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天竺攻略

兄弟倆分別講述了自己的經歷,從接到朱元璋的信開始做準備,一直到最後計劃完成。

非常的詳盡,連各種謀算都講了出來。

老朱時不時的點評幾句,哪裡做的好,哪裡還需要改進。

朱標、朱雄英和陳景恪,則只有聽的份兒了。

尤其是朱雄英和陳景恪,還是第一次聽到如此細緻的軍事剖析,都覺得受益匪淺。

朱橚則完全不感興趣,在一旁陪馬皇后坐着。

等兩人說完,老朱大笑道:“哈哈……不錯,你們兩個沒有讓咱失望……說吧,想要什麼賞賜。”

朱棡隨意的說道:“沒什麼想要的……如果爹您非要賞賜的話,就多往河西遷徙一些百姓吧。”

老朱笑罵道:“混賬東西,什麼叫我非要賞賜……”

“看在你立下這麼大的功勞的份上,咱就不和你一般見識了。”

“至於河西那邊如何發展,找你大哥商量,以後大明就是他當家做主了。”

朱棡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說道:“那感情好,大哥比爹您好說話多了。”

老朱擡起手佯裝要打,嚇唬了一下後轉頭問朱棣道:

“老四,你想要啥?”

朱棣遲疑的道:“這個嗎……”

老朱沒好氣的道:“和你爹還有什麼不好說的,只要不是要當皇帝了,啥都可以商量。”

朱棣連忙說道:“爹您瞎說什麼呢……”

朱棡打趣道:“爹您怎麼能當着大哥和雄英的面說這話呢,以後私下說。”

“哈哈……”衆人大笑不已。

朱棣坐立不安的道:“三哥,口下留情。”

眼見朱棣真的有些着急了,馬皇后笑道:

“行了行了,你們就別欺負老四了,老四有什麼想要的就說吧。”

“你爹和伱大哥都在這呢,能滿足你的肯定會滿足的。”

朱棣這才說道:“遠洋使節團不是帶回了一張地圖嗎,我看中了一塊地……”

衆人恍然大悟。

老朱非但沒生氣,反而高興的說道:“這是好事,看中哪裡了?”

朱棡插話道:“我來猜猜老四看中哪裡了。”

衆人有些疑惑,這有什麼好猜的?直接說答案不就行了。

朱棡好似沒看到衆人的疑惑,自顧自的說道:

“老四是個有雄心之人,看中的地方定然地域廣闊,且發展潛力巨大。”

“爲了大明本土的安全,周邊是不允許有大的藩屬國存在的。”

“老四肯定也懂這個道理,那麼他看中的地方離大明定然不近……”

“符合這些要求的……如果我沒猜錯,應該是天竺。”

“老四,我猜的可對?”

在分析原因的時候,他語速非常慢,說完還意味深長的看着朱棣。

在座的哪個不是一肚子心眼,頓時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這是在提醒朱棣,不要把封國選在大明周邊,否則大家面子上都不好看。

唯獨有一個人毫無波瀾,那就是朱棣。

聽完最後的答案,他豎起大拇指敬佩的道:

“還是三哥瞭解我,我看中的正是天竺。”

看着他一臉“純真”的樣子,衆人都很無語。

馬皇后不禁撫額,怎麼生出這麼個沒心眼的兒子。

雖然……嗯……是吧。

但見他真的選擇了天竺,衆人也都鬆了口氣。

省去了很多麻煩。

朱棣還以爲衆人是佩服他的眼光,得意洋洋的道:

“此地離大明不遠也不近,既不會威脅到大明的安全,又可以獲得大明的支援。”

“和三哥的碎葉川有異曲同工之處。”

衆人連連點頭,確實如此啊。

朱元璋一臉狐疑的問道:“老四啊,老實給咱說,這是誰給你出的主意啊?”

朱棣倒也沒有隱瞞,說道:“就是您派到北平的那個道衍和尚啊。”

老朱有些意外的道:“竟然是他,沒想到他還有這樣的才華,倒是便宜你了。”

朱棣得意不已,這確實是自家親爹送過來的人才啊。

老朱派道衍去北平,還真不是監視朱棣。

因爲當過和尚的原因,他曾經對佛教相當篤信。

爲了勸誡兒子們向善,給每個兒子的封地都派遣了一位高僧。

至於作用嗎,不提也罷。

派到北平的就是道衍。

然後朱棣和他一拍即合,成爲了親密戰友。

朱元璋下意識的將目光看向陳景恪,問道:

“景恪,你以爲如何?”

這種事情,竟然都要詢問他的意見?

朱棡和朱棣都有些詫異,就連朱橚都有些驚訝。

他們知道陳景恪的能力和地位。

可畢竟很少在京城停留,對細節瞭解的並不清楚。

今日才知道,這位妹夫在皇家的地位,比他們想象的還要高的多。

陳景恪其實也挺意外的,沒想到朱棣會將目光放在這裡。

在澳洲和美洲被發現之前……更準確的說,是美洲被發現之前。

碎葉川和天竺,應該是最適合有雄心之人施展拳腳的地方。

朱棡選擇了碎葉川,並不意外。

朱棣這種滿腦子都是打仗,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的人,竟然知道選擇天竺,確實出人意料。

不得不說,他撿到了一個寶。

道衍這種妖孽,直接被送到手上。

上輩子兩人聯手掀翻了朱允炆,開創了永樂盛世。

這一世自然是沒這個機會了,不過道衍就是道衍,在這種情況下竟然還在幫朱棣謀劃。

而且一眼就看中了那塊風水寶地。

之前陳景恪就一直在思考,要如何經略天竺。

次大陸乃膏腴之地,沃野千里,水熱條件最適合農耕。

不拿下這裡,簡直就對不起最強種菜民族的頭銜。

只是,雖然天竺人的戰鬥力非常感人,可畢竟人家也是幾千萬人口的次大陸。

大明屬於勞師遠征,還是要小心一些的。

最終,根據前世英國殖民印度的經歷,他初步制定了一個計劃。

只是這個計劃需要一個合適的人去執行。

之前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現在朱棣主動請纓,問題就解決了。

當然,不是讓朱棣去經略哪裡。

他不會玩陰的,幹不來這種細緻活兒。

可是姚廣孝這個大和尚合適啊。

這位妖僧有一千個心眼,玩弄阿三哥還不是和玩弄小孩一般。

想到這裡,他頷首道:“燕王眼光獨到,此地確實是作爲封國的不二之選。”

“而且從天竺往西北可通西域,能和晉王的封國互幫互助,聯手經營西域。”

到時候兄弟倆聯手伺候極西諸國,那可真是諸國的福分啊。 朱元璋回想兩地的地勢,也不禁連連點頭。

確實如此啊。

本來還有些擔心老三勢單力孤,被極西諸國聯合起來欺負。

老四也過去,兄弟齊心其利斷金,極西諸國也只有捱揍的份兒。

朱標自然不會拒絕這個提議,老三老四一個比一個有野心。

將他們的封國放在大明附近,對誰都沒有好處。

現在這種情況,是大家都樂於見到的。

但隨即朱元璋眉頭一皺,說道:“你三哥要經略河西,你再走了,咱靠誰來打北元?”

朱棡替自家兄弟說道:“我大明兵精將廣,區區北元又豈是對手,就算沒有老四也一樣能掃平漠北。”

朱棣連忙說道:“我還是想打北元……我是這麼想的……”

他就將當初和姚廣孝商量的策略講了一遍。

現在大明需要休養生息,暫時沒能力對外擴張。

他們可以先發展水師,組建自己的班底。

等大明實力更強,有能力對外擴張了,再去經略天竺。

“到時候高熾也學有所成,讓他帶着道衍去天竺,我依然留在大明掃平漠北。”

朱元璋點點頭,說道:“如此也好……景恪,如何經略天竺,你可想好?”

陳景恪點點頭,說道:“先佔領錫蘭島,將這裡打造成前進基地。”

“然後出兵攻打天竺大陸上的國家,不要一口氣消滅他們,而是將他們的王室和貴族變成傀儡。”

“如此就可以削弱他們的貴族的抵抗力度。”

“下一步就是做奴隸貿易,用他們的壯丁幫我們完成工業奠基。”

“如此既可以削減他們的人口,又可以增強我們的實力。”

“同時還要在當地宣揚華夏思想,等時機成熟,再徹底兼併那裡。”

還有一點,和天竺的人口結構有關。

高種姓是外來的雅利安人,其實就是古波斯人,低種姓都是本地人。

作爲高種姓的雅利安人,從來沒有把本地人當人看過。

大明可以藉助高種姓的手,來減少低種姓人口。

可以節省大量的統治成本,還能減少自己雙手的血腥。

雖然有點掩耳盜鈴的感覺,但人嗎,總是喜歡自我安慰。

將大致的計劃講了一遍,大家都覺得很不錯。

只有朱棣覺得麻煩,在他看來直接出兵滅國不就行了嗎。

這麼麻煩做啥?

只是他的意見被大家無視了——雖然這是他的封國。

不過他依然很高興就是了,畢竟要求得到了滿足。

事情商量好之後,朱標開口表態道:

“建立國家需要大量的人才,我以爲可以讓三弟四弟開府建牙,自命僚屬。”

“如此他們就可以更好的培養人才打造班底,爲將來建國打基礎。”

朱元璋欣慰的道:“你能如此想就好……聽到了嗎?莫要讓你們大哥失望。”

朱棡和朱棣自然非常感激。

之後衆人又討論起了經略天竺和碎葉川的細節,除了軍事,大家還討論了文化思想方面。

天竺沒啥好說的,現在也就剩下一個種姓制度了。

武力打破,強行推廣華夏文明就可以。

麻煩的是西域。

現在西域是伊教的天下,大大增加了朱棡統治這裡的難度。

要麼他拋棄原來的信仰,選擇建立一個伊教國家。

但他自然不願意幹這種背祖棄宗之事。

“所以,晉王有兩個選擇……其一,建立一個多信仰的國家。”

“尊重所有人的信仰,然後引入佛道與其競爭,爭奪人心。”

朱標冷笑道:“我選第二個……伊教每征服一地,就毀滅其文字和傳承,強迫其改信伊教。”

“當初西域是佛教的天下,他們用屠刀,在兩百年完成了換天。”

“我就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讓他們也嘗一嘗自己的手段。”

陳景恪倒也沒有反對,用什麼辦法不重要,重要的是完成統治。

第一種辦法相對容易一點,但會留下禍根。

第二種辦法開頭會很難,但一旦完成就一勞永逸。

這時,馬皇后似乎想到了什麼,突然開口問道:

“景恪,你對儒家思想多有不滿,到底想要一個什麼樣的思想,來統治大明呢?”

朱棡、朱棣和朱橚三人面露不解,怎麼突然問起這個問題了?

朱元璋、朱標和朱雄英,則露出期待的表情。

陳景恪沒想到馬皇后會突然問這個問題。

不過,不論自己想要如何改造儒家,都需要經過他們同意才行。

而且經過這麼久的思考,他也確實有了一些想法,正好溝通一下。

想到這裡,他開口說道:

“司法獨立失敗,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思想決定了形式。”

“司法系統如此,國家也是如此。”

“我們想要建立一個偉大的時代,就必須要有一個偉大的思想做指導。”

“否則,最後都會淪爲君主個人的文治武功,最後人亡政息。”

“漢唐的經歷,就是最好的證明。”

漢唐因爲君主個人對文治武功的追求,選擇了對外擴張,打下了遼闊的疆土。

然而因爲缺乏相應的思想做指導,最後又迴歸了保守。

“現在的儒家思想,太過於保守,已經無法滿足大明的需要了。”

“所以,我們需要尋找一種全新的,能滿足我們需求的思想。”

聞言,朱棡似有所悟。

朱棣和朱橚則一臉懵逼。

什麼司法獨立?什麼新思想?你在說什麼啊?

馬皇后繼續問道:“新思想是什麼樣子的?你可有頭緒?”

陳景恪微微頷首,說道:“已經有了一些想法。”

朱元璋精神一振,追問道:“什麼想法,快和咱說說。”

朱標和朱雄英,也豎起了耳朵。

陳景恪斟酌了一下,說道:“新思想不能憑空出現,否則會和華夏文化相沖突。”

“解決這種衝突,就需要耗費我們大量精力,可謂得不償失。”

“所以,最好在華夏原有思想上推陳出新。”

“儒家思想是最合適的,它構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非常符合華夏人的傳統習俗。”

“這個優點,我們不能拋棄。”

朱元璋有些急切的道:“你說的這些咱都知道,直接說怎麼改吧。”

陳景恪有些無奈,不再做過多講解,直入主題的道:

“給儒家制定一個更宏偉的終極目標。”

“然後圍繞這個目標,重新解釋儒家思想。”

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313章 見聞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125.第125章 小冰河期到了啊102.第102章 假鈔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249章 傳說中的大人物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126.第126章 溫寒變第80章 發個單章第356章 當面抽老朱大嘴巴子第71章 自古以來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57章 實踐第266章 破王廷187.第186章 定黃第30章 預見能力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195.第194章 組建水師衙門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358章 你們心裡沒有本太子啊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356章 當面抽老朱大嘴巴子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351章 無題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296章 博望侯106.第106章 再搞定變色油墨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234.第233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第241章 漢四郡第2章 大明嫡長孫第268章 無題第344章 血染淡馬錫(上)第80章 發個單章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86.第86章 我能治啊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83章 讓他當駙馬?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357章 皇上就是敗家子啊第341章 挖坑殺人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第273章 大課堂107.第107章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326章 有錢任性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50章 老朱臉上掛不住了第47章 貨幣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351章 無題第23章 再出手第254章 何爲盛世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