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捲土重來

洪承疇部跟清軍小規模戰鬥頻頻發生,雙方都屬於試探性進攻,都在互相掂量對方的斤兩。

幾個月下來,明軍都沒有吃大虧而且小有斬獲,捷報送達京師,崇禎大喜下旨褒獎洪承疇和各路總兵官,許多文武獲得榮勳。

洪承疇志得意滿,認爲只要有足夠耐心,不犯輕敵冒進的錯誤,接下來清軍的日子應該難捱了。

唉!實在可惜!洪承疇舒心的日子只有一年多而已。

清軍發現錦州不僅僅難攻,圍城部隊還不斷承受何可綱部的反擊,每天都會出現傷亡。

前來救援的洪承疇步步爲營,他的防線滴水不漏無機可乘,建奴來錦州城下鏖戰已經貌似騎虎難下。

紅歹是表面上依舊風輕雲淡不計較一時得失,夜裡總是翻來覆去睡不着,嘴角都裂開了,很明顯急得上了火。

就在這關係全局的緊要關頭,大明後院失火了。

那是因爲去年也就是崇禎十二年春,嫁衣王李獨眼東山再起,他在從商洛山中率數千人馬殺出。

也是由於孫傳庭在“南明”工作,現如今已經升職爲一營遊擊將軍,此時正帶着麾下清繳中南半島山區的游擊隊。

李自成雖然少了張獻忠的幫助,少了兩地呼應的優勢,但是少了天敵孫傳庭同樣混得風生水起不亞於歷史上的再次出山,一兩年時間人馬就發展到了幾萬。

崇禎十三年,受到了教訓的李獨眼捲土重來不以殺戮爲主,而是開始邀買人心,不僅如此他還張榜招賢納士,裝出一副求賢若渴的謙遜樣。

很快,他身邊來了一批大明落魄文人如宋獻策、牛金星、李巖等等投效,有了讀書人出謀劃策,草莽漸漸地轉變,不爲明天考慮的流寇居然也懂得宣傳政治主張。

於是乎:“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小都歡悅。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夠有闖王。不當差,不納糧,大家快活過一場。”

這樣欺騙千千萬萬老百姓的童謠出現了,不納糧,他們又不種田產糧,當然全靠搶劫來維持生活需要,赤裸裸表達了流寇的窮兇極惡。

可是老百姓難辨真僞,再加上崇禎時期的階級矛盾白熱化,很快李獨眼的大軍有了七八萬,歸附的老百姓高達百萬。

同年,李獨眼大軍殺入河南,這個被流寇和兵匪反覆荼毒多年的地方滿目瘡痍,不願意離鄉背井的老百姓剛剛恢復生產有了一季收穫,期待以後日子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白日夢被無情擊碎了。

跟流寇較量的明軍主將是兵部右侍郎總督陝西三邊軍務的鄭崇儉,麾下能戰的將領是綽號“賀瘋子”的總兵官賀人龍,蒙古籍總兵官猛如虎等等。

可惜憑藉十八騎東山再起的李自成不可同日而語,他繼承了高迎祥“闖王”旗號,再也不是無足輕重的“闖將”。

被打散的高迎祥舊部很快聚集到了新“闖王”麾下,許多都是被黑虎、魯承祖擊潰的高迎祥部騎兵。

李“闖王”繼承了高“闖王”遺產,實力暴增,那些跟明軍有血仇的積年老匪又找到了組織,爆發出的戰鬥力驚人。

混朝廷的各路明軍哪裡願意拼命,當然屢戰屢敗,經常打勝仗得到大量繳獲的闖賊部越戰越強已是必然。

八月,身患重病的楊嗣昌以“督師輔臣”的身份賜尚方寶劍前往山陝河南親自佈置剿寇。

少了孫傳庭換上了楊嗣昌,總算遏制了李自成的犀利攻勢。

有了思想認識的流寇凝聚力大大增強,他們太多人根本不是活不下去而造反,而是準備捨得一身剮要把皇帝拉下馬的野心家。

流寇有了政治綱領,整體面貌有了改觀,最起碼不亂放火燒房子,還不肯人馬踐踏麥田,被假象矇蔽的老百姓越來越多,主動從賊的良民、知識分子開始大量出現,歸附的明軍也逐漸增多。

有了太多軍人、落魄文人加入隊伍,流寇組成部分已經不完全是暴民,不僅僅人數膨脹,戰鬥力也大大提升,剿寇明軍很明顯處於劣勢。

中原糜爛千里,即便楊嗣昌有才,麾下沒有兵馬錢糧也無濟於事。

太多餓肚子的明軍開始劫掠老百姓,迫於“南王”警告,他們當然只搶東西不敢無故殺人。

交戰雙方不僅僅在戰場上廝殺,還在想方設法率先搶劫老百姓的糧食,無辜的百姓前後都是個死字,太多無法逃難去江邊、海邊投奔“南明”的百姓成爲了流寇、盜賊。

崇禎根本沒有解決地方上的種種矛盾也沒有加大重建投入,許多對大明失望透頂的河南老百姓在無可奈何之下紛紛加入造反大軍,李自成發展勢頭如日中天。

流寇如同和清軍有默契般,大明軍隊在遼東抵抗外族入侵戰事如火如荼之時,內地烽煙四起戰火呈現燎原之勢。

崇禎十三年秋天,河南兵荒馬亂,許多老百姓沒有得到收成知道難以捱到來年,只能選擇跟着造反,中原局勢每況愈下。

闖賊軍隊攻城略地如摧枯拉朽般,同室操戈山河變色,流的都是炎黃子孫血……。

告急、求援、呈報城池失守的六百里加急不間斷送達京師,本來還十分淡定的崇禎再也無法泰然處之。

他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沒轍,唯有早日解決錦州之戰朝廷才能夠騰出手。

再次拆東牆補西牆病急亂投醫的詔令送往寧遠遼東經略官署。

按部就班整整一年的洪承疇接到詔書大驚失色,以時間換空間的戰略部署被打亂了。

他麾下十幾萬大軍的餉銀和需要的糧食朝廷已經難堪重負,朝廷還期待這些強軍入中原剿寇,詔令是催促他早日決戰擊退錦州城下清軍。

洪承疇不是草莽,他也沒有把皇權看得天大,他準備冒天下之大不韙擱置皇帝的詔令,依舊按照計劃耗退清軍。

可是接下來從京師發出的六百里加急一茬接一茬,朝廷催促洪承疇決戰詔令的言辭一次比一次嚴厲。

第七百二十章:白桿兵很忙第七十四章:好詞好曲第四百八十九章:奴酋的夢魘第二百九十五章:捷報頻傳第三百三十七章:秋毫無犯第八百零七章:迎接新的曙光第四百三十三章:菊花殘滿地傷第三百三十五章:各取所需第三百四十一章:海盜內訌第二百五十五章:疲憊敵兵第四百七十七章第一次長征第六百四十九章:看不懂第六百四十章:不是來拼命第七百二十五章:天工開物第八百三十九章:時機成熟第二章:人不如狗第七百五十二章:特種作戰第一百二十三章:天微微亮第七百零八章:孤掌難鳴第二百三十六章:復州再捷第六十七章:低調奢華第六百八十三章:黃袍加身第七百四十三章:掩護軍民撤退第一百六十章:處心積慮第四十九章:遭遇悔婚第三百一十四章:作風頑強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後重逢第九十二章:香車美人第五百七十章:刀光血影第七百四十五章:洪承疇被俘第一百一十五章:花魁入彀第一百三十七章:城市巷戰第二百九十八章:誰是豬玀第七百六十七章:印度洋海盜猖獗第七百一十四章:漢奸諂媚第九十五章:解放小腳第六百二十二章:假途滅虢第三百五十一章:義賣大米第五百九十五章:乾綱獨斷第四百二十三章:計將安出第四百五十四章:四川來客第六百七十七章:遭遇戰第二百五十九章:紅袖添香第二百一十八章:揚帆遠航第二百五十章:螳臂當車第二百三十六章:復州再捷第一百八十四章:轟動京師第一百二十七章:直搗賊穴第六百九十章:大明發威第七百零一章: 窮途末路第三百九十七章: 拿錢買命第一百九十三章:謀事在人第二百四十六章:未來可汗第三百三十章:絕處逢生第四百九十二章:吳三桂他媽的第三百六十二章:謀而後動第九十七章:公然舞弊第二百九十二章:猛兵出關第五十九章:吐氣揚眉第八百五十五章:打垮“戰鬥民族”第一百九十三章:謀事在人第五百二十五章:封賞文武第四百三十八章:撫寧難攻第四百四十七章:崇禎殺俘第三百五十章:經營臨高第七百六十八章:軍火貿易第五百七十八章:皇帝放心了第六百六十章:徐霞客第四百九十四章:宣傳蠱惑第六百零九章:一方樂土第八百零六章:殺出重圍第六百一十四章:岌岌可危第四百四十五章:謀奪海南第一百二十一章:盤問俘虜第八百零六章:殺出重圍第三百五十九章:喜得千金第一百五十七章:時光荏苒第四百五十八章:海盜猖獗第九十六章:美人垂青第三百六十九章:入朝作戰第二百一十九章:覬覦濟州第七百二十六章:稻浪千重第六百八十七章:訓練內操第五十章:主僕易嫁第三十五章:夜襲墩堡第四百四十七章:崇禎殺俘第九十八章:考慮救人第三百九十五章: 奸商入彀第七百五十九章:那是耀眼的紅第三百九十八章:宋末三傑第七百七十五章:四方佈置第四百三十八章:撫寧難攻第五百二十六章:建立制度第一百五十二章:討要火藥第五十九章:吐氣揚眉第六百五十二章:罄竹難書第三百八十二章:黃金時代第六百六十六章:傳子傳孫第四百八十五章:李代桃僵第七百八十章:澳洲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