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一章:監督機制

尚可喜道:“不然、不然,在‘戰神’將士眼裡我等是叛賊、逃兵,大清國乃是反賊,送上門去被一刀殺了還算輕的,被送去京師菜市口凌遲也大有可能。”

在座的前東江鎮將領不由自主想起李應元、陳光福等等被“戰神”逮住解送京師後被朝廷凌遲的慘事,一個個背後汗毛聳立。

尚可義大笑着站起來道:“兄弟們不要想太多,今晚我請大家喝酒樂一樂,明天我帶着幾十個親兵下海去黃家灣島走一遭,如果回不來今晚這頓酒就算永別了。”

孔有德立刻表態道:“我晚上一定和可義兄弟好好喝兩杯,不要說泄氣話,‘南明’方面不會不分青紅皁白胡亂殺人,兄弟此去無驚無險。”

尚可義無所謂是不是有危險,他已經受夠了人不人鬼不鬼的漢奸生涯,想乘此機會投降南王,即便不能成功被殺也認了。

他敷衍道:“自家兄弟,此時總要有人出頭,如果能夠使大清、‘南明’簽訂兄弟之盟冒些風險還是值得的。”

尚可喜見兄長執意出頭覺得有蹊蹺,因爲以前尚可義完全是一副混吃等死的樣子,從來沒有積極主動要求做事。

他雖然有些擔心安全問題,但是決定在沒搞清兄長目的的情況下不再開口。

第二天,一艘藏在岸上的哨船由百十兵丁推下水。

以前東江鎮戰船、貨船都不少,投降滿清後被“華夏海軍”窮追猛打之後倖存的海船寥寥無幾。

孔有德發現海上太不安全,乾脆把幾艘好船拖上岸隱藏,有水手們定期上桐油保養,如今船舶的狀況不錯。

十幾個水手是從千百人裡挑選的,技術、體力都沒得挑。

東江鎮的兵丁裡能夠操帆、行船的比例很高,這跟他們的大本營大多數是海島不無關係。

東江鎮舊將都來到碼頭送尚可義出發,尚可喜拉着哥哥的手千叮嚀萬囑咐,讓哥哥千萬不能跟“華夏海軍”接戰,發現人家有動武的意思趕緊逃跑。

心裡早有打算的尚可義讓諸位兄弟敬候佳音,帶着三十幾個親兵升帆向南往黃家灣島航行。

剛剛出海航行不到五海里,海面上出現了一艘“南明”哨馬船。

只有十一人的哨馬船見到了尚可義乘坐的哨船立刻擺出作戰模式,船頭四磅炮炮口對準在船頭站立的尚可義全速逼近,大有一炮結果對方的架勢。

尚可義早有準備,他取出白旗揮舞,口中大叫:“明軍兄弟,本官是皮島舊將尚可義,有重要軍情求見你們主將。”

還好哨馬船的船長不莽撞,見對方打出白旗,立刻制止了炮手打響船頭炮。

兩船接近到一箭距離之外時船長大聲呼喝:“來船將領聽着,落帆原地等待不可擅動,我們片刻回來。”

尚可義乖乖服從指令,吩咐手下落帆,同時也鬆了一口氣,看着黑通通的炮口對着自己時他也發毛,擔心對方先打炮後說話。

聽見自己的喊話後,“華夏海軍”的哨馬船掉頭走了,由此可見,他們應該是回去請示上級或者是聯繫附近的戰船前來監視。

果不其然,半個時辰後,那艘哨馬船回來了,後面還跟着兩艘哨馬船,一艘草撇船。

一個半時辰後,尚可義的哨船被領航進入黃家灣島港口。

崇禎十五年初黃勝決定出兵遼東徹底解決建奴,千軍萬馬的調動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情報收集必須提前完成。

經過十幾年發展,軍情司多次擴充已經很龐大,黃勝親自擔任最高領導,有五個副司長,分別是張有祿、邊之名、荷香、劉國正、黎喜漢。

下設的軍情處已經有了三十幾個,囊括了“南明”和大明的所有省份,最遠的已經去了歐洲、南北美洲。

軍情司的諜報工作常抓不懈,不僅僅針對外國或者敵對勢力,本國的情報收集也是重要環節,對體系內文官武將的監督也要不遺餘力。

工作具體到明察暗訪甲長、里長是否處事公允,因爲黃勝認爲最基層官吏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政令是否能夠上通下達。

平民百姓往往見不到縣太爺以上的官員,他們只會認爲身邊的保長、甲長、里長這些經常在眼前出現的官吏代表政府。

因此“南明”政府一定要接地氣,杜絕官官相護導致老百姓有冤無處伸,更加要把坑老百姓的行爲扼殺在萌芽狀態。

軍情司特工和“近衛營”戰士不分家,來自老百姓的優秀戰士去田間地頭和農民打成一片當然會瞭解到真實的民意,基層官吏的優劣當然會大白於天下。

如果一個縣治下,亭長、里長、甲長營私舞弊的現象不少,充分說明這裡的縣太爺不稱職。

至於是縣太爺能力有限、還是不肯用心做事、又或者就是他參與營私舞弊需要進一步調查,軍情司的特工把經過篩選反饋的官員按照輕重緩急繼續深挖就有了方向。

最後被調查的官員軍情司會給出結論,觸犯法律的會被逮捕法辦公開判決,不肯做事的會被革職回鄉,能力有限的當然給予降級處分……。

一個州府出現被處理的縣太爺比例高了,知州、知府當然難逃其咎,他們對治下官員的督察應該屬於人浮於事,當然也不稱職,升職不可能了,等着降級吧。

由於多出軍情司的督察機制,導致各州府不敢懈怠,自查總在進行時,有了監管的權力真的被關到了制度的籠子裡,這不僅僅是對老百姓的愛護,其實也是對官員的保護。

免得官員在沒有監督的情況下欲壑難平,貪婪的手越伸越長,最後東窗事發落得個身首異處。

督察官員一定要常抓不懈,必須做到防患於未然,這是對所有官員負責也是對國家負責,反腐不靠運動靠法制纔會警鐘長鳴。

“南明”監督體系不斷完善,帶來了巨大好處,有能力的好官不會被埋沒,混日子的庸官再也混不下去,貪官當然都進了礦區勞動改造。

相對公平的社會氛圍已經慢慢的形成,老百姓再也不是沉默的羔羊,參政議政的熱情高漲。

第四百零六章:巡航艦第七百八十五章:死纏爛打第五百一十三章:吳橋兵變第六百九十九章:反水了第六百四十八章:禍兮福兮第二百零一章:良性循環第四百六十八章:陝西流民第三百九十九章:佈置沿海第六百一十七章:流寇伏法第八百章: 論功行賞第七十六章:耳目一新第三百六十八章: 不臣之心第八十三章:喬遷新居第八百四十一章:大明中興大帝第三百七十二章:爲了糧食第五百八十九章: 放他們一馬第四百七十一章: 國事家事第四十九章:遭遇悔婚第一百四十七章:爭搶屯糧第一百二十二章:欲哭無淚第一百一十六章:終成眷屬第三百八十章:異域揚威第六百一十二章:流賊肆掠第七百四十二章:掛馬頭賣人肉第八十一章:最美華章第三百二十六章:屏蔽海域第五百零四章:好戲連臺第四百三十九章: 好運結束第七十章:芳心竊喜第一百九十章:不能賠本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宮傾第四十七章:督師召見第七百九十九章: 建奴打倭寇第一百二十一章:盤問俘虜第三百三十二章:瓦解海盜第七百七十一章: 立足中美洲第三百三十八章:殺奔澎湖第六百七十四章: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第四十九章:遭遇悔婚第四百四十三章:遊擊建奴第七百四十八章:建奴厭戰第四百八十八章:厲兵秣馬第六百八十六章:打斷骨頭連着筋第五百九十章: 挑軟柿子捏第二百六十一章:厲兵秣馬第八百四十九章:崇禎痛毆李自成第四百四十五章:謀奪海南第三百八十四章:不做孫子第五百六十七章: 報國正在此時第九十章:又添猛兵第二百八十三章:喜上眉梢第五百二十九章:漢人值得擁有第一百二十一章:貓捉老鼠第六百四十三章:跑路第六百五十一章:活捉賊將軍第八十章:香皂售罄第五百七十二章: 直取王都第七百七十章:拿下北海道第五百九十七章:奪回琉球第二百三十五章:樂翻天了第七百零一章: 窮途末路第一百三十三章:撞大運了第七百三十八章:揮師北伐第八百五十七章:沒有了江戶城第六百七十二章:等着建奴來第六百三十章:投資人第五百七十章:刀光血影第三百九十六章: 人贓俱獲第四百三十三章:菊花殘滿地傷第五百一十章:長山之戰第六百九十七章: 人心散了第四百二十一章:攻破瀋陽第六百七十七章:遭遇戰第二百四十章:雙管短銃第五百零一章:終生難忘第六百四十八章:禍兮福兮第六百七十三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六百一十一章:流民四起第二百一十八章:揚帆遠航第八百四十四章:牝雞司晨第七百一十八章:末代皇帝不好當第七百三十九章:集結兵馬第二百四十八章:流動堡壘第六百九十四章:逮張獻忠賞條褲子第六十五章:香皂禮盒第九十章:又添猛兵第三百二十章:新裝填手第三百零八章:刺激奴酋第七百三十二章:鬆錦大會戰第三百一十八章:青山有幸第四百九十六章:穩紮穩打第五百四十二章:似曾相識第四百四十七章:崇禎殺俘第一百二十六章:明軍剿寇第四百一十三章:萬軍對決第一百三十三章:撞大運了第六百六十一章:南美洲第一百一十四章:女婿上門第四百四十八章: 難望項背第二百八十章:恍然如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