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章: 韃子屠建奴

“戰神”這一次出兵大草原儘可能以德服人,只要選擇歸順的蒙古諸部都可以饒恕。

但是必須交出在蒙古包裡爲奴的所有漢人,派遣年紀從十六虛歲到四十歲的全部騎兵參加消滅僞滿清國的大會戰。

如此佈置的目的是讓曾經不可一世的建奴嚐嚐衆叛親離羣起而攻之的滋味,讓韃子鐵蹄踐踏建奴村莊,屠戮晃着金錢鼠尾的腦袋瓜。

還有一個目的是讓欺軟怕硬的韃子得到跟“戰神”騎兵協同作戰的機會,讓他們見識到跟“戰神”軍人之間的差距。

想必經歷過消滅僞滿清國的戰爭後,見識到了“戰神”實力的韃子在大草原應該最少會乖巧三五十年,對待漢人的態度會大不相同。

況且以後漢人的到來會給蒙古人帶來商業繁榮,他們手裡的馬匹、牛羊、皮貨等等都能夠換回不可或缺的茶磚、糧食和鐵器等等生活必需品。

在“戰神”軍人強大武力保障下,漢人滲透大草原進行民族大融合,給草原民族帶來實惠送來漢文明,長期以往蒙古人的敵意自然會減弱。

黃勝再不失時機選拔蒙古騎兵參加征討世界進行全球殖民,再大量移民蒙古人去世界各地,最後保不準真的會漢蒙不分,蒙古人最後都變成寫方塊字說漢語的新漢人。

“戰神”軍人跟建奴打仗有了經驗,可以一眼區分出建奴、高麗阿哈和漢軍,因爲正宗的女真人都是留着細細的金錢鼠尾,而二建奴的蓄髮處大了許多,鞭子如同豬尾巴。

因此命令韃子屠戮建奴時專門砍金錢鼠尾換銀幣,一不小心砍了豬尾巴要賠錢!

黃勝此舉純屬以牙還牙,建奴曾經蠱惑韃子劫掠大明,今天“戰神”挾制韃子做炮灰跟建奴死磕。

至於有多少韃子即將戰死,又有多少建奴會被消滅還是個未知數,讓他們各賭運氣吧!

黃明理的性格是說幹就幹,連讓下船的騎兵進行適應性訓練都免了,當然這也是所有騎兵戰士一致要求的結果。

“戰神”騎兵坐船跨海來到遼東,成天在船上無所事事,吃了睡睡了吃感覺都長肥肉了,他們認爲不需要恢復,而是需要加大運動量減肥。

騎上戰馬深入大草原當然是最好的減肥手段,打上幾仗減肥效果就更好了。

九月上旬,“戰神”和明軍組建了北伐聯軍十五萬,其中“南明”軍人高達六萬、一級鄉勇五萬,錦州、寧遠加上慶格爾泰的騎兵有三萬,“南明”集結的騎兵高達四萬。

何可綱老是守城守煩了,這一次強烈要求帶着錦州正兵營參加出擊。連太監紀用、屯糧通判熊兆珪等等文官也跟着起鬨,他們態度堅決要跟着去見證“南明”大軍征服蒙古諸部。

湯道衡也十分理解錦州明軍將士的殺敵熱情,主動找總指揮黃明理彙報情況,請求予以通融。

黃明理考慮到何可綱等人枯守錦州勞苦功高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安排趕來的石換金和魏強漢帶領兩營人馬和五千鄉勇接替原錦州守軍。

兩營熱兵器部隊,涵蓋“戰神”陸軍所有兵種,連野戰醫院都帶上了,有正兵、輔兵八千人馬。

由於何可綱是帶領人馬輕裝奔襲大草原,因此炮兵和大炮全部留在錦州城,湯道衡和飛行隊員當然留在錦州參加防務。

建奴敢來,石換金、魏強漢和湯道衡就敢在城外建奴留下的壕塹裡跟敵人野戰,根本用不着戰士守城,五千全部換裝線膛槍的一級鄉勇和錦州炮兵守城足以。

這些年線膛槍的產量倍增,一級鄉勇只要被選中來遼東參戰就會得到線膛槍,戰鬥力升級毋庸置疑。

石換金等等“戰神”將領一來到錦州就研究地形,很快錦州方圓五十里的沙盤就出現在營贊畫部。

錦州外圍建奴辛辛苦苦挖的溝溝坎坎“戰神”軍人會較好利用,在這裡打響陣地戰,八千“戰神”子弟兵可以獵殺超過三萬建奴八騎甲兵。

湯道衡、石換金和魏強等等“戰神”將領都期盼建奴見到錦州駐軍大規模撤走,以爲錦州防守空虛,認爲他們有機可乘,再次來到錦州城下襬開戰場。

可惜建奴走得義無反顧,沒有哪路人馬還幻想拿下錦州,石換金他們註定等不來建奴襲擾了,只能安排從忠明堡、永平府調來的青壯開始屯墾。

遼東原住民相信“戰神”說到做到,在忠明堡、永平府等地屯田的原籍在錦州、瀋陽附近的遼東老百姓知道回家的日子不會太久了,他們高高興興來到錦州一邊幹活一邊等待歸鄉。

“南明”的土地政策很透明,還會給予遼東政策傾斜,每一家歸鄉的漢人在遼東都可以無償獲得十畝私田且無需納稅,租種田畝繳納的皇糧也比海外低兩成。

前期的安置銀子每家每戶給三十銀幣,需要貸款的漢民可以得到五十塊銀幣免息一年的優惠政策。

“南明”政府給予有力的政策扶持,以漢人的創造力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相信不久的將來,北大荒一定會變成北大倉。

殖民了太多地方,如今“南明”的管理人才比比皆是,漢人迴歸遼東之時,這裡再也不會經常被草原民族騷擾,恰恰相反保甲聯防訓練的遼東一級鄉勇會在農閒之時結夥去大草原圍獵。

得知錦州監軍和守將被獲准北伐蒙古,這將要是載入史冊的異域揚威之戰,參戰將領的美名不知道會流傳多少年,遼東巡撫成大事激動不已一定也要求加入,劉應坤也不肯落後。

沒轍,黃明理只能調整方略,讓所有的大明文武自覺自願參加北伐,大明戰士自由選擇留下守土或者參加進攻。

最後北伐聯軍還是十五萬,但是比例變了,“戰神”軍人只有不到一半,四萬一級鄉勇被主動要求參加討伐大草原軍事行動的明軍取代。

秋高氣爽風輕雲淡,主動爭取到名額參加北伐聯軍的十五萬將士趾高氣昂,殺氣沖天起,韃子要倒黴。

第二十七章:任重道遠第七百章:一夜回到從前第一百三十七章:城市巷戰第二百七十三章:遊說信王第三十九章:守株待兔第四百一十六章:風塵多俠女第七百六十一章: 橫掃漠南第三百六十四章: 春風得意第一百五十五章:含苞待放第四百四十九章:心如止水第九十三章:心有靈犀第五百七十七章:套住武納格第七百三十三章:反常即爲妖第五十四章:四輪馬車第七百七十八章:封鎖鴨綠江第五百一十九章:計擒祖大壽第五百九十八章:不定期去揍倭寇第四百七十四章: 博採衆長第三章:包衣奴才第四百九十五章:踏平大越國第八百一十七章:窮兇極惡第六百三十四章: 買路錢第三百二十九章:危如累卵第九十一章:受益匪淺第一百零八章:貪財好色?第三百五十六章: 閹黨倒臺第六百零九章:一方樂土第四百六十一章:惟我獨尊第二百六十四章:天啓七年第四百七十七章第一次長征第二百七十七章:皇帝要來第二百九十六章:差距太大第八百三十二章:情義無價第七百六十三章: 魚皮韃子第五十一章:喜得忠僕第一百七十三章:明軍兇猛第一百章:一諾千金第一百四十一章:月夜狼嚎第三百四十四章:以物易物第四百七十八章:勇於任事第六百二十七章:開闢新天地第八百三十三章:將心比心第一百一十六章:終成眷屬第七百四十四章:直把杭州作汴州第二百六十三章:加強教育第二十章:小小擴張第三百四十四章:以物易物第三百九十八章:宋末三傑第一百四十三章:羣衆運動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第一百二十七章:炮火覆蓋第三百二十六章:屏蔽海域第六百二十四章:明爭暗鬥第五百四十二章:似曾相識第五百六十章:決一雌雄第三百九十章:新城崛起第五百零六章:大淩河城第七十章:芳心竊喜第六百零九章:一方樂土第一百八十二章:萬人空巷第七百四十七章:入口劫掠第八百五十三章:剮了闖賊過年第六百一十八章:留守伊陽第一百三十八章:再接再厲第五百七十三章:堪稱完美第八百二十五章: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三百八十八章: 華夏海軍第一百五十七章:時光荏苒第八百四十八章:不光彩第六百二十三章:龍旗飄揚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緝李自成第一百五十章:歷史未變第三百六十五章:急流勇退第四百八十章: 千里餓殍圖第六百七十六章:照打不誤第三百七十七章:開拓眼界第二百三十章:連戰連捷第一百六十三章:再生父母第四百九十六章:穩紮穩打第七十一章:繡閣朱樓第六百八十六章:打斷骨頭連着筋第三百八十四章:不做孫子第二百八十一章:巧取豪奪第五百九十七章:奪回琉球第一百零四章:車載步兵第六百九十八章:導火索第五百七十七章:套住武納格第四百二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三百六十三章:百獸震惶第三百七十九章:開拓精神第六百八十七章:訓練內操第二百三十七章:精神食糧第六百一十九章:亂世用重典第二百一十三章:趕去交貨第五百五十二章:鰲拜死於空襲第一百七十八章:黃家旗艦第二百六十二章:尚武之風第五百七十一章: 奔襲喀喇沁第七百零三章:戰國爭雄第四百三十五章:太能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