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一章 新相

李善長罷相,那是他不適合當下的大明,可張希孟也想辭相,卻着實太驚人了。這天下能沒有朱皇帝,但不能沒有張相公啊!

“先生,你肩負重任,非比尋常,如果朝堂之上,連你也不在了,真不知道要亂成什麼樣子。所以還請先生萬萬以國事爲重,你想辭相,陛下那裡也不會答應的。”

張希孟道:“正因爲知道陛下那邊不好說,這才和皇后娘娘談談……臣也不是不想管朝政,只是我想跳出冗雜的政務,專心思索些事情。而且還能抽出更多的時間,做些更基礎的事情,譬如說講學,發展工業,處理些對外的事情。這樣更方便理順大明的整體發展道路。不然的話,臣沉溺在庶政當中,臣不痛快,下面的人做得也不安心。尤其重要,現在太子正在成長,陛下的江山社稷,不是那麼容易接住的,要給太子足夠的空間……”

張希孟跟馬皇后講了很多,也把事情掰開了揉碎了……張希孟太強了,他現在跳出來,正好能夠通盤審視全局,替大明的發展,做戰略規劃。

他能提出方略,朱元章負責託底,具體的事情交給朱標去做。

這樣一來,太子提前接受鍛鍊,熟悉政務,培植力量,就算萬一老朱去了,朱標也能順利執掌朝局,不至於出現雄主離世之後,慣常的動盪。

能夠保證大明江山,順利平穩運行下去。

其實這事張希孟早就醞釀了,如今李善長一句半真半假的戲言,張希孟也要及早做出決斷。

“皇后娘娘,自從洪武十年,臣外出講學,朝政運行,基本上堪稱順暢,其實有臣沒臣,差別真的不那麼大。總而言之,臣現在放下相位,對大明也好,對太子殿下也好,甚至對臣自己也好……皇后娘娘是女中豪傑,不讓鬚眉的女丈夫,這種事情應該看得清楚,有所決斷纔是。”

馬皇后默默無言,過了好一會兒,她才說道:“張先生,此事我和陛下再商議商議……但是無論如何,太子那邊,你都要盡心竭力纔是,可不許撒手不管,也不能真的就不問世事。”

張希孟連連點頭,“請皇后放心,臣也不是那種人,忙活了這麼多年,閒不住了。”

……

自從李善長被罷免左相之位以後,朝中就在等着,因爲按照常理,必定是張希孟回朝,升任左相,從此執掌大權。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遲遲沒有消息,足足過了大半個月,突然傳出旨意,加張希孟太師銜,位居左右相公之上。

這消息傳出,衆人都是一愣,太師是三公之首,從今往後,大傢伙稱呼張希孟,就是張太師了,名副其實的當朝第一臣,無人能及。

但是大傢伙也很快意識到另一個問題,什麼叫位居左右相公之上?

也就是說,張希孟不再擔任宰相了。

換句話說,左相李善長之後,右相張希孟也放手了,朝中最強的兩位重臣,幾乎同時罷相,雖說方式有點不同,但帶來的震撼,可不只是一加一等於二那麼簡單!

張太師接下來要幹什麼?

空下來的位置,誰能夠接任?

大明朝要往哪個方向走?

陛下是不是跟張希孟鬧翻了?

……

幾乎一夜之間,種種議論,充斥京城,應天上下,亂做一團。

確確實實,張希孟的影響力太大了。

但是很快又有相應的消息傳出來。

張希孟雖然不擔任宰相,但是重要朝政,依舊需要張希孟參與,而且張希孟還能主持中書門下會議,有權過問二省一臺,所有政務。

大概的情況就是中書省,門下省,外加御史臺,主要的政務,張希孟想過問,還是能夠過問的。

但是大傢伙也都清楚,如果真出現了這麼大的事務,還有陛下在,還有儲君,張希孟多半不會使用。

也就是說,張希孟確實是放棄了具體政務,從此之後,專心做學問,好好當他的夫子聖賢了。

張相這一退,李善長也走了,頭頂的烏雲消失了,接下來誰能接掌宰相之位?

喜新厭舊,幾乎是所有人的通病,李善長走了,沒見朝臣怎麼樣,張希孟隱退,也沒有了太大的動靜。

衆人接受的能力,還真是不低。

但接下來就好玩了。

空出來的左相右相,誰能接任?

誰纔是大明未來的宰相?

幾乎在一夜之間,兩個人迅速浮出水面,一個是參知政事汪廣洋,一個是稅務部尚書胡惟庸。

汪廣洋是當初張希孟提拔入朝的,很明顯,他算是張相這邊的人。

支持他的有毛貴、羅復仁,錢唐等人。

而胡惟庸這邊,則是繼承了李善長的衣鉢,老李留下的人裡面,數量也是驚人,比如楊訓文、詹同,還有周時中,徐本等等。

論起人數,甚至還在汪廣洋這邊之上。

當然了,汪廣洋也不是沒有殺手鐗,畢竟還有劉伯溫、宋廉、姚廣孝等人主持的門下省,如果他們悉數支持汪廣洋,也就還有勝算。

可門下省這邊,也有自己的看法、

“胡惟庸其人,野心勃勃,比起李善長,更加可怕,讓他執掌中書,必定天下大亂!”劉伯溫沉聲道。

姚廣孝冷哼道:“汪廣洋也不是什麼好東西,他雖然尊着張相公,但到底只是依附張相,不是接受張學,等他坐穩宰相之位,也不是天下之福。”

宋廉苦着臉,“我現在想的倒不是這倆人如何,而是我擔心,不管他們倆誰當上左相,都會對另一派下手,那樣的話,朝局就會陷入混亂,黨爭興起,亂成一團,着實不是大明之福!要我說,就該請張相回來,唯有張相,才能穩住局面。”

劉伯溫搖頭,“我反倒不這麼看。因爲這個局面,幾乎是註定的,不過是早點晚點罷了,現在陛下正在盛年,張相也睿智英明,縱然是朝堂出點亂子,他們還能收拾。只是誰來擔任這個宰相,還真是讓人發愁啊!”

三個人沉默了半晌,左思右想,都沒有思路。最後還是姚廣孝開口了,“咱們想想,接下來的宰相,該有什麼樣的特質,能夠迎合當下的朝局?”

他說完之後,宋廉先開口道:“這人一定要隨和謙恭,可以調和矛盾。兩位宰相一去,最怕的就是出現黨爭內鬥,那樣一來的話,情況就很糟糕了。”

劉伯溫也道:“這人的個性不能太強勢,接下來太子監國,如果是個強勢的宰相,必定和太子不和……其實張相此時隱退,也是看出了這一點。他要把機會讓給學生。”

宋廉又道:“還要虛心納諫,從善如流。接下來朝堂上下,必定有大的改革,新相最好能放手下面的人才是。”

姚廣孝聽完之後,低聲道:“如果我沒理解錯,就是要選個傀儡唄!”

剎那間,劉伯溫和宋廉都無語了,倆人黑了臉,宋廉不停咳嗽,“不能這麼說,不能這麼說!宰相,怎麼能是傀儡!”

劉伯溫繃着臉,他倒是有所思量。

李善長必須離開朝堂,還是因爲他太強了,哪怕是張希孟和朱元章,他們定下來的國政,李善長也能想辦法,陽奉陰違。

所以說這個新相弱一點,只要按規矩辦事,不擾亂朝局就好。

三個人互相又看了看,姚廣孝的心裡突然涌起一個名字,而此刻劉伯溫也要張口。

“等等!”

姚廣孝突然道:“咱們寫在手心吧!”

劉伯溫大笑,他提筆在掌心寫了一個名字,姚廣孝也寫了一個。

宋廉稍微反應慢點,可此刻也有了人選,忍不住笑道:“我說一個人,看看能不能對得上!”

“孫炎!”

宋廉說完之後,劉伯溫和姚廣孝同時張開掌心,赫然寫的都是孫炎!

衆望所歸了屬於是!

孫炎這人的履歷很有趣,其實他算是張希孟最早的隨從,但他和劉伯溫、宋廉等人不一樣,沒有這麼厲害的文采,也不如錢唐那樣,立場鮮明,更沒有高啓等人的衝勁兒。

而且孫炎也沒有留在翰林院,或者門下省,他是被外放的。

和羅復仁、姚廣孝這種,自己幹得好,從地方調任朝中相反,孫炎是外放山東布政使。

在爲官期間,他恢復山東民生,推行教化,剿匪,順通運河,政績是可圈可點,甚至還被稱爲第一布政使。

得到過李善長的嘉獎。

從他的履歷看,既在朝中幹過,又在地方歷練過。

既能得到張希孟這邊的認可,也能得到李善長這邊的支持。

最最關鍵,他沒什麼根基,就算擔任了宰相,也沒有能力改變大局。

試問還有比孫炎更合適的人選嗎?

沒了,完全沒有了!

門下省決定了,就是你了!

幾個人商議一下,宋廉就主動道:“正好太子殿下要讓我過去講解宋史,這事我跟太子商議一下。”

姚廣孝和劉伯溫一起點頭,“有勞了。”

半個月之後,孫炎從山東進京,在一片驚訝的目光中,走進了中書省值房。

“僕不過是大明朝廷卑微的公器,輔左陛下,太子監國,認真落實,踏實做事,不負君恩,不負民望!”

孫炎的定位堪稱精準,所有人都微微鬆了口氣,或許讓他當宰相,也沒什麼不可以接受的……

第三百一十四章 主公知道了?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五百四十六章 我就是織毛衣的第六百一十六章 朱棣的第一場勝利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八十章 上學啦!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八百四十四章 皇孫伴讀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二百六十四章 第一功臣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七百七十一章 鬧到中書省第八百二十六章 大明百姓的未來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三百九十一章 天大地大,國法最大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五十三章 沐家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偷襲!第五百一十二章 天子耳目第八百八十七章 清算皇家資產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三百九十八章 刻石銘記第七百三十三章 太子柄國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爲和尚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八百四十九章 奪了鳥位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二百四十二章 千金懸賞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三百一十八章 朱元璋是不怕累的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五百八十七章 張希孟的小發明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五百一十四章 倒黴的朱標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三百零六章 冊封第六百四十一章 勳貴出路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一十九章 完者完了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二百二十二章 實踐出真知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爲繼續做人而戰第一百零一章 大比武第六百四十八章 遼東大捷第九十八章 元軍六十萬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二百七十三章 主公,寫感想了第二百七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五百九十六章 及時雨張先生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九百零八章 老朱的小遊戲第五百八十二章 太子的高光時刻第二百八十七章 山賊土匪的智慧第六百五十四章 寫入大誥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三十六章 只有元廷受傷的世界第一百八十八章 老朱校長第七百五十六章 罷相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一百五十四章 向主公報捷第八十三章 好姐夫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四百七十章 軍糧到手第五百九十七章 懷王千古第八百七十二章 應天上空的眼睛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九十五章 天生神將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六百四十六章 大權在握的朱棣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