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用工荒

第311章 用工荒

退朝後,文官們心事重重的離開了。

以勳貴爲代表的軍方將領,則跟在後面看熱鬧。

如果不是瓜子還沒傳入華夏,他們大概率會一邊嗑瓜子一邊吃瓜。

讓你們給勳貴潑髒水,這下子被打臉了吧。

宮裡,朱元璋將藍玉叫過來就是一通誇讚。

把政策之爭弄成派系之爭,實在是高明啊,替朝廷解決了一個大難題。

藍玉一臉懵逼:“臣沒有偷換概念啊。”

“大明擁有土地最多的,除了勳貴就是官僚士紳。”

“那個解縉只說勳貴,對官僚士紳隻字不提,這就是在向勳貴潑髒水啊。”

“臣身爲勳貴的一份子,自然不能忍,所以才站出來反駁他。”

朱元璋、朱標、朱雄英、陳景恪:??????

朱雄英有些無法接受這個現實,追問道:“那你爲何兩次打斷他的話,不讓他解釋?”

藍玉理解釋道:“我掌管軍法,經常遇到違法亂紀的人,試圖通過狡辯給自己脫罪。”

“我就總結出了一套對付他們的經驗,不給他們狡辯的機會,直接給他們定罪一了百了。”

“那解縉肯定是想狡辯,我懶得和他爭論,所以才堵他的嘴。”

朱雄英:“……”

朱元璋啞然失笑,藍玉還是那個藍玉,是我們把事情想複雜了。

陳景恪也相當無語,弄半天不是他超進化了,而是我們想多了。

都以爲藍玉在第五層,哪知道他從始至終都在第一層。

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傻……咳,莽夫克高手嗎?

不過不管怎麼說,他誤打誤撞之下,確實替朝廷減小了改革的阻力。

只要朝廷咬死,文官集團反對新政就是爲了針對勳貴,那這就是一場由文官掀起的黨爭。

因爲政策之爭大開殺戒,那是朝廷不仁。

面對黨爭,就沒有那麼多顧慮了。

殺了他們,還能將他們釘在黨爭誤國的恥辱柱上。

爲了坐實這一點,朱元璋把蔣𤩽叫來,讓他們將今天早朝發生的事情廣而告之。

重點強調,文官集團藉此機會向勳貴集團發難,指責勳貴佔有侵佔大量土地。

並以此爲藉口,阻撓朝廷新政的推行。

蔣𤩽沒有任何猶豫,立即就去執行了。

朱雄英也傳令給撫慰使和預備役系統,即刻展開宣傳工作,向軍隊和百姓宣講新政。

務必讓百姓瞭解新政的真正用意,避免被有心人利用。

將事情處理完,陳景恪好奇的問道:“陛下,您是如何說服勳貴們支持新政的?”

朱元璋神秘的道:“嘿嘿……你猜。”

陳景恪:“……”

不說就不說,誰稀罕一樣。

早朝發生的事情,很快就傳了出去。

最先得到的消息的,肯定是有錢有勢的人家,而這種人家往往都是地主。

對於階梯性收稅,他們自然是非常反對的,這簡直就是要他們的命。

於是,這些人開始私底下串聯,想要反對新政。

不是他們不怕死,而是牽扯到的利益太大,大到了足以讓他們不顧風險。

他們的第一步棋,沒什麼好說的,輿論。

利用士紳對基層的影響力,散佈相關謠言,妖魔化新政。

從而鼓動百姓抵抗新政。

只是還沒等他們商量出統一的口徑,相關傳言已經先一步在洛陽城散佈開來。

朝廷爲了限制大戶侵吞百姓田產,出臺了限制法令。

官僚們卻故意抹黑勳貴,並以此爲藉口反對新政。

謠言還強調,勳貴們是支持朝廷新政的,已經表示要將自己多餘土地出售。

對於這個傳言的前半部分,百姓們是很相信的。

朝廷一直在打擊大戶,減輕百姓的負擔,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現在出臺限制兼併的法令,大家並不覺得奇怪。

對於官僚反對此事,也在意料之中。

狗官不都是這樣嗎,他們要是不反對那纔怪。

但對於勳貴集團支持新政,主動將多餘土地售賣,大家是不信的。

有錢人買地都來不及,怎麼會將到嘴的肥肉吐出來?

不過眼見傳的有鼻子有眼的,也有一小部分人選擇了相信。

雙方還因此吵的不可開交。

當這個傳言,傳到官僚士紳耳朵裡的時候,他們全都麻了。

他們自然知道這是誰散佈出去的消息,只是沒想到皇帝的動作竟然這麼快。

這下先機已失,再想左右輿論就沒那麼容易了。

先入爲主的情況下,大家肯定更願意相信先聽到的傳言。

不過他們也沒有就此認輸,朝廷的影響力就侷限在大城市,廣大的鄉村還是他們說了算。

就看誰能鼓動更多百姓了。

於是,他們紛紛寫信給老家的親朋,如此這般的安排了一番。

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朝廷已經針對這一點,提前做出了佈局。

或者說,他們還沒有真正意識到,撫慰使加預備役教化系統代表着什麼。

——

階梯性徵收田稅,可以說是全民關注,就連陳景恪自己家都不例外。

陳景恪家以前沒有田產,全靠行醫爲生。

但福清的嫁妝可是有好幾處莊園的。

後續她又置辦了一些,家裡也有近萬畝良田。

這些都是傳家的根本,又怎麼可能不關注。

陳景恪下班剛進家門,就見福清迎上來,問道:

“郎君,階梯性徵稅是真的嗎?我們家也要如此嗎?”

陳景恪頷首道:“大明的律法是針對所有人的,尤其是這種事關國本的律法,更是一視同仁。”

福清有些着急的道:“這可如何是好,光靠咱們兩個的俸祿,如何能養活這一大家子人。”

陳景恪說道:“朝廷自然也考慮過這個問題,所以規定每戶差不多可以擁有一千畝地。”

按照階梯收稅,擁有土地超過一千畝,就是純賠錢。

這個數字是經過仔細考慮才確定的。

地主也分等級的,有大地主也有小地主。

小地主家的土地少則幾百畝,多則幾千畝。

而且他們在政治方面沒有多大的能力,對朝廷危害不大。

真正能夠掣肘朝廷的,是大地主。

這些人擁有的土地數量,是以頃爲單位的,幾百頃幾千頃幾萬頃。

舉目望去,數十里數百里都是人家的地。

大‘清官’徐階,擁有四十餘萬畝土地,半個松江府都是他家的。一千畝地對人家來說,就是蚊子腿。

這些人還擁有極大的政治影響力,在地方他們能架空朝廷官吏,在朝堂能左右國家政策。

前世的大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亡在這羣人手裡的。

如果朝廷不分青紅皁白,將大地主小地主一起打,那就是給自己製造麻煩。

生產力決定了,士紳地主對基層擁有巨大的影響力,這是必須承認的現實。

如果將他們逼迫的太緊,反而不利於國家的穩定。

適當的妥協,換取政策的通行和國家的穩定,是值得的。

所以對待不同的地主,要區別對待。

允許留下一千畝,是用來安撫小地主的。

雖然他們依然會感到肉疼,但並不致命,不會跳出來造反。

然後朝廷集中力量瓦解大地主,削弱他們的力量。

等大地主被瓦解,百姓見識到商業的利潤,開始主動從事商業的時候。

再提高稅率把小地主分拆成富戶,徹底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

欲速則不達,很多政策要一步一步來。

溫水煮青蛙就是這個道理。

三代君主接力,很少有完不成的政策,沒必要太着急。

而且古代畝產也就一兩石,再除去種子、田稅和其他投入,也就剩不下多少了。

一千畝地,最後能入庫幾百石糧食就算風調雨順了。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確實是一筆巨大的數字。

可對於地主大戶來說,也只能勉強維持體面的生活。

尤其是對陳家這樣的頂級權貴家庭,這點產出連基本的生活都維持不下去。

所以福清纔會如此着急:“一千畝也不夠啊……”

陳景恪安撫道:“別急,朝廷自然不會不考慮到大家的難處。”

“雖然收緊了土地政策,卻放寬了對商業的管制,以後大家可以從事商業活動賺取錢財。”

“只不過勳貴官僚不能以自己的名義經商,需要通過別人的手才行。”

說白了,就是需要白手套。

這麼做的目的,其實還是源於華夏傳統:打壓商人階層。

如果直接允許權貴官僚經商,那就是變相提高商人的地位,國家會被動走向類似於資本主義的道路。

最終的結果就是,商人掌控一切。

商人掌權的害處,這裡不多贅述了。

雖然在事實上,權貴官僚往往會通過白手套經商。

可有了這層遮羞布在,經商就始終是上不得檯面的行爲,是低人一等的。

這一點在意識形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能影響到思想文化和政策的走向。

作爲穿越者,陳景恪又豈能不明白這一點。

所以在制定具體政策的時候,他就強調,權貴官僚經商必須通過代理人。

且必須要向朝廷報備,具體從事了哪些行業,便於朝廷監管。

聽完他的解釋,福清也知道事情已成定局,但還是有些悶悶不樂:

“經商哪有買地穩妥啊。”

連她都認爲經商不穩,可想而知其他人會怎麼想。

陳景恪也不禁感到壓力巨大,卻並沒有表現出來,說道:

“海貿興起後,棉布和絲綢供不應求,要不建幾座紡織作坊吧。”

福清無奈的說道:“紡織需要大量人力,朝廷採用均田制,大部分百姓都分到了土地,現在上哪僱人來做工啊。”

陳景恪心中一動,問道:“現在人手很缺嗎?”

福清點頭說道:“缺,缺的厲害。比起三年前,工錢翻了一倍,還是找不到足夠的人。”

“很多人都開始想辦法,從國外購買奴僕來做工了。”

陳景恪眉頭一挑,追問道:“從外面購買奴僕?”

福清說道:“是啊,有從南洋購買的,還有從日本、蝦夷、遼東等地購買的。”

“現在大街上時常能看到,模樣和膚色不一樣的奴僕。”

陳景恪疑惑的道:“爲何我沒見過?”

福清白了他一眼,說道:“你整日不是皇宮就是家裡,見不到不是很正常嗎。”

“而且洛陽是京畿之地,對沒有戶籍的外來人員檢查很嚴格。”

“女奴還好,很容易就能拿到朝廷頒發的居住證明。”

“那種做工的奴僕都是私下買入,哪敢帶到這裡來,在外地倒是挺多的。”

這是朝廷有意爲之,女奴只要身體健康,基本都能拿到居住證。

工作一定年限,或者嫁人生子,直接就可以落戶到夫家。

外來的男奴想拿到居住證就很難了,基本上只有礦工一類的,纔會被允許進入。

落戶幾乎不太可能,除非有重大貢獻。

當然,整體被兼併的國家和部落除外,那種可以集體拿到戶籍。

陳景恪又仔細詢問了奴工的事情,不過福清也多是道聽途說,瞭解的並不是很清楚。

他也只能將此事默默記載心裡,回頭讓蔣𤩽去好好查一查。

此事可大可小,必須要慎重。

倒不是他狹隘,非要搞什麼純正血統什麼的。

但就算要民族融合,也不能隨隨便便什麼人都能融進來,必須要有個門檻。

否則前世的歐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非法流入的奴工,素質能高到哪裡去?

一旦氾濫開來,必然會成爲隱患。

不過這些都沒必要和福清說了,瞭解到自己想要的信息,他就繼續聊起了經商的事情。

最終的結果還是買幾條船。

“以後朝廷每年都會往外派遣官方船隊,讓咱們的船跟着去就可以了,穩賺不賠的買賣。”

“等過上幾年,再看情況做別的生意。”

福清也沒有辦法,只能同意了這個方案。

之後她就開始奔波着四處買船。

現在的海船可不好買,各大船廠排隊都排到數年以後去了。

即便她貴爲公主,也頗費了一番功夫,才從別家手裡買了一大四小五艘船。

至於家裡的地,則出售給了朝廷,只留下了兩個五百畝的莊園。

就在他們家忙碌的時候,別家也沒閒着。

官僚士紳集團,在忙着鼓動百姓抵制新政。

而勳貴階層,已經開始着手分拆自家的土地了。

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111.第111章 出關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第79章 擴招的緣由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298章 無題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第300章 閃電戰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97.第97章 繼續說啊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第313章 見聞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75章 竹書紀年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第12章 大幕開啓第22章 突破口第54章 目標,倭國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第72章 共創佳話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第283章 留聲機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第15章 太孫伴讀第258章 得償所願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254章 何爲盛世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第300章 閃電戰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50章 老朱臉上掛不住了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308章 新書構思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228.第227章 力學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第309章 那啥無題第13章 思烹狗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73章 皇恩浩蕩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第71章 自古以來第58章 唯儒獨尊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250章 南洋攻略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第7章 將計就計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200.第199章 錢錢錢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97.第97章 繼續說啊第292章 河西戰略第268章 無題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201.第200章 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