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

成功說服朱元璋,陳景恪心中長長舒了口氣,繼而升起強烈的喜悅感和成就感。

這不是他第一次說服朱元璋,但絕對是最困難最沒把握的一次。

這次的話題看似因僱工保障制度而起,實際上的內核是爲百姓鬆綁。

百姓一般不願意離開家鄉,一是朝廷律法的限制,二是離開了鄉土就徹底沒了依靠。

一個很殘酷的現實就是,在古代流民不算人。

不到絕路,沒有人願意背井離鄉。

現在朝廷在法律上給了‘流民’保護,就會變相的刺激一部分人流動起來。

允許人口流動,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以前他的改革看似激進,實則都能在歷史上找到相似的事情做參考。

黃河改道,朱元璋自己就能看到其中的好處。

寶鈔新政,是對寶鈔制度的完善。

攤丁入畝,看似很激進,實則並不算特別新鮮。

要說激進,還要屬漢文帝,直接就將農業稅給廢除了。

雖然最後難逃人亡政息的命運,但也給世人打了個樣。

人頭稅雖然沒有被正式廢除過,但‘免除某地丁稅’這樣的善政,歷朝歷代發生過不知道多少次。

況且攤丁入畝的好處,也是可以預見到的。

其它的新政也大多如此。

要麼就是可以預見到好壞,要麼就是能從前人那裡借到一些經驗。

但商業聯盟計劃和放寬對百姓的限制,這沒有什麼先例可言,更和歷史留下的經驗背道而馳。

商業向來是被打壓的對象,重農抑商是施行了幾千年的政策。

限制百姓流動,既可以防止百姓聚集造反,又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治安問題。

很簡單的道理,熟人社會,誰犯罪大家都心知肚明。

如果是外來人犯罪,一打聽有沒有外來人就能鎖定大致目標了。

朱元璋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長大後讀書識字,學到的管理經驗也全是這一類的。

他的內心,已經被這種思想佔據,很難改變。

而朱元璋有多固執,瞭解過他歷史的人都知道。

想要說服他去做完全違背自己的認知事情,是非常困難的。

而這對陳景恪來說又非常重要。

工業化是歷史的趨勢,無可阻擋。

大明固步自封,西方照樣會繼續做。

不想重演捱打的局面,就要主動去追求。

而想要工業化,就要發展工商業,要放開對人身的禁錮。

爲了說服朱元璋,他思考了許久才從歷史的碎片信息裡,梳理出兩條線。

他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總是要試一試的。

所幸,最終的結果也沒有讓他失望。

不過他也清楚,能說服朱元璋的真正原因,還是自己過往的表現。

還是那句話,朱元璋是個非常固執的人,很少有人能改變他的想法。

封藩的弊端他很清楚,可還是一意孤行這麼去做了。

想要說服他,不在於你的話正確與否,而在於他願不願意聽你的。

以往的算無遺策,種種改革帶來的正面效果,讓朱元璋願意相信他的話。

與其說是遊說成功,不如說是朱元璋對他信重的體現。

接下來,陳景恪就和朱標、朱雄英一起,討論如何給百姓鬆綁,又如何制定僱工保障法。

徹底放開限制,允許百姓自由流動,這是不現實的。

這麼做會造成極其嚴重的社會治安問題,所以必須是有條件的鬆綁。

最終還是隻能在路引上做文章。

各地放寬路引的發放,但需要百姓說明離鄉的原因,以及目的地是哪裡。

百姓到達目的地之後,就要去當地衙門辦理暫住證明。

雖然還是有些繁瑣,但比起以前已經是階段性的進步了。

按照以前的經驗,他們敲定大致框架,細節交給下面的人完善。

但今天陳景恪卻一反常態,對流動人員管理提出了種種細節上的建議。

比如暫住證必須全部免費,如果收費就會有衙門四處抓人辦理暫住證。

“別人只是從他們轄區路過,可能就要被抓住辦理暫住證。”

“一個人出一趟門,可能就要被強制辦理好幾張暫住證。”

這種情況,在大城市最容易出現。

別問陳景恪是怎麼知道的,那都是時代的眼淚。

但在朱元璋三人看來,這個方案陳景恪應該準備已久,否則不會考慮的這麼細緻。

陳景恪沒有解釋,完全沒必要,這種誤會對大家都好。

後面討論僱工保障制度的時候,也是差不多的情況。

之前朝廷出臺過一個奴僕契約,雖然很簡單隻有十來條內容,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奴僕最基本的權利。

朱標原本想的是,借鑑這個奴僕契約,弄一些條款就行了。

但很快陳景恪就告訴他,什麼才叫真正的細。

比如就拖欠薪酬這一條,陳景恪就提出了高達數十種漏洞,讓僱工一文錢都拿不到。

還有各種罰款措施,甚至能讓僱工倒貼錢。

朱標忍不住再次爲他的細感到驚歎。

朱雄英則一臉佩服:“景恪,你要是經商,肯定是天下第一大奸商。”

朱元璋則臉色陰鬱,陳景恪設想的種種情況,讓他想起了自己的少年時期。

全家都給地主家做工,每天累死累活,還要被各種挑毛病。

說好的管飯,但提供的食物堪比泔水,就這還嫌棄吃的多。

至於工錢……

呵,你應該感謝我給你工作的機會,還想要工錢?

更可悲的是,人家說的還是對的。

後來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將他父母都辭退。

然後他父母、兄弟就全餓死了。

想到悲痛處,他嘴脣哆嗦,眼眶都紅了。

這一下可把朱標、朱雄英和陳景恪三人給嚇到了,這老爺子是咋了?

還不等他們詢問,朱元璋就用不容置疑的語氣說道:

“一定要將這個僱工法給咱制定好,越細緻越完善越好。”

“誰敢違反這個法令,嚴懲不怠。”

還是朱標瞭解自家父親,從這句話裡已經猜到了原因,鄭重的道:“爹您放心,我一定會將此法制定好的。”

稍後陳景恪也知道了緣由,心中不禁一喜。

在皇權社會,一部法律如果能引起皇帝共鳴,還是一個實權皇帝,必然能得到貫徹施行。

之前他還怕僱工法成爲一張廢紙,現在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擔憂了。

——

黃昏時分,處理完公務的朱元璋,揹負雙手來到坤寧宮。

正在用膳的馬皇后打趣道:“呦,今天晚上好像不該在我這留宿吧,不怕你的美人生氣?”

嘴上雖然這麼說,手上卻指揮侍者將備用的餐具取過來。

朱元璋沒有接話,而是揮手讓侍者全部退出去。

馬皇后立即就知道有大事,也放下了手中的碗筷。

等下人都出去之後,說道:“今日你們四個在幹清宮待了大半天,可是景恪又整出什麼幺蛾子了?”

朱元璋點點頭,從袖子裡抽出一卷紙:“你看看就知道了。”

馬皇后接過,只覺入手沉甸甸的,少說也有二三十張紙。

心下不禁有些驚訝,陳景恪雖然經常講課,但很少一次性講這麼多內容。

就連帝國計劃,都沒有這一半多。

今天到底講了什麼,竟然有如此多的內容?

這樣想着,她展開手中的紙卷低頭看去。

字跡很熟悉,正是大孫子朱雄英的。

不過她沒管這些,直接開始閱讀起上面的文字。

朱元璋則拿起筷子,老實不客氣的吃了起來。

他可是故意卡着飯點過來的,就是爲了混口飯吃。

別處也有飯,可誰讓他不稀罕呢。

就好這一口。

馬皇后越看越是震驚。

中央集權?人權?放寬人口限制,允許百姓流動?

陳景恪的思維果然與常人不同啊。

但隨即她又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從他提出帝國計劃的時候我就在想,工商業發展需要大量人口,他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現在屬於圖窮匕見了。”

朱元璋將嘴裡的食物嚥下去,說道:“只是他的督亢地圖有點長,咱都被繞進去了。”

馬皇后絲毫不覺得意外:“他從不打沒把握的仗,既然出手,就說明有把握說服伱。”

“不過他竟然從這個角度來說服你,着實出乎我的意料。”

朱元璋說道:“也算言之有物吧……其實咱並不是被他這套邏輯給說服的,而是相信他這個人。”

馬皇后自然明白他的意思,說道:

“他的理想總結起來就兩個,其一讓華夏文明更加強盛,其二讓百姓的日子好過一點。”

“之前的種種政策,也都是圍繞這兩個目標來的。”

“而且他也從未遮掩過自己的想法……”

“不出意料的話,帝國計劃應該就是他的最終目的。”

“爲了這個目的,他用五年多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給他一些特殊的信任,也是應該的。”

朱元璋點點頭,突然嘆道:“讓我感觸更深的,是他不忘初心。”

“多少人貧困時發下大宏願,將來飛黃騰達了要如何如何。”

“可真等到那一天,轉頭就將昔日的誓言全部忘記了,包括咱也不例外。”

“當上皇帝之後,咱滿腦子就只有一個念頭,維護大明的江山社稷。”

“蒼生黎民不過是咱朱家的奴僕罷了,有他們口吃的就足夠了。”

“已經完全忘了,當年咱家是如何的艱難。”

“更忘記了當年咱最困難的時候,是如何向上天祈禱的。”

“可今天陳景恪卻給咱好好的上了一課,他從始至終都沒有變過。”

馬皇后先是點頭,然後又有些不解的道:

“這也是我最奇怪的地方,他家世代行醫,雖不是大富大貴,但也不算貧窮。”

“他更是出生在大明立國之後,從小生活在最富庶的應天城。”

“本不應該如此瞭解民間疾苦,爲何會有如此悲天憫人的性格?”

朱元璋說道:“他身上的謎團太多了,摸不清楚。”

“咱只要知道他能爲大明所用,就足夠了。”

馬皇后肯定的道:“他這個人太純粹了,換個人有如此能力,換成我都不會放心用他。”

“可偏偏他就是讓人懷疑不起來。”

朱元璋說道:“我對他放心,是因爲他太善良了,這種性格成不了大事。”

馬皇后點點頭。

能當開國帝后,兩口子可沒有一個是善茬,對這一點了解比任何人都深。

陳景恪的性格,放在亂世活不過三天。

這也是他們放心用他的其中一個原因。

眼見話題就要跑偏,朱元璋又出手給拽了回來:

“放寬人口限制,咱心裡始終有些不放心,你給咱分析分析是否可行。”

馬皇后沒有回答,而是起身來到牀頭,將枕頭拿開露出一塊木板。

將木板推開,下面又是一塊木板,只是這塊木板上赫然有着一個鎖孔。

從身上取下鑰匙打開,下面是一個一尺見方的空間,裡面裝着一口小箱子。

將箱子取出來打開,裡面全是相似的紙張,有半箱之多。

朱元璋探頭看了看,說道:“都這麼多了嗎?什麼時候咱們將這些整理成冊,傳給後世子孫。”

馬皇后將手中的這一卷紙放進去:“現在哪有空整理這個啊,等你退位再說吧。”

“況且景恪的很多思想,還需要時間來驗證真假,急不得。”

朱元璋頷首道:“這些年咱有空就琢磨他的話,獲益良多啊。”

“不過有些內容確實很危險,咱一直在猶豫要不要進行改動。”

馬皇后將箱子鎖起來,說道:“你改不改有什麼用,別忘了你的好孫子,最終決定權在他那裡。”

朱元璋苦笑道:“還真是,罷了罷了,咱就不操那份心了。”

“就按照他原本的意思整理一下,然後傳給乖孫吧。”

“要不要改,怎麼改,隨他去吧。”

馬皇后將箱子藏好,笑道:“這麼想就對了。”

“不過咱們也不是什麼都不能做,可以將自己畢生所學寫成書傳下去。”

“後世子孫願意相信哪個就相信哪個。”

朱元璋連連點頭道:“這個想法正合咱的意,等咱退位了,就好好寫書。”

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177.第176章 異常第286章 意外之喜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237章 無題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243章 呂宋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20章 聽你爹我的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273章 大課堂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288章 中央不是皇帝第75章 竹書紀年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177.第176章 異常第266章 破王廷231.第230章 無題第1章 揭皇榜第308章 新書構思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90.第90章 做人第40章 演戲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242章 新羅婢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第23章 再出手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313章 見聞第76章 因時而變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98.第98章 掀起醫學革命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40章 演戲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第72章 共創佳話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3章 奪嫡旋渦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274章 團隊力量第3章 奪嫡旋渦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第289章 政變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79章 擴招的緣由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50章 老朱臉上掛不住了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