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何爲盛世

“我們印出來的寶鈔,如何花出去。”

“總不能一直通過賞賜,或者直接送給藩屬國吧?”

“我們必須要想辦法將錢花出去,最好的辦法就是購買物資。”

“但怎麼買,買什麼,也需要仔細考量……不能破壞藩屬國的經濟。”

“宗藩體系和商業聯盟是不一樣的,必須要區別對待。”

“宗藩體系纔是大明統治世界的核心,也是我們爲自己打造的小院高牆。”

“利用宗藩體系,我們才能更好的主導商業聯盟。”

“萬一哪天商業聯盟維持不下去了,我們還有宗藩體系做後盾。”

“所以,大明不能單方面的從藩屬國索取,要和他們共同發展。”

“讓藩屬國和大明更加緊密的綁定在一起。”

不過他們對新事物的理解能力,確實比朱元璋強的多。

本來說的是再幹五年,等朱雄英年齡大一點,能幫朱標分擔政務,他再退位。

退位的事情朱元璋早就做好準備了,可是朱標的身體出問題,讓他一再改變計劃。

所以,只能是陳景恪一點點給他們剖析,讓他們徹底瞭解這套體系。

一旁的朱雄英也收起了吊兒郎當的心,埋頭做着筆記。

堅毅的眼神裡出現了一抹失落。

“現在回頭看看,這些年咱一直被他牽着鼻子走。”

“景恪以前天天唸叨着要推廣華夏文明,我還奇怪他到底要如何做。”

朱元璋也認同的道:“他心裡有大乾坤,只是怕咱們聽不懂一直憋着,根據情況一點點往外吐。”

很多東西都能理解,甚至能舉一反三。

他們還不是單方面的講課,而是互相討論。

在這個過程中,朱標展現出了超凡的智慧和見識,提出了許多建設性觀點。

“如此宏大的計劃,也只有景恪才能做的出來啊。”

“如果真的能成功,大明將開創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

朱標和朱雄英能看到這套體系的好處,卻不知道具體該怎麼操作。

還是那句話,帝國體系是前所未有的東西。

雖然不拘小節,卻從不失大禮。

嫁公主就不說了,自由出入皇宮,見皇不跪,無需自稱爲臣……

讓伺候的奴僕退下,他忽然說道:“等明年遷都洛陽,咱就將皇位讓給標兒吧。”

然後無奈的發現,三人講的東西,他根本就聽不懂。

課程過半,處理完政務的朱元璋走過來,在窗戶前聽了一會兒。

“大明獲得了好處,他實現了心中的抱負,而且咱也沒虧待他不是。”

“……”

馬皇后有些驚訝的道:“發生什麼事情了嗎,不是說再過幾年嗎?”

嘆了口氣,他轉身離開去了坤寧宮。

馬皇后也不禁點頭,朱家確實沒有虧待陳景恪。

現在沒頭沒尾的突然要退位,馬皇后纔會覺得奇怪。

這待遇,僅次於幾個嫡皇子嫡公主,其他皇子皇女都比不過。

朱元璋說道:“是啊,雄英認爲這個計劃可以與黃帝登基、大禹立夏、秦朝一統相提並論。”

當然了,陳景恪自己也恪守本分,從來不逾矩不攬權。

一套全新的統治體系框架逐漸成型。

陳景恪滔滔不絕,給朱標介紹帝國體系的具體細節。

相反,各個皇子公主見了他,反而要客客氣氣的。

馬皇后笑道:“大明也從中獲得了無盡的好處不是嗎,怎麼樣,這個女兒嫁的值吧?”

馬皇后想了想,贊同的道:“他說的確實有幾分道理,如果帝國體系真的能建立,確實只有這三件事情可以與之相提並論。”

朱元璋嘆道:“咱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再坐在這個位置上,就是阻撓大明的前進。”

“還說什麼,這將是華夏文明第四次大變革。”

“現在終於看出一些端倪了,恐怕這個計劃在他心裡藏了許久了吧。”

馬皇后自然也是無比震驚,但又覺得理所應當:

朱元璋假裝沒有聽到後半句,說道:“大明與他算是互相成就吧。”

接着,他就將陳景恪的帝國體系計劃講了一遍。

雙方確實算得上是互相成就了。

朱元璋將話題拉回最初,說道:“帝國體系,完全超出了咱的認知。”

“他們討論的東西,咱聽都聽不懂……”

“與其賴在這個位置上,不如將位置讓給標兒,讓他放手施爲。”

馬皇后能理解他的無奈,但並不支持他的做法:

“照理來說,標兒年齡也大了讓位給他也不是不行,還能爲後世樹立榜樣。”

“但他的身體實在讓人無法放心啊。”

這可以說是兩口子最不願意觸及的痛處。

提起這件事情,他們都恨不得將朱樉給弄死。

朱元璋重視親情,大侄子朱守謙屢次挑釁嘲諷於他,他都能原諒。

馬皇后向來賢惠,得饒人處且饒人。

兩口子這麼多年都無法原諒親兒子朱樉,足見此事對他們的刺激有多大。

“現在又正值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需要做的事情千頭萬緒。”

“雖然有景恪指引方向,可壓力最終還是要落在君主頭上。”

“標兒身體本來就不好,如果再讓他承受這份壓力,我怕他撐不住啊。”

朱元璋也很是頭疼:“你說的咱也考慮過,只是帝國計劃咱是真不懂,還是要標兒去做。”

“這份壓力,怎麼都要落在他的肩膀上……”

“你說景恪也真是,就不能等幾年雄英長大了再提出這個計劃嗎。”

馬皇后失笑道:“現在南洋就是一張白紙,可以任由他作畫。”

“過上幾年南洋制度成型,再想改就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想必這也是他在此時拿出帝國計劃的原因。”

朱元璋點點頭:“咱懂,就是隨口抱怨幾句。”

馬皇后正色道:“雖然事情需要標兒來做,但你站在那裡,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支持,幫他分擔很多壓力。”

“況且誰說你什麼都做不了了?”

“雖然你不懂帝國體系怎麼構建,最基本的是非對錯總是知道的吧?可以幫他們查漏補缺啊。”

“而且大明內部建設也遠還沒有結束,景恪的很多計劃還未來得及實施。”

“還有北元、西域、日本三分方向的大敵未除。”

“你將這些事情做好,讓標兒可以專心去做帝國計劃。”

“還有雄英,也能幫你們分擔一些壓力。”“父子同心其利斷金,你們祖父孫三人齊心協力,何愁天下不治。”

朱元璋心情好轉了不少,說道:“還是妹子伱會安慰人,那咱就再多幹兩年。”

馬皇后莞爾不已,說道:“你就好好的當你的皇帝吧,別天天都想着撂挑子。”

“就算你想退位讓賢,至少也要等到新的宗藩體系步入正軌以後。”

朱元璋不解的問:“哦,爲何是新宗藩體系成型?”

馬皇后分析道:“商業聯盟雖然很宏大,但你仔細看就會發現,景恪並不看好它的長遠未來。”

“他真正重視的是宗藩體系,這纔是大明立於不敗之地的核心。”

朱元璋恍然大悟,說道:“對對對,他是怎麼說的來着……小院高牆,對,就是這個。”

“宗藩體系就是大明的小院高牆。”

馬皇后說道:“小院高牆,很貼切的比喻。”

“他打造小院高牆,說明並不看好商業聯盟的未來,或者說在防範聯盟崩潰的那一天。”

“雖然我不知道他爲何會有這樣的擔憂,但他的佈局向來是走一步看十步,且從未失算過。”

“所以,我覺得還是給予他足夠的信任爲好。”

“況且就算沒有商業聯盟,僅僅是新的宗藩關係,也足以讓大明受益無窮了。”

朱元璋點頭道:“咱不是懷疑他,只是被你這麼一提醒,對他的計劃認識更清晰了。”

“妹子你真是咱的賢內助啊,這麼快就發現了其中的奧秘。”

馬皇后笑道:“哪有那麼容易就能參透其中的秘密,不過是略有所得罷了。”

接着兩口子圍在一起,開始仔細剖析帝國體系,竭盡所能的去理解。

有了馬皇后幫忙,朱元璋總算是窺探到了其中的一些奧秘。

尤其是宗藩體系,他的感觸更深,甚至還想到了一些不錯的辦法。

之後拿着這些感悟,去和陳景恪他們探討,總算有了點參與感。

這讓老朱心中好受了許多。

大家都知根知底,見他從原本的懵懂,變得都能獻計獻策了,自然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朱標只是笑笑,沒有揭穿。

朱雄英則私下偷偷的嘀咕:“這老頭臉皮真厚,拿着皇祖母的法子當自己的用。”

陳景恪忍住笑,說道:“陛下和娘娘夫妻一體,何分你我。”

朱雄英羨慕的道:“這就是賢內助的好處啊,妙錦能和皇祖母一樣就好了。”

然後他看着陳景恪,嚴肅的道:“你可一定要把妙錦給我教好了,我也要一個賢內助。”

陳景恪失笑道:“你就不怕她搶了你的風頭?”

朱雄英得意的道:“嘿,妙錦性子清冷,不是那種出風頭的人。”

徐妙錦的性情確實有些清冷,喜靜不喜動。

但這並不意味着她軟弱好欺負,恰恰相反,這姑娘心有主見性子堅毅。

有她在,朱雄英的後宮出不了什麼亂子。

至於能不能在事業上給予他幫助,這事兒誰都說不準。

陳景恪也只能盡力去培養她。

朱元璋(馬皇后)的加入,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大大加快了新宗藩體系的成型。

不過因爲太過於投入,以至於忽略了別的事情。

羣臣很快就發現,皇帝、太子、太孫最近都不正常。

整天都見不着人,有時候上朝都能跑神。

神神秘秘的,也不知道再搞什麼鬼。

徐達等人仗着和朱元璋關係親密去打探,結果都碰了個軟釘子。

越是如此,他們就越好奇,皇帝他們肯定有大謀劃。

他們都是知道分寸的,朱元璋既然不告訴他們,肯定是不希望他們知道。

儘管很好奇,卻也沒有胡亂打聽。

至於政務方面的事情,其實早就安排好了,羣臣按部就班的去做就可以了。

重點就是楚國的事情。

五軍都督府派遣了一支水師駐紮楚國。

吏部也選拔了第一批前往楚國的文官。

大明滅亡呂宋建立楚國,本應該在讀書人羣體引起軒然大波。

但這次文官集團站在了朝廷這邊,主動將此事給平了。

至於他們這麼做的原因,前面已經說過就不再贅述。

藩屬國也是大明體系內的勢力,當吏部放出需要官吏的消息,很多鬱郁不得志的人主動報名。

吏部很輕鬆就選拔出第一批登島官員。

只有官還不行,必須要有民。

戶部抽調了一千戶百姓,一同趕往楚國建造定居點。

後續還會有更多百姓遷徙過去。

朱元璋對自己兒子自然是沒話說,準備三年內遷徙十萬戶百姓過去。

有這些百姓,足夠楚國立足了。

相比起這些大事,新的度量衡制度的頒佈,並沒有引起多大的關注。

最近幾年大明的變革實在太多,有些變革堪稱天翻地覆。

與之比起來,頒佈新的度量衡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況且度量衡的標準其實一直在變,每個朝代都不一樣。

就以長度單位爲例,宋朝的一尺就要比唐朝的一尺長一公分左右。

到了元朝又出現了變化。

新朝新氣象,大明建立新朝,採用全新的標準是符合禮法的。

唯一有一點點小爭議的,就是將一斤十六兩改成十兩。

很多人都說失去了寓意。

但朝廷給的解釋也很有意思,一斤十兩寓意十全十美,且還方便計算。

於是,就沒人再說什麼了。

主要是,大家都知道朱元璋這個皇帝很強勢,實在犯不上爲了這點事兒和他槓起來。

宮裡。

隨着對宗藩體系討論的加深,難免會聊到一些別的事情。

其中關於富民還是富國,雙方還是產生了一定分歧的。

朱元璋和朱標認爲,應該嚴格約束百姓,不能讓他們擁有太多錢財。

這其實也是歷朝歷代一直在做的。

陳景恪則不同意,並問出了一個問題:

“大家經常說盛世,歷朝歷代也都在追求盛世。”

“那麼,大家所謂的盛,到底盛在哪裡?”

第308章 新書構思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71章 自古以來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35章 大本堂開課第13章 思烹狗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46章 回家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40章 演戲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319章 天竺攻略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54章 目標,倭國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228.第227章 力學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第254章 何爲盛世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351章 無題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45章 葬禮?秀場!第289章 政變第43章 暴斃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春節快樂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36章 能不能換句話?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第30章 預見能力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33章 學問哪來的?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第35章 大本堂開課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7章 將計就計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84章 徐達還朝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第265章 直搗黃龍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258章 得償所願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第318章 洛下學宮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第349章 政治是妥協的產物第253章 帝國時代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268章 無題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318章 洛下學宮第239章 下次一定