有他們的皇帝能夠幫助我們。按照漢人的習慣,只要我們提出議和,漢人就會收手。我們就在和談中扯皮,扯他個地老天荒,一直扯到我們恢復了元氣爲止。”

大家就再次恍然大悟。

“所以,即便議和成功,我們也會撕毀他。條約這個東西,就是拿來撕毀的。”

大政殿上就傳出了囂張的鬨笑了。

皇太極解釋通了大家的思想,於是當場拍板決定,派出使節以大清平等國家的身份,向大明提出結束戰爭。其中最關鍵的條款,自己願意免去皇帝稱號,自降爲王,成大明屬國。

第二點,開始全國整軍備戰,繼續積聚力量,準備向遼西展開進攻,奪回關鍵節點廣寧。

而就在大家躍躍欲試的時候,一份情報傳到了皇太極的手中——東江鎮派齊飛,向鞍山展開進攻。派張盤去漢城,準備抵抗阿敏。

看着這樣的戰報,皇太極只能慘叫——毛文龍,你這個小強,還有完沒完啦,大家就不能消停一會嗎?

其實,所謂的元氣大傷,並不等於雙方真的不能動了。

所謂的元氣大傷是指在整個大局大戰略上,雙方實在是不能動了,但在局部上,還是可以廝殺的。在局部上互相傷害,這其實更是大戰略。放血,相互放血,纔是大家必須做的。

但毛文龍有這個能力,但皇太極實在是沒了這個能力了。

“現在,阿敏被困在朝鮮,真的是一支孤軍,原則上,我們需要救援。”皇太極痛苦的說道。

但下面沒有一個響應。

原則是原則的問題,現實是現實的問題,現實比原則重要。

“但我們真的沒有一點救援阿敏的能力和辦法。”新任大清兵部尚書莽古爾泰不得不實話實說。“一旦爲了救援阿敏,那麼我們就必須再次進攻鳳凰城,鎮江,鐵山。這就等於我們和毛文龍都在精疲力盡之下,再來一場決定生死的大戰。即便我們戰勝了毛文龍,滅了東江鎮,但關寧遼西就成了我們不能抵抗的力量,到時候,我們就會徹底的亡國。”

這是根本,大明底蘊太深了,真的是打沒了一批就會再出一批,真的是沒完沒了了。

如果爲了救援阿敏再和東江鎮決死一戰,最終,大清江消耗掉所有的力量,到時候大明一支人馬過來,整個大清就將轟然倒塌覆滅。

在一番深思熟慮之後,皇太極痛苦的決定,放棄救援阿敏和代善:“希望他能借助朝鮮的資源,站穩腳跟。命令岳託,不惜一切代價,保衛鞍山,告訴他,鞍山是我們唯一的鐵料來源之地,是我們的生存的關鍵,事關大清生死,絕對不能丟。”

第250章 興建鹽場第149章 努爾哈赤的困局第1156章 還不完的閻王債啊第703章 可怕的僭越第283章 熊廷弼的後果第1416章 窮困潦倒第1341章 爲難第1204章 皇太極進京了第1249章 一步步退第1187章 選將之法第806章 朝爭落幕第1012章 錢啊,我想你啊第1093章 安撫降將第1186章 不詳之感第1389章 朝鮮滅國第350章 復活第1114章 金川解圍戰第950章 造反不造反?第241章 繳獲分配第552章 收買科學家第319章 絕不拋棄第879章 謀劃清洗第701章 兄弟間的辯論第1358章 親自殺敵第287章 閱兵迎客第807章 老虎歸山第245章 解決之道第1204章 相約內應第900章 朝鮮來人第699章 皇帝的糾結第473章 逐一反駁第831章 遮蔽戰場第1213章 指揮若定第254章 羣策羣力第700章 皇家兄弟第908章 聖旨到第622章 順利推進的毛文龍第351章 援軍第1276章 發動羣衆第1091章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332章 旅順守備第886章 攻守同盟第1260章 改造盧象升第287章 倒晉策2第466章 魏忠賢的待見第282章 各種藉口第1156章 再整雄兵第1198章 充滿政治的戰爭第528章 皇帝的評論第238章 努爾哈赤的目標第1087章 集體升遷第1390章 漢城計劃第029章 真實援軍第972章 絕不動搖第252章 一場演習第1231章 兄弟玩笑第504章 平衡各方第1440章 堅定的信念第953章 皇宮的歡樂第1002章 中日海戰 開始第488章 孤臣的悲哀(第二更)第1190章 武裝遊行第930章 乾淨利索第006章 我的隊伍第1697章 過把癮就死第1378章 張盤的邏輯手段第274章 紛紛上書第983章 鄭芝龍的出現第073章 皇權內閣第1001章 日本出兵了第962章 暗控西北第1252章 滅清第030章 獵戶來投第1040章 出兵朝鮮第276章 孫承宗巡邊第538章 兩黨合作第191章 堅守鎮江第1269章 全民皆兵第1157章 局面嚴峻第237章 封賞第198章 屠殺男丁第864章 炮火隔斷第038章 進退兩難第1149章 尋死覓活的曹文詔第901章 又是禍起蕭牆第216章 土地的誘惑第846章 網住一條大魚第1331章 調兵遣將第918章 校閱三軍第160章 困難重重第048章 南轅北轍第307章 放棄灘塗第781章 單刀赴會第420章 金融陷阱第1417章 美洲歸來第705章 回京路上第399章 軍功分配第457章 暴打文官第803章 逼退黨魁第1189章 相互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