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危局

第209章 危局

郭勳下獄。

這並不是什麼大事。

所謂勾結白蓮教,也極有可能是他人栽贓陷害。

畢竟人家一個正兒八經的世襲侯爺,放着錦衣玉食的好日子不過,吃飽了撐的纔會去勾結那李福達意圖謀反,此事壓根就經不起推敲。

剛開始,湯昊還以爲,朱厚照這是扛不住來自於文臣縉紳的壓力,所以不得不將郭勳暫時解職下獄,等到風浪平息之後,再將郭勳給放出來,小懲大誡即是如此!

然而,第二個壞消息,卻是直接一拳打在了湯昊命門上面!

爲什麼?

因爲兵權!

湯昊之所以敢率軍出海打通航路,就是因爲京軍戰兵掌控在他手中!

只要這海外貿易開始做起來了,那錢糧利益就會滾滾而來,單憑這些足夠他湯昊和小皇帝練兵所需了,到了那個時候,小皇帝纔算是真正握住了兵權!

畢竟,湯昊確實執掌了京軍戰兵,可問題在於養兵練兵這是需要花錢的,而且還不是一個小數目!

僅僅依靠搜刮貪官污吏的那些家財贓款,根本就不是長久之計!

而國庫錢糧,則是掌控在文臣縉紳手中!

想要京軍戰兵脫離文臣縉紳的掌控,湯昊就必須尋找其他的生財之道,完全可以掌控在小皇帝手中的一條財路。

比如,效仿當年那位永樂皇帝,掌控海外商路,利用海貿利潤養兵練兵,從而實現“富國強兵”的中興之策。

但是,現在京軍戰兵,等同於是沒了。

因爲兵部尚書換人了,許進丁憂致仕歸鄉,來得猝不及防。

所謂“丁憂”,就是指在職官員的父母過世後,必須停止一切工作,回到家鄉爲過世親人守孝二十七個月,也有三年、二十個月等制度,各朝代和時期不一。

丁憂制度的根源,來自儒家思想。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家思想開始盛行,“百善孝爲先”的儒家古訓被定爲社會規範。

歷代朝廷爲了強化和加深儒化教育,將很多儒家思想倡導的行爲寫入法典,使之成爲具有法律效力的規定,丁憂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古人認爲“忠孝”不分離,一個人必須首先是個孝子,纔有可能忠君愛國,如果他連雙親都不願意奉養,是個不孝的畜生,你還能指望他幹什麼呢?

一個人居家恪守孝道,步入社會才能遵守誠信,爲臣爲官才能忠貞不二。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丁憂制度就成了各朝代一致奉行的鐵律。

大明以禮法治天下,規定“丁憂”這一制度,主要是爲了宣揚孝道,而宣揚孝道的目的是爲了加深官員的忠君思想,也就是維護統治者自身的統治地位。

一般來說,官員丁憂回家會保留官職,而且俸祿照舊,期滿後還要官復原職。

與丁憂相對的制度,叫做“奪情”。

所謂奪情,就是讓本該丁憂的官員放棄丁憂,繼續工作,或者將丁憂的日期減短、延後等。

當然,被奪情的官員一般都是位高權重,擔負着重要的責任和使命。

畢竟丁憂制度絕非兒戲,而是鐵一般的默契規則,沒有特殊情況,皇帝絕不可以提出奪情,即使奪情,如果官員不同意,也有權利拒絕。

比如萬曆年間的張居正,官居內閣首輔(即宰相或國務院總理),當由他主導的變法改革運動處於關鍵時刻,他的父親卻忽然過世了。

歷朝歷代,任何變法革新都面臨着巨大的阻力和反彈,守舊派與維新派的廝殺鬥爭一直存在,張居正主導的變法也不例外。

所以,他若在此時回家丁憂,那麼這次改革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先前付出的所有努力全都會瞬間白費!

因此在這個時候,通過君臣商議,萬曆皇帝就下詔奪情,而張居正也沒有回鄉丁憂守喪三年,得以繼續推行改革,使得大明王朝的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強,張居正本人也被譽爲“救時宰相”。

然而,也正是因爲這場奪情,成了張居正死後被攻訐的把柄和藉口,“違反祖制”(即沒有回家丁憂)就是給他其中的一項罪狀,儘管奪情的詔令是當時萬曆皇帝本人親自下的,但是這位老朱家的帝王卻是選擇性地忽視了這一點。

許進這場丁憂,將會持續三年,徹底打亂了湯昊的所有佈局和謀劃。

新任兵部尚書,執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馬,是楊一清。

楊一清,這個人,湯昊有所耳聞。

雲南安寧人,成化八年進士,歷任中書舍人、山西按察使司僉事、陝西提學副使、太常寺少、南京太常寺卿、陝西巡撫、三邊總制等職,確實是個文武雙全的奇才。

但是,他這青雲直上的大好仕途,依靠的卻是劉大夏,依靠的卻是李東陽,依靠的卻是湖廣鄉黨!

弘治十五年,因劉大夏一再舉薦,楊一清升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擔任陝西巡撫,負責督理陝西馬政,期間平定邊疆進犯、彈劾貪庸總兵武安侯鄭宏,並裁減鎮守中官費用,使得軍紀嚴明。

而後正德元年,蒙古小王子聽聞大明王朝換了皇帝,想要試試這個小皇帝的成色,數萬蒙古軍入侵固原,總兵官曹雄拒絕派兵援助,楊一清於是率輕騎自平涼晝夜行軍,抵禦入侵併發動奇襲,擊退蒙古軍的進犯。

此後,楊一清以延綏、寧夏、甘肅三地有警不相援,請求朝廷任命大臣兼管理,劉大夏於是請求朝廷任命楊一清總制三鎮軍務(陝甘總督),朝廷自無不可,此後楊一清以右都御史總制三邊軍務,堪稱第一封疆大吏。

但是,不管怎麼說,楊一清都是不折不扣的湖廣鄉黨中人,就算他再出色再有能力,他也是受劉大夏和李東陽提攜而上位的,這份恩情他得要償還!

因此,楊一清搖身一變成了兵部尚書,執掌天下戎政的大司馬!

爲什麼說這一拳很是致命呢?

因爲兵部尚書節制天下兵馬,他同樣可以節制京軍戰兵!

這是自土木以後,文臣縉紳把持朝政立下的規矩,強行讓文臣縉紳把手伸進了京軍裡面,不說控制兵權,但也可以分一杯羹,預防武夫勳貴做出什麼反彈舉動!

而楊一清本人同樣精通武略,再加上擁有戰功在身,他若是鐵了心地聽命於那李東陽,跟湯昊對着幹的話,那完全可以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強行提督東官廳大營,到了那個時候,湯昊將會受制於這位文武奇才,不管是出兵也好還是練兵也罷,總言而之京軍戰兵將不會再在他控制之中!

到了這一步,湯昊率領五千戰兵辛苦打通的航路,也就失去了所有意義,因爲楊一清絕不會再給他統兵離京的機會!

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湯昊就已經坐不住了。

他很難理解,朱厚照爲什麼會同意楊一清這個人選!

就算許進要致仕丁憂,朝野上下也不是沒有其他人可以選擇,爲什麼偏偏就是這個楊一清呢?

朱厚照的腦子去哪裡了?

全都被狗給吃了嗎?

然而,接下來的這個壞消息,卻是直接讓湯昊出奇暴怒!

內閣首輔劉健和東閣大學士謝遷致仕,內閣首輔直接就變成了李東陽這頭老狐狸!

若說先前那兩個壞消息,確實只是壞消息的話,那麼這個消息,就是致命一擊了!

劉健怎麼可能會致仕?

這個兢兢業業爲大明操持國政一輩子的循吏,怎麼可能會突然致仕?

但凡腦子正常一點的人,都絕對接受不了,他劉健會就此致仕!

畢竟,湯昊離京的時候,劉健還曾信誓旦旦的說過,他會盡力輔佐皇帝陛下穩定朝政大局,待得三年之後,朱厚照年滿十八歲,可以親政治理國政了,劉健就會將朝政大權交換於他!結果現在好了,劉健卻突然致仕了!

這帶給湯昊的震撼,完全不輸於他當初得知那小屁孩就是朱厚照!

究竟發生了什麼?

纔會讓劉健如此憤怒和失望,以致於憤然選擇致仕呢?

這個答案,其他人說,都是枉然。

湯昊要親口問一問劉健,因爲此刻劉健還沒有離京,自從致仕之後就一直待在京師,似乎正在等待着什麼。

連續幾日的星夜疾馳,一行人總算是抵達了京城。

眺望着這座巍峨帝都,湯昊面容愈發冷峻。

左一刀策馬上前,低聲道:“侯爺,打探清楚了,元輔大人致仕,是發生了一件性質惡劣的大案,稱“御道遺書案”!”

御道遺書案?

“詳細說說,怎麼回事?”

左一刀不敢遲疑,立刻複述了一遍事情經過。

原來自從湯昊率軍離京之後,幹清宮御前太監劉瑾便開始了興風作浪,不知使了些什麼手段,竟然讓小皇帝將張永給貶出了幹清宮,而他劉瑾則是自己接替了張永,成了幹清宮總管太監,重新獲得了權勢。

此後,劉瑾氣焰愈發囂張,充分發揮了惡犬瘋狗本色,瘋狂撕咬外朝廷臣。

而他撕咬的主要目標,赫然就是內閣首輔劉健!

事實上,因爲劉宇一事,劉健飽受朝野質疑,緊接着就出現了攻訐現象。

原本劉健對於這些彈劾攻訐全都置之不理,甚至他劉健身爲內閣首輔,都沒有濫用過手中權力,而是將這些彈劾攻訐自己的奏章,全部如數上呈司禮監,交由皇帝陛下處置。

小皇帝起初也是不以爲然,懶得跟那些勾心鬥角的跳樑小醜理會,將這些攻訐彈劾奏章全都留中不發。

然而,問題恰恰就出現在小皇帝身上!

不知因何緣故,小皇帝舊態萌發,竟然直接罷免經筵日講,甚至都不再參加廷議,一應事務也全部都交給劉瑾負責,文臣縉紳甚至連小皇帝的面兒都見不到,更別提什麼勸導皇帝陛下進學修德了!

在這種驚變之下,內閣首輔劉健、吏部尚書馬文升和都察院總憲張敷華三人曾多次聯袂前去求見皇帝陛下,卻都被劉瑾給硬生生地擋了回來,就算有一次他們見到了皇帝陛下,後者也是呵欠連天,根本就不管他們說什麼,還沒坐下片刻就不耐煩地走了。

自那以後,劉瑾徹底成了溝通文臣縉紳與小皇帝之間的橋樑,而隨之而來的,便是劉瑾個人權勢暴漲,一躍成爲了超越司禮監掌印太監陳寬的內廷第一大璫,甚至因爲陳寬面聖的時候提了一下張永之事,這位“內相”竟然遭到小皇帝的嚴厲斥責,不得不黯然離去。

這也就意味着,湯昊留在朱厚照的棋子張永,徹底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

然後,每日廷議,就變成了劉瑾代表皇帝出席,嚴格監視文臣縉紳的所有動作。

小皇帝罷免經筵日講,甚至都不參加廷議,反而派遣劉瑾這個閹人前來與羣臣議事,自然引起了一衆廷臣的強烈不滿,於是乎誅宦一事再次舊事重提,文臣縉紳與劉瑾等八虎閹人之間的矛盾空前激化!

然而,問題在於,連三巨頭都見不到小皇帝,更別提什麼誅閹誅宦了!

他們所有的彈劾奏章,全都石沉大海,無一例外。

反倒是劉瑾抓住機會,其實本是陳寬留下制衡文臣縉紳的一道後手,那就是昔日的皇莊問題。

當初因爲朱厚照聽信劉瑾等閹人的讒言,爲了斂財撈銀子廣置皇莊,使得百姓怨聲載道,文臣縉紳義憤填膺,以戶部尚書韓文爲首的諸多廷臣開始了第一次誅閹行動。

然而湯昊橫空出世,因爲立場問題,選擇站在小皇帝這邊,共同出謀劃策保下了包括劉瑾在內的八虎閹人,最後結果就是一應皇莊全部廢置,所侵佔的田地全部交由戶部歸還百姓。

可惜的是,這種方式,無異於送羊入虎口。

士紳縉紳本就貪婪無度,而這些皇莊所侵佔的田地,無疑都是地方上面的良田沃土,士紳縉紳哪裡會眼睜睜地錯過,動用各種手段將這些“無主田地”直接就給侵佔了。

而這,恰恰就成了閹黨向文臣縉紳發難的藉口!

隨着小皇帝一聲令下,東廠西廠和錦衣衛傾巢出動,連夜破門抄家,抓捕的官吏多達數百人,全部都被投入了錦衣衛詔獄之中。

這一次,朝野震動,上下不安,人心惶惶。

內閣首輔劉健再次聯合吏部尚書馬文升和都察院總憲張敷華求見天子,希望小皇帝能夠網開一面,放這數百名官員一條活路。

然而問題在於,這一次錯在這些貪官污吏,而不是小皇帝。

因此這三位元老重臣,甚至連小皇帝的面兒都沒見到,哪怕他們在幹清宮門口跪了整整一個時辰(兩個小時),哪怕天官馬文升當場昏死了過去,朱厚照卻是始終都沒有露面!

最後,那數百名官員全部被流放充軍,其中不少人更是慘死在詔獄之中,徒留下一副屍骨!

此案過後,劉瑾成功樹立起了自己的淫威,睥睨羣臣,權勢滔天!

而左一刀口中的這場“御道遺書案”,就更是讓人覺得可悲又可笑了。

那是一個尋常得不能再尋常的朔朝,小皇帝按時露面,然後匆匆離去,羣臣面面相覷,覺得失望透頂。

旋即散朝之後,甲士在御道上面發現了一封不知道何人留下的奏疏,上面並沒有署名,然而上面的內容卻是毫無疑問全盤抨擊劉瑾等八虎閹人,甚至還附帶上了小皇帝,指責朱厚照聽信閹人讒言,致使閹黨禍國亂政!

劉瑾和小皇帝得知消息後勃然大怒,立刻將所有上朝官員全部攔下,任由他們頂着烈日暴曬也要逐一進行盤問,哪怕是天官馬文升這種八十歲的人瑞也不意外,險些直接被當場曬死!

那一天正值酷暑,小皇帝沒有露面,劉瑾故意讓這些官員站在廣場面前暴曬,長達兩個時辰,即便內閣首輔劉健苦苦哀求都絲毫沒有用處,最後三名年邁老臣因因暴曬中暑,送往太醫院不治而亡。

天官馬文升也被曬得昏死了過去,好在搶救了回來。

只是經此一事,他也無法再治事理政了,吏部事務全部交給了王鏊。

也正因爲此事,劉健對朱厚照徹底失望透頂,提前遞交了辭呈,然後掛印而去。

嫉惡如仇的謝遷,同樣選擇了請辭,不願再見到閹黨秉政禍亂朝綱!

內閣裡面就四位內閣,隨着劉健和謝遷接連致仕,先前一直蟄伏不出的李東陽,直接憑藉文臣縉紳的舉薦,加上自身資歷問題,壓過了楊廷和一頭,繼任了內閣首輔一職!

然而最可笑的是,等到劉健和謝遷致仕之後,劉瑾給出的調查結果卻是,這是內廷宦官所爲,與外朝官員毫無干系!

至此,藉助一封來歷不明的奏章,劉瑾又順勢將矛頭對準了內廷,準確來說則是對準了司禮監,對準了內廷第一大璫陳寬!

而外朝這些受苦受難的官員,那三個因爲暴曬致死的官員,那位年過八旬被暴曬到昏死的天官大人,沒有任何人在意。

湯昊聽完這一切,面容平靜如水。

但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相處,左一刀早就明白了,自家侯爺越是憤怒到了極點,就越是平靜越是鎮定,這是暴怒的徵兆!

“侯爺,我們……”

“你直接回去繳旨,戰兵回東官廳大營,其他的不用你管。”

湯昊語氣平淡地吩咐道,然後帶着親兵直奔劉健府邸。

元輔大人哪怕請辭致仕,也一直沒有歸鄉,而是滯留京師。

很明顯,劉健這是在等他湯昊回京!

眼下大明王朝的這個危局,也唯有湯昊一人可解了!

第53章 與內閣首輔的對話!第203章 威逼利誘第20章 苟延殘喘?絕地反擊!第248章 悔恨第124章 生個兒子!大明皇帝易溶於水!第66章 敗壞鹽政之人!第87章 利益交換!道阻且長!第5章 小皇帝的心思很深啊!第324章 收尾與懲處第106章 惡名昭著!都察院的瘋狂彈劾!第182章 朱厚照朕被當猴子耍了!第12章 精緻宅院!立足京城!第248章 悔恨第284章 進擊的朱厚照第115章 新任大司馬!割裂文臣縉紳!第243章 響馬!第280章 大喜與別離第66章 敗壞鹽政之人!第68章 鹽政!快去請中山侯!第151章 天津衛!賣傘的人最希望下雨!第74章 骨頭軟得站不起來了是吧?第52章 專職提督!第233章 霸道兇狂第123章 張太后設宴!小皇帝被噁心壞了!第182章 朱厚照朕被當猴子耍了!第195章 海戰第147章 君臣一心!大明永遠不缺忠良!第119章 攪弄風雲!你沒有那個膽子!第23章 莽夫挖的坑!第119章 攪弄風雲!你沒有那個膽子!第59章 驍狂中山侯!第207章 朝鮮服軟第30章 廷議第二事!請誅八虎!第184章 狠辣毒計!衛璋戰死!第180章 青州震動!兇狂中山侯來了!第137章 無妄之災!李東陽氣得吐血!第11章 我成了湯和後人?第301章 興王朱祐杬第194章 出海第275章 一場鬧劇第320章 攻打鎮撫司第201章 謀劃倭國!第84章 天子掌兵!他再如何也只是一個人!第188章 觀刑!兇狂暴虐中山侯!第151章 天津衛!賣傘的人最希望下雨!第199章 因地制宜第159章 燎原之勢!不過是些卑賤竈戶罷了!第142章 天官與首輔!劉希賢的請求!第219章 反擊開始第144章 船隊規模!湯侯要剿倭!第54章 循吏和幹吏!第69章 黨派之爭!絕不能讓天子掌兵!第266章 背刺第182章 朱厚照朕被當猴子耍了!第16章 釐清局勢!郭勳登門!第5章 小皇帝的心思很深啊!第24章 在下一介莽夫!第85章 那個剃髮除須的莽夫!第259章 遊戲第15章 閣老之謀!悍然出手!第138章 不徵之國?倭國正使的請求!第310章 五府重建!第321章 幕後黑手終現身第5章 小皇帝的心思很深啊!第72章 反擊!你們想搞文武合流?第248章 悔恨第55章 新軍提督中山侯!第41章 老湯家做出的犧牲!第170章 交易與威脅!士紳的底氣在哪裡?第11章 我成了湯和後人?第318章 驚天變故第91章 朝堂巨鱷!完人徐溥!第172章 殺人!臨清鈔關!第109章 大司馬!立場在九邊軍民!第302章 海權與西方第132章 兵圍會同館!抓了條大魚啊!第274章 謠言四起第275章 一場鬧劇第236章 鐵廠第302章 海權與西方第247章 利刃第157章 腥羶之藪!戶部都察院集體出動!第89章 鷹犬湯日天!酷吏中山侯!第326章 囚車入京第89章 鷹犬湯日天!酷吏中山侯!第123章 張太后設宴!小皇帝被噁心壞了!第170章 交易與威脅!士紳的底氣在哪裡?第21章 大戲開幕!第319章 京軍譁變第54章 循吏和幹吏!第175章 備倭都司!錯的人不是你!第214章 各方反應第201章 謀劃倭國!第31章 大戲開幕!韓文死諫!第279章 主動請纓第216章 可笑伎倆第130章 倭國使團!殺了又如何?第102章 自古得國之正者未如大明也!第33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第267章 諸王進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